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大民国-第5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西伯利亚、中亚等地的苏联红军节节败退时,印度的革命形势却一片大好。虽然伦敦方面已经勉强同意和中亚斯林展开合作共享南亚次大陆。但是招募和组建军队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而在军队人数上面拥有压倒性优势的印度红军却在7、8两月大显神威。即使在印度的各国各派反动军队竭尽全力抵挡,都没有能阻挡印度红军如潮水一般的攻势!先是遭到印度红军和苏军印度方面军重点进攻的阿富汗和克什米尔两地沦陷,8万印度斯林联盟军和5万真主党军退入中国西藏和中亚的中国控制区内。在完全控制了印度西北和阿富汗之后,布柳赫尔又挥军猛攻印度半岛南方的马德拉斯管辖区。留守在那里的中国远征军的三个北韩军和十几万英印军队根本无力抵抗,也无心恋战,最后中英两国海军只能组织了一场跨海大撤退,把二十多万丢盔卸甲的败兵撤往英国控制下的锡兰岛。

这场撤退的混乱程度几乎可以同苏军撤离下乌金斯克时的糟糕情况相比了。不仅让中英联军丢掉了全部重装备和补给,还让马德拉斯城内的婆罗门感受到了被抛弃的滋味。由于时间紧迫和运力不足,为了更多抢救出中英联军的官兵。在这场被英属印度总督托马斯伯爵称为让大英帝国在印度的威仪彻底扫地的大溃败中。中英两军的官兵不仅互相争抢船只,还不顾体面强征马德拉斯城内的婆罗门男子当兵,让他们在北韩督战队的监视下去城外的阻击阵地上当替死鬼!

而英**官们的绅士风度也荡然无存,在婆罗门妇孺的百般哀求面前。这些英国绅士的心肠比花岗岩还硬。英军指挥官甚至还派出锡克族雇佣军用刺刀和枪托对付企图接近船只的婆罗门平民!当时的场面还被随军的英国记者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很快刊登在了加尔各答的报纸上面。结果就引起了城内两三百万婆罗门和斯林上等种姓的惶恐,纷纷收拾行装想要逃离这座行将变为阿鼻地狱的印度第一大城市。不过加尔各答码头上拥挤着的数以十万计的沦为难民的印度前上等人,在某些具有非凡政治视野的人看来,却意味着印度这个古老文明正在焕发她的第二次青春。

中共主席毛泽东搭乘的5000吨级的加尔各答之星号客轮刚靠上码头,数千名手持着船票或者是黄金首饰的婆罗门难民就冲破栅栏向刚刚放下的轮船舷梯涌去。守卫在码头上的北韩士兵立即挥舞枪托一阵猛击,甚至还鸣枪示警才勉强维持住秩序。随后卡纳德轮船公司印度分公司的船员开始将手中握有船票的印度人放进登船的专用通道。现在加尔各答城内最昂贵的东西无疑就是这张能让人登上轮船离开的纸了。不知道多少婆罗门富商为了这张薄薄的纸而倾家荡产了,但是加尔各答城内大部分的婆罗门还是搞不到这张船票。所以就有人捧着大把大把的金银珠宝想要贿赂船员或是把守码头的北韩士兵,希望可以混上轮船再说。

但是这些人就算上了船也无法真正离开印度英国本土和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殖民地现在不对印度难民开放!他们能去的地方只有孟买和锡兰。当然。那些特别有钱或者拥有欧美名牌大学理工科毕业文凭的印度难民,还是可以带着他们家人前往大中华联邦的属地。

码头上拥挤的人群突然被一队荷枪实弹的北韩士兵分了开来,一条可供汽车通行的通道被开辟出来。两辆挂着中国国旗的轿车直接开了进来。现在的加尔各答,名义上还是由印度自治政府在管理,不过真正当家作主的却是中国远征军司令部。这倒不是因为中国人对印度有什么企图,而是印度自治政府的大佬们都忙着逃难,而且他们所倚仗的武力印度国民军也在7、8两月的战争中全军覆没了!

现在加尔各答之所以还没有被印度红军攻占,就是因为中国远征军的存在。一个中国装甲掷弹兵师和二十一个北韩步兵师防守着胡格利河下游。包括加尔各答市区在内的一小块地盘。同他们对峙的是超过50万印度红军和1个苏联红军集团军,所以手握枪杆子的彭大将军也就成了加尔各答事实上的一把手了。

“主席,欢迎您来印度。”彭德怀对自己的老上司还是一如既往的尊重。他不是那种准备在国防军干一辈子的军人,等到这场战争结束后,他就准备脱下军装转行从政了。而毛泽东也非常希望自己的老伙计可以当选参政委员或是地方行政长官,毕竟在眼下的党内,真正合他心意的政治家并不太多。

毛大主席看着码头内外乱哄哄的场面,微微摇了摇头。彭德怀苦笑道:“这大概就是兵败如山倒,真是让主席见笑了。”

“这是非战之罪啊!石穿。你不觉得我们在印度的政策是站在绝大部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了吗?”毛泽东一边钻进轿车,一边对彭德怀道。

“的确如此!”毛泽东的话算是说到彭德怀心坎里去了,他指挥北韩军民打败日本红军的战术就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战争”。那时整个北韩的近千万民众都站在中韩军队一边,所以才能以弱胜强打败日本红军。可是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算是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了,虽然在战场上的表现不算差。打死了不少印度红军。但无奈敌人越杀越多,地盘越打越少,现在除了加尔各答周围的这一小块地盘,就只剩下贾木纳河以东的斯林聚集区了。

更让彭德怀气恼的是,现在中国国内的大部分人根本不了解印度的情况,只知道中国远征军在印度吃败仗,丧师辱国,还纷纷指责远征军总司令彭德怀无用。参政会里的国民党议员团还提出动议要调查远征军失败的原因,还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虽然这个动议被共产党联合进步党还有大东亚共荣会压下去了。但是身为共产党主席兼参政会主席的毛泽东,却不得不亲自跑一趟印度以“查明真相”了。

听说了毛泽东的来意,彭德怀就忍不住哼了一声:“真相不是明摆着?就是咱们压根不应该管印度的闲事!就算要管,也不应该站在英国人和婆罗门一边去阻挡印度人民追求解放和自由的潮流!”

“谁让我们和大英帝国是盟友呢……”毛泽东微微地一笑。他离开南京之前就和常瑞青讨论过印度问题。常瑞青向他直言,印度自治政府代表的是极少数婆罗门特权阶级的利益,所以这个政权是无法维持的,而印度共产党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印度人民利益的。但是中国却不得不站在印g的对立面,至少在大英帝国失去四强地位之前只能如此。不过就中国本身来说,对印度的领土和财富是没有任何野心的,也不排除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同印度共产党和平共处……

所以毛泽东此来加尔各答除了冠冕堂皇的“调查真相”,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使命,就是同印度共产党方面进行接触,试探一下对方背叛苏联的可能性。不过这个接触并不是通过中国远征军,而是通过中共印支局书记阮爱国的路子进行的。

这位前印度支那共产党领导人已经先毛泽东一步抵达印度了。不过他不是以公开身份前来的,也没有同中国远征军方面发生接触,而且也没有前往加尔各答,而是秘密抵达了法国在印度的殖民地本地治里,住进了本地治里的越南人商会里面。由于法国一度同苏联保持着友好关系,也没有对苏宣战。所以印度共产党在控制了本地治里周围之后,没有占领这个面积仅293平方公里的法国殖民地。即使在法国向德国“有条件投降”后,也没有触动本地治里,而是将其当成同资本主义世界进行接触的一扇窗口。

尤其在世界大战的形势越来越不利于苏联的情况下,印度共产党在加紧扩充军队准备击败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联合干涉的同时,也在千方百计寻找同帝国主义国家达成和解的途径。而刚刚投靠中国共产党的印度支那共产党之前同印度共产党是兄弟党,在他们背叛苏联和gc国际之后。印度共产党表面上断绝了同印支共产党的往来,可是私底下双方的往来却依旧密切。

在本地治里越南商会二楼的一间办公室内,阮爱国正和印支共产党驻印度的负责人黎笋商量事情。黎笋本来是印支共产党的政治局委员。还曾经留学日本、苏联,是印支共产党内国际派的领袖。因为反对印支共产党投靠中共而被阮爱国放逐到印度。不过他同阮爱国之间的私交还是非常不错的,事实上两人的分歧只存在于表面。

“黎笋同志,你见过鲁易同志了吗?”穿着件有点像中国长衫的越南长袍的阮爱国喝了口奶香味很浓的越南咖啡,询问起了黎笋同印g接触的情况。

“没有见到鲁易,只见到了萨提亚。巴克塔同志和高士同志,他们对印支共产党加入中共和中国在印度支那民国建立统治的事情感到非常遗憾。高士同志还表示。如果一旦印度革命取得胜利,印度共产党就准备向缅甸、暹罗和印支地区的革命力量提供帮助……”

“黎笋同志!”阮爱国放下手中小小的咖啡杯,看了黎笋一眼。摇摇头道:“如果这种可能性还存在,我会出来做印支临时政府总理?潘佩珠会加入中国国民党?吴庭艳会加入大东亚共荣会?”

阮爱国叹了口气,慢慢看向黎笋。他和潘佩珠、吴庭艳是越南独立运动的三大领袖,一个领导印支共产党(从原先的越南社会党分裂出来)依靠苏联日本谋求越南独立;一个成立越南国民党(是越南社会党主流派演变而来)。想抱中国国民党的大腿谋求越南独立;一个则是越南阮朝的大臣。想走复兴阮朝的路子。不过现在却不得不向现实低头,都摇身一变成了大中华联邦下的印支民国政治家,谁都不提越南独立的事情了。至于普通的越南民众,特别是越南知识分子对越南加入大中华联邦并不太抵触,因为越南素来是大中华文化圈的一部分,一度还是中国领土。而且看看眼下的世界地图就知道越南成为大中华联邦一员是在所难免了。越南的周围全都是大中华联邦的领土,包括缅甸民国、暹罗王国、婆罗洲民国、马来民国和中华民国,南中国海则是中国的内湖。在这种大环境下越南又怎么可能独立?

黎笋听了阮爱国解释也叹了口气:“看来中华不亡,越南终无出头之日啊!”他忽然四下看了看。又压低声音道:“书记,我还得到一个消息,日本共产党政治局委员山川均这两天正在德里进行秘密访问。”

“是吗?”阮爱国不动声色地笑了笑。这件事情可大可小,日本共产党现在还是gc国际的一员,武田亨也还是国际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副统帅。印g日g自然是兄弟党,德里和东京也有外交关系。所以日g高层访问印度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但是山川均却是日g高层亲苏派的代表,他是坚决反对中日和睦的,而现在中日关系又因为孙月薰访美进入了一个微妙时期。这个时候山川均访印的意义可就有些不寻常了。

黎笋见到阮爱国半天也不接自己的茬,只能压低声音继续往下说道:“书记同志,您难道没有发现,印度革命的胜利已经让中帝国主义陷入了革命进步力量的大包围中了吗?现在中共主席毛泽东想同印g方面接触就是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很快就将陷入困境,所以想要通过拉拢印度共产党来打破包围……”

阮爱国和黎笋都还不知道苏军刚刚在西伯利亚遭遇了一场决定性的失败,因为苏联方面并没有公布这个消息,而中国虽然刚刚发布了下乌金斯克战役获胜的消息,但是所通报的歼敌数字不过是20万,对拥有2000万大军的苏联来说这样的损失怎么看都不算致命,何况还只是中国方面的一面之词。相比之下,印度革命即将获胜的情况似乎更加能鼓舞国际共运的士气。在印度革命胜利后,国际共运阵营就出现了苏联、印度、日本三个大国,好像足以对抗帝国主义阵营内的中英德三国了。

不过阮爱国的老谋深算毕竟不是黎笋这样的青年干部可比的,对于黎笋的说法,他只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黎笋同志,你现在的任务就是通过秘密渠道联络印度共产党的朋友,然后安排他们的某位政治局委员来一趟本地治里同毛泽东主席会面。至于其他事情,还是先看看再说吧。”

第703章 鲍罗廷来了

1934年8月11日,日本九州,佐世保海军基地。一艘拥有优雅的流线型外观,长度差不多有200米的“天宫”号飞艇,徐徐降落在佐世保海军海军航空总站的飞艇起降区。与地面上整齐排列的10艘日本自行生产的长度仅有几十米的飞艇相比,这艘重量接近200吨,长度几乎相当于一艘战列舰,高度相当于一栋10层楼房,还拥有四台各1200匹马力的戴姆勒奔驰柴油引擎的中国产飞艇简直就是一个庞然大物!不过这个庞然大物的建造难度却远远没有它的个头那么大。

早在1784年,法国的罗伯特兄弟就制造了一艘长达最大直径9。6米的氢气飞艇。此后的100多年里,飞艇和热气球就是人类航空事业的主要工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飞艇更是迎来了一个发展**,包括德国、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苏联、日本,当然还有奇迹般崛起的中国在内,都建造不少军用或是民用的飞艇。而在20世纪20到30年代建造飞艇最多的四个国家分别是德国、法国、中国和美国。从1920年至今,德国一共建造了188艘飞艇,法国建造了100艘飞艇,中国则建造了98艘,美国也建造了86艘。而日本因为遇上了一场大革命,所以飞艇制造略微有些落后,在过去的14年只建造了12艘飞艇,现在尚有10艘还能使用。全都被日本海军集中到了佐世保基地。而这艘中国生产的天宫号飞艇,现在也被日本军方已180万美元的代价购入,成了拟建当中日本海军空中舰队的旗舰。

不过眼下这日本海军空中舰队还没有正式成立。天宫号的艇员也在进行训练,顺便在佐世保和马尼拉之间跑跑腿拉几个客。当然,能坐上天宫号的也都是日本的大人物。

飞艇靠近地面后,立刻有两条绳索被投了下来,地面上的地勤人员捡到绳索后就用力拖拽飞艇,将其拽到地面上,整个过程看上去有点像拔河。好像也不大安全。不过最后总算是安全着陆了,日本海军空中舰队司令官冢原二四三快步迎了上去:“司令官,旅途还算顺利吧?”

第一个从飞艇上走下来的。正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现在联合舰队主力以夏威夷岛的希洛湾为临时锚地,还在夏威夷群岛前线作战。他这个司令长官抽空回来就是为了这艘刚刚从中国买来的飞艇。山本知道,以日本的国力,想要和美国打常规海战是没有一点成算的。唯一的办法只有出奇制胜。而利用价格相对低廉。建造周期又短的飞艇搭载自杀式飞机去偷袭美国的圣迪戈海军基地就是山本五十六和整个日本海军的希望所在了。

“还算顺利,乘坐飞艇果然比乘坐飞机舒适,就是速度慢了些。”山本五十六满意地点点头,又追问道:“对了,艇载飞机的问题有眉目了吗?”

艇载飞机早在引进天宫号飞艇之前已经开始设计了。同美国人的思路不同,山本设想中的艇载飞机是不需要由飞艇回收的,甚至用不着考虑降落的问题,因为这些飞机都是准备进行有去无回的自杀式攻击的!因此日本的艇载飞机可以拥有更快的航速和更远的航程。不必像美国那样采用可以低速飞行容易回收的双翼飞机(用绳索勾住飞机。怎么看都像玩杂技),甚至不需要安装起落架(这样可以省出更多的重量来搭载炸弹和油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