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风1276-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泳镇定自若,连珠炮般问道:“刁老鼠,你不是因为监守自盗,已经被开革了吗?你现在不是蒲家的人,凭什么管蒲家的事?老爷奉为珍宝的计时仪,不是从这位楚先生手上买的吗?你吃里扒外,气得老爷整整四个月没再见过你,有没有这事?”

他问的每一句,都是先设好了圈套,后面又拿众所周知的事情来反问。譬如“吃里扒外”是没有的,但“老爷四个月没见刁老鼠”却是阖府上下知道的;“监守自盗”是胡编的,但“刁老鼠被开革”确实尽人皆知。

兼之金泳问话时气势汹汹,刁老鼠被问得乱了方寸,夹七缠八的辩道:“我没有监守自盗,什么吃里扒外,你冤枉我……”

金泳嘿嘿冷笑两声,现在,刁老鼠的什么辩解都没用了。

只见赛尔勒两眼瞪得铜铃一般,刷的一鞭子抽到刁老鼠脸上,“可恨的异教徒,谎言!谎言!我被你欺骗了!”

他跳下马来,双手解开楚风身上的套马索,右手按在胸口弯腰行礼:“尊敬的先生,我向您道歉。刚才谎言蒙住了我的眼睛,得罪之处,请您原谅。”

可怜的刁老鼠,现在真如过街老鼠一般,被守门的小厮拿着扫帚、粪叉,追着打了三条街。

欲哭无泪啊!

第028章 宝贝

“是不是有点胀胀的,有点痒痒的?”

“轻点,痛……”

“第一次都这样。忍着点,过会儿就舒服了”

“啊,不要……”

王敏儿跨骑在楚风腰间,双颊红得能滴出水来,剧烈运动后的汗珠儿粘住了额头上的几缕发丝,散乱的贴到鬓角;樱桃般的小嘴儿微微张开,柔软的娇躯起起伏伏……

……

刁老鼠下手还真狠,幸好敏儿上山采来草药,减轻了楚风的痛苦,但是筋骨的瘀伤消散得很慢。敏儿督促他每隔一个时辰到院子里去走上一柱香的时间,另外早晚各按摩一次。

敏儿坐在门槛上,双手托着香腮,看楚哥哥一瘸一拐的走路。这个家伙,实在太狡猾了,说什么小跨院,什么值两贯铜钱,结果全家人搬进来才知道,亭台楼榭、假山水池,足足占地五六亩,快赶上临安那些大海商的宅子了。

现在,连小姐妹们都打趣说我是楚哥哥的童养媳了,要是真的嫁给他,嘻嘻,我就能永远和他在一起……唉,就是不知道这个整天嬉皮笑脸的家伙,心里是怎么想的。

阿泰喘着粗气,一路吼叫着撞碎了少女的憧憬,“楚、楚总督大人,我们又找到新石头!”

琉球总督府的矿物标本室里,楚风拿着块深褐中带点黄斑,坑坑洼洼像块芝麻膏的矿石,哈哈大笑:“煤矿妹妹,我把你老公找来了!”

没错,这就是磁铁矿,学名四氧化三铁,有天然强磁性,是炼铁的主要原料。

自从和土著人展开贸易,楚风就通过阿泰发出悬赏,征求各种矿物。

“只要找到汉人总督府里没有的怪石头,就能换来大包的白米和盐巴,还有铁器!”这句话迅速传遍了附近的平坝和山越部落。

开始,是五十里内的土著人拿着矿物找上门来,然后范围扩大到了一百里,两个月后,有人操着阿泰都听不懂的语言,风尘仆仆的赶来,通过多个部落的人连环翻译,才搞清楚这人竟然是台东沿海的土著,翻越了海拔三千多米的中央山脉找到这里来“献宝”!

这个翻越大山的土著人,带来了工业上非常有用的铬铁矿,可惜那地方太远,暂时无法开采。楚风给了米和盐各五十斤,他就欢天喜地的离开,准备再一次翻越中央山脉回老家。

工夫不负有心人,长石、苦硝、方铅矿、闪锌矿、绿松石、琥珀、云母、硫磺……分门别类的摆了一间房。

每当土著人送来矿物,楚风都要仔细的询问是在哪儿发现的,是单独的一两块还是一大片,是河床中还是山地断裂带……觉得有价值的,他就让来人带路,自己亲自去考察一番。

终于,阿泰部落一个叫做山花的放羊女,在距离匠户村三十里的地方发现了磁铁矿,经楚风考察,这里的矿石品味不算高,但胜在处于山谷断裂带,少部分矿床是露天,大部分处于山体浅层,便于开采,而且到匠户村有一条起伏平缓的小路,交通运输方便。

但开采矿石的人力不足了。

经民政科长侯德富统计,琉球匠户村实有七百二十八户、三千一百九十六人,其中16……55岁的青壮男子有八百八十七人。

楚风的盐场、煤窑、砖窑、水泥窑,还有采挖粘土、石灰的,总计有二百一十名工人;船场工匠二百七十五名;汉军原有一百名士兵,现在又新招了五十名水手,由侯德禄带领着操练那艘“敏儿号”剪式帆船。这三项就占了六百三十五名青壮,剩下的“自谋职业者”就只有二百五十二人了。

据估计,这两百多人中,又有至少五十名基本上只从事商业,农业生产的青壮只有不到二百人了,开荒的工作逐渐减缓。

幸好商业交换弥补了食物的短缺:祝家从大陆运来白米,土著人提供了大批的芋头和鹿肉,几条小渔船捕捞的海产品也很可观。因为有这些,琉球人才不至于饿肚子,但两百青壮从事农业生产,已经是底线了,以这年月的生产技术,让妇女下田劳动显然不太人道,何况她们要做家务、种菜喂鸡、带孩子,稍有空闲就摇起了纺车。

楚风脑袋一拍:这不有阿泰吗?

楚总督大人色眯眯的目光让阿泰心惊胆战,但接下来的话又让他喜笑颜开:“阿泰,你们部落要发财了。”

“这里,是铁矿;这里,是煤矿。它们两口子相距将近二十五里路,我们给它来个鹊桥会。”楚风指着简易地图上两个矿的中间,大约距铁矿十五里,煤矿十里的地方,那儿地形平坦,还有一条大河……就是船场挨着那条河的上游,土著人叫它嘎武河。

“告诉你的族人,替我把这种褐色的石头挖出来,运到这个地方,每一百斤,我支付三十个铜钱。”

“真的?”阿泰瞪大了眼睛。发达的商品贸易,让土著人都知道了铜钱的意义,他们对楚风工场里的工人羡慕的不得了,想想啊,工钱最低的每天都能拿到一百个铜钱!可惜楚总督只要汉人不要我们,否则就是每天六十个钱,大家也要挤破头啊!

“真的,一点不假,现在就开始,你们可以把矿石堆到那块平地的边上。越多越好。”

阿泰迅速运用刚学的数学知识计算一番,身体一般的人挑一百斤没问题,十五里路,每天可以来回走两趟,就是六十个钱,如果身体好,走上三趟就是九十个钱。阿泰眼睛里,无数个铜钱上下翻飞,忽而又想到了什么,拿起那块矿石翻来覆去的看。

“这个石头里,有宝贝?”

“嗯,有宝贝。”楚风哈哈大笑,拍着阿泰的肩膀说:“不过那宝贝你们找不到,只有我们汉人能找到。”

半个月后,楚风在地图上画了个圈的地方,这是嘎武河中下游的河谷台地,地形平坦宽广。植物都被放火烧掉,空出了足有四五个足球场的面积。

西面靠河的地方,从上游挖来引流渠,渠边架起了大大小小十多个水车,这条河从山区到平原河谷的落差很大,正好驱动水车,提供冶炼所需的动力。

东面是一长排砖头砌就,半截埋在地下的炭窑,半埋地下可以有效的保温,提高原料利用率。它的结构类似一座二层小楼,一楼用来烧火加热,二楼放置烧制木炭的原料木材。

铁匠冯火山站在窑边,指挥学徒工们跑上跑下。

“张驴儿,你抱那么粗个棒子干啥?烧得透吗?锯开、锯开!”

“细枝放下面,撒点煤粉,好烧!”

木材搬进窑后,在一楼的火嘴处点火,二楼窑中木材被火炙烤,木材中的水分蒸发,混合其他挥发物,形成灰白的冷烟,因为温度不高,从烟囱中冒出后并不向上升去,而是平着沿地面扩散。

温度渐渐升高,此时一楼的煤炭已经烧尽,二楼窑内木材自身开始氧化发热,如果有一双透视眼就能清晰地看见,木质材料发生热分解反应,其组成开始发生了变化。其中不稳定组成,如半纤维素发生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少量醋酸等物质。

木材自身分解发热把窑内温度推到了最高点,大约摄氏400度,木质材料急剧地进行热分解,木材表面有粘稠的油状物流出,那是反应生成的大量醋酸、甲醇和木焦油,时不时的还会鼓起一个气泡,这是甲烷、乙烯等可燃性气体,它们在炉内缺氧的环境下缓慢燃烧,释放热量、保持窑温。

工人们早就可以离开干其他的事,反正木材会自己慢慢反应,不需要人为干涉。

视木材湿度、厚薄,12……24小时后准备出窑。学徒们堵住了窑顶的烟囱,本来烟囱很小,窑内就是在非常缺氧的环境下反应,这下彻底堵住了氧气,窑内氧化反应就慢慢停下来,窑温逐渐变低。

如果急用,可以早点开窑,再往烧成的木炭上浇水;如果不急用,可以等它在窑内自然冷却到摄氏一百度以下,再开窑。

可用于冶炼优质铁料的木炭,就这样烧成了。它的炭含量极高,磷、硫等杂质含量低,还原性强,还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在高炉炼铁中比焦炭更加优秀。

空地上,东边堆着四五丈高,一大堆的黑乎乎木炭;西边堆着三丈多高,一大堆棕褐色带着星星点点黄斑的磁铁矿石。

磁铁矿石堆旁,总有一个傻乎乎的人呆在那儿,手执大铁锤,遇到稍微大点的矿石,就要敲开仔细看看。

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望,他没有放弃,挥汗如雨的抡起大锤,继续免费帮楚风进行铁矿石的破碎工作。

阿泰很不服气:这是什么宝贝,为什么汉人找得到,我就找不到呢?

第029章 琉球钢铁厂

铁匠冯火山主持下,一座肚皮宽大,颈部逐渐收窄,外观有点类似景德镇花瓶的高炉,在这片钢铁厂离河岸不远的位置,沉积岩台地的地基上树立起来了。

没错,确实是冯火山主持修建的,楚风只是按照现代冶铁工艺,提了一些修改方案。

哪个穿越者回到宋代,想通过“发明”高炉炼铁来捞第一桶金,他一定会活活气死的,因为高炉早就普及了。

北宋元丰年间,朝廷军器监在汴河两岸架设高炉,炼铁的红光映日,昼夜不息。生产的高峰期,仅华北地区年钢铁产量就达到了15万吨;要知道,大英帝国在整整七百年后才达到76万吨的钢铁年产量,那时候它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

整个宋朝期间,包括了北宋初年和南宋时期国土面积狭小,包括了战乱时期生产遭到破坏的不利因素,居然能达到35……7万吨平均钢铁年产量!

南宋时期福建钢铁产业发达,有的大型高炉,一次就可以冶炼上万斤生铁;冯火山作为船场的铁匠把头,也曾主持一次性浇铸千斤大铁锚。

高炉的建造并不复杂,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号召全国人民炼钢铁,甚至有的小学学生、生产队村民、副食品商店售货员都组成一个个炼铁小组,建造高炉来炼钢炼铁。

那些高炉的技术水平大约也就和宋代差不多吧,理论上是能够炼铁的,但是技术掌握不过关,所以大多不了了之。

琉球史上第一座高炉,高四丈五尺,高炉容积约15立方米……比这个时代任何一座高炉都大,但要是在二十一世纪,国内200立方以下的高炉都必须强制关停,倭国甚至已经在使用5000立方米的高炉了。

技术进步的速度真快。

但这并不表示楚风休息了大半个月。首先他根据土著人提供的线索,找到了高铝粘土,这玩意氧化铝含量高,研磨后加上石灰石煅烧,就是耐火水泥;直接压制成砖,在1300度的高温下可以烧制成耐火砖。

其实这个时代的小高炉,直接使用粘土筑造,或者用红砖砌都没很大问题,关键是楚风希望提高它的使用寿命。于是在高炉内衬中,使用了现代炼钢炉才用的高级耐火材料。

鼓风机也是个大问题。现代高炉都是专用的风机,马力强大,但在宋代,还是使用的风箱。风箱有两种类型,一种像手风琴,上下是木板,四周围着折叠的皮革,用的时候一下一下的踩踏鼓风,另一种是个大木箱子,有活门,推拉鼓风。

第一种风箱使用久了皮革会老化,楚风害怕到时候换都来不及,送风不足高炉炸炉,滚热的铁水流出来附近的工人全得成焦炭。还是活门推拉的保险,用水车提供动力,利用偏心轮把旋转运动变成往复运动。整个高炉布置了四台风箱、四个风道,另外做了两台备用的风箱,以防意外。

进气道最后入炉前的一段并在一起,下方设有和进气道隔离的火池,内盛燃煤,空气在进炉前,就被加热到八百至一千度。

空气预热,这是现代钢铁生产中,提高炼铁效率的最关键一步,楚风印象中,至少在明末以前全世界都没掌握这门技术。

庞大的炉身外,还用扎实的木头搭建了支撑点落在地面的独立式检修塔。另用滑槽、滑车和滑轮组组成了炉顶上料系统。

高炉炼出的铁水是含碳量高、杂质多的生铁,但是已经可以用来铸造大型铁件,比如铁锚之类的东西,于是在出铁口外接一条沟槽,平时封闭,如有需要就打开,烧红的铁水直接注入模具,浇铸大型铁件。

高炉旁边修建了一台大型炒铁炉……就是亨利科特在1784年发明的反射式搅炼炉。这台炒铁炉的外形有点像功夫茶的茶杯,是焰、铁隔离的反射炉型。它用耐火砖整体建造,炉床底部中间凹陷,四周是拱形炉壁,下部为燃烧室,进风道在燃烧室底部。

它的结构可以看作三层楼,三楼和二楼互相隔离,一楼和二楼之间是多个可翻动的铁栅栏。使用时铁水从高炉流到三楼,二楼煤炭躺在铁栅栏上燃烧,加热楼上的铁水,煤炭烧过后翻翻铁栅栏,炭渣就掉进了一楼的除渣室,铁栅栏放平,又能从斜向下45度的进煤道向它上面添加煤炭。

同样是水力鼓风,与高炉不同,它的侧面还修了个高高的烟囱。

明代的炒铁炉是用人力搅拌,炉边总有一位身强力壮的大汉,拿着根熟铁做的炒铁棒,挥汗如雨的来回搅动。

热爱机械的楚风显然不会让工人们做这种严重损害健康的工作,他在炉顶上做了个支架,正中悬挂着一个大圆滚子,下面有三根熟铁棍子斜斜地伸向炉床,仍旧是水车提供动力,就有了机械化的炒铁设备。

以往生铁是冷却成锭后再加热,炼成熟铁;楚风现在使用的技术,是把高炉出来的生铁水直接炒成熟铁,本来是要到明朝才会出现的方法,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有记载。

熟铁就可以直接制作锄头铁锨之类的农具了,当然,制作过程需要锻打、渗碳和淬火,熟铁柔软,可锻性强,加工性能优越。

楚风又修筑了一字儿排开的六台锻炉,这东西的基本结构,和所有农村铁匠修理锄头铁锨等农具的锻炉没有什么区别,就是要加大、加厚,加大是为了锻造大型铁件,加厚是为了保温,毕竟这是长时间使用的,节约燃料嘛。不用说,依然采用水力鼓风机,当然和高炉、炒铁炉的鼓风机比起来,这些就是孙子辈的小不点了。

每台锻炉边上都有一台水力锻锤,锻锤下是厚厚的铁砧,砧下垫着厚实的柞木墩子,再下面是水泥、石子浇铸的基座。多层复合受力结构,能够承受锻锤落下的巨大冲击力。

三个大的锻锤重两百五十斤,冲程三尺,每分钟落锤50次;三个小的重八十斤,冲程二尺,每分钟落锤150次。大锻锤用于粗加工,小锻锤则是精加工……实际上也精不到哪儿去,毕竟仍是锤子敲,说到底,水力锻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