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并参与了《晋书》等史籍的编撰工作。应该说,此人在不少学科方面均有着很深的造诣,绝非那种没事就去找袁天罡斗法的江湖术士。

召科学家李淳风前来,原因只有一个:预言中所指“女主武王”之事,到底还会不会发生?

这件看似不过是简单占卜的事儿,却冥冥中牵涉着无数人的生死。

对此,李大科学家的回答是:

臣已上观天象,下看历数,反复验证,发现此事已不可避免。那人目前已在陛下宫中,三十年之内,便会登基称帝,拥有天下,李氏子孙将会面临一场灾祸。

这一回答对于当事人李世民而言,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三十年之内自己辛苦经营多年的大唐江山就要落入他人之手,子孙后代也有可能被悉数杀光。若是如此,我做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徒然为他人作嫁衣裳耳!

不过到底是刀光剑影中走过来的人,李世民很快便从李淳风的回答中看到了丝希望——“那人目前已在陛下宫中”。既然范围可以锁定,那就好办。

“把宫中可疑之人全部杀光,先生以为如何?”

听到这句杀气四溢的问话,李淳风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但是很快他便送上了自己的科学判断:“上天的旨意,人是无法违抗的。既是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之人,应该不会轻易被除掉。陛下所言杀尽疑似者,恐怕也无法伤害到此人,反倒会令无辜者白白送命。”

听到这里,李世民几乎没有勇气再听下去了:“那……到时候大唐就……”

“陛下,再过三十年,那人年事已高,老人往往会比较仁慈,制造出的灾祸还会相对小一些。倘若一味杀人,纵使侥幸能把那人处死,上天还会再降生另一个人来制造灾祸。三十年后,那人正值年轻力壮,心肠不免更加狠毒,到时只怕陛下的子孙们会一个不剩啊!”

子孙不会死绝,这也许已是不幸中的那么一点点万幸了。既然杀光嫌疑者也不能避免这场灾祸,那么唯有祈求上天保佑,希望我李世民的子孙能不辱祖先荣光,像夏朝的少康一样,也来个中兴吧。

轰动一时的神秘预言案,就此寂静无声了。

可怜了李君羡!

今天,我们都知道,这位神秘人物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需要指出的是,预言书以及李淳风的占卜和事实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的。

预言说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但实际上却是四世后:唐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接下来才是武则天。当然,或许会有朋友说李显和李旦都是傀儡,不能算作真正的皇帝,要从实质来考虑。那么清末的慈禧也可以勉强算做女皇了?这一点,恐怕不少朋友不能苟同吧(一家之言,做不得数)。

李淳风说三十年之内这位神秘人物就要登基称帝。可事实上,从说这话的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到武则天登基的690年,可是过了足足42个年头哦。

而武则天,这位出生在利州(今四川广元市)的四川美人,此时已在宫中度过了十二个寒暑。她的头衔,从她十四岁进宫之后就一直没有晋升过——才人,一个仅比普通宫女地位高一点的低级别小老婆。

坦白地说,我一直认为这事的后半截过于戏剧化,更像小说而非历史。

一直以来,对于此事众说纷纭。有说是确有其事的,也有说是武则天掌权后为了神化自己编造出来的。总之,各有各的理由。

对于历史上存在争议的问题,我往往喜欢去探究,并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但是对于这件事情,却始终觉得难以下笔。

现在不少人都在研究易经等书籍,据说可以推算未来之事。我对于《易经》几乎没啥认识,但是世上确有许多难以解释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那些我们还涉足不深的领域,现有的科学知识未必就能完全解释得了。

一直以来有句口号叫人定胜天,看上去人类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可以在地球上无所不能地创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也确实是这样认为的。可是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却在用实际行动不断报复和提醒贪婪的人类。面对诸如地震、海啸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频频爆发,人类显得是那么地手足无措,只有这个时候人类才会收起狂妄,体会到自己的渺小。自然界有着自己运行的规律,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都必须遵循它的游戏规则。

即使是在人类自以为基本掌控的领域,也概莫能外。Discovery频道曾经播出过一个关于太阳的纪录片,说的是我们都知道的一些概念:太阳在核聚变,地球上的生物依赖于太阳能,石油是古生物在地下埋藏的产物,燃烧石油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带来温室效应。

这些,是个中学生都知道。不过让人耳目一新的是片中一位科学家的话。他说:石油实际上说白了是通过某种形式储藏的数百万年前的太阳能。整个太阳系有其自身的均衡条件,很久以来这个均衡都未被打破。然而现在,人类由于过于自信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短期内试图更多地占有这些储藏了几百万年的能量,破坏了这种均衡,而温室效应便是均衡被破坏后的结果。

有句话说的好,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明”,不仅在人文领域,自然科学领域也同样适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信什么、不信什么皆有判断。正因如此,我对于李淳风推演预言一事不做评价,相信各位都有自己的看法。

既然天命不可违,那么还是先做好眼前的事吧。

在李世民看来,当前的第一要务就是灭了高句丽。于是军队继续集结,同时他还下令在四川地区大量砍伐木材,用来制造军舰。

这两件事要说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却惹得川中地区鸡飞狗跳,一片怨声载道。

对于当时的四川人民来说,国家正规军队集结与自己干系不大,可是造船这事却实在是要命。因为这事儿纯属国家强迫你无私奉献:砍树、运送木材和造船统统不给钱,连饭钱都不管。至于有没有免税倒不是很清楚,不过以贞观年间的税负水平来说,造船的负担应该是远超过皇粮国税的。

更何况,四川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不少非汉民族的百姓也被征来干活,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于是那些原本就不怎么信奉孔子和孟子的人们纷纷扔下了柴刀,拿起了砍刀。

有人武装反抗,政府自然是要镇压的。于是,甘肃一带的驻军被调了过来。

一时间,天府之国内打得是乱七八糟,昏天黑地,难解难分。

打归打,船还是要继续造的。由于当时四川人并不擅长此道,造船的质量和速度都不能令人满意。中央有人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一项新的命令下发了:鉴于四川之人不擅造船,兹命令由精于此道的潭州(湖南长沙)人士代工,以减轻当地民众负担。

只是,减负实质上是一句空话,因为潭州人代工可不是学雷锋,他们是要拿工钱的,而同一份文件中也明确规定,工钱由四川人出。

老百姓们本就已不堪重负,实在是拿不出这些钱来。可是地方政府奉了上方严令,要迅速推广这一做法,自然是雷厉风行、不带折扣地向民间征收,以至于穷人卖屋卖地再卖儿卖女都无法应付。更糟糕的是,一些不法分子乘机囤积居奇,导致物价飞涨,民怨沸腾,社会秩序严重不安。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再来个官逼民反,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于是,李世民很快便得到了汇报。经调查研究,中央再次作出调整:潭州人代工的钱全部由政府承担,地方不得再向老百姓进行摊派。

唉,虽然实际意义不是太大,但总归是心理安慰吧。

这头李世民是一心一意想要对高句丽再次发动全面战争,可是朝中不少大臣对此都持反对意见,尤其是反对上面这种急于求成,不顾地方实际承受能力的做法。

老臣房玄龄,在撒手人寰的弥留之际,仍然念念不忘此事。他希望自己的最后一谏能够让皇帝改变心意。

一代良相房玄龄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最后时刻,不过这时的李世民和房玄龄都不在长安城中,而是在皇帝的新建行宫之一——玉华宫内。

李世民自东征归来之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而太医们开出的药方似乎收效也不大。于是乎李世民作出了寻求“金丹”来解决问题的决定。

大家都知道,金丹这玩意儿的威力基本只限于神话传说中,普通人指望用它来治病或强身健体恐怕只是内心的美好心愿罢了。可是,曾经嘲笑过前人迷信丹药的李世民晚年也开始迷恋上这玩意儿了,身体自然是好不到哪里去了,还有很明显的副作用:体内虚火旺,容易着急上火。

这时候,之前修建的各处行宫就成了李世民最爱去的地方。而当房玄龄病重的消息传来,与之相处半生且同病相怜的皇帝陛下立刻下令接房玄龄同来行宫修养,并安排专人日夜伺候着。

然而,感情虽然深厚,但是李世民东征之心已经无人能够改变,即使是老房,也不例外。

带着百般的无奈和惆怅,一直心忧国家的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在当年的七月病逝,享年七十岁,谥号文昭。

而这个时候,李世民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说来令人感慨:众多官员的力谏都无力改变他东征的心意,而他的身体情况却成功地遏止了他前进的动力——他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根本无法再像以前那样,为出征做出全面的部署和积极的督促。既然老大都不再时刻关注此事,本来就不咋起劲的下属们正好也就应付了事。东征的准备工作在实质上停了下来,而四川的局面也逐渐安定,恢复了往日的情形。

第四十九章 长河落日

尽管对金丹等“仙药”还抱有一定的希望,但是李世民还并不糊涂。长期未见好转的健康状况使他意识到,自己恐怕已时日无多。他并不怕死,也不会一味地追求长生不老,唯一另他放心不下的只有一人。

太子李治。

对于这个儿子,李世民比谁都清楚。李治继承自己开创的局面,并进一步发扬光大的能力是有的。问题关键在于他在朝中威望不够,如果有功勋元老不买账甚至心生叛意,那就可能大大的坏事。所以,必须提前做好安排。

问题可能会出现在谁的身上呢?

长孙无忌,知根知底,应该不会。既然长孙无忌不会,他的死党褚遂良自然也不会。

剩下的老一辈人物中已经所剩无多,尉迟敬德等老一辈武将早已归隐多年,不问世事。李靖年事已高,这个老江湖对任何事都一问三不知,也不拉帮结派,应该不用担心。至于外族将领如契絆何力等人,一向耿直,明人不说暗话,只想着为国尽忠,对政治并不关心,同样可以排除。

其余的文官还没有能够在地位、权势和能力上超过长孙无忌的。所以,即使有人有心,长孙无忌也完全可以压得住。

看来是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慢着,好像还漏了一个人,一个能人。

李世眅!

不过一想到李世眅,李世民脑海中首先反映出来的却是一幅幅温情的画面:

当年李世眅突发急病,李世民也不知从哪里听来一个偏方,说是胡须的灰可以治疗此病。于是李世民当即把自己的“龙须”剪下烧成灰掺入药中,让李世眅服下。

这是何等的礼遇!皇上乃是天子,是真龙的化身,随便打赏一下都是莫大的荣幸。此番居然自行在龙体上动刀,就是为了自己能够早日康复。哎,皇上如此情深厚重,纵使此刻病死,也值了。事实上,姑且不管这是不是李世眅的真实反应,至少经过此事,他深刻意识到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位置。李世眅当即顿首拜谢,把血都磕出来了才算完事儿。

而李世民却微笑着对他说:“朕为社稷,并不是为你个人,爱卿又何必多谢?”

两人目光交接,彼此心中都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暖意。此刻,毋需多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贞观后期,李世民也开始考虑身后之事:朝政有长孙无忌,而军事的负责人,李世眅当是不二人选。

一次宴会,李世民意味深长地说出了“你就是日后辅佐太子,安定大唐江山的当然人选”,李世眅再次感动不已,尤其是一句“卿当年不负李密,以后也定然不会辜负朕!”更是说到了李世眅的心坎上。他当场咬指为誓,发誓绝不辜负皇上的信任,定当竭尽全力,死而后已。

可是政治斗争的黑暗与残酷远远多于温情脉脉。李世民很快便驱除了这些回忆,他想的只是一件事:如何帮助李治来有效地控制李世眅。

于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幕便发生了:宰相级的官员李世眅突然被任命为一个偏远地区的地方官——叠州(甘肃省迭部县)都督。而且,这个任命毫无来由,连随便编造的贬官理由都没有。

突然被连降数级再加上实质上的流放,对于一般人来说,根本无法接受,对于一个立下赫赫战功,威望极高的功臣就更是如此。但是李世眅敏锐地感觉到了这离奇任命背后的气味儿,没有丝毫犹豫,连家都没回,他便直接动身前往叠州上任去了。

这边是李世眅一声不吭地服从命令,那边皇宫高墙内,李世民则一脸杀气地教育着忠厚的太子李治:“李世眅的才能绝对可以安定江山。但是你对他素无恩德,只怕他未必肯老老实实给你卖命。这人要么为你所用,要么就休想再留在这个世界上。现在老爸我先把他贬官到外地,咱们一起来看他的反应。如果他二话不说,即刻出发,那么我百年之后,你当将他召回,并任命他为尚书仆射;但是如果他拖延不愿前往,那就当机立断,直接杀了他!”

李治同学虽然还不是完全明白,但也猜到是让老爸先做恶人,我再来扮演一个好人,李世眅当然会对我效忠。唉,只是要委屈老爸的名声了。

可这件事儿,难道就真的如此简单吗?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难以用语言精准地表述,官场中的人际关系更是复杂得无以复加。有些时候,双方的一举一动都像是猜哑谜,只有精于此道者方能读懂个中含义。

咱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情况。

任命李世眅为叠州都督的诏令是通过正式渠道发布的公文,而不是电视剧中常见的由一个太监跑来吆喝一嗓子完事的。也就是说,这一奇特的任命,除了发布者和接受者本人外,朝中的官员们都可以通过公文系统看到这个任命。可是,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明显受到委屈的李世眅说上一句话。

再看重臣长孙无忌。从定下太子人选的时候开始,长孙无忌对皇帝的影响力已得到相当体现。随后的东征高句丽,某种程度上也是被长孙无忌的意见坏的事,可是人家根本毫发无损,继续稳稳地坐在头号大臣的位置上。接着刘洎被赐死,朝中无人敢有只言片语。至此,相信大家都已经清楚当时的形势了:长孙无忌一派的势力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长孙无忌本人的权力仅次于皇权。

而李世眅虽然战功赫赫,也身居宰相之位,却难得见他就朝政发表过什么意见。这固然是由于他并非政务官员出身,更重要的是他在朝中并无多少可靠盟友,和皇帝的关系也远不如长孙无忌亲密。一旦他的意见与长孙无忌相左,上无皇帝支持,下无同僚帮腔,那将会是相当的难堪,索性不如向前辈高人李靖大叔学习,做个木头人,闷声发大财好了。

但即使如此,长孙无忌仍然觉得李世眅碍事,占了一个本该属于自己人的宰相名额。从皇帝的态度看,似乎还要让他日后辅佐外甥李治。那这个坑他李世眅还要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