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万户侯-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进宫嘛!倒也可以。”

杨花花伸了个懒腰,暧昧地瞟了他一眼,眼中几乎就要挤出水来,嗲声道:“那你要怎么谢我才行?”

正如杨花花对男人开始有品位要求一样,久历花丛的杨国忠对女人也开始挑拣起来,他偷偷瞥了一眼杨花花的水桶腰,回忆起她的索要无度,心中不禁和怡心楼头牌红妓白嫩结实的身体比较了一番,又想着她细腻而体贴的口活,心中一热,决定午饭还是去怡心楼吃。

可惜我们的杨国舅是属于那种鼻子不太灵的人,尚不知杨花花在李隆基面前也能说上一二句话,有时甚至比杨玉环还管用,现在杨花花在他眼里只是个传话的人,实在不必去费那样大的体力和精神,便陪笑道:“三姐想要什么?尽管开口。”

杨花花见他不解风情,不由有点恼羞成怒,冷笑一声道:“现在老娘眼中只有钱,拿五千贯来,你多大的问题我都替你摆平,否则,现在你就给我滚!”

“五千贯!”杨国忠张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拢来,他咽了一下唾沫,眼珠一转,涎着脸上前笑道:“不如我替三姐松一松筋骨,以前那些手法我还没忘呢!”

说完,他一双爪子便向杨花花的后肩上搭来,不料,杨花花‘啪!’地一掌将他手拍开,柳眉倒竖,冷冷地斜视着杨国忠道:“老娘现在对你没兴趣了,只认钱不认人,五千贯,少一个子也不行!”

杨国忠心中懊悔不迭,又想着李林甫恐怕现在正向李隆基述说自己作弊之事,不禁心急如焚,只得咬咬牙一跺脚道:“五千贯就五千贯,但你现在就得去兴庆宫,再不去,我丢了官,你真的一个子也拿不到了。”

杨花花见他答应,不禁眉开眼笑,道:“我也不白拿你钱,等一会儿换了衣服就去宫里找四妹,而且我还会亲自给李三郎说说情,你就放心吧!”

杨国忠一呆,似乎明白了什么,他立刻想起另一件事,急忙对杨花花道:“我还有一个关系到我们杨家兴旺的建议,你不妨去和四妹好好商量一下。”

……

离开杨花花的府邸,杨国忠心花怒放地朝怡心楼赶去,他已经猜出杨花花和李隆基之间的关系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如果真是那样,这五千贯花得就值了,而且杨家二女得势,他们杨家的发达也指日可待,杨国忠迅速将家族中的男子过滤一遍,大多是目光短浅之辈,对自己构不成威胁,其中杨琦和杨舌还算机灵,若能进京为官倒可以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再和裴宽结盟,壮大实力,到那时又何惧什么相国党、章仇党,杨国忠越想越得意,坐在马车上禁不住仰天大笑。

马车赶到怡心楼,却见在马路两侧站有七八个带刀士兵,而怡心楼的大门上贴了两条官府的封条,上面鲜红的印色异常刺眼,所有窗子都紧闭着,早已经人去楼空。

杨国忠惊异到了极点,昨晚还好好的,怎么今天就被封了,倒底发生了什么事?他看见几个士兵的军官似乎有点面熟,便下了马车,走上前问军官道:“出了什么事,为何要封此楼?”

那军官认识京兆尹杨国忠,立刻行了个军礼,凑上前低声道:“具体情况卑职也不清楚,不过听说有士子向王珙御史举报,这怡心楼中有人事先卖考卷,所考题目和进士科一致,所以王大人便命人封了此楼,将掌柜和老鸨都抓走了。”

“卖考题!”杨国忠心中一跳,“难道是杨暄他们所为吗?”

这件事自己倒不知道,不行!得回去问问清楚,别到时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杨国忠胸中之火就这样被突来的一盆水浇灭,他匆匆登上马车便向家里赶去。

第二百五十章 科举案(十二)

自从昨晚离开高力士府后,李清便一直呆在自己的家中,他在科举案中扮演的角色,在公开场合只是一个旁观者,所以李隆基也并没有通知他去兴庆宫,但他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案情的进展。

天刚亮,李清坐在书房里静静地聆听武行素的报告,武行素的情报机构还在组建之中,但李清却命令他时时刻刻关注士子潮的动静,昨天深夜,几个混在士子中的手下传来消息,李林甫收买人心获得极大的成功。

“都督,李林甫在二更时分将毯子和干粮送到士子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对其感恩戴德,一夜间便传恩于士林,无数人当场投书,愿为相国门生。”

李清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李林甫的用意,先是想利用他来对付杨国忠,后又见到士子的激情可以利用,便改变策略,利用加施恩,可谓一箭双雕,他也不得不佩服李林甫老辣而娴熟的手腕,所有的时机都捏拿得恰到好处,仿佛一切都顺势而为,将他的预谋梳理得不露半点痕迹。

李清背着手在房间里走了几步,科举案看似简单,其实是对大唐权力走向的重新布局,李林甫也看出了李隆基是想用杨国忠来取代他,便下了先手,将赵岳插到杨国忠的身边,梨用科举案来打压他,同时也要对背叛他的杨慎矜动手,将吏部重新夺回。

有高力士相助,杨慎矜是可以保住了,但杨国忠也不是蠢人,任李林甫宰割,他最大的优势便是有杨贵妃撑腰,他不可能不去求助;其次,他是李隆基选中之人,脱一层皮是少不了,也不排除李隆基会以退为进,保杨国忠过这一关。

关键是他李清在这次权力震荡中能得到什么?保杨慎矜那算不了什么,只能说叫不失去,可要想从李林甫嘴里抢一点食,就得用一点非常手段不可。

李清推开窗,清风拂面,大片阳光射了进来,他一直在找李林甫的命门,为何不能利用这次机会先试探一下呢?想到此,李清的嘴角微微露出一丝冷笑,招揽士子的心可是一把双刃剑啊!他向武行素招了招手,在他耳边低声嘱咐道:“你带几个弟兄去朱雀门……”

待武行素走后,李清又写了一封信,命人去火速交给正在朱雀门巡查的鲜于叔明。

……

朱雀门下,数万士子昂着头,神色皆一般严肃,竖直耳朵倾听着城楼上大唐皇帝的圣旨,微风将宣旨太监高亢的声音断断续续地送到士子们的耳中:

“……朕将维护科举的公平……将严查此事,一经查实,将严惩不殆……”

忽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天崩地裂般的欢呼声,经过一日一夜的煎熬,憔悴不堪的士子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时刻,此时他们相互拥抱,喜极而泣,欢悦的笑容将整个朱雀门彻底淹没,连士兵们也受其感染,三呼万岁。

就在士子们欢庆胜利的时刻,在朱雀门附近的一条小巷里,穿着一身儒袍的武行素带着几个同样穿着士子服的手下,匆匆向朱雀门方向跑去。

通向朱雀门的各条路口都已经被官兵封锁,为的是不准新的士子再加入,但这点小事怎么难得过武行素。

“跟我来!”武行素一招手,率领几个手下插进另一条小巷,走到底是一户人家,没有院墙墙,斑驳的木门和门上粗大的缝隙显示着这户人家的贫寒。

“闯进去!”武行素话音刚落,一脚便踢开了木门,屋内光线昏暗,只有一个老妇和一个年轻的少妇,少妇手中还抱着一个孩子,没有男人,两个女人见闯进几个彪悍的大汉,吓得紧紧挤在一起,眼中惊恐万状。

“你们不要怕,我们只是借道。”

武行素年少时是长安混混,又在羽林军中长期值勤,对朱雀门一带的地形是了如指掌,推开沉重的木窗,喧嚣声扑面而来,一丈外,大群大群的士子正收拾东西准备撤离,此时正是机会,他从怀中摸出一锭银子扔在桌上,便带着几个手下跳出窗子混进了人群之中。

……

近午时,得到李隆基承诺的士子们终于开始陆陆续续离开朱雀门,约一个时辰后,曾经拥挤热闹的朱雀门前空无一人,变得异常沉寂,满地都是垃圾和纸张,随风轻飘,京兆少尹鲜于叔明正陪同着刚刚赶来的杨国忠在广场上察看,鲜于叔明便是鲜于仲通的弟弟,原也在章仇兼琼手下任职,是铁杆的章仇党人。

鲜于叔明一夜未眠,紫色的脸膛上透出一丝惨白,他强打精神笑道:“杨大人若累,不如回去休息,这里有属下善后便可以了。”

杨国忠正是刚刚被鲜于叔明派人叫来,告诉他李林甫已经回府休息去了,士子们也开始散退,他身为京兆尹,若此期间从不过问,一旦被御史弹劾也不好交代,所以便利用这个空隙过来看一看,堵别人的口实。

他叹了口气,道:“鲜于少尹才是辛苦,不如你回去休息,我来善后。”鲜于仲通是提拔他的恩人,所以杨国忠对其弟鲜于叔明也颇为客气。

“这里脏乱,不如咱们去城楼上看一看。”鲜于叔明一边说,眼睛却不停向广场瞟去,只见两个属下手里拿着两叠捡来的纸张匆匆赶来,他心中一喜,‘李清准备得果然充分!’

“杨大人、鲜于大人,这是属下在广场上发现,不敢隐瞒,特来禀报!”

“这是什么?”杨国忠随手夺过纸张,忽然,他愣住了,眼睛渐渐放出光来,无精打采的颓态一扫而空,惊喜交集问道:“这是在哪里发现的,快带我去看看!”

鲜于叔明的心中探视欲简直要从嗓子里钻出来,究竟写的是什么?竟让杨国忠如此欣喜若狂,他伸长脖子看去,不觉也愣住了,只见纸面上写满了‘李相国、九千岁!’

字迹写的歪歪斜斜、力道十足,每张都不一样,似乎是夜里一些士子心潮澎湃时所书,鲜于叔明倒吸了口凉气,皇上被称为万岁,李林甫竟然被称为九千岁,这一旦被皇上知道,后果……

鲜于叔明暗暗叹了口气,李清的手腕也未免太黑暗、太毒辣了,他又想起当年在老宅初见李清之时,现在看来,自己外甥张仇的功名肯定是假的。

这时,杨国忠回过头紧紧盯着他道:“鲜于大人,这可不是我杜撰的,若有必要,你可要给我作证。”

鲜于叔明苦笑一下,点头应道:“事实如此,杨大人又有何可担心的?”

“那好!我还有事先走一步,这里就叫给鲜于大人了。”杨国忠如获至宝地捧着一叠纸匆匆而去。

……

随着朱雀门的冷寂,平康坊却再一次热闹起来,大获全胜的士子们几乎将所有的酒肆挤爆,杯盘交错、酒气熏天,到处是喜悦的目光和开怀的大笑,既是为了庆祝胜利,也是为了犒劳自己一夜的辛劳。

在平康坊西北,原李林甫的老宅内,大堂上黑压压地跪了一地的男女,足足有两三百人,有怡心楼的老鸨和妓女、有食客堂的掌柜和伙计,偏房内不时传来酷吏的怒喝声和杀猪一般的嚎叫声,大堂上一些胆小之人,尤其是那些可怜的妓女,瘫软在地上,几乎要吓晕过去,她们哪里知道试题的来源。

偏房内,御史王珙脸色阴沉地盯着正在受刑的达奚旬,他精着身子,上下身各夹在两只大木棍中,随着两对木棍的远离,达奚旬的腰足足被拉长的两尺,骨骼‘嘎!嘎!’直响,达奚旬‘嗷!’地一声大叫,立刻痛晕过去。

一名小吏上前摸了摸他的背,“大人,他的骨头好象拉断了。”

“泼醒他!”王珙不为所动,冷冷地道:“醒了再拉!”

一桶冷水当头泼下,达奚旬渐渐苏醒,剧烈的疼痛使他觉得身子都不是自己的了,眼看大棍又将自己的胸夹住,达奚旬长叹一声,“罢了,早晚都是死,还不如死个痛快,姓王的,你就写吧!我画押便是。”

“这就对了!”

王珙取过他先前的口供,撕了个粉碎,阴阴笑道:“我说这种事怎么会和吏部侍郎没有关系,定是达奚侍郎记错了。”

他取出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口供,递给了典吏,吩咐道:“给他,让他画押!”

达奚旬提笔哆哆嗦嗦签了字,手却不再听使唤,半天也摸不到地方,典吏不耐烦,一把抓过他的手指,蘸了蘸印泥便直接摁上了手印。

“大人,这是大堂的口供,贩卖考卷为杨国忠之子,所有人画押指认。”一名小吏从外间走入,将厚厚一叠摁满了手印的笔录交给了王珙。

王珙看了看两份口供,不由得意一笑,皇上交给他之事,只一天他便圆满完成,人证、物证齐全,试问谁还会有这么高的效率。

……

次日一早,大明宫宣政殿,宣政殿是大明宫的第二大殿,仅次于含元殿,一般是接见外国使臣和进士策论之地,此刻,空旷的大殿上稀稀疏疏摆着二百多张桌案,新科进士们正伏笔疾书,重新进行第二次考试,考试的题目很简单,只有一题策论,时间是四个时辰,而现在已不足一刻钟。

主考官户部尚书张筠背着手在考场中来回巡视,他不住地暗暗摇头,现在看来,今年的科举明显是在做弊,马上就要结束了,近一大半的考生写了都不足万字,御史中丞张倚之子更是只字未写,一纸白卷,笔头都几乎被他咬烂,他可是甲榜第八名。

在前面还有一只空位,那是甲榜第四名杨暄的位子,说是忽然病重缺考,连来考试的勇气都没有了。

张筠冷笑一声,自言自语道:“达奚旬、苗晋卿,你二人当真是罪不可恕!”

‘当!当!’清脆的钟声敲响,考试正式结束,官员们上前命考生停笔,又将他们写在卷上的姓名和学籍一一确认,这才将卷子收走。

考生们的表情或沉重或羞愧,都一声不吭地悄悄离开,有几个考生走到殿门口竟失声痛哭起来,捂着脸奔逃而去。

张筠阴沉着脸坐在大殿一侧,一份一份地阅读今天的答卷,题目是《盐铁新法十疏》,也就是针对今天颁布的新盐铁律写十条建议,并加以详细阐述,答案皆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不好考生压根就不知道盐税改革之事,想当然地抄袭《盐铁论》。

“真是岂有此理,这样的人也能做进士么?”张筠越看越气,将笔重重一拍,这里面大部分考生无论文笔、文章结构、还是思想都是下下之选,却能从几万名士子中脱颖而出,这不是作弊是什么?他再也看不下去,将所有的试卷一卷,起身怒气冲冲道:“前面带路,去兴庆宫!”

……

李隆基今日直到到近午时才慢慢来到御书房,昨天他就得到消息,朱雀门前的士子们已经散尽,他一颗悬在空中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他此刻并不太关心科举案作弊的本身,自从高力士献了杨慎矜的奏折,居然有几十名新科进士在他的温泉宫附近公开宣淫,实在让人有象吞了一只苍蝇的感觉、倍感恶心,就算他们有真才实学,他李隆基也绝不会用这样的人。

另一方面李隆基也知道,这次科举名义上是考试不公,但实际是李林甫收拾杨国忠的一次借口,从王珙昨晚提交的口供便可看出,杨国忠是越来越被动。

这是最让李隆基头疼之事,杨国忠是代表杨家的利益,是他将来用来对付和取代李林甫的第一人选,况且昨日晚上杨玉环已经向他求了情,所以他并不想真的会将杨国忠怎么样,最多只是惩戒他一番。

这时,高力士在门口低声道:“陛下,杨国忠已在大门外等候,他说有重大之事要向陛下禀报。”

‘重大之事?’

李隆基被这个大字眼弄得微微一愣,他犹豫了一下便点点头答应,道:“宣他进宫!”

第二百五十一章 科举案(十三)

“陛下,这些言语是臣在朱雀门善后时发现的,臣不敢欺瞒陛下,特来禀报。”

说罢,杨国忠将那厚厚一叠纸递了上去,随即垂手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察看李隆基的脸色,这是他的一贯作风,摔倒前的反噬,既然李林甫已经毫不犹豫对他下了手,那他也不绝不会让李林甫笑到最后,但李隆基并没有象他想的那样拍案而起、暴跳如雷,只看了一眼后便随手搁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