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坦率地说,咱老百姓不求天上下元宝,只希望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没人喜欢长期从事非法暴力活动。李建成的这些做法,正是充分迎合了老百姓的这一心理,结果当然是起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预期效果——刘黑闼的部队常常一哄而散,各自回家种地抱娃去了。还有的更直接,把带队的军官五花大绑前来投诚,直接阵前起义了。

这样,唐军连战连捷,刘黑闼屡战屡败,只好再次败逃。唐军在后面穷追不舍。刘黑闼无处容身,又得不到休息,一直跑到饶州,本来寻思饶州刺史诸葛德威是自己任命的,饶州算是相对安全的地方。不想诸葛德威见刘黑闼大势已去,急于弃暗投明,为表诚意,居然把老主人刘黑闼五花大绑地送给了李建成。

可怜刘黑闼就这样在?州被斩首。随着刘黑闼的失败,河北山东的反抗势力被彻底扑灭,重新成为了唐政府管辖下的领域。

华北大定。只是这次李渊为什么不派战功赫赫的李世民,而是派出了储君李建成呢?咱们后文再说。

见几个王爷这么争气,其他将领也不甘落后。在唐军的四面夹击之下,其余各个称“王”、“帝”的割据势力要么自行归顺,要么被削平,全国基本统一。

活干完了,自然要召开总结大会,论功行赏。李渊的儿子们中李世民功劳最大,应该大赏特赏。只可惜,他已经是爵拜秦王,无法再封。

不过不要紧,咱中国人有的便是智慧,既然封王已无创意,干脆来个创新,设“天策上将”衔,位列所有亲王之上。除了天策上将这个超级牛官外,李世民还被封为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这个官衔很难讲清楚,反正权力很大,基本上中国东半部分的事他说了算),采邑2万户(亲王采邑1万户)。

李世民春风得意了,做哥哥的太子李建成心中却是日益坐卧不安。

还记得前面讲到李世民俘获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凯旋仪式吗?五万人的庞大军队在京城里武装游行,统领他们的既不是做皇帝的李渊,也不是未来的皇帝李建成,而是现在已经是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天策上将李世民。不管李世民当时的真实想法如何,他对李建成的储君地位已经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怎么办?靠立更大的功劳盖过李世民已是不可能,一来没这么多仗要打,二来也不敢说自己就一定能打赢,打输了纯属给自己脸上抹黑。

既然明的不行就来暗的,换句话说,就是用政治手段来解决对手,具体方案是在朝中寻找同盟军来巩固自己的势力,同时在宫内结交说得上话的人,及时掌握老爹李渊的想法动态,施加必要的影响。双管齐下,等自己坐上了宝座,再来慢慢收拾李世民。

同盟军很好找——弟弟李元吉就是。由于李世民盖住了所有兄弟们的光芒,是共同的威胁,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拍即合,立刻便结成了攻守同盟。

宫廷斗争,一言以蔽之: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

李建成就是要彻底压倒李世民,决不允许在自己上台前发生任何变故。

李世民要的是保护自己,不被对方压倒,当然最好是能够压倒对方,登上皇位。

李元吉是要协助李建成彻底压倒李世民,这样不光自己可以长久保持荣华富贵,而且还有可能也当一回皇帝——据说李建成承诺登基后封李元吉为皇太弟,甚至有说法认为李元吉打算在除掉李世民后再干掉李建成,自己当皇帝。

李元吉的真实想法我们已无从知晓,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在这次斗争中,李建成和李元吉站在一边,李世民站在另一边。

李建成他们在宫内的帮手,也是亲戚——李建成的姨娘们。

姨娘们?

对。

李渊这老小子自从在晋阳宫尝到了宫内美女的滋味后,一直念念不忘,眼瞅龙椅基本坐稳,就开始大规模地纳妃。由于李渊的正妻窦皇后已经去世,无人管辖的李渊纵情徜徉在芳香四溢的百花丛中,老来焕发第二春:李建成他们又多了十几个弟弟。

这些美女们最大的愿望当然是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日后可以母凭子贵。可惜这只是美好的愿望。李建成兄弟几个战功卓著,年富力强,又是从太原开始便辅助李渊共同创立基业,根基深厚。更何况朝中大臣大部分都已投入这几位的门下,押上了自己的前途和身家性命,即使李渊拗不过美女的撒娇,大臣们也决不会支持那些还是小孩子的皇子登基。

所以美女们只能退而求其次,结交这几位得势的公子们,好在李渊伸腿瞪眼后仍能保持荣华富贵。

李建成和李元吉自然是对这些美丽的姨娘们奉承拍马,辅以贿赂大量钱财,好让枕头风把李世民吹垮。东宫、齐王府和后宫往来络绎不绝,以至于出现一种说法:美女们对李渊的性能力不满意,与太子和齐王有染了。可惜的是,这种说法至今仍无法证实。

另一边,李世民对这些姨娘们却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于是,吹在李渊耳边的枕头风自然而然的全是对李世民的贬低以及对李建成、李元吉的赞扬。

于是,血腥的宫廷斗争缓缓揭开了序幕。

终于有一天,李渊和李世民父子间的矛盾爆发了。而爆发的导火索,是法律问题,确切地说,是法律文书的效力问题。

淮安王李神通因为立有战功,按规定取得了一块土地作为封地。巧的是,宫内张婕妤的老爹也看中了那块地,可张老头无寸功可言,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来和李神通争抢,只能通过女儿向皇帝女婿提出请求。

美女提出来的要求肯定是要满足的,况且这在李渊看来只是一个小问题,所以他几乎是没做任何犹豫便答应了,随即下诏让李神通把这些土地移交给张婕妤的老爹。

唤作你是李神通,你会怎么做?

一般而言,李神通应该是毕恭毕敬地焚香叩头,大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和“谢主龙恩”,然后强忍住内心的不满和愤怒,乖乖地把土地交割给张老头。

常规情况下都是如此。至少我们现在看的电影电视剧里都是这么演的。

但是,李神通的选择却是抗旨不遵。

大胆!李神通,你不想活了吗?竟敢抗旨?要么,你就是疯了。

李神通并不是活腻了,当然也不是神经错乱。他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拥有充足的法律依据。

这也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合法抗旨了。

他的法律依据是:土地划拨的命令是由天策上将、秦王李世民发布的。“秦王教令”在先,后发布的诏书无效。

于是疑问又来了。什么文件比圣旨更牛?

其实没有。只不过在唐高祖武德年间,某些文件在特定情况下,就是比圣旨牛。

武德年间,李氏父子都住在宫中,相互之间仍以家人方式沟通,尊卑区分不是十分严格。这本是件好事,属于人性化管理。可是政治上就乱了套了,诏书、太子令、秦王令和齐王令并行于世,而且法律效力相同。

为了确定执行的标准,最终决定:以令到达的时间先后作为效力大小的依据。

李渊见当爹的圣旨居然不如儿子发的秦王令,大为不满,立刻召李世民觐见。一见面就劈头盖脸地大声呵斥:“翅膀硬了是不是?我的诏书不如你的命令了是不是?!”

面对着暴跳如雷的皇帝爸爸,李世民只有唯唯诺诺地承受下来,表示父皇才是天子,父皇的诏书才是最具权威的文书。接着又赔了不少笑脸和好话,总算是把这件事给平息了。

怒气未消的李渊后来还对裴寂抱怨:“我这个儿子一直征战在外,尽被那些儒生教坏了!已经不再是我原来的那个儿子了!”

第十章 风云诡谲

真所谓祸不单行。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声名赫赫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杜如晦,一天骑马经过尹德妃父亲尹阿鼠(什么名字,跟狗剩子差不多)的家门,被突然冲出的尹家家奴拖下马,不由分说就是一顿狂殴,当场便将杜学士的手指打断一根。尹阿鼠同志边打还边骂:“你是什么东西,经过我家门口,居然敢不下马!”

这尹阿鼠真算不得好汉,打完人后居然又害怕起来。他思前想后决定恶人先告状,让女儿向李渊告状说秦王府的人仗势欺人,自家也多次被欺凌。

李渊颇具亲民意识,更何况这次被欺的还是自己的老丈人,摆明了不给我老李面子么,这还了得。

于是,他立刻命人把李世民召进宫来,噼哩啪啦又是一通臭骂:“你的手下连我妃子的家人都敢欺负,平时还不尽骑在老百姓脖子上拉屎啊?混账东西,是不是想学杨广的样子了?嗯?”

李世民被骂得是一愣一愣的,心想我何时纵容下属去欺负百姓了?我的手下被打断手指我还没去喊冤呢,怎么反倒被倒打一耙?这个罪可不能认,我得赶快分辨。

“父皇,我的属下哪有欺凌尹老先生?事实是我的手下被他们给打了,连手指都被打断了……”

“混帐!打断?怕是酒喝多了自己摔断的吧!”

“……”

“告诉你,好好管教你的手下,如再有这种事情,决不轻饶!”气头上的李渊这时已什么也听不进去了。

除外来因素导致父子冲突外,直接冲突也是存在的。

每次宫中宴会,李世民见到父亲和年轻的美女们卿卿我我,打情骂俏,不由想起母亲窦皇后英年早逝,没有能够等到母仪天下的一天,常常独自伤感起来。李渊看在眼里,十分不爽,认为李世民坏了自己的兴致。

而一旁的美女们则趁机大吹枕边风说:“方今四海升平,陛下正当及时行乐。可是秦王经常独自哭泣,足见对我等之人的憎恨。现在我们因陛下的宠爱而得以保全,可是一旦陛下百年之后,我们母子恐怕会尽数死在秦王刀下。这可怎么办哟……呜呜呜,陛下,您可要为臣妾们做主啊!”李渊哪受得了美女们这般梨花带雨啊,赶紧好言相劝,表示安慰:“爱妃不要怕,有朕在,只管享受富贵好了。即使有一天,朕不在了,也一定会安排好你们的去处。谁胆敢欺负朕的爱妃,定不轻饶!”

美女们则乘机说出了最为重要的一句话:“太子禀性纯良,待人忠厚,如果托付给他,臣妾们方能得以保全。”

于是,在枕边风的日夜吹拂下,李渊与李世民的关系日益疏远,而对李建成和李元吉则更加亲近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已经无法回头,双方始终处于龇牙相对的态势。

著名的杨文干事件便是在此时爆发的。

关于杨文干事件,史料上是这样记载的:

和李世民一样,李建成也是久经沙场,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于是便私下里招募了一批勇士,约两千余人,作为自己心腹武装。由于这些人主要驻扎在左右长林门,因此号为“长林兵”。

此外,李建成还安排曾任东宫卫士的亲信杨文干任庆州(甘肃省庆阳县)总管,作为外援。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李渊前往行宫之一的仁智宫,李建成作为太子留守京城,全面负责各项事务。

见时机已到,李建成命令杨文干将招募的勇士送往长安,同时派将领尔朱焕和桥公山等携带铠甲前往杨文干处,帮助杨文干武装部队。他打算对李世民及其手下发动突袭,一网打尽。到那时,手无一兵一卒的李渊也只能任其摆布。

可是尔朱焕和桥公山二位和他可不是真正的一条心,走到半路二人居然害怕起来,怕到直接跑去皇帝李渊那自首,并和盘托出了李建成的全部计划。

李渊闻讯大惊,因为在他看来,李建成的目的并不是什么李世民,而是自己屁股下的那把龙椅——李建成此举无异于造反!于是他很快作出了反应:分别派人以其他的理由召李建成和杨文干前来行宫觐见。

接到诏书后,和父亲一样,李建成也是大惊失色。这时他的手下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建议:一是据守京师起兵,二是即刻前往行宫拜见李渊,证明自己的清白。

无奈无间道无处不在。派去召见杨文干的司农卿宇文颖是李建成的人,他直接把李渊的真实目的告诉了杨文干。

这样一来,杨文干只有两条路可走:立即起兵造反,或是负荆请罪。

造反可能失败,然后死;但是请罪的结局也未必就好,考虑到自己只是个小兵,极有可能被当做替罪羊,结果依然难逃一死。

最后杨文干决定豁出去,直接造反。

李建成抵达行宫后,受到了李渊的痛斥和囚禁。太子一下成了阶下囚,秦王李世民却摇身一变,成为了父亲此时最为信任和依赖的人。

对于杨文干,李世民相当地嗤之以鼻:“杨文干一介小丑,居然敢起兵造反,完蛋是早晚的事。他很可能等不到大军前往就会被手下杀掉;即使没有这样,随便派个将领也足以将他解决掉。”

可是这并不能让李渊放心。他担心的倒不是杨文干有多大能耐,而是杨文干作为李建成的心腹都会谋反,难保各地没有其他潜在的谋逆者。万一这些人群起响应,势必狼烟四起,自己肯定就没啥安生日子好过了。因此,他还是决定派李世民出马去对付杨文干。

当然,让人卖命是要给好处的。李渊郑重许下诺言:事成之后,将改封李世民为太子,还进一步做了后续安排:李建成将被安置到四川。如果以后李建成老老实实,安分守己,那么大家可相安无事;若是他想要反扑,四川的武装力量也不足以与关中抗衡,可轻松解决掉他。总之,如果摆平了这事儿,李世民不但可以取得皇位继承权,而且日后的位子也会坐得相当牢固。

吃了定心丸后,李世民出征去了。

可惜李渊并不是一个很讲究信用的人,发现自己已经恢复安全,这老小子就把改立李世民为太子一事抛到了脑后。经过李元吉和嫔妃们的说情,还有重臣之一的侍中封德彝等不遗余力地为李建成奔走辩白,李建成又恢复了自由,回到长安继续负责全面工作。

此时的杨文干已经成了死人——他的部下自行刺杀了头儿,投降了李世民。

杨文干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事件的最终处理颇有些出人意料:李渊责备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不能好好相处,各打五十大板;双方各有一些官员因没有尽到提醒之职,遭流放外地。

杨文干事件到此结束,一言以蔽之,这是李建成野心勃发,向皇位发起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但是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李世民做皇帝后有一个很不好的做法:要求查看史官对当时一些事件的记载。

按照传统,皇帝是不能过问史官的记载工作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留下客观真实的史料,而不是粉饰太平的小说。李世民究竟有没有要求史官修改记载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但是从这些记载中却依稀可以看出一些人为粉饰过的痕迹,并且留下了一些无法自圆其说的漏洞。

以杨文干事件为例,漏洞主要有这么几个:

如果尔朱焕等人确实是被李建成派去和杨文干联系谋反事宜并中途自首,那么留在长安的李建成为何面对父亲的召唤大惊?莫非是做贼心虚,担心自己的意图暴露?为什么他会认为自己的意图已经暴露了呢?从史料的记载来看,我们不知道原因。

如果真的要造反,那么负责联络的必定是绝对可靠之人,怎么会在毫无异常的情况下认为自己的密谋已经泄漏?这未免太不合情理。退一步说,即使李建成真的是做贼心虚,担心被揭穿,那么手下出的“据城起兵”这一招可就是赤裸裸的真造反了,到那时李建成就是反贼,人人得而诛之,这个风险实在是很大。当年汉武帝刘彻的太子刘据就是为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