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阔凭鱼跃-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材牢牢支撑着大宋国家,并且通过发展经济,提升科技,始终保持着对北国的文明领先,使得大辽对南朝的野心难于得手。即使是联合着西夏那个小兄弟也只是取得一个攻多守少的相对优势。
与宋国的徽宗皇帝几乎同时继位登基的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也继承了祖宗遗训,一直厉兵秣马,跃跃欲试。这些年来南面的宋国中几大奸臣专权横行,给了辽国一个向南扩张的好时机,可惜历次尝试都意外失手。三年前,辽军一支先锋部队刚刚杀出边城,就在河北吃了早已投降梁山的呼延灼的一个大亏。而那个呼延灼现在已是河北的都总管,手中握着兵权,这让辽人多少有些不安。据到南边打探的细作说,那呼延灼还是宋国开国元勋呼延赞的后代,不由让北国人忆起早年呼杨高郑四大世家给辽国兵将带来的灾难。这两年天祚帝费尽心机,蓄养了七十万各族精兵准备再次南下兴兵,偏偏就在这时背后又冒出个女真族绊手绊脚。
这女真原本只是长白山一带的小部族,人口不足十万,落后得很,只会在那一带偏远的苦寒之地打猎捕鱼。起先倒也俯首帖耳,每年按着朝廷的要求向契丹贵族进贡珍珠、毛皮、海东青。没料到近些年来变得羁傲不驯,尤其是完颜阿骨打在天庆三年接替他叔叔乌雅束当上女真酋长之后,更是力农积谷,练兵牧马,实力大增,对大辽派去的监管官员以及收纳物贡的钦使也时常刀兵相见。
本来按照天祚帝的想法,干脆派员大将去将其全族剿灭也就罢了,可是女真部族多聚居在长白山深山老林的苦寒之地,朝中居然没有将官愿意带兵去讨伐。耶律延禧只好采纳平章萧时机的建议改剿为抚,给完颜阿骨打加官进爵,安抚拉拢,给了他一个节度使的高官,希望他能平定下来,不要干扰了大辽南进的计划。怎想到,那阿骨打是条养不熟的野狗,居然一面与辽廷虚以委蛇,一面整军备战。去年九月阿骨打率部誓师闹事,攻打了宁江州。今年刚过年又在出河店,把前去讨伐的一万五千辽军杀得大败。据说现在已经有了数万人马,而且带动着周围的不少其他部族也开始蠢蠢欲动,归附女真。养虎终成大患,再也不能听之任之了!耶律延禧按捺不住心中的忿怒,要召集文武发兵再伐女真。
大殿之上,文武云集,天祚帝耶律延禧沉着脸把自己的想法说与群臣,马上就有平章萧时机出班拦阻:“陛下,女真人虽然可恶之极,然究其原委,亦是朝廷逼之过甚,相关官吏管制不当所致。圣宗皇帝之时,朝廷每年向女真收取珍珠三担,毛皮千张,海东青二十只;如今已是十倍于此,不怪女真不服。如果陛下收敛对女真的索取,惩戒那里的贪腐官吏,晓谕女真以公正,女真人自会心平气和,重做良民。又何必兴师动众,靡费钱粮呢?”
天祚帝一拍龙案正要怒斥,早有大元帅兀颜光出班点指怒骂萧时机:“尔等胡言乱语,贻害国家。女真一族犯上作乱,目无纲纪,若不严惩,必有后效,岂不是要动摇国之根基?为今之计,就是要快刀斩乱麻,将女真一举荡平。你三番五次替女真出头,莫不是暗中收了阿骨打的好处?请皇上降旨,将此人就地问斩!”
朝中大臣有与萧氏一族相好的,几个人同时出班求情:“萧平章说的话也是为国分忧。陛下不可因此乱杀臣子,不然今后谁人还敢吐露忠言?况且萧时机乃是先祖太后后嗣,于我朝劳苦功高,还望陛下开恩。”耶律延禧见众人连萧太后都搬了出来,心知朝中官员还是有许多不赞成发兵围剿女真,当下不便发作,只得命侍从将萧时机乱棒打出皇宫。
君臣众人正就征讨女真之事商议,有丞相耶律剑平启奏:“女真于我朝不过疥癣之疾,其人不过二万,作乱也只一时。可选已帅统数路精兵合击包围,一鼓而灭,以绝后患。臣以为我们还是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南进上面。今宋国大军围攻江南,各地防务十分空虚。如能趁此良机兵进中原,赵家皇帝必手足无措,难以招架。我朝一统天下,始为大计也!”朝中众人连连点头,都称机不可失,连耶律延禧都有些动摇。
就在此时,有侍卫慌张进来,递上紧急军情:女真酋长完颜阿骨打已经称帝建国,国号大金。眼下正统领阖族人马攻打黄龙府。天祚帝听报,一脚将龙案踢翻:“尔等枉为朝廷重臣,白吃俸禄,不思报国,养虎为患,终酿大祸!不用孤发兵南下就有人来抄后路了!”群臣见皇上动怒,都战战兢兢,不敢出声。大元帅兀颜光说:“陛下,事不宜迟,速传旨意,调集全国之兵讨伐女真。黄龙乃国库所在,不容有失啊!”耶律延禧挺身而起:“朕意已决,调集全国各路兵马,御驾亲征,必将女真人斩尽杀绝!”
第一百二十二章 童枢相劳神费心
汴京城中春意正浓,桃红柳绿,燕舞鸢飞。枢密使童贯却无心去欣赏这一年一度的京中美景,一个人坐在大堂之中想心事。作为全国兵马的最高统帅,童贯的确浑身洋溢着阳刚之气。只见他身材高大魁伟,皮骨强劲如铁,面色黢黑,二目有神,全然看不出他是宦官出身!
童贯原是武学世家,自幼便习文练武,学了一身好武艺。只因后来家遭变故,父母双亡,不得已投奔舅舅李宪。李宪是神宗皇帝身边很有权势的太监,曾外放西北任钦命监军多年,屡有战功。对于自己这个外甥本无心提拔,因童贯无处可去,终日蜗居自家府上,便索性命他在二十岁那年净身入宫,跟着自己打理军务。宋朝自太祖赵匡胤开始便采用了以文抑武的政策,限制各地大将手中的兵权,以免“黄桥兵变”的故事在自己子孙的身上重演。另外委派亲信太监外放监军也是防止兵变篡权造反的重要手段。因此宫中太监中专有机构习研兵事,童贯也因此与全国的军事指挥结下了缘分。因为早年他读过书,人又精明,故而在宦官之中颇有才名。徽宗即位后,除了提拔了象高俅等一帮原来端王府的亲信之外,也迫切需要一批干才来扶持。胆大心细,性情乖巧,会文善武的童贯便脱颖而出,从内廷供奉很快攫升端瑞殿总领,继而外放西北做监军建功立业。所幸当世有种师道(就是《水浒》中提到的老种经略、鲁智深的上司)、折可适等一代名将,对西夏的屡次作战虽无大胜亦有小获,故而童贯也在十几年内积功,职位品秩节节上升。待到他奉旨回京重入大内的时候,从皇帝到群臣猛然间发现适合童贯的职位已经不多了,因此他在担当了几年大内总管之后,又转入枢密院任职,直至入阁拜帅,执掌了全国的兵权,成为徽宗最宠信的人之一。
十几年过去了,童贯已经年过花甲,他摸着自己下巴上刚硬的胡子茬,思索着近来朝廷内外的些许变化。在西北,自己的老冤家西夏王李干顺并没有太大的动作,只是忙着应付来自吐蕃和回鹘的骚扰;在东北,大辽境内乱作一团,女真的完颜阿骨打挑旗造反,正兵困黄龙;在江南,征剿方腊的战事还胶着难辨,外围围攻的三路大军尚未高奏凯歌,倒是门生故吏符德安的忠义军未得钧旨擅自渡江偷袭,给方腊出了一道大大的难题。
对于符德安,童贯心里很清楚:年轻气盛,夸夸其谈,虽说对自己的忠心无须怀疑,但他是使不出这样的老辣招数,必定又是那个宋江的主意。宋江总是让他又惊又恨,梁山人马的战斗力他是亲自领教过的,当年他刚出任枢密使的时候就被蔡京、高俅撺掇着请命兵发梁山,结果几度均是损兵折将,无功而返,白白影响了自身的威望,这也是后来他一直对宋江耿耿于怀的主要原因。太尉宿元景成功招安宋江之后,由梁山改编的威盛军灭王庆、平田虎,似乎是手到擒来,这更说明宋江和他的手下的可怕之处。不过宋江带给他的惊喜也不少。有了宋江的受抚招安,四大巨盗已经去三,枢密院再也不用为四方纷至沓来的贼匪塘报而人人色变,在皇上的眼前自己又可以扬眉吐气了。而这招渡江偷袭明显是插到方腊腰眼上的一把尖刀,只要能站住脚跟,不被方腊很快赶回来,外围的其他人马就有了借题发挥的机会,荡平方腊也就有了胜算。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一天大的功劳安在自己的头上!
另外朝中现在也有了一些旁人难以察觉的变化:先是原本在朝中也是一手遮天的太尉杨戬和那个擅于邀宠的朱励连着遭了皇上斥责,大有失宠之势;再就是太子赵桓被起用为开封府尹,太子少保李纲作为辅臣。这可是个重要的信号,童贯太清楚不过了,因为宋朝储君大多是要在开封府任上历练的,这表明皇上对太子极为器重,可能还会大用了。
这下可要去主动接触太子一党亲近亲近了。童贯不知不觉想起当今万岁在登基后对端王府旧属的提拔,连那泼皮高俅都做得太尉,何况满腹经纶的李纲等人。虽然自己已是位极人臣,可就算是不为升官,也要在将来太子即位之后保住今后的权势而努力啊!
童贯把思路清理了一下,叫来幕僚属下给江东前敌的元帅、自己在军界的对头宗泽发文,斥责他拥兵不前,贻误军机,同时抄送殿前,好让皇上知道自己勤于王事,也知道宗泽无能,只不过是借助四大将门世家的势力兴风作浪而已;此外,为着尽快平定方腊,落实皇上前些日子提出的北征契丹的愿望,他准备再加强前敌的兵力,调动五万京师禁军和山东的军队南下助阵,这样做剿灭方腊之后大家也会认为是自己的运筹帷幄、调度有方才取得胜利的,于自己的声名有利;再一个行文令岭南官军入闽协助福建兴化军加紧攻打温州,好使原本蔡京一党的福建文武们不那么逍遥自在的哄自己玩,也使得方腊更加首尾难顾。做完了这些安排,童贯又亲自提笔拟本,准备在圣上面前将威盛军褒奖一番,顺便夸夸自己慧眼识人才,妙手定天下。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在皇上面前邀宠。可当下谁是万岁眼前最受宠的人呢?不是他童贯,也不是杨戬、梁师成、李彦,是那个号称龙虎仙师的牛鼻子老道。童贯想到这里不禁苦笑了一番,原本他是不太相信道士们那一套的,可从眼下的情况看来,还要想办法进一步搞好与这位一清道长的关系了。沉思了一会儿他吩咐门外伺候的心腹属下:“去,拿我的名帖到玉虚宫,说老夫明日巳时要去拜见龙虎仙道。”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越国亲贵论战
大越国皇帝方腊手里拿着兵部尚书王欢带回来的宋江书信正白痴一般的发愣。
派出王欢前往江阴宋江军营谋和兼着行刺不久,他就收到了厉天闰的湖州军被围的消息,很快,石宝出兵救援厉天闰不成反而负伤的消息也飞报到他的案头,让他的心又揪了起来,对整个形势的看法一下子黯淡了许多。刚刚回到杭京的丞相兰德培同样没有给他带来好消息,洞庭湖的钟相不但没有答应派兵来助,反而指责方腊贪图享乐,迷失大义,已蜕变成民贼!听了这些回报,方腊不禁把眼睛眯缝起来,阴沉的脸上反而浮出一丝冷笑。
接二连三到来的坏消息使得大越皇宫里的文武群臣也变得噤若寒蝉。的确如果大家都一筹莫展,没有人能为国事献谋献策,难怪皇帝没有好脸色呢,只有刚刚赶回来的王欢欲言又止。看出王欢有话说,方腊心灰意冷地挥挥衣袖退了朝,留下王欢随自己到上书房,想详细问问宋江的情况。王欢哆哆嗦嗦地讲述了自己前往对方大营见宋江的情形,又瞟着皇帝的脸色说出刺客行刺不成,决然自尽的事情。方腊当然不会给他人指责自己的机会,马上矢口否认那刺客是受命于自己,一口咬定是王欢的随从忧国忧民,愤然行刺,是国家之烈士,并当即传下谕旨善待那人的家小。
处理完了这件事,方腊才再一次展开宋江的书子仔细地又读了一遍。在书信中宋江再次敦促方腊就此息兵,接受朝廷的招抚,语气虽还很客气,但描述出来的形势让方腊无法感到轻松。王欢把在宋江军营中的见闻观感讲述了一遍,对宋江麾下的威盛军来势汹汹极尽夸张之词。方腊知道他的心思,不过重压之下倒也无心跟自己的重臣理论,只是询问宋江究竟是个什么态度?
王欢思忖了一下说,宋江还是很仗义的,拍着胸脯答应不会马上解决厉天闰和石宝,但也在话语之中警告方腊,如果做出继续派兵解救的动作,他并不介意将此六七万人马一举消灭。从前面忠义军的表现来看,他们的战斗力的确惊人,完全有可能在援军逼近之前全歼厉天闰的湖州军。之所以现在围而不打,足以表现宋江还是很有诚意的。
方腊身子向后一仰摊在靠垫上,两只眼睛望着头顶上雕栏画栋的藻井,长长地叹了口气:“朕以往与宋江曾两度会面。那个人朕是知道的,还算能够遵守江湖道义。如果他现在真的吃掉湖州军和苏州军,江苏一省就会马上崩溃,二哥在江宁府是支撑不住的,那样的话大越国就全完了!”王欢望着方腊的脸色,迟疑了一下才小心地说:“要不,咱们就谈一下招安的事?”
方腊目光呆滞地苦笑了一下:“朕和他们不一样,如今已是一国之君,九五之尊,如何能不顾廉耻,委曲求全?那样还不如让他把朕杀了!”王欢无言良久,最后说:“要不还是请丞相以及几位皇亲一起来商议一下,一定要想出一个可行的计谋,哪怕是先跟宋江假意拖延着,也可让我们喘口气,谋已良图啊!”
方腊想了半天,终于点点头答应下来,传旨出去将大皇子方天定、太子方天庆、禁军统帅常王方杰、大皇兄方春、丞相兰德培等人紧急召来再次计议。第二天,分驻在外的方春、天庆、天定都赶回了杭州,方腊马上召集开了一个御前会议。
与会的众人都早已先后得知了大越国目前的窘境,反应却各不相同。大皇兄方春生性淡泊,对于荣华富贵一直并不热衷,也不看好方腊和丞相兰德培他们的行事,故而一直自愿远避在歙州,陪伴叔叔方垢,方腊知道他的脾气,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也不去找他。好不容易这次来到杭京,弟兄俩照旧意见不同。依着方春的意见,不妨与宋江再论论交情,通过他与大宋朝廷讨价还价,趁局势还没有彻底变坏,进来争取一个好的条件。
他的话刚说出口,血气方刚的太子方天庆就急得直跺脚,顾不上什么礼数,冲着大伯方春直嚷嚷:“只有战死的皇帝,哪有投降的君王?咱们方家早已与赵宋官家势不两立,投降二字大伯怎能说得出口!”连着方天定和兰德培也都斜着眼睛望着方春皱眉头。暗中与方春怀着类似想法的王欢见殿上气氛有些紧张,赶快出来打圆场,问太子可有什么好的对策。方天庆嘴巴张了几张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只是最后把眼睛一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跟宋军决战至一兵一卒,宁死不降!”
众人把目光都看着方腊,见方腊轻轻摇摇头,却并不表态。还是年纪稍长一些的杭京镇守使、禁军统帅方杰开口道:“表弟之言没错。首先我们不能就此示弱,怎能将大好江山拱手相让。不过死拼硬打也非上策,要想扭转现在的不利局面,我以为还是应该多动些脑子。”
见大家都眼巴巴地望着自己,方杰放慢了语速,一板一眼地说:“目前宋军从外面三面围攻我们,又有宋江在江阴策应,我们不但兵力上捉襟见肘,而且一直是被动应付,就算再有十万人马也是不够用的。毕竟赵宋是举全国之兵来对付江南。幸好现在宋江妄图将我们招安,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