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引荐还在继续,郑洪和王德虎二人,又为朱济世介绍了好几位代表两广、福建等地天地会山堂的黑社会小头目,不过大多是一些平平的人物,只有三人给朱济世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影响,一个名曰陈开,同何金殿是同乡,矮壮敦实,瞧着就是个练家子。一个名唤李文茂,模样俊秀,堪称美少年,原是个粤剧武生,也是洪家兄弟——这个时代的洪门天地会在两广福建真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还有一个是湖南人,名叫焦亮,豹子眼,络腮胡,瞧着也有点名将的模样。

引荐之后,自然是把酒言欢,在座都是行走江湖的洪家兄弟,酒量甚是豪迈,就连苏三娘一届女流,也是杯到酒干,面不改色。朱济世喝得最少,他的地位超然,不必一杯杯的拼酒装豪爽。

酒桌上的话题,自然离不开起兵造反。朱济世的想法已经日益成熟,此时娓娓道来,条理极为清晰。起兵之前,先要整理好内部,一是发展洪门大明山,这大明山,不是寻常洪门弟子可以随便加入的,因为大明山乃洪门造反先锋队,号令严明,纪律森严,只有反清意志最坚定者才可加入;二是网罗各方人才,特别是儒生,儒生满清统治的基石,想要推翻满清,必须有大儒相助,因为大儒最了解满清的虚实命门;三是建立军工体系,这是为造反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四是培养军官、官员,济世书院和济世大学就是为了大明军官和文官的摇篮。

“公爷,你的书院可收女弟子?”

听到济世大学和书院弟子的前途如此光明,在座诸人不免眼热起来,除了年龄颇大的周立春,其余诸人都纷纷表示想要入读,连苏三娘也提出同样的要求。

“有何不能?”朱济世耸耸肩膀道,“三妹非寻常女子,已经将着两三千弟兄,入读军学有何不可?只是你那两三千弟兄该怎么办?”

“这个好办啊,小妹的队伍虽然有两千七八百弟兄,不过精锐不过六七百,剩下的不是老弱便是家眷,可将老弱家眷安置到香港岛,再在广东沿海找个岛屿安置精锐令其扮作海盗即可。”

第158章 林则徐,左宗棠

“扮作海盗?就不怕广东水师来剿灭吗?”朱济世还没有同清兵交过手,不明对方底细,因此有些担忧。

“清兵?”苏三娘淡淡一笑,无所谓地挥挥手,笑道,“清兵有什么好怕的,小妹在两广边界同他们打了两三年,还没有遇到过对手呢!”

那么厉害?还是大清朝的绿营兵丁真的很弱?

“倒是香港这里的洋兵不好对付,公爷,听说您和洋人交好,只要您有办法阻止洋人出兵,小妹的人就能在香港边上打下一个岛,作为公爷暗自屯兵的据点。”苏三娘徐徐地说,“如果那清兵不来便罢,真要来了,也是咱们练手的好机会,咱们手里没有洋枪洋炮的时候,都打得清兵哭爹喊娘,要是有了好枪好炮,还有什么好惧的?”

这话牛气冲天,听得在座的天地会人物都频频点头称是,朱济世也觉得不错,说道:“既然如此,就想法子把大屿山拿下来吧,那里有些清兵绿营驻扎,正好寻个机会把他们端了!不过光是三妹的兵马恐怕难以取胜,等些时日我从兰芳调一营人马过来,就能稳赢了。”

苏三娘的这个建议真是不错的,朱济世现在虽然有兰芳大公国这个大本营,又在香港岛立了一番基业。然而兰芳距离中国大陆太远,香港又是英国人的地盘,不会容自己屯驻重兵的。因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香港附近夺岛屯兵,一来可以作为反攻大陆的据点;二来也是个练兵的战场,大清朝的广东水师,想来不至于眼睁睁看着广东沿海的岛屿尽皆落入“海盗”之手吧?

想到这里,朱济世心情大悦,再看苏三娘,更觉得是才貌双全的女中豪杰……

……

公元1846年5月,湖南正是阴雨连绵的日子,绵密的细雨,滴滴答答下个不停,空气更是潮湿的都能滴出水来了,道路更是泥泞不堪,根本不是出门赶路的好时候儿。

从北京南下去广州担任洋务大臣的林则徐,这个时候已经到了长沙,并不急着冒雨南下,而是在城南书院盘桓,顺便见一见长沙这里一位名满三湘士林名流。

在城南书院里面,一身便服的林则徐光头未戴帽子,守着个红泥火炉,悠然自得的翘着腿坐着,手里则捧着一叠书卷,津津有味地看着,一边看还一边品评道:“好书,好书!虽然文字粗鄙,然而却将西洋列国之军略合盘托出,若早得此书,何至于有六年前的那一场败仗啊!季高老弟,著这书的恩先生,应该是西洋名将吧?”

“穆翁,这书的作者不姓恩,而是姓恩格斯,是西洋普鲁士国人,曾经在普鲁士陆军当过炮兵,只是普通一兵罢了。”说话的是个五短身材的中年人,五官生得极有精神,特别是两眼炯炯有神,给人一种极为干练的感觉。

此人就是晚清三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季高是他的字号,不过他还有一个别名唤作“今亮”,意思是当今之诸葛亮。倒也不是在吹牛,左宗棠的才名早就名动三湘,只是他研学的是经世致用之学,八股文章的水平却不太高,虽然在20岁时就中了举,但此后3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因而至今已经35岁的左宗棠还没有做官,窝在家里靠老婆养。

“如此见识,只是一兵?”林则徐直笑,“看来这恩格斯也是如季高老弟一样,是他们普鲁士的隐世大贤吧?”

左宗棠嘿嘿一笑,指了指林则徐手上的书本,笑道:“看到这些书之前,我的确自以为是当世大贤,看了这些书,才知道不过是井底一蛙尔。我想,做这些书的那位,才是真正的济世大贤啊!”

林则徐闻言冷冷笑道:“哪里是什么济世大贤,我看是乱世大贼才对!”

左宗棠摇摇手,正容道:“穆翁,此处又非庙堂,不必说这些讨皇帝老子欢心的话。这朱济世,若只一贼尔,杀之如翻掌,如何能一到香港,便使朝堂震动?如何能让穆翁您放着陕西作乱的刀客不理,南下广州去坐镇呢?所以这朱济世,实是当世大贤!只不过同这大清朝水火不容罢了。”

林则徐只是点头不语。左宗棠的话没有说错,朱济世实是大贤!但是却极为危险,因为左宗棠这位名动三湘的经世之材,在提到朱济世时,已经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情了!

左宗棠是什么人?身怀大才而不遇,有心报国而无门!一篇八股文章,虽使天下英雄尽入毂中,却又让无数如左宗棠这样的人才无缘天子之堂。现在朱济世在香港另开了一番局面,也给了如左宗棠这等人才一展所长的机会!这左宗棠如果到了朱济世麾下,将来如果成事,怕不失一个公侯之位,没准还能当上明朝的首辅大臣吧?而在大清这里,软饭不知道要吃到什么时候……

看着林则徐凝眉不语,左宗棠沉沉一笑,捋着胡子道:“这天下英雄投清还是附明,其实全在道光皇帝一念之间。眼下这个大清朝虽然疲敝,但还没有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如能对症下药,朱济世是没有机会成事的。他若没有成事的机会,天下英雄是不会相投的。”

“哦?”林则徐眉毛一挑,捋着胡须问道:“季高老弟有治大清顽疾之策?”

左宗棠嘿嘿一笑,道:“是朱济世有治大清顽疾之策!而且早就在他的《大公报》上登出来了!”

“中学为本,西学为用?”林则徐的脸色一下凝重起来了,“天子闻之,龙颜大怒啊!”

“讳医忌药罢了!”左宗棠冷笑着摇头,“大清之疾,表面看来,似乎是所谓奇技淫巧不如西洋,实则却是出在根本之道上!这大清,不是天下亿兆黎民的大清!这大清皇上,也不是亿兆黎民的皇上!现在朱济世用一个‘中学为本’就戳破了大清满汉一家的画皮。而道光皇帝,居然还想出搜刮汉人膏脂练八旗新军的馊主意,这一国之君,怎么糊涂如此?”

“季高老弟!”林则徐瞪了左宗棠一眼,沉声道,“慎言!慎言!”

左宗棠的话,当然有大逆不道的成分。不过林则徐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们二位已经彻夜长谈了数日,结成忘年之交。今天的谈话,又无第三人在场,这林则徐要是命人拿下这位名动三湘的才子,士林清流怎么看他?他现在要去当的,可是让清流不耻的洋务大臣,身边除了个五十多岁才中进士第魏源,就是一水的捐班。再要“毫无凭据”拿个大才子开刀,铁定搞到名声狼藉。

左宗棠只是笑,“穆翁,我这番话真是句句赤忱,这朱济世打的是朱明子孙的牌子,拨弄的就是满汉之争。而国朝必须要用儒家的忠君爱国还有入华夏者华夏以抗之,这中学为本的大旗,是无论如何都要牢牢抓住的!如果让朱济世一手高举朱明大旗,一手拿着中学为本,这国朝还能有什么戏唱?靠八旗新军?皇上还真以为现在的八旗兵是200年前的无敌天兵啊?”

第159章 一探究竟

林则徐闻言只是苦笑,他是当过湖广总督、两广总督这种掌兵事的文官的,又经历过鸦片战争,还在伊犁军前效过力。在清朝的文官当中,算是相当知兵之人,对八旗、绿营的朽坏也有极为深刻的印象。

“但也不是完全无望吧?”林则徐沉默半晌,又道,“八旗子弟当中,还是有些壮勇之士的。”

左宗棠轻轻一笑,“不是壮不壮,勇不勇的问题,而是八旗军制败坏。问题就出在他们八旗的祖制上。八旗军民不分,200年前或许还能说是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如今却是当兵没个当兵的样子,当民没有当民的样子,军营更是没个军营的样子。一帮子拖家带口的大爷兵,哪儿有心思训练征战啊?你说他们是民吧,却又不事生产,全靠旗饷禄米生活,人人耽于安逸,整日优游度日。只要这种八旗体制还在,八旗新军是练不出来的,这道理穆翁不会不知道吧?而且扩充八旗兵丁之举,对咱们汉人士子来说,大概也不是什么好事吧?”

林则徐闻言长叹,左宗棠所言,庙堂之上,谁人不知?可谁又肯说出来呢?汉臣对满汉问题,避之尤不及,满臣更是视八旗为根本——这八旗其实就是旗人专用的一条升官发财的捷径!整个八旗体系当中,有多少大臣、将军、都统、副都统、参领、协领、领佐、领催、侍卫的差事?另外还有内务府系统的一大堆肥缺,也是建立在八旗上三旗的基础之上。这些所有的官职,一律都是旗人在做,汉臣根本是无缘。而旗人通过八旗、内务府系统,很容易就能升到高位,也能很容易当上阁部、督抚,至于地方上的道员、知府、县令之类,更是不在话下。

哪里像汉人书生,苦读数十载,也未必能有金榜题名之时。求一官,真是难如登仙!连左宗棠这样的大才,现在都没有官做。而汉人的武官,则地位低下,不仅要受文臣的气,还要被这帮八旗大爷欺压,想要转行当文官,根本也和登天差不多,哪像八旗的武职那样地位高贵,而且随时可以转入文职呢?现在可以给汉人士子的官本来就不多,科举正途上面,平均一年不过上百,而八旗扩充之后,会不会有更多的八旗武官会和汉人士子抢官做呢?

林则徐叹了口气,摆摆手,想结束今天的话题,左宗棠却意犹未尽地道:“穆翁难道还没有想清楚国朝的出路何在,明清之争的关键所在吗?”

林则徐一愣,“季高老弟,此话怎讲?”

左宗棠笑了笑,伸出三个手指头,道:“方今天下,已是三分!一分为八旗,一分为朱明,一分为天下士子。八旗虽大,但弊端从生,犹如当年满清入关前的大明。朱明虽小,却精悍干练,犹如当年崛起于关外的后金,足以抗衡八旗。而天下士子,现在就是可以决定天下属谁的关键!这朱明打出中学为本的大旗,实是仙招!而国朝还练什么八旗新军,实在是昏聩之极!

这天下的好处若有十分,他们旗人已经占了八分,现在还想再扩张利益,置我们汉人士大夫于何地?如果没有好处,谁去给他们旗人当奴才?还不如去和朱明共天下呢!”

林则徐想了想,拍了拍手,道:“高见!高见啊!这天下之事,说穿了就是个利字。现在该是八旗让利给天下士子的时候,哪能再扩充什么八旗新军,同天下士子争利呢?圣上真是一时糊涂啊……”

一时糊涂?左宗棠心中暗笑,这皇帝老子什么时候不糊涂啊?

话说到此地,也就到了头,救大清的药方,左宗棠已经替林则徐找到了。可是林则徐敢和道光皇帝说吗?当下两人相对无语,过了片刻,左宗棠才道:“穆翁,我想去香港,见一见朱济世其人。”

“季高,你这是要……”

左宗棠摆摆手,打断林则徐道:“穆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去香港,就是为了知彼,听闻朱济世的济世大学、济世书院在招儒生前往授课,我想趁此机会去一探究竟。”

……

罗德理洋行委托济世洋行采购的两万杆褐贝斯滑膛枪,在1846年5月,就已经悉数运到香港了。这些洋枪,并不是从加尔各答运来的,而是直接从兰芳运来,在之前的新当会战中,济世军缴获了大批滑膛枪,再加上朱济世之前从加尔各答采购的洋枪,足以凑出两万之数,正好卖给大清朝,狠赚一笔。

西班牙人罗德理亲自点验货物之后,又雇船将其运往广州交差,不过几日,又飞也似的从广州回来,举着一张敲着粤海关衙门大印的聘书到了深水湾大宅,笑呵呵地道:“爵士,爵士,我马上就要当大清朝的官了,我要发财啦!”

这是要去当贪官啊!朱济世皱了下眉,接过罗德理手中的聘书看了一眼,原来是个粤海关衙门的顾问,根本算不上官。

“白斯文已经向我保证,会向将要到广州上任的两广总督林则徐林大人保举我做一个正式的官,起码是知府一级的。”罗德理眉飞色舞地道,“而且白斯文还给了我一份新的订单,这次是三万杆褐贝斯滑膛枪,三百吨黑火药,一百门六磅野炮,总价值高达130万两白银!”

“130万两?”朱济世心说,这大清王朝还真是有钱啊!自己的济世行和大清朝一比,就是个穷光蛋。

“110万两,”罗德理笑着道,“爵士,这个价钱能做吗?”

他的意思是把130万两的合同用110万两的价格发包给济世行,这20万两的差价自然就进他的口袋了。

“当然可以做的,”朱济世点点头,这个罗德理是打入大清内部的特务,应该要给他赚多点银子的。“不过枪炮交货的问题上要拖一拖,明年六月之前怎么样?”

朱济世刚刚收到兰芳来信,贝色麦管理的铁厂的建设进度极为顺利。济世行派来的技术人员,在兰芳发现了煤矿和铁矿,现在已经用土著战俘进行开采了。铁厂的反射式炒铁炉、坩埚炉都已经建成,并且开始出铁产钢了。不过兵工厂的进度不如人意,主要是兰芳缺少技术工人,贝色麦已经派人去印度请加尔各答工厂的印度阿三来当老师傅——加尔各答兵工厂一度是大英帝国最大的兵工厂(现在已经被济世行取代了),拥有大量的印度籍技术工人,请他们比从欧洲请人划算多了。贝色麦保证,兵工厂在明年年初保管可以投产。所以朱济世就想把兰芳厂的产品卖给大清朝,至于火药嘛,香港厂已经投产了,倒是可以马上让罗德理提货。

另外,贝色麦还在信中告诉朱济世一个好消息,圆锥形底部扩张弹已经试制成功。贝色麦还预备设计一种专门用来发射这类特殊子弹的步枪,一切顺利的话,这种步枪在年底之前就可以设计出来,如果好用,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