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政客-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苏天成的要求,渠清泽很快出发了,带着两百斥候,取道河南府,赶赴陕西。
时间很紧,他们风餐露宿,行动迅速。
就在渠清泽行动之后不久,大山里面的流寇,也开始频繁调动了,驻守关隘的卫所军队,甚至于流寇有过一些小规模的交战。
大量的情报开始集中到苏天成的手里。
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苏天成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说李自成准备孤注一掷了,或者说在大山里面呆不住了,但这样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李自成手里的粮食是充足的,金银也是不少的,就算是粮食不够了,拿出来银子,照样是可以交易的,商贾看重的是利益,只要有银子,肯定愿意卖出去粮食,苏天成不可能禁止这样的交易,何况流寇在四川有一年多时间了,熟悉了这里的情况,就算是他们偷偷和商贾进行交易,苏天成也不可能知晓。
守护关隘的卫所军队,有些大惊小怪,流寇小规模的动作,就引得他们叫苦不迭,秦良玉亲自到几处关隘去看了情况,有些地方的厮杀还比较激烈,看样子不是佯攻,而且这几个关隘,位置也很是特殊,都是靠近湖南、陕西、朵甘都司等地方,从进攻的地点来看,很容易就分析到了,流寇正在做出来试探,下一步可能就是大规模的撤退了,很有可能离开四川了。
秦良玉也直接找到了苏天成,说出来了自己的担忧。
不过说到这些情况的时候,秦良玉的情绪是平静的,她对苏天成有着足够的信心,相信苏天成一定是能够应对这些情况的。
其实苏天成还没有彻底明白流寇的动向。
暗线送出来的情报,大都是说流寇可能要撤退了,要离开四川了,但苏天成不相信。
流寇并没有吃亏,甚至没有和江宁营进行大规模的正面交锋,实力也是很强劲的,这样的时候,突然决定离开四川,可能性太小了。
但一切的迹象都表明,流寇很有可能真的是要离开了,如果忽略了这个情报,到时候,流寇真的大军开拔,倾尽全力冲出四川去,卫所军队是无法抵挡的。
江宁营必须要做好应对的准备。(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五百八十五章 朱慈烺的要求'
两个月时间过去,朱慈烺见识大为增长,很多的事情,在皇宫里面,是不可能见到的,有些事情,甚至直接动摇了他的认识,比如说有关士农工商的地位问题,都说商贾的地位是最低的,是不该有地位的,无商不奸,诸多上课的老师也是这样说的,但周天浩不是这样的认为,苏天成认为商贾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必须要得到尊重,如果没有商贾的贡献,一个地方不可能很快的富裕起来的。
朱慈烺不是很明白这些道理,老师讲课,都是儒家思想,之乎者也一大顿,包括古代的圣君是怎么做的等等,都是高大全的东西,特别是慎独的要求,令朱慈烺感觉到有些苦恼,十岁的小孩子,想到今后要遵守那么多的规矩,自然是有些害怕的。
可苏天成完全不在乎这些意见,见识也是独到的,这令朱慈烺开始信赖苏天成,只要有机会,就会看着苏天成处理公务,也和苏天成聊天,就在这种聊天的过程中,朱慈烺慢慢听到了一些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道理。
方逢年和姚明恭两人,还是按照在皇宫里面的要求,继续上课,可惜朱慈烺有些听不进去了,这些枯燥的东西,根本没有吸引力。
慢慢的,朱慈烺借口要学习处理公务,基本上都是跟着苏天成了,苏天成每天的事情很多,往往需要大半天的时间来处理,这个时候,朱慈烺就默默的观察,有些时候,也仔细询问一下,想着弄清楚为什么会如此的处理。
苏天成非常的耐心,认真的解释。
朱慈烺明白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这是他亲身体验到的,就是正确认识士农工商之间的关系,士大夫属于领导阶层,当然是高高在上的,农民、工匠和商贾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反过来,士大夫依靠农工商来养活,所以说,士大夫要真正的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不要总是在嘴上说,如果说将自己当做百姓的父母,百姓稍有做不好的地方,非打即骂,这样的做法是不行的。最终也损害到了自己,要尊重百姓。
苏天成处理任何的事情,都是按照这个道理来进行的。
譬如说解决四川百姓穷苦的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若是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剿灭流寇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了,目前的条件之下,暂时做不到这一点。但也要最大限度减轻老百姓的赋税,宁可官府穷一些。官吏的态度好一些,也能够解决很大的问题。
苏天成时常解释陕西出现的转变,实际上就是两点,第一是努力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服穿,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第二是发挥商贾的作用,让他们交易,官府从交易中收取赋税。做到了这两点,所以陕西开始出现巨大的变化。
要做到这两点,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需要落实,如果说官吏不能够尽职尽责,根本就做不到的。
至于说对官吏的管理,朱慈烺也隐隐有些认识了,看一个官吏是不是合格,是不是尽职,主要是看地方上的情况如何,若是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这个地方的官吏都是不错的,至于说那些道德上过高的要求,还是其次的。
现在的朱慈烺,就如同海绵,不断的吸收着知识和认识,不断的充实大脑,他感觉到,苏天成教授的知识,比起所有老师说的都要有用。
朱慈烺不会知道,这一切都是苏天成精心设计出来的。
苏天成想尽一切的办法,让朱慈烺参与到处理政务的事情上面,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朱慈烺,让朱慈烺形成基本的认识,摒弃一些迂腐的东西。
要做到这样,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苏天成明白,朱慈烺是未来的皇帝,思想认识关系到大明朝今后的发展,影响朱由检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了,但影响朱慈烺,自己还是能够做到的,自己必须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尽可能的让朱慈烺多跟随在身边。
机会肯定是有的,剿灭流寇需要时间,对抗后金更是需要时间,做这些事情,朱慈烺都是可以跟随的,如此几年的时间过去,朱慈烺的认识,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从这个方面来说,影响和感染朱慈烺,就是苏天成最为重要的任务了。
“苏大人,吾有一个要求。”
刚刚处理完政务,苏天成准备请朱慈烺回去读书,这段时间,方逢年和姚明恭两人都有些意见了,主要是朱慈烺不能够静下心来听课,总是心不在焉,而且时间上面也不能够保证,不管怎么说,文化知识也是很重要的,朱慈烺毕竟只有十岁,该学的知识还是要学的,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那就是最为完美的。
“太子殿下有何要求啊。”
“吾想处理政务,最好是能够直接处理夔州府或者是奉节县的政务。”
苏天成睁大了眼睛,看着朱慈烺,他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朱慈烺才十岁,怎么就想到处理政务了,这个年纪的孩子,满脑子想到的,都是能够如何嬉闹游玩的。
“太子殿下为何会有如此的要求啊。”
“吾想过了,父皇每日都是非常劳累的,吾一定要早些熟悉政务,能够为父皇分忧。”
苏天成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好在这是明朝,要是在清朝,年幼的太子有这等的想法,岂不是成为了众矢之的,皇上会怎么想啊。
“臣以为,太子殿下替皇上分忧,最好的做法,就是能够好好读书,好好磨砺啊。”
“这些道理吾都是知晓的,老师也说过不少了,不过这次出来,吾明白了,吾还是要能够直接做事情的好。”
苏天成显得有些严肃了,他感觉到,朱慈烺慢慢的在形成自身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不好,毕竟朱慈烺是太子,不是普通人。
“臣不赞成太子殿下的这种想法,也不支持太子殿下的这个决定。”
“为什么啊,吾就是想着试试。”
“臣有两个理由,若是臣说的重了些,太子殿下不要生气。”
“苏大人尽管说就是了。”
“第一个理由,处理地方政务是很严肃的事情,需要有连续性,太子殿下试着署理政务,若是推出一些政策,能否得到贯彻和实施,这是难以保证的,加上太子殿下不熟悉地方上的政务,做出来的决定,难免有偏颇的地方,太子殿下离开之后,地方的官吏会非常的为难,不知道该如何的办理,故而太子殿下的这个决定,一定会影响到地方的。”
“第二个理由,太子殿下的身份不同了,来日不是治理一个县、一个府、一个省的目的,而是要治理我大明朝,故而太子殿下的心思,不能够放在一个地方,必须要着眼全局啊。”
朱慈烺有些失望,但也不服气。
“苏大人,父皇常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必须要熟悉地方事务,吾体验一下,也能够熟悉这个过程啊。”
“臣以为,太子殿下的想法是很好的,想着能够熟悉政务,但臣以为,太子殿下的出发点不对,太子殿下的重点不是在这个地方的。”
“苏大人说吾的重点是什么啊。”
“太子殿下的重点还是在驾驭全局,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太子殿下要学会用人之术,具体的政务,由文武大臣去办理,太子殿下的重点是选对人、选好人,太子殿下可以仔细想想臣说的话,术业有专攻,在什么位置就需要做什么事情,农民的主要职责是种地,能够丰收粮食,士大夫的职责是管理好地方,让老百姓丰衣足食,商贾的职责是做好买卖,赚到银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太子殿下的侧重点,就是把握全局的。”
“这些吾都明白,但如何能够把握全局啊。”
“这就需要学习了,但臣说的学习,不是每件事情都去做,若是农民做商贾的事情,商贾做农民的事情,那肯定是要乱套的,太子殿下学习的,重点就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臣以为,太子殿下能够认识到农民的辛苦,能够认识到署理政务的不简单,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了。”
“可吾觉得,学到的很多东西,都没有多大的用处啊。”
“太子殿下日后署理政务,就知道这些东西,都是有用的。臣还可以举个例子,若是僭越了,太子殿下恕罪,就以臣来说,臣要效忠皇上,效忠太子殿下,臣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做好分内的事情,剿灭流寇,如此臣就报效了皇上和太子殿下了,可皇上就不一样了,剿灭流寇只是很多事情中间的一件事情,皇上还要想到很多很多的事情,譬如说让朝廷里面的文武大臣都要专心署理政务,这等的事情,臣就不能够考虑了,因为这不是臣所能考虑的事情,臣若是想到这些事情,那就是谋逆了。”
朱慈烺点点头,隐隐有些明白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五百八十六章 真真假假'
时间悄然流过,转眼间,春天过去,盛夏到来了。
苏天成进入四川,已经有三个月时间了。
酷热的天气,对人的情绪是有着一定影响的,这个夏天,四川各地显得格外的躁动,各级的官吏都有些惶惶然了,他们都知道,陕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督大人以前就是陕西巡抚,来到四川之后,推行陕西的做法,抑制士绅富户的权势,打击豪强的嚣张,保护百姓的利益,偏偏太子殿下也是赞成这一做法的,这就令所有的官吏,有苦也无法倾诉。朝廷里面的给事中和御史,集体沉默了,不敢对四川的做法提出来弹劾,毕竟他们若要弹劾,直接的对象就是太子殿下。
江宁营、四川卫所军队与流寇的对峙,愈发显得紧张起来,夔州、保宁、龙安、潼穿、成都、重庆等地,都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双方互有胜负,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苏天成一直都是按兵不动,没有开展大规模的围剿。
重新组建的一万五千白杆兵,基本上成为了江宁营的一部分,这也令江宁营的总兵力,接近八万人了,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江宁营的声势。江宁营的将士,分为了三大块,一部分驻扎在夔州,一部分驻扎在成都,一部分驻扎在保宁,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实际上堵住了流寇逃走的线路。
因为军饷开始足额支付,秦良玉开始核实卫所军队的人数。
秦良玉是本地人,熟悉情况,加之手里持有尚方宝剑,卫指挥使是绝对不敢想着虚报军士、贪墨银两的,以前那样做无所谓。现在这样做了,保不准就掉脑袋了,秦良玉的背后是太子殿下和苏天成,谁都无法撼动的。所以说,各地卫所都如实的禀报军士的人数,尽管银子很是诱人。但自己的命更加的珍贵。
其中夔州卫、保宁卫、龙安卫和潼川卫,因为军士所剩无几,要么就是逃走了,要么就是哗变了,投奔流寇去了,所以说,在这一次的清理之中,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仅仅保留一个卫所。所剩的军士,仔细筛选之后,组合到了一起,驻守在龙安府。
奇怪的是,经过了这样的组合之后,龙安卫军队的战斗力明显增强了,和流寇进行几次小规模的战斗,居然能够取胜了。也敢于主动进攻了,这是很多人大跌眼镜的。
当然。这里面苏天成付出的努力,外人是不知道的,他给予了秦良玉足够的权力,在军饷的落实和赏罚分明方面,是坚决做到位的,仅仅是做到了这一点。军队的面貌就大为改观了,战斗力开始慢慢的恢复。
渠清泽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夔州。
朱慈烺、苏天成、洪承畴、秦三德等人,神色严肃。
众人都知道,决战的时刻可能要来临了,一旦情报确定下来。掌握了流寇的动向之后,驻扎在夔州、成都和保宁的江宁营将士,就要开始动作了。
三个月的磨砺下来,朱慈烺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诧异的成熟了,不管是谁,看见朱慈烺,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不到十一岁的小孩。
渠清泽开始禀报情况,条理清晰,他主要说到了三个方面的情报。
第一是流寇的动向,根据各方面的情报分析,流寇有大规模行动的迹象了,时间过去这么久了,流寇的补给有限,附近百姓没有那么多的粮食供给,加之秋收的季节临近,流寇需要一次大规模的行动,补充粮草。
第二是后金的动向,近两个月的时间,安宁堡和靖边的互市,异常的火爆,交易量很大,重点是粮食、铁器的交易,运输队源源不断的往草原和大漠送去粮食,陕西的粮食明显不能够满足了,大部分的商贾,开始从南方收购粮食,运往安宁堡和靖边一带,不少的商贾开始和陕西各地的农户联系,甚至提前支付了银两,定下了粮食。
第三是草原部落出现了混乱,去年年度和今年年初,草原遭受了罕见的风雪,这次的灾害影响很大,致使草原不少部落,陷入到空前的灾难之中,情况较好的是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因为能够在互市上大规模的交易,大规模的购买粮食,所以部落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还有壮大的迹象,一些部落开始向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俯首称臣,希望获得援助。
但后金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恨之入骨的,后金曾经征服了整个蒙古的部落,却因为江宁营横插一脚,令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脱离了管控,慢慢的开始靠拢大明朝了,加之两个部落的继承人进入大明成为人质,而且两个部落在互市的交易中,得到了极大的好处,实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