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阔凭鱼跃-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国又为何不培养工匠、倡导读书、冶铁开矿呢?道理也是一样。江南一匹布帛不过五六百钱,到北国可贩十贯。北国无棉无丝,只能高价求买。木匠铁匠中原遍地都是,世代传承,而在北国要培养一个工匠,花销怕抵得上培养数十个战士!所以每次北人南侵都要掠走许多匠作和妇女,以为己用,每年岁贡之中除却银钱们还要有布匹盐铁。在我们这里并不稀罕的东西,到他那里就身价百倍,糜费不起了!所以说,历代蛮夷都对中原的花花世界垂涎三尺。”

方腊听得入神,叹道:“我以往觉得自己对治国济世也算得上呕心沥血,今日听君一席话直令我汗颜不已了,方知什么叫做井底之蛙。公明兄的高谈阔论让我真的受益匪浅。你真的想要引军北上荡涤契丹吗?”

宋江苦笑一下:“既读圣贤书,当行君子义。宋江命苦,年少的时候就被家父逼着去读书明理,不然的话哪里有如此的烦恼。年少时觉得自己应该尽力帮助身边的邻里朋友,结果在江湖上赚了个及时雨的薄名。始为文笔刀吏,便梦想着仪仗仕途,给一方百姓多送些福祉。奈何造化弄人,得了个刺印发配的结果,还险些成了人家的刀下之鬼,不得已逼上梁山做了反叛。既已投笔从戎,又想着要挥斥军马平靖天下,打出一片晴朗天空。时至近日才明白,国事之大光动刀子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胸怀天下,明事知理,身体力行,知微见著,烦恼是越来越多,头发倒是越来越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呵呵,让陛下见笑了。”

第一百六十六章 英杰同心创世纪

方腊连忙摆摆手:“自今往后休提陛下之称,方某不配啊!自此次与君朝夕相处,方知天下之奥无其穷尽,方腊以往是夜郎自大,现在想想都幼稚了。此次幸得公明兄仗义相助,又点拨于我,待去得台湾,我便收了旗号,韬光养晦,若未窥明治国门径,必不敢再立门户。”

宋江对方腊说出这样的话来感到有些吃惊,忙劝慰道:“方兄本是雄材大略之人,只是往日身边少了些贤士相佐。他日赴了海外,也不必偃旗息鼓。这样一来不至于太堕了自家声威,二来也给大宋保留一些压力,好使朝廷不至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大越国能在数年之内在江浙两省有了不晓得气候,自有些路数。切不可因在下的胡言乱语便妄自菲薄。”

方腊怀着感激的心情望着宋江:“公明兄与治国大计见地深刻,还望今后不吝赐教。要不然你我一起到台湾去,我可以马上将国君之位禅让给你,甘愿追随公明兄马后!”宋江闻言大惊失色,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方兄欲置小可于不义否?”'Zei8。Com电子书下载:。 '

方腊诚恳地再三恳求,宋江只好再吐露一些机密:“非是宋江窥觑方兄之尊位,宋江更有隐秘心事相告:自从得九天玄女娘娘提点初探天机之后,宋江便只将保国安民,开疆拓土作为平生之愿。眼下的第一步便是令境内环境好转一些,之所为攘外必先安内。这不单是请各地义军消停一些,也包括让朝廷上层转向励精图治。不妨告诉你,蔡京、高俅都是我们除去的。现在还有一些重臣也是我们扶持上台的。我们还谋划着让赵诘将帝位让与太子。这一切都是为让国内为荡涤外患先奠定必要的基础。”

他不理会方腊脸上异常惊讶的表情,只顾继续说下去:“待形势好转,我们就会策划北伐,将最令国人心忧的两大外患除去。所以这次我才力主与大越国尽量罢兵休战,免得伤及国之根本,才会抽调卢俊义、林冲等大将远征塞外,援助女真人反抗契丹的征讨。昨夜刚刚有消息传来,女真人在黄龙府大胜契丹皇帝亲统的七十万大军,并与北国十几个部族联结成了同盟,愿与大宋共灭辽国!”

方腊刚要闭上的嘴又吃惊的张得大大的。宋江接着说:“若是能事先这一步之后,我们就会致力于在国内推行新政。这不仅是指王临川的新法,还会有许多其他的举措,包括与更遥远的外族交往通商,在国内促进更多的生产和贸易,将有利于增益物产的器具和技术推广到各地。通过培养有志于维新的人才来肃清吏治,把国家引入更好地发展轨道,让天下百姓丰衣足食,心泰体安,各得其所。这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若在我有生之年能有小成便也心满意足了。关键是要有后人能将这种努力坚持下去。那样的话,总有一天,我们的国家再也不用担心有外族敢小觑于我,这才是古贤所讲的天下大治!”

方腊目不转睛地紧紧盯着宋江的双眼,满怀激动地听他描述那令人神往的美景。待宋江的话讲完半天了,他才抑制住内心的兴奋,提出一个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你公明兄为何不取赵氏而代之,这样不是可以更好地事先你的宏伟目标吗?”

宋江平静地吐出两个字:“民心。我不会强求去主导这个计划,当然也不会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矫情造作。只要是有利于这一大计的推行,无论是由谁来做皇帝,我都不会介意。如果谁阻挠了大计,我也会千方百计地将他除去。现在大宋已历八世,二百年来还是拥有民心的,所以目前我的任务就是辅佐皇帝,帮着他带着全国军民来执行富国强民的计划。方兄去了台湾,也应倾力图治,若能取得民心,将来宋江自会转而辅佐方兄。即便一半会儿成不了大事,也可让宋江在旁观察新政施行中的利弊,好叫今后少走些弯路。这件事不知方兄是否肯应允?”方腊紧紧握着宋江的双手:“你我兄弟已是莫逆,但有驱使,万死不辞!”

随着两位昔日的绿林精英的手握到了一起,经历了数月血雨腥风的江南终于出现了一些转机。不过与两人的愉快心情有所不同,数千里外的塞北草原上,卢俊义的心情却不算太好。

黄龙府大战之后,依着阿骨打的脾气,最好是一鼓作气带着大家追击耶律延禧到上京去,可虚弱的身体让他在部族联合会议刚开始不久就不得不离场休息,稳重得多的完颜吴乞买便代替哥哥来主持会议。

在大辽境内的十几个主要的部族中有十一家参加了这次会议。卢俊义、林冲、段景住也应邀在座。吴乞买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了卢俊义等人。各部族对大宋能在这个时候派军来塞外驰援表示了敬佩。因为有了大宋这个强大的盟友,联会对于继续反抗契丹充满了信心。会上众人歃血为盟,约定各部族暂先各自收兵休养,半年之后再相约出兵。若在此期间契丹出兵征缴某一部族,其他部族都必须立即发兵援救,否则将成为大家共同的敌人。此外大家还要去做其他部族的工作,争取将更多的人团结起来。

此刻汇集在女真人周围的已有十几万战士,大家点上篝火,饮酒交欢,载歌载舞,欢声笑语洋溢在黄龙城内外。卢俊义本准备歇兵几日后就带着剩下的五千人马南下,就在这时却收到吴用发来的密信,称为了配合江南的行动,要先将停留在营口的大船调往浙江,大约一个月之后才可以再次北上接应辽东的忠义军南下,让卢俊义利用这些时间进一步密切与女真人以及其他部族的关系,了解塞外各族的情况,熟悉北国的生活习惯和作战特点。

此外,吴用特别叮嘱不要过多泄露忠义军的内部机密,也不得将先进兵器赠送或介绍给北国人。尽管卢俊义接信之后多少有些无奈,但也只好怀着强烈的思乡之情,带着五千勇士以及女真人赠送的一万匹骏马在黄龙府附近滞留下来。

第一百六十七章 好汉设计除奸邪

太子赵桓出判开封府已经几个月了,这几个月给他带来的影响非常大。由此可以看出先祖皇帝定下的这一旧规的先见之明。此前太子虽然接受了系统的皇家教育,又有李纲这样博学正直的大儒悉心指导,年纪轻轻的赵桓一亮相就让朝野内外耳目一新:蓬勃而不失干练,睿智而充满朝气,处理起政务来,既算得上目光敏锐,又贵能虚心求教,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饶是如此,三教九流的繁杂,五花八门的案情,以及各种自上而下的政令贯通,让年仅十七岁的太子既大开眼界,又有些吃不消。太子少保李纲虽饱读诗书,引经据典头头是道,而限于实际政务的经验不足,也令他对于辅助太子处理这么多事务有些吃力。

幸好这个关节上有人给他出了主意,将十年前就致仕赋闲的老府尹滕舒请来做幕宾。尽管这位前府尹已年过花甲,但丰富的经验给了赵桓和李纲极大地帮助,渐渐找到了良好的感觉,让太子领悟到建立自己的智囊团是多么的重要。而给他出这个注意的却是官场上名不见经传的六品小官萧让。

萧让自从被举荐到太子门下充任文吏之后,暗地里就不断接受着公孙胜、宋江、吴用的指令,经常地献上点睛之笔,不过这一日萧让也遇上了难题。徽宗皇帝要修建玉真宫,在现址上元祐不少的买卖住户,着落在开封府奉旨迁移,其中有两处店铺,一家是大宦官李彦门人开设的太平生药铺,一家是金眼彪施恩名号下的广普大酒楼。

这两家都不好办。因为依着惯例,皇家建筑工程所涉及的迁移安置,地方上要予以支持,一般的居民住户好办,添付些银钱安置到城郊也没有人敢说什么,只是买卖铺户到了城外生意就一落千丈,所以很不情愿,便都依附在有背景的店家身后,指望多向官府讨些补偿。

施恩倒不是第一次遇上这种情况。作为旗下有十几家酒楼客栈和数十家商号货栈的梁山军京城产业总负责人,俨然已是汴京商家中闪亮的后起之秀。家业大了就难免遇上这样那样的事情。前年临冬的时候,施恩就碰到名下店铺所在地要被官府征用扩建济世堂(国家针对平民开设的便民医疗机构),收了五百贯补贴之后施恩便很干脆地画押走人。可这次不一样,他把情况报上去,不久就有公孙胜的回信来到,指示没有像他推测的那样还是简单的批上“知道了,酌办”,而是指示他要借此机会挑起太子帮与权重宦官之间的争斗,趁机树立太子的威信,消减保守势力的影响。

虽然施恩是忠义军京师商界的首要,公孙胜平素很少过问他的事务,但施恩对这位神通广大的道长的话可绝不敢不听,更何况京师中还有徐宁、蒋敬、萧让、周通、朱富朱贵、张青夫妇等一干兄弟,由不得他恣意妄为。他连忙将兄弟们召集起来商议。

笑面虎朱贵虽已有些见老,但考虑问题还是一针见血:“我们只须到太平药铺挑衅一下,让他们先搬走,说他们不搬我们也不搬,然后到开封府告首,说太平药铺搬了我们就搬,大致也就成了。顶多再请妙手书生给太平药铺使点绊子,本该补贴五百贯的只给他三百贯,挑起他们的火也就不难了。”

施恩因天资禀赋在商业运作上游刃有余,但毕竟还是年轻,对于官场上的事还略显稚嫩:“有这么简单?”朱贵一捋胡须:“哪个说简单!我所说的只是大致的办法,具体做的时候既要把握分寸,又要不露声色,不容易哩!”张青也说:“朱家哥哥说的不错,咱们还得清楚几个老人来,他们对付这种事情最有经验。”

施恩问:“不知张大哥说的是哪个?”“原来这开封府中有个孔目唤作孙定的,都叫《文》他孙佛儿,为人《人》不错,行事也《书》老练,现在退休《屋》在家,常去我那个店中吃酒,很信的过。”施恩有些不放心:“当真信得过?”朱贵也说:“这可要是贴己的人,不然怕但不住干系,烦坏了事情。”

张青一拍大腿:“孙佛儿对梁山可有大功劳啊!当年林教头发配沧州便是他从中说的情,不然早被高俅老贼害死了。青面兽误杀牛二,发配大名府,也亏得此人从中调和,免得重罪。孙佛儿最敬英雄,我与他讲了一些梁山的事,他对咱们甚是赞成,十有八九的可行。他与那滕府尹关系熟络,一内一外就把开封府弄于掌中,萧让就不用老师抛头露面,惹人怀疑了。”众人听了孙定的旧事也个个钦服,若非官府中有这样一些良心未泯的官吏,梁山兄弟有好些就聚不齐了。

太平生药铺的大掌柜叫程刚,拜在大太监李彦门下作干孙子。以太平为字号的李彦家产业在汴梁有三十多处,都依仗着李彦的威势鱼肉乡里,欺行霸市,周围民众提起太平号来无不咬牙切齿。程刚更是太平号掌柜中突出的坏种。

此人生的人高马大,体型魁梧,自小便混迹市井,十足的泼皮无赖。自托人攀上了李彦这个高枝之后更是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到他店里抓药的人每每发现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现象,渐渐地大家都相互提醒不用他店里的药。

程刚见正当生意不好做了,便打着李彦的旗号挨家挨户的示警,凡是方圆两里地之内的买卖铺户每月都要根据店铺的大小到他店中抓一定银钱的药,或者直接把钱交到柜上。哪家若有怨言,马上就会遭到毒打,店铺的生意也时常受到骚扰。也有气愤不过的将程刚告到官府,可苦于无人敢出头佐证,又兼官官相护,每每都是落个诬告不实的罪过。于是一些本小利薄的商户干脆选择将店铺转手,来个惹不起还躲得起。

对于广普酒楼这个肥羊邻居,程刚自然不会放过,每个月索要二十贯钱。依着周通的脾气早就与他厮斗起来,可施恩在了解了太平药铺的后台之后,冷静地选择了息事宁人。毕竟相对于酒楼每月三千多贯的收入,二十贯还是掏得起的,犯不着把事情闹大。可这次对程刚就没那么客气了。

第一百六十八章 隔岸观火最得意

又到了程刚规定的交银子的日期,不同的是这次金眼彪施恩没有像平常那样去送钱,而是带着一帮弟兄坐在酒楼中静等对方上门。对面商铺的墙上贴着开封府的告示,规定这条街上的住户必须在一个月之内搬走,让施恩看着冷笑:这回还真要看开封府如何动作。

果不其然,门外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程刚的徒弟带了两个小混混到酒楼来上门催银子了。小霸王周通抱着胳膊迎了上去。虽然也已是三十多岁的人了,当年的脾气却没有改变多少:“你们几位是干什么来了?”那领头的混混斜着眼睛说:“姓周的,你们酒楼是不想开了还是怎么的?这个月的药例钱怎么还不送去?”周通也学着他的样子斜着眼说:“不是我们不想干了,是没法干了。你没看见那边的告示?”那个混混回头向告示那边看了一眼:“官府的事还有一个月,我是问你这个月的!”周通冷哼一声:“这个月的?上个月的我还想要回来呢!”“什么什么?”几个混混以为自己耳朵听错了。

周通大模大样地往桌边一坐:“出来混的人多了,没见过你们这种没用的!我们每个月白花花的银子交给你们,原本指望有事的时候你们能出个头,没料到你们太平号全都是软蛋!”“你小子活腻了!敢骂我们太平号?”混混抡拳就打。

当年刀里火里冲杀惯了的周通哪里把他们放在眼里,抬手叼住腕子,脚下顺势一绊将那厮摔了个嘴啃泥:“你以为老子平日里是怕你?老子是不愿意多事。你那三脚猫还敢出来现眼?我说太平号软蛋你不爱听?去看看梁师成名下的瑞祥号,去年唐尚书要在织锦市霸占哑巴王三家的炊饼店,瑞祥号硬是帮着王三不撒口,逼着唐尚书多掏了二百贯钱!你以为保护费就像你这样收,光拿钱不出力?趁着老子心情好赶快滚蛋,回去告诉你家主子,想收钱就去赖着开封府不让拆房子。没这本事先去找师娘再学几年!”三个混混像得了大赦一样撒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