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企业家赵本山-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电影太高端,舞台的发展速度比较慢,只有电视屏幕,才同时具备了草根意识、大范围传播、造星等几大要素。
  当时,赵本山直接找到中央电视台影视中心的主任李培森,好说歹说,连忽悠带赌咒保证,总算从他手里要来了《刘老根》这个好剧本。不过,央视对于赵本山单独拍电视剧并不放心,所以派了一位叫谢晓嵋的导演和几名技术人员到剧组。赵本山一边跟着央视人员学灯光、镜头的管理技术,一边给徒弟们导戏。赵本山在演戏上确实是天才,而当导演的技术活,也在跟着央视顶级团队的几番折腾之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第九章 赵本山,从电影到电视(2)
当时的剧本没有二人转的内容,为了把自己的业务融入电视剧中,赵本山与老搭档何庆魁,硬生生在剧本里加入了经营二人转的龙泉山庄,以及与此相关的情节。后来何庆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就在两部《刘老根》中,把二人转有目的地编进去,设计一个小剧场、小剧团。第一部《刘老根》突出二人转的本体特征,它属于丑角艺术,丑中见美。第二部《刘老根》主要展示它美的一面,比如唱腔、造型方面,这样两部《刘老根》就把二人转完整地展现出来了。”
  就此,在春晚小品之外,赵本山开始了和央视的又一次双赢合作。由央视下属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吉林电视台下属吉林电视艺术中心合拍,赵本山执导,拍摄不到三个月时间,投资不到600万元的18集电视剧《刘老根》,以13?郾45%的收视率创下了当年央视电视剧的最高。
  电视剧和电影果然是两码事儿,就算第一部电视剧想方设法挟带“私货”,也没有耽误这部带着二人转“软视”嫌疑的《刘老根》红火。赵本山由此发现,“这一步走得太对了”,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刘老根》的出现,以及在央视及其他地方台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东北这片土地的关注,甚至在学术界也引起了对“赵本山现象”的讨论。应该说,赵本山通过自己多年来二人转和小品表演所积累起来的对喜剧、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将东北老百姓的家长里短,表现得淋漓尽致。毕竟,老赵是通过自己的幽默风格对东北乡土文化进行解读,将东北黑土地上所特有的东西个性化地搬到荧屏上,不但让观众耳目一新,而且大家也很买“老根儿”的账。
  或许,正是由于赵本山在《刘老根》中通过“赵氏幽默”将中国农民的朴实、机智、小狡猾、大善良演绎得非常透彻,才有了赵氏电视剧的大众化流行。
  自认为是电影票房毒药的赵本山,靠《刘老根》在电视剧领域一炮走红,一时间,赵本山娱乐公社的整盘棋都被盘活了。电视剧制作如同一根线,把赵本山商业公社的所有元素全部串在了一起,从《刘老根》开始,他手里零散的生意终于能够围绕着电视剧整合成为一个系统的商业模式。通过《刘老根》,赵本山的徒弟们也都从原本的地方名人升级为全国名人。很自然地,这条商业价值链已经越来越完善。这下,赵本山终于可以不再把心思放在煤炭和运输上了;也是从这一刻开始,他的头发开始花白,他的存款数迅速增加,他的班底迅速扩大。
  通吃整个电视剧产业链
  商业模式上的成功,再加上农民式的智慧,使赵本山在运营过程中如鱼得水。三个三部曲不但拍摄时间是交错同步进行的,角色安排也错落有致。在拍“刘老根”系列作品时,赵本山等名角和徒弟的戏份比例大概是9∶1,是一个教习的作品;到拍“马大帅”系列作品时,除赵本山、范伟、宁静等担任主要演员外,辽宁民间艺术团的演员和本山艺术学院的学生出演的配角戏份开始增加,比例大概增加到了7∶3,这是赵本山有意利用春晚等传统平台打造出来的自身光环,为徒弟们染色增光;再到拍“乡村爱情”系列作品时,这些出演配角的徒弟已开始挑大梁,与赵本山同时担任主角,戏份比例到了5∶5,这个时候,适当造星的时机也到了;而在《关东大先生》中,赵本山、范伟只是客串,张小飞等弟子则担任主角,在这个阶段,造出的明星已堪重用,可以出厂了。于是,到了拍《刘老根大舞台》栏目剧时,演员由“赵家班”全包,至此,师傅可以完全退居幕后开心地数钱了。
  而在成本控制方面,这些演员“白天拍戏,晚上唱二人转,每天在电视剧拍摄地开原和沈阳之间两头跑,但只开一份工资”。而且他们常常不只做一份工作,唱二人转的同时可能还要兼任配戏、打板、乐器演奏等工作。就拿刘流来说,就算是坐上了本山传媒副总裁的位置,也依然还是演员。至于其他人,比如演出总监秦浩既要监督舞台效果,还要担任钢琴伴奏、音响指导,并负责工会、宣传。一套人马多种用途,“赵家班”演员的人力资源被充分挖掘,也使得本山传媒的项目能在最低成本下运营。
  这种把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当作新收入增长点进行自我服务,让一个员工充当多种角色以节省成本,把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啃上一口的模式,用赵本山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还是得踏踏实实地做事情。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个产业链,一环扣一环才能持续发展,集约型经济总比粗放型经济要科学。”
  在外景拍摄地的开发和运营上,赵本山也显示出其精明的一面。
  最开始,赵本山在丹东搭建《刘老根》中的拍摄场景龙泉山庄,《刘老根》在央视一套播出后的高收视率,马上吸引了嗅觉灵敏的商家。电视剧还在播出期间,辽宁省内各旅行社就纷纷与赵本山联系,共同开发丹东龙泉山庄旅游专线。可惜的是,那时,包括赵本山在内,没有人意识到《刘老根》能带来如此大的旅游附加值。丹东龙泉山庄原本只是按照普通剧组场景搭建,观众在电视上看到的颇有农家院子气氛的龙泉山庄精致小木屋,实际上是只有三面木板的临时场景,既不能住人,也没有多少观赏价值,各旅行社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待到丹东龙泉山庄的投资商对山庄进行改建时,已经错失了最佳的开发时机。
  第二年,赵本山筹拍《刘老根2》,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坚持放弃丹东现成的龙泉山庄场景,在铁岭下属的清河市重新“复制”了龙泉山庄,《刘老根2》尚在拍摄,清河市龙泉山庄的旅游专线即已开通,清河市政府投资300万元建立龙泉山庄,拍摄完工后,龙泉山庄就转给个人经营,当年即以500万元的收益收回了成本。
  两部《刘老根》圆满播出后,赵本山对影视越发地热衷了,之后连拍了两部《马大帅》,这次他将故事发生地定在开原市。《马大帅2》拍摄后,辽宁各大旅行社开通了“马大帅旅游专线”,开原市政府还特意在维多利亚广场旁建了一座“大帅府”;此外,《马大帅》中钢子带小翠“私奔”去的象牙山庄也设在这条旅游专线内。
  

第十章 赵本山连锁大舞台(1)
如前所言,赵本山尝试将自己的影响力加于二人转,他为二人转的推广奔走呼吁,并将相关元素加入到自己的春晚小品之中。同时,他不断在东北招贤纳士,寻访优秀的二人转演员。除了接受推荐,他还采取了选秀的方式,首先于2001年出资20万元举办了面向辽宁地区的“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此后又举办了面向东北三省的“第二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此举广泛聚焦了民间人才,也起到了推广二人转的作用。赵本山的不懈努力,使其于2008年入选二人转国家非物质遗产继承人,成为二人转市场的领导者。
  不过,在赵本山的诸多举动中,对其商业王国形成最大支撑的是他不仅使二人转剧场日进斗金,而且还使二人转形成了一个连锁产业,就增长态势和想象空间而言,更是成为赵本山商业王国中的一个最重要部分。
  坚持演出概不赠票
  2003年,赵本山拟注册辽宁民间艺术团,多年的合作伙伴崔凯帮他起草了工作章程。最初他们不知道去哪里注册。当时,赵本山是人大代表,他找机会向时任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表达了建团的想法,省里不用给编制,只要算文化厅的一个直属单位就行。闻世震很认可,说你们干吧,不行政府给你拨点钱。赵本山说,不用给钱,别向我要招待票就行。
  有了省委书记的认可,辽宁省文化厅也大力支持建团,还特意为此开了一个论证会,明确了这个团将以经营二人转为主,兼顾民间歌舞形态的方向。2003年4月,赵本山出资200万元注册成立了辽宁民间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文化厅不加干预,只是派了干部田立冬前去当党委书记。
  对于赵本山婉拒了政府的编制和拨款,而进行彻底的民营化运作,有人表示不理解,但这正是赵本山的高明之处。在国内的文化商业演出舞台上,已经有了太多产权不明晰所导致的悲剧,聪明的赵本山肯定不想重蹈覆辙。而且,由于是民营资本,他能坚持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不赠票。事实证明,这是赵本山的辽宁民间艺术团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中街刘老根大舞台最开始的票价是从50元到200元不等。据剧场经理、赵本山的姐夫孙辉介绍,票价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制定的。说到“概不赠票”,孙辉的观点是:“演出也是商品,不赠票很正常。你到饭店吃饭得花钱吧,你到商场买衣服得花钱吧,来剧场看戏凭什么不花钱呢。这些年来,我们的原则就是只认票不认人。都说不好坚持,但我们也走过来了。”
  “概不赠票”很好地刺激和鼓舞了辽宁民间艺术团的演员们,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收入有了保障。为了让大家心甘情愿地掏钱买票,演员们就得好好演,让观众喜欢看。
  辽宁民间艺术团最早有27人,其中演员15人,都是赵本山的徒弟;6个乐器手,1个剧场经理,1个卖票的,2个把门的,还有2个财务。起初在沈阳和平影剧院尝试演出,租用对方场地,收入三七分。
  “刚开始很艰难,每天半场人都没有,城里人不认。”赵本山在接受记者刘涛的采访时说,“老百姓习惯了看演出找人要赠票,宁可花钱请客吃饭,也不花钱买票看戏。”
  坚持就是力量,只有常演才能演长。连续的演出造成了剧场的连续轰动效应,也形成了观众的传播效应,这种传播的可信度比报纸、电台都管用。天天演出让本山迷们通过观众的口口相传,形成了一个观看二人转的固定社会群体,这个群体队伍还不断往外延伸扩大,加大了二人转对社会的辐射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章 赵本山连锁大舞台(2)
在和平影剧院尝试一段时间后,赵本山和时任党委书记田立冬商量:第一,要有自己的剧场;第二,坚持不赠票,不管是省里、市里的领导,还是团里演员的家属,全都要自己买票观看演出。
  因为买不起剧场,2003年,赵本山租赁了可以容纳600位观众的沈阳大舞台剧场。在此之前的2002年,由央视下属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吉林电视台下属吉林电视艺术中心合拍、赵本山导演并主演的18集电视剧《刘老根》以13?郾45%的收视率创下了当年央视电视剧的最高纪录,赵本山遂顺势借“刘老根”这一品牌,将表演场地定名为“刘老根大舞台”。
  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赵本山的商业王国已经具有了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
  刘老根大舞台进京
  2009年5月,本山传媒旗下的刘老根大舞台落户北京前门,一时之间群贤毕至,热闹非凡。
  与此同时;郭德纲的德云社前门店也在筹建中。有好事者想,这下赵本山和郭德纲可谓是棋逢对手,两位的嘴上功夫都了得,若是两家开唱“对台戏”,那一定比春晚还要精彩。记者由此前去打探。
  没想到郭德纲并不介意:“我们各干各的,互不影响,离得近了,我们之间可以相互串门来往。我们之间肯定会有很多合作机会的。希望本山老师把刘老根大舞台经营得红红火火,让大家多一个好去处。”而赵本山在接受采访时也与郭德纲惺惺相惜:“有竞争不是坏事,就像开饭店一样,一个独立的饭店不会赚钱,只有餐饮一条街才能都赢利。郭德纲是我的好朋友,我很喜欢他,喜欢他的作品,如果他需要帮助,我会全力支持的。”
  对于刘老根大舞台的进京,辽沈著名记者郝洪军写过一个评论,在评论中,郝洪军这样写道:
  在历史的长河里,时间常常会成为讽刺元素。张作霖绝对不会想到,80多年前,张大帅在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宝座上尚未坐稳,他就狼狈逃回奉天;80多年后,二人转不仅占领了沈阳中街大舞台,“马大帅”率领众弟子顺着许多关东慷慨之士的入关路径,声势浩大地走进山海关,把二人转的舞台搭在了皇城根底下。
  把赵本山进京类比为当年张大帅的奉军进京,这该是东北人能给予的最高评价了。在很多东北人看来,关内关外两重天,享有盛誉的赵本山虽然号称“一出山海关,全是赵本山”,但对于首都北京,东北人总是无比敬畏,即便赵本山,也是如此。赵本山曾多次表示,皇城根底下让人不踏实,飘得慌,因此,他总不愿意在北京逗留过长的时间。你可以将这理解为赵本山对东北黑土地的眷恋,但也可以从中读出赵本山对北京强势文化的敬畏。
  但这一次,刘老根大舞台在扩张的道路上还是做出了进京的抉择。
  刘老根大舞台在北京前门的布置和沈阳的刘老根大舞台一模一样。开场的内容每晚都将在前门上演,这里的外场面积,是沈阳舞台的三倍。仅有的区别是,北京舞台的观众座席只有300个,比沈阳舞台少了一半;每晚演出的节目,也从5个减为4个,整场演出为两个小时。
  负责这次进京项目筹划的刘双平对赵本山的评价是“伟人”,他甚至将这次进京与当年的徽班进京相提并论,“必将是件载入史册的事情”。一个细节被他视为“天意”:在对前门这所老会馆进行施工时,工人们从地下挖出了两套石磨。在刘双平看来,这一发现和刘老根大舞台经典的驴拉磨场景,似乎有种玄妙的巧合。
  刘双平说要把本山传媒打造成为“中国最大喜剧产业”,而未来的目标是:至少要在每个省会城市设立一个刘老根大舞台。赵本山后来补充:“我都想把‘刘老根’开到台湾去。”
  关于进京这件事,赵本山和他的总裁班子已经酝酿了多年,但直至2008年6月,这件事情才正式摆上桌面。当时全国8家刘老根大舞台共演出2127场,演出总收入将突破1亿元,这些“都是一张张票卖出来的”。此前本山传媒还进行了一次试验,先在天津开设了一家剧场,“结果很多北京观众开车去看”。
  另一个将进京计划拖延至今的因素是演员班底。赵本山说这事儿得“一点儿一点儿来,不急于扩张,不然管理团队跟不上,演员跟不上,就出问题了”。
  赵本山现在最担心的问题是,北京这座仅能容纳300名观众的老会馆,票都不够卖。刘双平说,他现在已经接到不少走后门的电话,要求提前订票了。赵本山算了一下:“每天300名观众,一年365天,这才10万多个观众,北京市场那么大,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口,怎么可能够呢?这事儿太伤人了。”赵本山的结论是:“将来北京得有4个剧场才能满足观众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