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朝之梦-第4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力量。在这样的前景面前,济世青年党上海党部这里,自然就是一片繁盛的局面了,在上海滩这个大明资产阶级的大本营之一的地方,看好济世青年党的人物可真是很有一些的。
在小花园里坐着几个人正轻松地笑着对谈,中间一个就是乌纱红袍,有一张和气生财的面团团脸的上海知府盛康,身边错落坐着赵烈文,王韬,孙珠等几个济世青年党的头目。盛康这个上海府的一府之尊也是个长袖善舞的人物,保皇会和正道会两方面都摆得平,和上海各个商会又处的鱼水相融,同这几个在上海滩上影响力很大的济世同学也称兄道弟,而且还给上海济世大学捐了一大笔款子,挂了个校董的名义,现在干脆加入了济世青年党。对于党的前途,那是极为看好的。就听他笑道:“东林的几个呆子真是瞎了眼,竟然看不出皇上是站在咱们一边的,还想用上书用舆论和咱们斗,皇上也当真是仁君,要是换了太祖爷,只怕直接就开杀了。”
赵烈文和王韬都是一笑,他们都是御书房出来的,怎么不明白这位皇帝的心思?扶植济世青年党和资产者可不等于要把士绅地主给灭了,让两者互相牵制才是上上策。原本扶植保皇会和正道会就是这个目的,不过这两个会都不是在斗争中产生的,所代表的阶层也差不多,因而一直以来都是和谐相处,公局、议会里面都是一团和气,更像是茶话会,极少有红脸的时候。
按照在济世大学兼任教授的恩格斯的说法:保皇会和正道会不是资产阶级和地主士绅斗争的产物,而是勾结合作的产物,在早期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还非常弱小的时候,是资产阶级参与政治的最佳办法。但是现在,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济世同学的产生,资产阶级和地主士绅必然展开斗争——为了中国政治的领导权力而斗争!到那时,保皇会和正道会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不过这些话没有必要和盛康这个老官僚去说,历史上的“长毛状元”,眼下的济世青年党副总理王韬笑道:“区区几个闹事的士子哪里用得着皇上出雷霆手段,我们济世青年党一出手就料理干净了。要是我们连这等事情都做不好,以后还怎么为皇上为国家做事情……旭翁(盛康号旭人),这次对付东林还需要上海府行个方便。”
盛康拍着胸脯说道:“行方便?兰卿,我现在也是济世青年党的党员,党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大不了我下令捕房去拿了东林党的头目,你看这样可好?”
王韬笑着摇摇头,“不需要动用官府的力量,这是我们同江南士子间的斗争,何须官府出头?”
这其实是一个默契,济世青年党背后有皇帝,江南士林背后有天下文官,如果不控制好斗争的级别,很容易搞烂掉大局。而在不搞烂大局的前提下进行政治斗争甚至是阶级斗争,则是一门非常高明的政治斗争艺术了。现在的朱皇帝不过是初窥门径而已,盛康这个旧时代的官僚更是不大明白要怎么做了。
赵烈文笑着解释道:“这次的斗争,不在朝堂,不在议院,而在街头!比的不是刀枪,而是人多势众。”
“比人多?”盛康一怔,心道,要是比钱多济世青年党倒是稳赢,可要比人多……
盛康道:“江南士林怎么都有几十万士子啊!”
“不会人人都有决心走上南京街头的。”王韬无所谓地摆摆手,“我们估计,东林党能拉出来的人头不会超过10万。”
“10万也不少了……”盛康心下一惊,10万士子聚集南京,这等压力,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承受的吧?甭说大明复国以来所未有,就是自古以来,大概都是没有的吧?
“我们准备动员20万!”孙珠接过话题,轻描淡写地说着。
“2……20万?济世青年党有那么多人?”盛康愣了又愣。他是知道济世青年党内情的,要钱,一万万都不是没有办法的,可是要人……拢共不就万把党员吗?而且也不可能全都去南京吧?
“所以才要旭翁行个方便。”王韬淡淡地道,“我们准备花钱雇人上街!”
“雇?!”盛康张了张嘴,真有些哭笑不得了,居然还可以这样啊!
赵烈文又笑了笑,道:“我们要在上海滩的工厂、学校里面拉人,起码要拉15万人去南京,这个动静可不小,还要劳烦旭翁约束好上海的官府,不要多管闲事。”
就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在这栋花园洋房的书法里面,潘祖荫正在和梁镜泉、许应骙、李端棻他们四个人扒拉着算盘算账。
“在浙江、南直、安徽和应天府,我们掌握的新式学校,不包括小学,有132所,现在很快就要放寒假了,学生老师都闲了下来,正好上街。按照一所学校动员300人计,可以拉出来39600人,凑个整数就是4万。”
“我们能够说到话工厂光在江南就不下1500家,再算上江南各地的码头、船行、马车公会、人力车公会、建筑业公会,能够直接间接掌握的劳工不下100万,这次我们计划动员16万人”
“4万学生老师加16万工人,正好就是20万。另外,南直、浙江和应天府的商会还能再拉出起码10000人。”
“这样最多就是21万人……咱们在南京控制的学校可能挤下那么多人?”
“恐怕不行的,不过可以去住工厂宿舍,就快春节了,大部分工厂都会停工20天。实在不行就去住帐篷,紫金山周围还有大片的空地!”
第1041章 等着挨揍吧
翁同书坐在南京城南一所又小又破的旅社里自己的房间里,一根接着一根的抽着南洋烟草行生产的海岛牌香烟。现在的大明对鸦片的管制很严格,几乎没有什么人吸了,香烟便取而代之成了销量最大的嗜好品,翁同书也有这个嗜好,喜欢一边抽烟,一边看书或是思考,大概觉得可以提神醒脑吧。他到了南京,和一帮热血士子混在一起,又要做出卖他们的事情,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香烟就抽得更凶了,吞云吐雾之中,觉得自己好过了许多。
门被轻轻的推开了,一个人影站在门口,将一盏火油灯点亮了。翁同书一下站了起来,就看见自己的弟弟翁同龢穿着一身半旧的儒生长袍站在门口,胳膊下面还夹着两本线装书——这副穷酸样子在眼下云集南京的士子中间是最多见的。这种落魄样子,其实也从另一面说明了士绅地主在新明朝里混得真不怎么好。
地主,听着好像是很有钱的主儿,可实际上的财力和现在新兴的资产阶级相比真是不值一提。特别是那些已经失去了士绅特权,但是又死撑着面子不肯向农场主转变的中等地主,实际收入根本就比南京城里的劳工阶级还不如。
说实在的,这土地的收益实在是有点儿低了。即便是在江南这种地方,一亩上好的水田,一年也就能收四百斤出头的谷子,卖给米商不过是三块钱,就是拿五成的租子,地主所得也就是一块半,还要扣掉十五个大铜板的税,剩下就是1。35个银元。有100亩这样的水田已经够得着“大地主”三个字了,一年的地租不过就是135块银元。虽说还有一个放高利贷的路子,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上海、应天城里面的工厂那么多,还有各处集体农庄在招人,还有下南洋上金山(新、旧金山)的路子。江南的农人们都不大肯借高利贷种田了。
更有些恶佃还借了钱去投集体农庄,如果债主家里没有人做官,根本就不可能把欠债的佃户从集体农庄的招募点里面弄出来,这放出去的债,只能烂掉——对负责招募转运集体农庄庄户的官员来说,这些人可都是一个个大洋钱啊!所以那些没有官身,没有什么大背景的地主,现在都不敢放印子钱,也没有过去分润税收的特权,只好靠几个不多的田租苦熬日子。
而且大多数的地主家里根本就没有100亩田,只有二三十亩田,一年才几十块收入的小地主是大有人在。他们比起乡下的小农自然是阔的,可到了南京城……什么士绅啊,就是让人瞧不起的穷酸!反倒是那些济世大学出来的学生,随随便便都有两三千一年的收入,才是真正让南京城市民羡慕和崇拜的对象!因而这一次的江南士林抗争,在百万南京市民看来,不过就是穷酸闹事,穿一身半旧的儒服在南京城里走动,到哪儿都是白眼。这滋味,翁同书算是尝够了!
“叔平,你来了?”翁同书的情绪明显不高,只是冲弟弟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翁同龢关上了门,走进来找了一把椅子坐下,笑了笑道:“大哥,你住的地方真是让兄弟一阵好找啊。”是啊,问了几回路,要么没有人回答,要么就给他瞎指道,真是耽误了不少时间。
“不住这儿还能住哪儿?远东大饭店么?那里是济世青年党活动的地方,一间房一个晚上就要十块八块呢。”
这话听着都有点酸!翁同书做过官的,常熟翁家又是世宦高门,可不是那种破落户,所以翁同书的优越感是与生俱来的。可这些日子在南京城里混下来,真是有些被人踹翻在地,再踏上一脚的感觉!
翁同龢沉默着从一本线装书里面翻出了几张钞票,递给翁同书。就听他淡淡地道:“大哥,这些你先拿着,再熬一阵子,等这次的风波过去了,什么都会有的。”他顿了顿,补充道:“皇上可不是不要士子,东林党还是有前途的。”
翁同书将信将疑地看了弟弟一眼,然后小心的收好钞票,这是五张一金元面值的钞票,相当于十块银元,足够他在南京城里生活五个月。不过这些钱并不都是给翁同书花的,其中一部分是要捐给东林党做经费的。
“大哥,皇上想知道东林党的经费情况。”翁同龢看到哥哥收好了钱,就开始提问了。
“东林党的手头很紧……”翁同书也没有多说什么,点上一支烟,就开始继续着出卖江南士林的事业。
前文说了,这个时代的地主大多是苦哈哈的穷酸,这些挂着东林党牌子的士子更是如此。要不是穷,他们大概也没有那么多斗争精神吧?而一帮穷算书生凑在一块儿,虽然其中也不乏有家大业大的,但是和那帮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爆发户的济世青年党党员是没法比的。所以在募集经费的时候,也是非常困难。基本上没有什么豪商给他们捐款——这帮都是君子不言利的书生,怎么可能低三下四去找商人募捐?顶多就是找找那些有一官半职傍身的同窗,可这些人大多官职低微,而且大多数也不愿意和东林党人深交,就怕被秋后算账。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东林党人又能募集到几个钱呢?
“现在东林党手头的经费大约就是五十万,可能还不到济世青年党经费的百分之五……为了筹集到这个数,有好些人都把家里的田产典卖一空了!要是不成事儿,真是要去喝西北风了!”
翁同龢冷冷道:“他们搏的富贵也是泼天的,要是皇上被他们逼退半步,他们在士林里的地位就起来了,到时候还怕没有官没有钱?就是宰执的位子,也是早晚能到手的。搏这样的富贵,能不下注吗?到现在才五十万,这些人还是舍不得钱啊!只是这场赌局到了现在这地步,已经由不得他们不舍得钱了,等到年后,江南又不知道有多少所谓的士绅之家要典房卖地替这些穷书生善后了!”
听到这里,翁同书叹了口气,他就知道这闹事容易善后难!朱皇帝现在不发威,但是等到江南士林的威风被济世青年党打掉了,秋后算账还是免不了的……
“那么,他们准备几号闹事?这个应该已经定下来了吧?”翁同龢接着又问。
“定下来了,西历的1月20日上午8点钟,聚集在南京城内的士子准备一同前往皇城广场敲钟请愿。”
此事已经不是多大的秘密了,很快就要传遍整个南京城了,翁同书不过是早几天泄露而已。
“有多少人?”翁同龢皱眉问道。人数是个关键,不管是武斗还是文斗,人多一方总是占便宜的。
“现在聚集在南京的士子已经不下3万人,可能还会有人过来,最多应该不会超过5万人吧。”
“个个都是士子?”翁同龢思索着问,“没有农人?”
“农人?”翁同书一愣,摇摇头,“士子上书,是读书人的事情,关农人什么事情?”
“他们难道不知道济世青年党在雇佣劳工上街?”翁同龢奇道,“李兰荪、孙燮臣和许星叔也不至于迂腐如此吧?”
“迂腐?”翁同书嗤的苦笑起来,“他们想拉农人过来也得有钱啊!拢共就50万,那么多的士子要周济,万一真闹得不可收拾还要想办法疏通营救,哪里有富裕的银子去雇佣农人?”
翁同龢哈的一笑:“那他们就等着挨揍吧!”
第1042章 行动起来了!
大明光复10年,1月20日。
应天府,南京城。
天色才蒙蒙放亮,南京街头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了,送水送货的马车哗啦啦的碾过街道。早起的市民们已经出了屋子,准备开始一天的营生,同时还用好奇的目光在四下打量着——南京的老百姓,和历史上其他的京城百姓一样,个个都是消息灵通之士,谁还不知道今天是江南士子风波的高潮?他们很快就在街头巷尾的各处空地上发现了今天这场大戏的主角,都是穿着儒服头戴士子巾的儒生。
而且,都是一脸的悲壮!
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聚集起来的,大家都在用悲愤的语调谈论着,商议着,一面面旗帜都铺开了,有的士子正用特大号的毛笔在上面写着口号,还有人拿出了巨大的写着“大成至圣先师”名号的牌位。
有的领袖模样的书生站在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搬来的桌子上面,大声的动员:“这是我东林党人的第一次集体陈情游行,一定要让那些小人看看咱们读书人的浩然正气。只要咱们读书人拿出这股气势来,就什么都不用害怕!就是皇上也不敢拿我们怎么样,何况济世青年党的小人!”
底下的书生各色各样,有年轻一点大概还不到28岁,可以去考科举的书生,也有白发苍苍的“穷范进”。化名翁子房的翁同书也是他们的一员,大声的在给周围的士子打气鼓劲。
“不要怕,他们人多没有用,我们是读书人,他们不敢动我们的!”
“天下千万士子都在咱们背后,今日一役,我等必将流芳千古!那些小人,只会遗臭万年!”
“我读书人要有挺身而出,为天下人请命呐喊的勇气,今日哪怕是头断血流,也不可畏缩!一定要勇往向前!”
南京的市民们全都围在这些如痴如颠喊口号的书生们周围,用既怜悯又有点幸灾乐祸的眼神看着他们,读着旗帜和标语牌上面的口号。
“废除《选举法》,禁止奸商议政!”
“免除士绅田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斥退小人,重用君子!”
“裁军熄兵,遵奉祖训(皇明祖训)!”
“请天子不争利,不言利,二十年不问兵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天子脚下的升斗小民看到这些读书人的痴傻和气势,也都摇头叹气,纷纷议论起来了。
“还真是书呆子啊!”
“新城(指南京城墙外的新区)那里的学校、工厂里已经住满了济世青年党的人,这几日还有一火车一火车的人从上海过来,只怕不下20万!这些书呆子可有的苦了……”
“可他们是读书人啊!那些工人、苦力真的敢打?”
“打了又怎么样?就算被捕快捉了去,就是花钱赎出来,听说济世青年党已经筹集了1000万元,等着往外捞人!”
“1000万,真是有钱啊!”
“那是,人家的学问是能变成真金白银的,哪里像这些穷酸,考不上官就只会坐吃山空。”
“还会挨揍,现在雄赳赳,气昂昂的,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