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博“业绩”,周兴和来俊臣在诬告——抓捕——审讯的流水线工艺上做了不少改进。除了各式刑具外,被告们还会看到数以百计的原告,愤怒声讨之阵势浩大会让他们的心理防线几近崩溃,审讯工作也就轻松了许多。

事实上,那些原告都是来俊臣等人豢养的地痞无赖。得到指令,无赖们便会在同一时间从不同地点向各级官府告密。这种大规模的有组织集体行动让被告们的辩白显得苍白无力,于是上至太后下至普通百姓都会一致裁定被告罪名成立。众口铄金么!

武太后掌权期间,刑罚的种类也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酷吏大潮中一波又一波地涌现。除去上面所说的心理战和人海战,还有其他较为出名的刑罚:

“驴驹拔撅”,即绑住被告的腰部,将其固定在柱子上,脖子戴着长枷,行刑者用大力往前方拉拽长枷,以颈椎牵引和木枷与皮肉的摩擦所产生的疼痛来取胜。

“仙人献果”,即被告长枷套脖,双膝跪地以手捧枷,行刑者则不断往长枷上堆放砖头。

其他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儿的,如往倒挂的人脖子上系石头,往鼻子里灌醋等等。

后来,来俊臣等人发现其实审讯可以更文明的,例如审讯前先安排被告参观刑具陈列室,并辅以详细的使用说明。这一招很管用,往往还没等动刑,已有人两腿发软,急忙承认了“罪行”,只求速死。

关于周兴和来俊臣的故事很多也很精彩,“请君入瓮”这个典故便是二位紧密合作的产物。

不过下面要说的却几乎与审讯无关,主要是讲来俊臣的工作结晶——《罗织经》。

《罗织经》是他与别人的合著。传统观念都认为《罗织经》通篇充满了邪恶,是个不折不扣的坏玩意。

确实,从书名来看似乎就是教人如何罗织罪名,而事实上,书里的内容远比这些精彩。

《罗织经》共两千多字,分为十二卷,其中主要是第十一卷《刑罚》和第十二卷《瓜蔓》较为邪恶,讲的是刑讯逼供和顺藤摸瓜。

其他十卷很少提及审讯与刑罚,主要讲如何为人处世(含上下级相处技巧)与价值观取向问题。整书虽是由文言文写成,但因表述清晰、逻辑性强,很是浅显易懂。尽管不是一部劝人为善的布道书,却也算是传统中国社会科学之总结。

为什么这么说?看看下面的摘录就明白了。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败事委其过。且圣人不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卷一阅人)。

人主莫喜强臣,臣下戒怀妄念。臣强则死,念妄则亡。周公尚畏焉,况他人乎?(卷二事上)

为上者疑,为下者惧。上下背德,祸必兴焉。(卷二事上)

甘居人下者鲜,御之失谋,非犯则篡耳。(卷三治下)

权者,人莫离也。取之非易,守之犹艰;智不足弗得,谋有失竟患,死生事也。(卷四控权)

人皆有敌也。敌者,利害相冲,死生弗容;未察之无以辨友,非制之无以成业。此大害也,必绝之。(卷五制敌)

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也;人之道,人不自恕己而自恕也。(卷七保身)

奸不自招,忠不自辩;奸者祸国,忠者祸身。无智无以成奸,其智阴也;有善无以为奸,其知存也。(卷八察奸)

……

这些虽不是出自“子”的口,也没有谈什么崇高的理想抱负,但即使是今天,在社会上混得开的,又有几个是与之相违背的呢?

来俊臣注定要遗臭万年,只可惜了《罗织经》,一份中国社会人际关系学,一份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之所以重用酷吏,并非武太后不识人,也不是被谗言蒙蔽了双眼。只因为她以一个外姓女人的身份独掌李唐王朝的大权,反对之声随处可闻。为了巩固统治,酷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然,一旦政权相对稳定,酷吏则不可避免地要退居台下。索元礼在呼风唤雨一段时间后,因民愤太大,被登基后的武则天下令处斩,成了女皇笼络民心的牺牲品。值得一提的是索元礼在接受审讯时概不认罪,于是审讯官员微微一笑道:“取索大人的铁笼来!”话音刚落,索元礼当即瘫倒在地,并对所有罪名供认不讳。周兴则在老同事来俊臣一句“请君入瓮”后乖乖服软,被处以流放之刑(结果途中就被仇家所杀)。一度席卷全国的告密之风,随着武太后掌权的时间越来越长而变得越来越不受待见,逐渐在事实上消亡了。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十九章 女主当国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太后接到雍州的特别报告:一位名叫唐同泰的百姓在洛水(河南省的一条河流)河中捞起一块石板,石板上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目前史学界普遍认为是武承嗣的安排)。

天降祥瑞使她喜出望外,“圣母”可不就是指自己么?

为表示感谢,唐同泰被授予游击将军的官职,石板也被命名为“宝图”。

为表现对上天的敬意,她还昭告天下,自己将择黄道吉日前往洛水拜祭神明。全国的都督、刺史以及所有皇亲国戚都要陪同前往。同时为顺应天意,她还特意给自己加了个尊号——“圣母神皇”。

接到到神都集中的诏书后,众亲王几乎不约而同地产生了一个想法:“莫非是要把我们一网打尽?”

大祸临头的感觉很容易滋生铤而走险的心思,官拜博州(山东聊城)刺史的琅琊王李冲和他的父亲、豫州(河南汝南)刺史越王李贞先后起兵,以解救被软禁的皇帝李旦之名发动兵变。可惜养尊处优多年后,他们已经丧失了先辈那金戈铁马的英雄气概,也没有统一的行动与指挥,各自为战,根本无法对抗占据绝对优势的政府军。起兵仅七天李冲就被斩首在博州城下,李贞也在抵抗了十七天后自杀身亡。剩下的亲王们再无人敢以卵击石,只能乖乖等待太后的处置。

然而这才刚是开始。随着武太后对李氏皇族不信任感的进一步加深,太平公主和她的夫婿成了政治斗争的下一个牺牲品。

李冲起兵之时,济州刺史薛顗曾积极招兵买马,意图响应这一“义举”。可惜李冲实在失败得太快,薛顗根本没来得及出手,于是他只好偃旗息鼓,继续夹着尾巴做他的刺史。

但很快事情还是败露。薛刺史被斩首示众。同时受到牵连还有他的弟弟薛绪。

人说婚姻有七年之痒,不过太平公主婚后的第七年却没有痒,只有痛:她的丈夫薛绍正是薛顗和薛绪的弟弟!

薛绍究竟是不是薛顗的同谋,史料记载不一,有说薛绍确实参与了,也有说薛绍是被人诬陷。就薛绍自身而言,他的家族是唐朝的名门,与李唐王室渊源很深;另一方面,他又是武太后最疼爱的女儿的丈夫,自然也不会不受重视。反与不反仅在一念之间,现在我们只能说anything ispossible了。

然而,对于武太后而言,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也决不能放过,不管你薛绍有无冤屈,先处理了再说。考虑到薛绍是驸马,特别予以优待:杖责一百棍,囚于监狱,食物饮水一概不予提供。可怜大唐最尊贵的驸马竟被活活饿死。

我不知道薛绍被抓这段期间太平公主做了什么,但我相信她应该不会熟视无睹,然而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只会是冷冰的拒绝和呵斥。为了权力,儿子都可以杀,何况一个区区驸马?刘备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在武太后看来,丈夫也如衣服,破了再买一件就是了。

杀了女婿和他的兄弟们,接着就是处理其他涉案的亲王。霍王李元轨、江都王李绪等一干嫌犯或被以谋反罪处斩或是死在了押送的途中。

自此再无人敢反抗。

事实上,对于绝大部分百姓和中下级官员来说,皇帝姓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不能舒服地居家过日子,或者有所进步。无论坐龙位的是谁,日子都得过。圣贤书天天教导要忠君爱国,相信大多数人爱国是有的,忠君则未必。各王朝你方唱罢我登场,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我该种地的种地,该做生意的做生意。天地会高唱反清复明,不是因为大明朝真的有多好,而是因为清朝的皇帝是原先的“胡虏”,歧视汉人不说,连发型都要强行更换,心理上无法接受。咋就没听过反宋复唐、反唐复隋呢?所以,当李家的权力越来越小、处境越来越悲惨(相对于原先而言)时,他们悲哀地发现大多数人对此竟然无动于衷,即使自己跳出来也没几个人响应。算啦,认命啦,过一天是一天吧!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洛阳城中尘土飞扬,各种木料、石材等正从不同方向运往皇宫。市民们惊讶地发现,原本矗立的乾元殿已被夷为平地。旧址上,无数的工匠正如蚂蚁般忙碌地工作着,指挥他们的赫然是一位和尚!

和尚本名冯小宝,本是洛阳街头耍把式卖狗皮膏药的。虽然从事的行当不入流,人长得可是一表人才,身体倍儿棒。

是人才,就得放到合适的地方去锻炼。首先发现他的是李渊的女儿千金公主。在见识到了冯小宝的“厉害”与“特长”后,尽管念念不舍,但是为了讨好大权在握的武太后,千金公主还是忍痛割爱将冯小宝作为礼物“进贡”给了她。

果然,是金子总会发光。很快冯小宝便得到了太后的万千宠爱,竟到了寸步都不舍离开的地步。

为了名正言顺地拥有冯小宝,武太后安排他出了家,法号怀义。为了抬高和尚的门第,她又让当时还安享富贵的薛绍认他做了叔父,于是冯小宝便摇身变作了薛怀义。

虽然太后极力想掩人耳目,但和尚每天骑着御马在宫中驰骋,别人想不看见都难。人的好奇心都是很重的,一打听,哦,原来这位和尚比当今皇帝可强多了,连当今太后都得给他几分面子。

于是一般人开始绕着他走,因为薛怀义为人强势又蛮横,看到不顺眼的人拖来便是一顿暴打,打完后往路边一扔了事。趋炎附势之辈则争相与他套近乎,因为与太后相比,和尚的马屁容易拍,而且见效快。发展到后来,就连武氏后人武承嗣和武三思等人都在比赛给薛怀义当孙子,他的权势可想而知。

自己横行无忌也就算了,薛怀义还招募了一批年轻力壮的无赖恶少,安排他们剃度出家,充当自己的卫队,随自己一同出入宫廷。为了给和尚家长脸,他们还常常向道士挑衅,剃光道士的头发。

虽说在唐朝道士的地位相当高(老李家自认是道教老子的后代),可也没人敢公开对此提出批评。

所幸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惧他们三分,时任文昌左相的苏良嗣便是个硬骨头。

一日,二人在朝堂相遇。按规定,无一官半职的和尚是不能随便到官员办公的场所来的,可薛怀义不仅来了,还对苏良嗣等人不哼不哈的。苏良嗣当场便发作了,下令将薛怀义拖过来左右开弓连打了几十个大耳刮子。和尚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服了软,当面没敢吭气,出了门便捂着又红又肿的腮帮子一口气跑到武太后那里哭诉,要求“爱人”给自己出气。

武太后虽是个女人,但更是个政治家,谁对谁错一目了然。苏良嗣是个能臣,朝政要多多倚重他,怎能为了这点小事便问罪?于是,她只是对“爱人”好言抚慰并多加教育。

这次交锋,以薛怀义的惨败而收场。

为了安抚薛怀义,同时回报他的辛勤工作,武太后决定给他一个名分,让他实实在在做点事情。

不久她宣布薛怀义将作为技术人员被征召入宫负责建筑设计(汗)。对此,左补阙王求礼很不客气地指出:“当年太宗皇帝想召一个乐师入宫教导妃嫔们弹奏琵琶,为避免秽乱宫廷,先把他阉了。如果太后想让薛怀义进宫差遣,理当效法太宗,先把他阉了再说!”

这话说得再直接不过了,不过武太后却并未发作。在她看来,只要不反对她掌权,不要求她还政,都不算大事。王求礼以区区七品官级别上疏,虽说大胆,倒也很有几分胆识,所以她只是一笑置之。

《木兰诗》里有句“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明堂(据传为周公姬旦最早建造)作为皇家接见诸侯及举办祭祀的最重要场所,备受各王朝重视。开国以来,李世民和李治都曾打算兴建明堂,为此他们曾遍寻各地饱学之士。可惜意见多也坏事,众人在明堂的式样及布局等方面出现了分歧,以至于讨论了N久也没能得出个统一的意见,所以重建的计划便一直被搁置。

对于武太后来说,明堂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国家权力,因此对于建造明堂她可以说是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为了避免人多意见杂,她只与自己所招募的“北门学士”们讨论,很快便拟定了工程设计方案。

随着乾元殿的轰然倒塌,在它的原址上即将矗立起一座前无古人的辉煌建筑,同时也将郑重宣告着这个武姓女子将不可阻挡地君临天下。武太后相信,这座明堂定将会和自己一样名垂千古,供后世景仰。

薛怀义奉命担任了明堂工程的总负责,手下工匠多达数万人。

经过十一个月的紧张施工,明堂顺利落成。据载,这座耸立在洛阳城中的辉煌建筑上圆下方(类似北京的天坛),高294尺,底部边长300尺(唐代一尺约相当于30。7厘米),按照现代的计量标准折算便是高90米,边长92。1米,约有近三十层楼高。请注意,这可是完全的土木结构,钢筋混凝土在当时可是压根不存在的。

作为祭祀的重要场所,明堂不仅仅是高大,它的每一部分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整个明堂分为三层,底层用不同方位和不同颜色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则用不同的标记分别指代每日的十二个时辰;上层和屋顶则分别用不同的图案代表着每年的二十四个节气,并雕刻有九条金龙拱卫着一只镀金的凤凰翱翔在天。整个明堂以底部中央的一根巨型木柱作支撑,据载木柱可由十人手拉手才能完整抱住,木柱的上端再伸展出横梁和其他结构,是为明堂的框架。

为表彰薛怀义大和尚在明堂建造过程中的杰出贡献,武太后提拔他为左威卫大将军,封梁国公。

薛怀义自上次挨了打后真正明白了自己的地位:太后的相好而已,她是不可能为了自己随意处置朝中的重臣;要想真正让别人服气,还得做出点什么来。所以,此后他除了尽心伺候太后外,还不时讨点事做,给自己多挣面子。他甚至还以新平军大总管的身份率军北上讨伐东突厥,所幸一路无仗可打,最终平安返回了洛阳。

坐在新建成的明堂中,望着雄伟的建筑和殿内肃立着的大臣们,武太后豪气顿生。她当即给明堂赐名为“万象神宫”,同时宣布大赦天下,并定下日子,在神宫内宴请百官。

明堂当然不只是宴会厅。垂拱五年正月,武太后在万象神宫举行皇家大祭。她身穿龙袍,头戴皇冠手捧玉圭作为主祭,紧随其后的是傀儡皇帝李旦和他的太子李成器。

看到太后身穿龙袍并担任第一主祭,百官们的表情显得异常的平静,显然已经接受了这一既成事实。

得到百官的默认后,武太后继续大开杀戒:垂拱五年四月杀汝南王李炜等十二人;同年七月杀纪王李慎和他的八个儿子;十月杀郑王李攘耍辉爻踉辏ü690年)七月杀豫章王李亶,绞死泽王李上金,迫使许王李素节自杀,二王之子尽数屠戮;八月杀南安王李颖等十二人,鞭笞章怀太子李贤的两位儿子至死。至此,李氏后人已几乎被屠杀殆尽,少数老弱病残者被免于死刑流放岭南。唯有李渊之女千金公主因灵活乖巧(如举荐薛怀义)而得以保全富贵。

为进一步向太后示好,千金公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