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企业家赵本山-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006年1月,赵本山在接受采访时说“不会跟老何合作了,因为他已经写不动了”,这令甘当“宋江”的老何很是受伤。他对媒体记者感叹:“既然他都这么说了,我应该看开了。本山现在变化很大,旁边站10多个保镖……”在另一个场合中,何庆魁说得更为凄凉:“我现在的心态已经很平和了。其实我们的合作是经由高秀敏开始的,如今已经应该化作青烟了。再说了,我也不能以给他写本子为主,如果总是这么活着,我就毁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了。”对于两人的关系,老何表示,“生活中还是很好的朋友,只不过不能合作了。”
  “黄金三角”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范伟这些年却风头甚劲。
  范伟也出身铁岭市民间艺术团,比赵本山小几岁,但在艺术团工作期间,两个人阴差阳错,不曾为同事。但之后相互为对方才华所折服,开始搭档。特别是春晚上的“忽悠”三部曲,赵本山和范伟的合作让大家刮目相看,范伟也一下子加入一线明星的行列,而不仅仅是给赵本山搭戏的配角。

第三章 江湖大哥赵本山(2)
对赵本山,范伟一向敬畏有加。早年那个不敢与赵本山同桌吃饭的小弟,成名后依然处处恪守小弟角色。在电视剧拍摄现场,一般的演员或者工作人员都敢于坐在导演椅上,但范伟从来不去碰导演椅。即使是在显示器前面看着赵本山和其他演员对戏,他也宁愿坐在导演椅的旁边或者后面,把椅子空着,他始终明白,导演椅在片场其实是不容他人侵犯的。
  范伟在早期戴着眼镜,衣着朴素,没有个性,演员没有个性就很难出名。后来他把头发一剃,立马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随着范伟的走红,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微妙起来。
  让赵本山在意的是,之前别人有事找范伟,他会把所有的事情都推掉,来为自己做事,但成名后的范伟就做不到了。在赵本山看来,是他给了范伟一切(赵本山接受著名电视主持人曹可凡采访时所说),范伟怎么能和自己讨价还价呢?
  2004年,赵本山、范伟合作《马大帅》时,赵本山还能轻松调侃:“我没有什么压力,他演得好是事实,大家别忘了我可是该剧的导演。范伟跟了我10年,他是我一手扶起来的,最初他是个很少说话的人,到了《卖拐》才飞起来,很不容易。如果我天天给他戏拍,他也不可能超过我,我的经历他永远不会有。”
  但到两年后拍摄《马大帅3》时,赵本山的心态已经不那么轻松了:“范伟过去当陪衬,现在他需要别人陪衬了。我和他合作这么多年了,他演的是我拍的戏,怎么火的大家都清楚,我就是希望他在火暴的时候别忘记过去。无论当不当陪衬,友情最重要。”
  拍《马大帅3》时,赵本山和范伟住在同一个楼层,本地的开原市政府特意给他们俩开了两个房间,一套给范伟,一套给赵本山。范伟很少去赵本山的房间。但两个人都是这部戏的主角,不能不交流,后来赵本山用了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别人转达,可是越转达范伟越觉得别扭,两个人的心离得很远。两人这时其实已经有了分手的意思。
  有传言说,后来范伟得了蒙特利尔影帝,回来后赵本山跟范伟在一起吃饭,赵本山说“影帝回来了”,这一说范伟哪受得了,范伟说:“哥,从今天起咱们不说这个事。”以后赵本山就不说了,但两个人的关系就更疏远了,之后则形同陌路。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范伟多次强调:“我是个饮水思源的人,借用戏里的一句话——我不想知道我是怎么没的,只想知道我是怎么来的。”但无论两人表面上如何亲密,赵本山与范伟已是渐行渐远。
  “本山把所有难听的话都说了,把所有好事都做了。他就是这个脾气。但他对一个平时做得很好的人没有霸气。”这点上,范伟看得很准。
  从身边的人与赵本山传出的各种传闻来看,他有着很强烈的控制欲。春晚19年,虽然一路走来,赵本山感到越来越孤独,但他却依靠春晚为自己积累了巨大的人脉资源。春晚舞台上曾有赵丽蓉、巩汉林搭档,也有赵本山与高秀敏、宋丹丹、范伟的组合。但现在,不是故人西去,就是老搭档之间分分合合。在春晚的舞台上,赵本山越来越像一个大哥,带领着他的小弟们冲锋陷阵,因为不悦于小弟们先后离去,最后他干脆培养起自己的嫡系。
  对于这些合作者,赵本山对前去采访自己的《南方人物周刊》记者说:“我的小品走到今天,19年了。过去的合作者,秀敏、丹丹、范伟,抛开这三个了,对于我来说,我要是找一些大腕来演,演成功了,还得说我离不开别人。领着我自己的学生上,别人没得说,也打造了队伍。”

第三章 江湖大哥赵本山(3)
2009年,赵本山推出小沈阳,一方面是为了提携弟子,另一方面则是无奈之举。2008年末,赵本山的经理人高大宽说:“在赵老师心里,宋丹丹和范伟是最好的两个搭档,但今年他们不会再合作。赵老师说,宋丹丹年初就表示不再上春晚,这几年春晚也是他硬拉着人家来的,不能总强人所难。而范伟,赵老师一直没有联系上他,也不希望给对方造成负担。”
  而范伟则说:“本山大哥压力很大,每次到了春晚就很焦虑,总是发誓明年再也不上春节晚会了,但第二年他还是会上春晚,因为观众有需求啊。”连赵本山自己都年年发誓不上春晚,更何况他的那些搭档们。和赵本山依靠春晚形成一条产业链相对比,他的搭档们的产业链没有那么明显。
  赵本山,已经是春晚响当当的人物。
  小心翼翼博弈央视
  关于春晚和演员们的报道是每年春节前后众多媒体,特别是娱乐媒体的一场盛宴。如果记者策划得好,并与赵本山有关,就有上头版的可能。
  每年,赵本山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他与央视的关系都被用来热炒,真假难辨、耐人寻味。比如,2006年曾经传出赵本山在央视耍大牌。有媒体报道,赵本山当时没有在第四次春晚彩排现场出现,是因为他想进入贵宾室休息却被工作人员拒绝,随后怒而离场。有央视人士称,在春晚第四次彩排前,赵本山与其他演员一样也在候场演员之列。除了圆形走廊外,春晚剧组还专门开辟了大审看间供演员候场,演员们都在这里背台词、吊嗓子,准备参加接下来的彩排。赵本山觉得现场太吵,找他签名的人又多,希望单开小灶到没有对外开放的贵宾室休息。但是,他的要求被工作人员拒绝了,赵本山因此非常恼火,采取了罢演的极端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抗议。
  同时,还有人透露了这一事件的“真正原因”:赵本山的小品原本有近18分钟,但整个春晚可以说是分秒必争,导演建议赵本山把节目缩短一点,而赵本山从艺术角度考虑不愿改动剧本,于是发生了一些摩擦,之后的“贵宾室事件”就成了罢演的导火索。
  但是赵本山的助理则否认了这一说法。赵本山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记者专访时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回答:“这里面有个三角关系:中央电视台,我,还有就是媒体。因为媒体的加入,把这种关系复杂化了,这样容易带来一种误解,让中央电视台有了一种自卫心理。连央视一个扫地的人也会想,凭什么你赵本山这么牛?唉,央视就爱把自己当中央。其实,现在大家都在走市场,谁也离不开谁,如果我没有观众了,想上春晚?请客送礼都不行。”
  实际上,赵本山在这个时候与央视的关系已经不一般了,有全国电视观众在后面撑着,他很有底气。这也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赵本山可以耍大牌,也有理由耍大牌。但仔细看赵本山与央视合作的十几年,他是对得起央视的,他对于春晚的尊重大家有目共睹。
  自从经姜昆介绍他上春晚之后,赵本山就很注意维护自己和央视之间的关系。虽然偶尔会有细微摩擦发生,但这些都无关大局。比如,在2004年央视直播节目中,赵本山的学生张小飞等在演出小品的时候,因为“格调不高”,节目没演完就被“赶”下台。紧接着,赵本山走上台,对着亿万观众表示了自己的不满:“我知道这是中央电视台,但也别这样,让人家演完再说啊。”现场一片哗然,也只有赵本山敢这样当面表达自己的不满。。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章 江湖大哥赵本山(4)
第二天,小品大赛颁奖晚会上赵本山“炮轰”央视的新闻就占据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新浪网上的留言竟然突破了1万条。一个是中国最权威的电视媒体,一个是全国人民最喜爱的小品演员,他们之间发生了冲突,按照某些人的推测,两个重量级选手的碰撞肯定会伤亡惨重,甚至一度传出“赵本山被央视*”的消息。但这些人失算了,事后央视和赵本山的对外口径一律是:没有炮轰、没有交恶。
  只是,事后“央视春节晚会*赵本山”的小道消息已经传开,消息说央视几位领导经开会讨论后,对赵本山的行为感到无比愤怒,决定2004年春晚*赵本山。当时,有记者听到这条消息后,立刻致电央视某副台长。消息称该副台长因有事在身,匆忙中没有回答记者的提问。但这更多的是央视没有考虑好到底是否*赵本山的一种托词。还是另一位官员给了该记者一个答复,那就是“赵本山这次是给央视出了一个大难题”。
  这件事发生后,如果小品因为格调低不能上春晚的话,很多观众会认为是央视*他,将背负恶名。上春晚,皆大欢喜,央视有度量;不上的话,问题就大了,不管央视给出什么理由,观众都会和这次的事件联系起来。所以,对央视来说,赵本山的节目已经是只能上不能下了。这让央视骑虎难下,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1994年,赵本山携小品《儿子大了》,进京赶考。截至这年赵本山已经参加过四次春晚了。去的那天*的审查已经结束。于是,他在一家咖啡厅里加演。赵本山演一个进城老农,穿着皮袄、背着行李,十来位导演组成员团团围坐,没有一丝笑意地看完了他的表演,当时赵本山的搭档是范伟。那是范伟第一次进央视,他回忆道:“小品没观众特难受,大家审视着你,笑是气场,大家都不乐,互相传染,我扑哧乐了也很唐突,越演越紧。时间一点点走着,我们也一点点从希望到绝望。”节目演完了,他们通身大汗,文艺部主任邹友开说:“够戗,回去吧。”
  后来赵本山也说,这件事“也特别教育了”他,演员架子再大,最牛的也还是央视导演。
  再说说央视和赵本山之间的关系,赵本山的《刘老根》是央视投资的,赵本山称自己就是一个打工仔,是央视让他第一次尝到了当导演的甜头。可正当老百姓期待着后几部时,他却停拍了,自己投钱单干起了《马大帅》,还投奔了新“东家”。
  其实,最初有记者采访到,《马大帅》是要在央视播出的,并被安排在正月十五前后播出,有关方面还高兴地说,猴年春节被赵本山给霸占了,因为他的小品要在央视春晚唱主角,他的贺岁电视剧《马大帅》也要带领观众喜庆过年。可随着他“炮轰”央视事件的发生,《马大帅》与央视擦肩而过。有《刘老根》的先例,赵本山的电视剧根本不愁卖,很多地方电视台便开始疯抢这部被央视“遗弃”的电视剧,甚至为此放弃了原本打算在春节期间播出的《天龙八部》等热门剧集。
  明明有收视率,但还是被央视“遗弃”,有人猜测这事跟“炮轰”央视有关,但赵本山面对记者的提问却说:“哎呀,别老整这个话题了。央视和我一直是合作伙伴,我们的关系很好,央视不买戏就算了,我也不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我这部戏就是要走市场,央视给价合适,我们就卖,不合适,我就卖给别的频道。”他还说:“谁说我拍的剧本就非得在央视一套播?老百姓老把央视整得像领导,不在央视播就出大事。央视其实就是媒体,我算个体户,央视对我很好了。”
  自己是个体户,央视是媒体而不是领导,他这句话给足了央视面子,也给自己做了一个很好的定位。
  虽然央视不是领导,赵本山也曾几次发誓不上春晚,但他却一直没有不拿春晚当回事。也就是说,有些时候央视不拿赵本山当盘菜,但他却拿央视当鱼翅。相反,他对待春晚的演出一直都是尽心尽力,这点和很多明星不同。为徒弟被轰下台抱不平也是在实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发生的,央视的行为本身也值得反思。
  央视的前身是老北京电视台。有人说,央视的意义就在于“中央”两字,这是中国特色的权力象征。当然,央视也充分利用了这个象征,比如它不仅在中国传媒中处于绝对的地位,国内任何一家地方电视台都无法跟它相提并论;它可以要求各级地方台、各级演艺机构提供最好、最棒的人才和物流;它还拥有明星星途的*大权。只有赵本山偶尔出来说几句话,即使有错,但勇气可嘉,值得佩服。如果央视因此要*他,不仅名不正、言不顺,而且全国的电视观众也不会答应。
  

第四章 农民本色赵本山(1)
陈鲁豫在节目《背后的故事》里采访赵本山,小沈阳和王小利两位徒弟也一并接受访问。在谈及日常生活习惯时,陈鲁豫突然问赵本山的两位徒弟:“赵本山平常有什么缺点?”
  王小利想了想,说没什么缺点。赵本山摇摇头笑着说:“看来还是我自己了解自己啊。”
  小沈阳接口说:“如果要说缺点,我倒是发现师傅的一个‘坏习惯’——他吃饭喜欢掉饭粒儿!”听到这一席话,全场顿时爆笑如雷。
  原来,赵本山从小生活在农村,吃饭时不大讲究,而且小时候常常吃不饱,所以狼吞虎咽,常常有饭粒从饭碗里撒出来,掉在桌子上、衣服上、鞋子上。这一解释让赵本山自己也笑了起来。
  因为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赵本山还练就了另外一项特殊本领——估摸钞票。随便拿一沓钱,他能知道是多少张。如果有人做点手脚,抽出几张,或者多放几张,他也总能说得准确。赵本山解释说,这都是小时候出去,别人给很多零钱,数零钱练出来的。
  许多人成名之后总会掩饰或避谈自己出身卑微的事实,赵本山偏不。他大大方方说自己是农民,有时还故意放大。他那种与生俱来的、大手笔的幽默感常常是生活中的佐料、润滑剂。
  有人曾感慨:“其实,中国农民是最聪明的。中国人所有的智慧都在农民身上。就像那些乡村系列剧中讲述的那样——张家长、李家短的钩心斗角,那种为了一亩三分地、鸡鸭鹅狗、油盐酱醋的计较和算计,那种把浑身智慧激发起来的忙碌。农民就是淳朴善良,聪明狡黠。”也有人认为,与其揣测这是赵本山的高明之处,还不如相信人尚存天性。
  崔凯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次赵本山回农村乡亲家,说他饿了。那人问他谁啊。他说‘我是赵本山啊,你们家有大酱没啊。’后来乡亲果真装了两罐大酱给他带回去,把他高兴得够戗。”
  “他一找不着感觉就回农村,回莲花乡,跟老百姓坐在炕上吃点水豆腐,唠唠家常,看看他们生活的艰辛,他说这样就找到感觉了。有时候唠嗑,他说他做梦也没梦到有今天。他头脑很清醒,将人世看得很明白。有时我说,你这名起得好,有个‘本’字,没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