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长孙无忌的铁杆盟友已先后被清除出了政治中枢,只剩他形单影只,无法再向他人施加有效的影响。

此外,他的出身也使得他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长孙无忌出身士族,这使得他在人数居多的中下层官员中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加之先前在李恪案件的处理上公报私仇、扩大打击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终于酿成了他今日的苦果。

既然没人为你说话,姑且不论是不敢、不愿或是不屑,总之你已经不足为惧了。

许敬宗趁热打铁,向李治报告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长孙无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还有褚遂良、柳姡Ш秃サ热恕6粤耍歉鐾獗碇液窭鲜档挠谥灸彩撬且换锏模Ω毫鹑巍

有了这份调查报告,李治顺理成章地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罚:

1。剥夺已经死去的褚遂良的一切官职和爵位,褚遂良之子褚彦甫和褚彦冲流放爱州(两人死于流放的途中,均系非正常死亡)。

2。取消柳姡Ш秃サ墓裨鄙矸荨

3。罢免于志宁的官职。

4。取消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等人的公务员身份,流放岭南。

上述涉案人员的亲属,由各部门参照诏书分别处理。

如果上级对下级有决定性影响力,下级的反应往往会比上级更加积极。因此,皇帝要对付的人,在哪怕是一个一辈子几乎都无法见到龙颜的小小县令看来,都是十恶不赦的。

长孙铨,长孙无忌的堂弟,在这次大清洗中被流放帯荩ㄋ拇ㄎ鞑校?闪姑焕吹眉傲炻悦览龅淖匀环绻猓惚坏钡叵亓钕铝盥野舸蛩馈

中央的许敬宗也没有闲着。为了杜绝后患,他又不辞辛苦地对涉案人员的亲友进行逐一排查。嘿,还真有点收获。

这位有幸被许大人挑出来的人物叫赵持满。

赵持满时任凉州(甘肃威武市)刺史。凉州地处河西走廊,毗邻吐谷浑和吐蕃,是国家重要的军事基地。作为凉州地方最高长官,赵持满文武双全,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更难得的是,他为人侠义,礼贤下士,深受地方百姓的爱戴。

按说,这种人做凉州刺史再合适不过。可是,他的身份却很难让领导放心:他的姨妈是韩瑗的妻子;而他的舅父,便是惨死棒下的长孙铨。

让这样一个危险人物控制着边境重镇,万一他来个“路见不平一声吼”,在凉州发动兵变,为他的姨夫和舅父报仇,那可是个大大的麻烦。若他再引狼入室,招来吐谷浑和吐蕃军队,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无论如何,赵持满不能留。

可是,直接派人去抓也不现实。万一打草惊蛇,他不反也被逼反了。

于是,许敬宗提出建议,赵持满有心作乱,是个危险分子,建议以朝廷的名义召他进京,再行处理。

赵持满不可能不知道朝中的剧变,但他自信偌大一个长安城,一定有可以说理的地方。

他终究还是很傻很天真。

赵持满一到京城就直接进了牢房,大刑轮番伺候,目的只有一个:逼他供认与长孙无忌是同谋!

赵持满真是条汉子。面对骇人听闻的酷刑,他一一咬牙忍受,只说“身可诛杀,口供不改!”

发现赵持满的嘴撬不开,办案人员决定改用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造了一份“口供”,配上赵持满的指印,不就齐了么。

在李治的认可下,赵持满罪证确凿,被斩首于闹市。

不就,李治又收到密报:一个自称是罪人赵持满朋友的人把尸体领走并埋了。此人还一个劲嘀咕“在下的人不失道义,在上的人不失仁爱”云云,形迹可疑。

这位朋友姓王,名方翼,是前皇后王氏的堂兄。他原本是安定(甘肃泾川)县令,因母亲过世正卸职在家守孝。

如此公然与朝廷(皇帝)对抗的行为,李治竟然出乎意料地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反而他对此人还感叹不已,并下令不得为难。

这里,我们要记住这位王方翼兄弟。他重情义,有胆识,更重要的是日后他将在西域建功立业,威震西陲,成为一方名将。

刑场上血流满地,而朝堂之中的清洗还在继续。

连杀数人后,朝野上下依旧没有什么大的动静,这无疑鼓励了清洗者的信心。接下来的就是更加残酷的加罚。李治下令将高州(广东高州)刺史长孙恩(长孙无忌的堂弟)、象州刺史柳姡Ш驼裰荽淌泛ヒ约俺に镂藜杀救搜夯亓司┏牵⒋γ皇杖坎撇

同时由李世勣和许敬宗等人组成特别调查组,重新调查长孙无忌谋反一案。

这简直就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到了这个时候,傻子都看出来皇帝想干什么了。

许敬宗果然不负众望:逆臣长孙无忌畏罪自杀。

不难想像,在“自杀”前,长孙无忌定然见识了不少原先只闻其名,未知其详的刑罚。而老战友和亲戚们的悲惨遭遇,更是彻底击垮了他的心理防线,使他丧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这年,长孙无忌六十二岁。

覆巢之下,再无完卵。

李治决定再接再厉,彻底清除长孙余党。

原本要押解回京的柳姡Ш秃ケ桓奈偷卮φ丁R蚝ヒ阉溃涣鴬'被杀。恪尽职守的特派员愣是不放心,直到把韩瑗的坟扒了,开棺验明正身才算完事;

常州刺史长孙祥因与反贼长孙无忌有通信联络,被处以绞刑;

长孙恩流放檀州(北京密云县);

长孙、柳和韩三家财产全部没收,家人流放岭南——男子为奴,女子为婢;

其他长孙、柳姓官员则分别视情况被处以了不同程度的降职。

长孙无忌,李世民曾称赞他“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位列凌烟阁第一功臣。但恕我直言,此话未免有些言过。

纵览整个贞观时期,未见长孙无忌多少突出的功绩。他对于李世民的意义,一是在玄武门之变前积极主张先下手为强,为李世民成功登基指明了道路;二是作为李世民最信任的人,参与了贞观后期诸如废立太子、临终托孤等一系列重要事件,直接影响了帝国皇位的传承。

从魏征墓碑被推倒,李世勣被猜忌等事件看来,李世民用人并不是完全看才能。长孙无忌的受宠并不是因为他能力最强,而是因为他与李氏皇族特别是李世民本人关系亲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换句话说,皇帝最信任的不是能人,而是与自己最亲密的人。

长孙无忌虽然未见得有多大的安邦定国之才,但贞观之治的成功已经为国家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他只要方向正确不偏离就可以。所以在继承人问题上他看好李治,因为李治听话又孝顺,登基后尊他为太尉,并且“以元舅辅政,凡有所言,上无不嘉纳”。

因为一切都太顺利了,长孙无忌开始忘乎所以,杀高阳公主,杀李恪,杀薛万彻,流放李道宗。这一系列事件让几乎所有人瞠目,对这位已被权势熏黑了眼的国舅爷敬而远之,更把很多人赶到了他的对立面,其中就包括他最大的政治资本——李治。

长孙无忌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这都是为了大唐社稷,为了皇上。再说,我把脏活累活都干完了,让皇帝陛下您安享清福,不好么?

他忘了,大多数皇帝追求的是无拘无束的至高境界,喜欢高高在上生杀予夺的极度快感。如果事事都要听老臣的意见,和橡皮图章又有何异?

后来又来了个叛逆心理极强的武媚娘。在这个女人温柔的鼓励下,李治开始鼓起勇气向老臣们夺权。而老臣们却依然用老眼光老方法来对待李治,这只会让他更加恼怒,在决绝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就这点而言,长孙无忌一派实在是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处理复杂事件的灵活性。

诸葛亮可以接受刘备的托孤,以“相父”之名一直做到鞠躬尽瘁。然而,对于后人来说,他永远只是个传说,能够接近,却始终无法到达。

五丈原之后,世间再无诸葛亮。〖Zei8。Com电子书下载:。 〗

说了这许多,有一点也是一定要提的。那便是长孙无忌为中国法学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贞观元年,李世民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以公平性、可操作性和统一性为原则,对当时在用的《武德律》进行修订。经过十年的反复完善,《贞观律》于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正式施行,奠定了整个唐代的法律体系基础。

永徽元年,长孙无忌、李世勣和于志宁等再次奉命修订《永徽律》,并于次年完成。永徽三年,长孙无忌等人又着手对《永徽律》中的条文进行逐条的辨析和司法解释,形成了《律疏》。《永徽律》和《律疏》也被后世合称为《唐律疏议》。

这《唐律疏议》到底有多牛,咱就不细说了,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写的也不是法学论文。但有些情况还是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的:

宋朝法律基本就是《唐律疏议》的翻版。

日本国文武天皇所制订的《大宝律令》,其条目与《唐律疏议》非常相近。

《高丽律》的篇目体系与《唐律疏议》相同,大量条款类似。

在西方,《唐律疏议》受到法学家的大量关注,被认为是与现代大陆法系的开山鼻祖——《罗马法》齐名的重要文献。

有此大作流传后世,长孙兄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从来都是只见新人笑,哪听旧人哭。在处死柳姡У热说内榉⒊霾坏揭桓鲈碌氖奔洌钜甯笠〈蟀诘鼗氐搅顺ぐ病U獯危耐废问抢舨可惺椤⑼惺槊畔氯罚ㄔ紫嗉叮

之前李义府得势时,许多李姓之人争先恐后地与他攀亲。有个叫李崇德的给事中,为了攀李义府这棵大树,把他列进了自家的家谱。后来见李义府被贬,又立即忙不迭地从家谱中把他的名字删去。

现在李义府东山再起了,随便找了个借口便将李崇德逮捕入狱。这回李崇德聪明了,对自己的未来终于也看清楚了,没等李义府发话,自己主动去阎王那里报到了。

长孙派清除殆尽,李义府也重归中央,李治终于完全掌握了皇权,问鼎了梦寐以求的权力巅峰。

然而,做皇帝必然会有很多挥之不去的烦恼。

这不,李治在去洛阳巡视的途中得到边疆的紧急报告:西域思结部落首领都曼裹挟数个西域小国叛乱,在大唐边疆制造事端。

苏定方被任命为安抚使,负责处理此事。

虽然名为安抚使,但在苏定方看来,处理叛乱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结结实实打一顿再说。于是他带领军队抄起家伙就杀了过去。

听说唐朝大军驾到,都曼不敢怠慢,亲自率部据守马头川(今地不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击败敌人,首先得了解敌人。

苏定方对敌的分析是这样的:都曼不算是西域的大人物,能指挥得动的也就是那几个小的可怜的国家。而这些国家之间并不齐心,大多不过是想捞点好处,指望其万众一心是不可能的。

于是,苏定方决定采取奇袭战术,率领由一万步兵和三千骑兵组成的特混军团在24小时内奔袭三百里,于天亮前抵达了马头川城下。其他部队在后面跟进。

都曼做梦都没想到留给自己的反应时间如此仓促。面对着兵临城下的对手,为了鼓舞士气,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和作战能力,他只能选择出城迎战。

刚刚横扫西域不久的苏定方轻描淡写间取得了胜利,都曼大败而归,剩下的便只能是死守了。

事实证明死守也没有出路。唐军的后续部队陆续抵达,将整个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

城里叛军本就不齐心,很快便方寸大乱,都曼也无可奈何。

最后,都曼选择了投降,条件只有一个:饶自己不死。

对于这个“条件”,苏定方爽快地答应了。

西域动乱就此平定。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正月,苏定方在洛阳乾阳殿向皇帝献俘。

这本是件开心的事儿。可是在战俘处理的问题上,有人提出了异议。

提出异议的,确切地说不是某个人,而是“有关部门”。

该部门认为,都曼作为西域部落酋长,大唐的子民,造反作乱,按律当处以死刑。而且都曼不是国家首脑,不适用优待政策。

面对专业人士援引法条的滔滔不绝,苏定方只说了一句:“他之所以投降,是因为我对他有承诺。此人固然犯下重罪,但恳请陛下能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饶他一命。”

在这件事情上,李治采用了“人治”代替了“法治”,成全了苏定方的承诺。

虽然有完备的法律,但领导的一声令下却可以作为法外处理。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而李治,也绝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事实上,这种做法对于具体执法者也是有利的。简单来说,一个基层执法者A的职责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果不称职,年终考核就过不了关,年终奖也势必要缩水。但如果事出有因,例如得到了高层的授意,那就另当别论了。负责考核的是高层,“上面”自然不会不认账(当然偶尔背背黑锅也是要的,但要充分相信,有领导艺术的“上头”是不会让你白白受委屈的)。况且授意的领导层次越高,风险就越小,对仕途反而会越有利。

不过,在普通百姓看来,A就是个尸位素餐的家伙,水平太低且不作为,于是咒骂声不绝于耳。不过有了领导的支持,民间的看法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毕竟,怎么做都无法令所有人都满意嘛。再说了A的升迁又不是由老百姓所决定的,怕什么?

这或许就是官场现象吧。

第五章 谁才是东亚的老大

休息了两个月后,苏定方再次接到任命:出任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大军十万,水陆并进,出征朝鲜半岛。

这次他们的对手不是高句丽,而是百济。

朝鲜半岛上,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呈“品”字状分布,高句丽在北部,百济在南部的西侧,新罗在南部的东侧。其中,新罗因为坚定地跟着唐老大混,经常被百济和高句丽联合夹击。

高句丽自从上次被修理后,极少再直接出面,而是改为幕后活动。

新罗还是一如既往的抵抗不住,再度向唐老大发来求救信号。这才有了苏定方的出动。而新罗国王金春秋被任命为嵎夷道行军总管,负责配合苏定方。

苏定方率军从山东出发,搭载水军舰队横渡黄海直扑朝鲜半岛,登陆地点选在了百济的熊津江(今韩国锦江)江口。

面对大唐的远征军,百济早有准备,他们在江口处集结了大量部队,阻止远征军登陆。

某天,百济熊津江口。

百济守兵眼中惊现一幕:海平线上先是出现了一个小点,接着围绕着那个小点又出现了N个小点。小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逐渐在海平线上形成了一条粗粗的黑线。没多久,原本晴空万里的海天之交开始变暗,而小点的轮廓也开始显现,一艘、两艘……十艘、二十艘……一百艘……天哪!不计其数的高大战船正乘风破浪向海岸驶来,它们的风帆遮天蔽日,连太阳也感到害怕起来,躲进了船帆的影子里。岸上的人心里变得拔凉拔凉的。虽然看不清船上到底有多少人,但百济人明白,这些船绝不是吓唬人的摆设。

惊恐过后,百济军立刻进入战斗状态,准备趁唐军登陆立足未稳时发起攻击,把他们再赶回海里去。

算盘打得不错。可是,当敌人真正冲到眼前时,他们才发现自己错了。

首先唐军的斗志让他们胆寒。没等船停稳唐兵们已纷纷跳下水来,或游或趟,向着滩头发起冲击。虽然不断有人倒下,但很快更多的人又补冲了上来,高涨的气势完全压倒了百济军队。

其次是远程投送武器的能力。百济不乏弓弩手,并配备有抛石器,无奈唐军的海船又高又厚,弓箭根本无效,抛石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