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阔凭鱼跃-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杀杀,让老大人见笑了。”上官青云微笑着:“将军手下猛将如云,所以才会所向披靡。反正现在已经大势已定,李将军也不算是擅离职守了。”顿了一下,他又说:“此战让老夫大开眼界,将军麾下尽是能人异士,装备的兵器也都稀奇古怪,威力惊人,那些个贼军哪里会是对手呢!”

宋江见他这样说,忙拱手回复:“老大人谬赞。下官军中是有一些愿意动脑子搞发明的弟兄,有很多东西也是刚刚开始应用,性能、威力都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不过下官认为,这次能够顺利打开樊城,不全是凭兵器的威力,主要还是我们在各个方面都较守军zhan有全面的优势,守军处处捉襟见肘,首尾难顾。同时由于我军提前将樊城四面封锁,使之成为一座孤城,叛军的主将又优柔寡断,所以才有今日之败!而我军有老大人亲自坐镇指挥,自然士气大振,所向披靡了!”

上官青云听宋江说提前将樊城四面封锁;联系到先前所见的吕方、王英等人拿住不少奸细,以为宋江说的封锁就是布哨设卡,便点头称是:“不错,事先让城中守军成为聋子、瞎子,他们就不容易作出正确的判断,将军这一招高啊!”宋江听上官青云会错了意,笑一笑并不多做解释。这时,几名传令兵前脚后脚的陆续赶来报告说,各位进城的将领基本都已经到达既定目标,控制住了城里的局面,特地来报告并请示下一步的行动。宋江心中颇为满意,问:“粮草如何?没有被叛军放火烧掉吧?”一个传令兵应声回答:“李逵将军亲自带人去夺得粮草库,那里粮草果然堆积如山,没有什么损失。”“好!”宋江和上官青云几乎同时说道,两人相视一眼,哈哈大笑。上官青云用马鞭一指:“走,咱们进城去看看。”

在前往粮草库的过程中,经验丰富的上官青云发现,从城门到城中心沿途的贼军尸体并不多,也就是说贼军在梁山军进城之后几乎没有组织起来什么像样的防御和狙击。他不解的想,这样看来贼军的战斗力好像很差的样子,可为什么在襄阳城下贼军却表现得十分凶悍呢?

前面的李逵见宋江等人过来,忙跑过来咧着大嘴报喜:“大哥,俺可是按照你说的抢先夺了这粮草,你看,一粒米都没有让叛军毁掉,大哥你怎么也得好好奖赏俺吧?”上官青云现在对宋江和他手下人的脾气多少有了一些了解,在宋江面露尴尬的时候适时地插话说:“李将军放心,立下如此大功,宋将军不奖赏你老夫就给你补上!”李逵本想说些不稀罕的话,想想自己以前乱说话可没少闯祸,这次出战之前老教师、军师他们的嘱咐一下子涌上来,这才抓抓头皮,勉强笑笑。

宋江刚才对李逵的口无遮拦有些不高兴,没有及时回复李逵的话,这才让上官青云插进去话。幸好这次那黑厮没有再说出什么不好听的,他连忙冲上官青云抱拳:“多谢老大人美意,末将代下属先感激大人了。只是现在叛军还没有肃清,余下的事情等凯旋时再说吧。老大人先跟我去看看里面的粮草,末将好安排人手给襄阳城中送去。”上官青云见宋江果然如前面所说的要分粮草给自己,心中很是满意,嘴上却推托道:“此次全系宋将军及麾下的功劳,老夫是什么力也没有出,怎么好分宋将军的战利品呢?”

宋江正色道:“这些粮草一来是回报襄阳军民数月以来忠心报国,恪守襄阳的,不然今日大局定是另外的局面;二来是襄阳城中粮草甚是紧张,有了这些粮草,老大人可以说是救民于水火,此事可是宋江想办也办不成的,老大人无须推托;三来宋江平叛的日子还很长,将来有诸多事情还需向老大人请教,就算是先做个人情罢了!”上官青云听宋江对自己言语中充满尊敬之意,暗忖到:此子果非凡人,且难得的谦逊克制,身上并无骄横气,实在是可交往之人,日后自己少不得有许多事情要借助他的力量——克复湖北全境,这个功劳可是惊天的了!再说了,眼下大家也并无什么利益冲突,自己大可放心的与之交底倾心。

不多时战报汇报过来,击毙敌军五百三十人,俘虏四千三百六十人,自己牺牲十二人,负伤九十三人。上官青云听了直咂舌,差点从马背上掉下来——真是一场代价小,收获大的战斗啊!可那边的宋江还在一个劲地皱眉头:“这样算来,还有一百多敌人到哪里去了?”朱武说:“各地军队未必都象我们一样兵员都是实编足额,也许是贼军本来都就员额不满,虚报空额吃军饷吧。”宋江闻听想了想,叹了口气说:“也许吧,不过你还是要去审问一下贼军的将领,看是怎么回事,不要让溃兵藏在城中,留下后患。”上官青云心中暗叹:此人不但手下能人极多,究其个人也算得上是心思细致、精益求精了!

第五十三章 仙师点化宿太尉

在樊城驻了一天,宋江和上官青云出面会见了当地的士绅,并向惊魂方定的城中百姓下发告示,讲明既然樊城已经光复,重回大宋治下,城内外的百姓以往就算有依附贼寇的过失也一概既往不咎,希望大家好自为之,各安本分。同时还宣布了临时的樊城军政官员任命;由上官青云的手下负责在朝廷委派官吏前来之前暂时管辖这里的军政要务。这是宋江单方面坚持的结果,按照上官青云原来的想法,既然是宋江的人马攻占了樊城,自然应该由宋江的手下来署理这边的事务,如果宋江知趣的话,也可以主动提出邀请上官青云分享一半的战果。但是没有料到的是宋江把整个樊城都让给了自己,这让他对宋江的谦逊很有了好感。当晚,上官青云与宋江把酒言欢,彻夜长谈。两个人一边倾吐心中的郁闷和理想,一边纵论天下大势与四方豪杰,都说了许多交心的话,最后两个人相约今后相互提携,互为援助,共进共退。天光放亮,上官青云拉着这个年纪比自己小了一旬的知己的手,推开楼阁的窗户,两人并肩而立,共同欣赏着樊城晨曦中的景色。

同是这个早晨,入云龙公孙胜卯时中准时起床,步出卧房后在修真宫的院子里开始每天的吐纳修炼。修真宫位于东京汴梁的东北部,在皇宫的侧后方,是徽宗皇帝下旨征用了四间官绅的院落专门为公孙胜改建修造的,庭院宽敞,楼宇高大,金碧辉煌。徽宗皇帝本来希望公孙胜住进宫里(因为赵家皇帝笃信道教,故此大宋皇朝的皇宫内院也建有道观),奈何公孙胜坚决拒绝,毕竟他不是单纯为了亲近皇帝而是身负特别的使命,进宫之后消息传递就不方便了。推脱之下徽宗没有办法,只好在皇宫附近修建了这座修真宫。徽宗自己除了逢五逢十的朝会之外经常会把时间都消耗在这里,与公孙胜请教修真和长生的方法,自己也尝试着学习修炼内丹。于是修真宫成了汴梁城中富贵云集的场所之一,每天都会有不少的达官贵人、游学士子来这里排队请求龙虎仙师的指点。本来按照徽宗的意思是想拜公孙胜为国师,可公孙胜执意不肯,徽宗无奈,只能敕封公孙胜为龙虎仙道大法师,将原来宫中的御用道人和执教太监都发送到公孙胜的手下。公孙胜虽然如今俨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地位,但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道家本色,也没有忘怀自己来东京的目的,所以每天早上他都与在梁山时一样坚持起早修炼。

做完三十六周天的吐纳,公孙胜又取出松纹宝剑演练了一趟游龙剑法,虽然看见在修真宫外当值的道士已经捧着一本名帖在等候自己,但他依然练完了整套剑法才收住势子,气定神闲地挥手将那道士唤过来,查看今日前来请求拜见的人的名单。

昨天戴宗送来的宋江的亲笔书信已经传到他的手里,他对威盛军前线的动态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心中筹划着如何说动皇帝,解决威盛军目前遇到的困难。如今的公孙胜与一年多之前刚刚来到东京的时候身份已经有很大的不同,身边也已经初步培养起自己可以利用的官宦势力,所以他计划着先通过朝中的大臣挑出这个事由,然后等皇帝来修真宫的时候再见机行事。今日是腊月初七,徽宗是不会上朝的,很可能晌午之前就到这里来,所以他联络外臣的时间并不多,好在现在由于每日来修真宫拜见的官员太多,所以大家都会一早就派家人到修真宫先递上自己的名帖排队预约。按理说,方外之人联络大臣参与朝政是法度所不允许的,不过徽宗皇帝虽然知道一些情况,但还乐观的认为这是自己崇尚道义而感化了下民,纷纷来请教道之大义,倒也从来不加干涉。

公孙胜见今天希望与自己见面的除了几名即将外放的普通官员和一些游方学子之外,还有平时自己熟悉的御史中丞宿元景太尉、殿帅府的一名四品指挥使成方圆、户部的四品主事廖华和五品台谏司马温济,心中暗自思忖这些倒都是有用之人。他取笔在名单上勾画一下,通知那些在修真宫外候命的家丁们去回复自己的主子何时来见,自己便甩甩袖子回去用早点。

宿元景等官员在早饭后先后来到修真宫。作为朝廷大员,清流士子中的代表人物,宿元景经常来见公孙胜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而是因为从这位龙虎仙道那里常常可以得到一些非常的提示,用来解决朝堂之上的派系纠纷十分的有用。此外,宿元景也十分欣赏这位道长的潇洒风范和多才博学,听他谈论天地万物,直叫人想入非非,十分受用。见朝中几位官员比自己来得还要更早,宿元景清咳一声昂首而入。那些人见从二品的太尉大人进来忙不迭地行礼请安,宿元景故作亲近的回礼,与众人谈笑风生,煞是平易近人。

前日下午关于湖北战事的奏报以及宋江的私函都已经到达他的手中,因为朝会时间已过,所以只能等待下次早朝才能向皇上面奏这件事情,相信在此期间枢密院为提前把大致的消息禀奏徽宗。作为招安梁山的主要支持者和参与者,宿元景对威盛军的动向一向视为与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如今见威盛军会同上官青云取得大捷,他自觉脸上有光,再听说威盛军因为粮草匮乏,无法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他心中也暗暗地痛骂童贯等人公报私仇,贻误战机。这两日他已经写好了奏章准备附在上官青云送来的奏报上一起上奏皇帝,同时他还联系了户部、礼部、吏部中自己平日交好的官员,摸清了朝中的底细,此外他也想再联系一下宋江以往的上官——原济州太守、现在的山东路提学张叔夜,又担心自己平素与此人交往不多,听说他与尚书右丞余深有亲戚关系,偏偏那余深又是与自己前几天纠纷过的,生怕打草惊蛇。烦恼中忽然想到修真宫的龙虎仙道可以未卜先知,所以便一早赶来问个吉凶。

大家正在客套着,有小道士来请各位大人进后堂说话。厅房中的几人按照官位大小跟着到了后面,见龙虎仙道早已怀抱拂尘在迎候。众人依次落座,几句闲话之后就开始进入正题。

由于宿元景的问题是在不方便公开讲,所以他只是简单问问自己今日的吉凶,以及国家当前的形势。公孙胜装腔作势的掐算了一番说:“太尉大人今日诸事平安,唯心火过盛,想必是为国家操劳,需要多多休息保重。”见宿元景心悦诚服的样子,他又说:“今日国家东方西方平定,南方北方皆有暗流涌动,尤其西南方向离火冲宫,恐有刀兵之灾。”一边说一边观察宿元景的反应,见他果然被说中心事的样子,张口欲问又顾及周围众人,便安慰道:“太尉大义,以天下黎民社稷为己任,实乃国之表率。稍后贫道愿为太尉细细破解天机,请稍安勿躁。”公孙胜三下五除二将其他几个官员需要占卜的问题一一解答后,将其余众人留在客堂上喝茶,自己陪着宿太尉缓步走进花园。

见周围无人,公孙胜故作神秘的问宿元景:“太尉大人今日可是心事重重?可是虑及西南方向的刀兵之事?”见宿元景一个劲地点头,公孙胜又说:“太尉想问的可是东方之人?”宿元景脸上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仙师从何而知?能算出我为湖北战事焦虑并不难,可能算到我要问的是个山东人之事,真仙人也!”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公孙胜左手五指轮番粘动:“此人无妨,与太尉所思之事无碍,非但无碍,还是同气连枝。”见宿元景喜形于色,公孙胜故作姿态地叹口气:“不过太尉自身却是有碍啊!”宿元景一怔,问:“仙师此话怎讲?”“太师心中之焦虑,并非为外物之焦虑,实出自于内心——太师焦虑之事,乃是平素所不屑为的事,而今为亲友之情所动,有违平素之言行,故太师焦虑耳。”宿元景闻听大惊:“仙师可知在下焦虑者何事?”“不知。”“那仙师如何说出适才那番话?”“一切皆写在太尉的脸上,太尉不知而已。”“仙师难道是从在下的面相上查看出来的?”“然,不尽然。凡人之所思必有踪可寻,凡人之所想必通天听。。。。。。”

宿元景半晌无言,突然躬身深深一拜:“仙师道行通天彻地,元景佩服之至也。仙师是否可再指点一二?”公孙胜将手中拂尘轻轻一挥:“太师乃京中士子楷模,清流领袖,如果亲口说出有违礼数的观点自然不利于太尉清誉,故不可强逆之。”他故意顿了一下:“不过如果此时必须要做,也只好借他人之口而言了。常言道,杀鸡何用宰牛刀。。。。。。”话未说完,人已经转身而去。宿元景在原地低头冥想了片刻,终于抬起头来,抱拳向公孙胜离去的方向深施一礼,二话不说径自出修真宫而去。

第五十三章 威盛军谋定西进

眼看着太阳已经临近天顶,徽宗皇帝赵诘才从皇宫与修真宫之间的秘道姗姗来迟。公孙胜闻讯赶忙屏蔽外人,自己快步前去接驾,见赵诘衣袂翩翩,精神矍铄,与一年多前已大不相同。见公孙胜在门前跪拜,徽宗远远地把手一扬:“师兄不必多礼,随我屋中说话。”言语之中甚是亲密。原来自从徽宗服用了公孙胜提供的修身丹药以来,身体状况大为改善,原本沉迷于丹青书画中,对房事毫无兴趣的他,如今夜夜春xiao,而且身健体壮,仿佛回到了二十岁时候的样子。此外,由于身体状况的好转,他在泼墨丹青的时候也是毫不吃累,技艺水平好像又有进境,以前最感烦闷的朝政之事也可以打起精神料理一二了。饮水思源,徽宗很清楚自己这些变化都来自于龙虎仙师的丹药,这可是与那些骗吃骗喝的无道之人大不相同的仙道啊!他很庆幸自己早年就开始信奉道教,终于感动了三清玉帝,派了这位道行高深的真人来帮助自己。

昨夜,两位后妃邀宠也没有难住自己。看到自己生龙活虎的样子,他就想好天亮之后要抓紧到修真宫再向仙师讨教一番。可惜由于夜里缠mian过度,今天一睁开眼睛就已经晚了。不过一场酣睡已经将夜里消耗的精神完全调养过来,所以他匆匆忙忙赶到修真宫,依然显得是那样的精神十足。

照例,在净手焚香向祖师祷告之后,徽宗随公孙胜来到经常打坐的静室,学习修炼内丹的法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午时三刻。公孙胜睁开微闭的双目,请徽宗回宫用膳,徽宗执意要把午饭放在修真宫中吃,大小太监连忙忙着去准备了。公孙胜微笑着问皇帝:“万岁近日修炼甚为勤劳,是否感觉神清气爽?”徽宗点点头:“何止是神清气爽,简直是精神百倍啊!”公孙胜提醒道:“万岁吉人天相,加之信奉三清神灵,自然有神仙佐佑,虽未必长生不老,但益寿延年是没有问题了。”徽宗自幼习学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