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明-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人说的真是玄乎……”
矿上已经有一大群矿工,全部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十分胆怯的围在惟功等人身边,敢接话的当然有些身份,一般每卫都有炒铁百户和煮盐百户,其实不光是炒铁和煮盐,还负责成立集市,交流贸易,收取贸易税等职责,所以比起一般的百户来要有油水的多。
接话的便是这里的千户,炒铁煮盐百户都是他的部下,虽是五品官,但养的白白胖胖的,是杨家放在这个重要地方的心腹,有这一层身份,才敢接惟功的话,当然,也是无心之失。话一出口,这个千户就知道自己有错,赶紧又笑道:“不过总镇大人说的,一定是真的,回头下官就叫人赶紧试一试。”
这是官矿工,这和南方的那些私矿工不同。在此时的大明,官矿已经接近完全的废弛,连遵化铁厂都已经停厂了,更多的用铁是私矿主自行开采出售,官府只点算你有多少炉子,然后征收铁课便是。
私矿工都是无家无业,又孔武有力的悍勇之徒来充当,他们比农民见识高,秉性直率而粗野,千百人在一起,一旦出事,就是很难制服。
大明中叶时,几次著名的起义就是江西一带的矿工举行,明廷调集大兵,费尽全力,才勉强将叛乱镇压下去。
好在大明还算开放,仍然不禁私矿,这一点仍然远远强过我大清。
复州矿这里的矿工就谈不上孔武彪悍了,常年辛苦的采矿生涯使得这些矿工个个都身体孱弱,只是因为要他们卖力,这里的伙食比一般军户要好一些,但也就是叫这些人能出把子力气而已,还是用自己的生命力在消耗,这个时代的大明,平均寿命也不知道有没有过四十,太多的穷苦人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工作和恶劣的环境之中,早早把自己的寿命给耗尽了……
整个矿用工在五六千人,加上其余几个小矿,构成了辽东一年几十万斤铁课的基础。
“既然你有怀疑,那么本官当场叫人试验。”
惟功对这个五品千户没有任何好感,他属下的矿工一个个都耗成人干了,他倒是养的白白胖胖,手指上戴满了金子和玉石的戒指,腰间挂着好几块玉牌,简直鄙俗的可恶。
“成,下官叫人准备矿石。”
“嗯。”惟功扫了对方一眼,冷然道:“若是本镇说的对,可见你这个千户官毫无用处,赶紧就收拾包裹滚蛋。”
“啊?”这个千户没有想到,一时间呆怔住了。
第518章 盐场
没有人理这个千户,此时的矿场管理手段毫无疑问是野蛮和落后的,就是靠酷刑来约束矿工,大约在场所有的矿工都被这个千户凌辱和殴打过,一听到惟功的话,立刻就有不少矿工跑到矿井附近,搬运了几十块铁矿石来。
这些矿石就是初采出来的,还带着不少泥土在上,都是沉重非常。
按原本的办法,这些矿石从初采到熔炼,还有很长的一条道路要走。
等矿工们搬来大块的矿石,放在激流中后,不停的再翻动,激流将矿石上的泥土先冲刷掉了,然后就任由激流冲刷这些铁矿石。
不同的矿石含铁量也是有高低之分,过了小半个时辰之后,有一些铁矿石已经被冲出很远,而有一些,仍然与在开始的放置点差不多。
这些矿石在含有泥土等杂质的时候,看起来差不多大小,等这么冲刷过后,果然是距离原本地点越近的,含铁也是明显最多。
“大人真是神了。”
张思根最近是一直在建筑司工作,每天都接触大量的土木和建筑工程,种种民间的小技巧也接触的很多,但象这样简单的事,居然就真的是没有人想到?
“其实俺们招抚那边挖金子,然后筛选出赤金来,也是用大人这样的办法。”
一个将作司的工匠是从山东那边招募过来的,此时接话道:“不过就真没有人想过,要将这样的办法用来筛选铁矿石。”
招远那边是现在大明金矿储量最多,开采也最容易的地方,但矿脉把持在地方大族手中,这些家族全部是士绅世家,影响极大,势力极强,连青州和济南,兖州的王府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就算是皇帝想开矿也是会被他们顶回去,明朝有一次动员几千人,费资财几万两,耗时良久,结果采金五十两。
这就是文官和士绅一起勾结的结果,说是害怕皇帝与民争利,大兴矿业,疲弊地方,实际上是因为好处都已经叫他们分完了而已。
“招远矿……”惟功若有所思,他记得当时的登州水城是重要的渡海补给点,从长江口北上,莱州湾是必然停靠点,然后从中左所到对岸实在太近了,如果辽阳镇发展壮大的话,将势力向山东半岛延伸,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招远矿则是登州境内招远县内的,现在薄有微名,产量似乎并不高,但其实是开采办法不得力,又要偷偷摸摸的采,隐瞒下了相当的产量,其实这个矿是超级富矿,一直到清季之后,仍然是中国产金的大户,开采的量应该是第一。
在这一刻,他将此事牢牢记了下来。
“好了,你可心服?”
眼看就出了结果,刚刚那个多嘴的千户恨不得狂抽自己一通。为什么在上官说话时,自己敢出声质疑?
有这么一个扎实的理由,加上惟功确实是有监督诸卫之权,自己身为管理铁矿的千户,连激流冲刷铁矿石可以分清含铁高铁都不懂,一奏上去,非倒霉不可。
既然如此,不如光棍些儿,当下下蹲打了个千,勉强笑道:“下官既不懂事,又开罪上官,实在罪不可赦。”
“也没有这么严重,你还是回原本的卫里当官去。”
“是,下官告退。”
那千户含羞带愧的走了,至于回卫当官,还是找杨绍先哭诉,惟功也不必理会。
最近辽南控制的越发得力,每个卫城内外,都有一营的镇兵驻守,和普通的辽东镇营不同,都是没有一个空额,马匹多,战力强,训练精,装备更是精良,有这么一营兵在外,每个卫城最多是几十个家丁配一些卫所兵,根本不必谈什么对抗,辽南大政,早就归惟功掌握,杨绍先这个钦差管理海盖参将,无非就剩下驻节之地和一个面子了。
“每块矿石,都要精炼。”惟功不理旁人,只对工商司负责管理铁矿的官员们道:“矿石中的杂质很多,有砷、硫、磷等有害之物,现在的办法就是用石灰石去除,这已经很先进了,只是要做到位,不可敷衍了事。先寻找含铁量高的优质矿石,然后要对煤炭炼焦,一则可以提高热量,二来去除煤炭中的有害杂质,不使其混入铁中。再下来,是造更加耐火的耐火砖,提高窑中温度,还有窑口通风设计,亦是为了高温,温度越高,铁水纯度越高,不论是精铁还是钢材,都容易铸造出来。匠人之间,要鼓励交流技艺,交流的技艺越是有用,奖励就要越大。就象今日流水冲刷之事,如果是一个匠人提出来的,最少要奖一万两银子……”
惟功长篇大论,建筑与工商,将作等司的人都只能老老实实的听着。
不少在场的工匠都露出骇然之色,显露出难以相信的神情。
朝廷的大官当然也有到矿场来视查的,无非是看看矿山,询问一下出产,再问有没有不法矿工闹事,若是有的话,必受重罚。
再下来,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真正的矿场生产之事,朝廷不论文武大员都没有那个本事玩的转,根本不会问及。
倒是眼前这位贵人,看着才二十不到,原以为就是一个京里来的纨绔子弟,不料却是有真才实学,不仅通晓采矿之事,还比那些干了几十年的老手都要强得多。
“最好是考级,贡献良法技艺越多的级别越高,然后就是做活的水平高低,级别越高,俸禄就越高。日常的待遇,矿工要比船厂港口高一些,这是最苦的活,没有好身子骨就熬不住,听到了没有?”
惟功目视眼前诸多官吏,这些骨干多半出自顺字行,不一定是第一批跟他的,但肯定是在顺字行经历过培训,做事高效,讲究办法,都是难得的人才。
张思根和任磊等诸司负责人,原本在顺字行是大掌柜的,一过来,就保举为各卫的经历,正六品职司,虽然是卫所中的佐杂官,比起县丞同知等州县佐杂要差得多,但毕竟是正经的朝廷官爵,此时众人凛然听训,待惟功说完之后,便是一起躬身,齐声应道:“是,请大人放心便是了。”
张思根指着不远处一处密林,笑道:“这里就是预备的焦炭厂,正好这一块林子十分茂密,又没有人住在这里,地上枯枝都是极多,伐木做屋,空地做焦炭厂,木材也足够用。煤,辽东虽不及晋北多,但亦足够使用了。”
以辽东的存煤,用来在这种规模的矿场上炼铁炼钢,简直就是有取之不尽的感觉。事实上京城一带已经用煤取暖,皇宫大内一年要贡煤五百多万斤,辽东也有一些人用煤取暖,但并不算多,毕竟煤要花钱来买,而木材只要自己费点力气就能收集和砍伐。
现在的辽东才几百万人口,这么大的地域有无数的密林,根本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
“这是引水池,这是积淀池,这里就是结晶池了。”
比较铁矿来说,盐场的建设就容易得多了。
复州和金州的煮盐场原本就是近海地方,容易引水烧煮,才可能形成盐场。比起晒盐来,煮盐需要大量的木头,锅灶,然后还要大量的人力,比起天然的卤水来,海水煮成盐所费的功夫真是难以想象的庞大工作量。
当时几家大的盐场,最大的就是淮扬一带,然后就北方的长芦盐场,还有川盐,青海的井盐和湖盐等等。
辽东的盐不能外销,只能自用和赏赐女真,一年不到六百万斤的产量,已经是临海各卫都有大量灶户的情形下的最大产量了。
当年定鼎辽东,太祖以军户中最大一部份种地,也有相当部份的炒铁军和煮盐军,时间久了,煮盐军户就成为世代相袭的灶户,十分困苦。
惟功自铁矿出来,便是马不停蹄的赶向金州盐场。
这是一处方圆十余里的地方,规模宏制极大,将金州卫和复州卫的所有灶户都调了过来,举家搬迁。
整个盐场外围,已经成为一个超级大的工地,到处都是兴建房舍的建筑工人们。
这里到处都是盐碱地,近海滩涂,用来种地是肯定不合适的,倒是往里有不少的浅沼泽区域,用不完的军户可以成为屯堡工人,用来放牧,或是加入建筑司,将作司。
不愁没有工作,自然也就不愁没有饭吃。
比如那些调来的灶户有几千户之多,现在盐场刚刚开始建设,只有少量的盐池开始结晶,更多的还在建设之中,灶户们就是已经成为临时的建设者,要等盐池全部投入运营之后,他们才成为盐场的工人。
“大人,俺叫张老实,俺全家都给你老叩头了。”
“大人,俺全家都祝你公侯万代。”
“大人长命百岁啊。”
“……俺……俺就叩头了。”
盐场的灶户,原本就是最苦的一群,比最下层的种地军户还要苦几分。常年在海边吹风受冻,苦不堪言,每日熬盐,更是比种地还苦十倍,完不成任务,不是杖责就是鞭打,挨饿是肯定的事情,这样的处境,生存都很困难,平均寿命低,婴儿存活率低,就是一群生活在地狱中的人们。
第519章 感激
惟功就是他们的救星。
“大家起来,我来看看大家,日后的日子会比现在过的好的多。”
在往盐池的路上,惟功也是经过大量的棚户区。
这些棚户都是给建筑工人和未来的盐场工人具住的,一棚接着一棚的紧邻在一起,挖地为基,棚舍一半在地下,虽然出入要弯腰,不过这种屋子倒是保暖性能颇佳。
每个棚中都发有桌椅,也有碗筷等物,被褥也是新的,惟功手摸一摸,里头的棉花塞的实实的,布质也还不错,虽然是最便宜的松江布,估计也比这些灶户家原本用的麻布要强得多了去了。
倒是没有锅灶,因为这些棚户都太小了,只能容纳食宿,想开火地方太小,也容易引发火灾。
现在的方法是每一百户人编在一起,共用一个食堂,每日三餐是到食堂领取,可以在食堂吃,也能领回来一家老小一起享用。
现在正是饭点,这也是惟功过来,惊动这么多人的原因。
要是做活的时候,大家就没有什么时间来拜见了,惟功经过的时候,看到这么多大人物陪同,惟功又是年轻的不象话,身上还是一品袍服,这些灶户再没见识,也是知道来的究竟是什么人了。
所有人都在自己棚户前跪下,还有老人,妇人,儿童。
不少小孩子被大人训斥着跪下,却是忍不住抬头,眼神之中,也是坦露无疑的好奇之色。
他们肯定不大明白,这个大哥哥模样的人物,不象以前戏文里看到的大官的样子,怎么大家见到之后,却是如此的敬服。
“嗯,吃的也不坏。”
惟功一家家的棚户去看,今日午餐是吃的猪肉,用的大锅炖菜,香气扑鼻,看起来红通通,油汪汪的,一看就食指大开。
主食则是黄色的小米制成的馒头,也就是黍这种中国先秦时就开始种植的作物。
当时的北方,主食就是这种作物,虽然有些粗糙,但比起高粱来还是强多了,高粱只有荒年时人才会食用,不然就是酿酒或是喂养牧畜。
现在还没有到收麦子的时候,惟功预计,两年之后,全辽阳镇覆盖的范围,只要在他的羽翼之下,所有人都将享受到麦收后的欢愉。
“这都是托总爷的福。”
一个老者拭泪,灶户比军户更苦,这个老人其实也就五十来岁,但齿牙动摇,腰也弯了下来,整个人如后世八旬老人般的衰老。
这样的老人,却是恨不得五体投地来感谢眼前的少年郎君。
一切都是拜惟功所赐,今日得见,自然是感激异常。
“老人家不必多礼,将来会更好。”
惟功心中感念至深,从一排排的棚户走过去,安抚众人。
吃,穿,用,都会更好,数月之后,就会住进标准的小院之中,有自己的一方天地。老人可有所养,孩童可以快乐成长起来。
他的眼角也有一些湿润,眼前的这些人,就是这个民族的脊梁,自己能天底下家家户户都过上比以前更好的生活,这一世便不虚度了。
这个念头,其实是很狂妄,估计万历都不敢这么想,历朝历代,有大心愿的强者能人都很多,但真没有几个能得偿所愿。
惟功但愿自己能办到!
“这里就是结晶池,这是最早的一个,这已经结晶,大人可以拿起来看。”
盐池的管理者面露骄傲之色,虽然晒盐法是惟功带来的,而且山东沿海已经有一些地方通晓此法,但用在辽东,这绝对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
不需要柴火,也不要日夜熬煮,只要将海水引到这些池中,不停地挥发,搅动,慢慢的由太阳,风力来将海水变成晶盐。
惟功用手掌捧起一捧,感觉到盐的细滑,如细沙一般,从他的指缝隙处不停的洒落下去。
同行的人,不少都面露惊喜之色,甚至难以自持。
在后世,盐是最平常的货物了,在清季之前,任何一个王朝,盐都是最硬通的商品,有好多王朝,盐铁是专卖,百姓不准经营,任何人不能擅自出售,明朝的盐法虽不如前代严密,也是控制的十分严格,贩卖私盐的抓着了一样面临斩刑。
而百姓的食盐,多是煮出来的粗盐,颗粒很大,价格又十分昂贵。
只有真正的有钱人,中产之上,才能食用从西部运出来的井盐,也就是后世所谓的青盐。细密,洁白,可以用来食用,也可以用来洁齿,在当时,细密的白盐是很难得的上等货色,有时候有钱也不一定能买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