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爸爸富孩子,聪明孩子-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多成年人会另找一份工作或者另换一种职业,还有一些人试图继续运用这个配方,即使他们已经认识到它的确不管用。另外还有一些人感到非常沮丧,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而没有认识到是他们的赢配方阻碍了他们的成功。换句话说,对自己的赢配方满意的人,一般都很快乐;当人们厌倦了自己的赢配方,或者他们的赢配方不再带给他们成功,又或者当他们意识到这个配方无法达到目标的时候,就会变得很不开心。
爱尔?邦迪的赢配方
有一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有些人在生活中还在使用已经不再起作用的赢配方。那是一部名叫《奉子成婚》的电视喜剧。刚开始我很讨厌这部电视剧,不愿意看它,但现在我认识到我讨厌它是因为它太贴近生活。对那些不太熟悉这部电视剧的人,我想简要介绍一下它的剧情:男主角爱尔?邦迪上高中时是橄榄球明星,他在一场关键的比赛中为波尔克高中连续4次触地得分,因而名声大噪。他妻子是当时的校花,漂亮、*构成了她的赢配方的很大一部分。因为邦迪是橄榄球明星,于是她从众多的追求者中选中了他。不久她怀孕了,于是他们结婚了,这部剧也因此得名。20年后,邦迪在一家鞋店当售货员,他依旧沉浸在4次触地得分的回忆中,仍然按照一个橄榄球明星的方式来思考、行动和说话。他的妻子则仍然打扮成高中时代年轻*的样子,待在家里看电视。他们的两个孩子又分别效仿了他们的父母。我觉得这部电视剧很滑稽,同时它也使我认识到我身体里也有一个“爱尔?邦迪”。我发现我就一直生活在橄榄球场和海军陆战队的辉煌经历中。在我为自己和邦迪感到好笑的同时,也看到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爱尔?邦迪和他的妻子。这部喜剧实际上是一个阻碍人们成功的赢配方的实例。
有力的赢配方
在金钱方面,许多人使用的是一个毫无力量可言的赢配方。换句话说,人们经常给自己开出有关金钱的“输配方”,之所以称之为输配方,是因为它没有什么力量。看起来似乎很奇怪,但有的人的确开出了一个让自己赔钱的输配方,因为这是他们知道的唯一的金钱配方。。 最好的txt下载网
给孩子力量——在给他金钱之前(5)
例如,最近我碰到一个人,他对自己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深恶痛绝。他替他父亲经营一家汽车专营店,收入可观,但他并不快乐。他讨厌成为父亲的雇员,不愿让别人知道他是老板的儿子,可他仍然待在那里。当我问他为什么不选择离开时,他唯一的回答是:“我觉得我没有能力自己开一家福特汽车专营店,所以我想我最好还是坚持到老头子退休吧。况且我现在挣的钱也不少了。”他的赢配方是挣钱,但他不敢去证实,如果他能打破这种安稳去自主创业的话,将会多么有力量。
另一个遗失赢配方的人是我一位朋友的妻子,她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收入并不理想。对此,她不是去通过学习新技能来提升配方,而是在周末去打零工并没完没了地抱怨自己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显然,她的配方是:“在我喜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并忍耐一切。”
找到创造赢配方的力量
父母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帮助孩子创造真正能赢的赢配方,而且父母还应该注意,在做这一切时,不要干涉孩子的自我发展。
最近,我们这个城市很有名的一位牧师打电话给我,问我能不能去他的教堂演讲。我去教堂的次数时多时少,很不规律。我的家人常去卫理公会教堂,但我从10岁开始就常常去别的教堂。这样做是因为我当时正在学习美国宪法,对其中政教分离和宗教自由的提法很感兴趣。于是在学校里,我会问我的同学们会去哪所教堂,然后独自去那里。这使我妈妈不太高兴,于是我告诉她宪法没有限制我的宗教自由。几年中,我去过了我所有的同学去过的不同的教堂。我去过装饰华丽的教堂、简单朴素的教堂、设在人们家里的教堂,甚至还去过一个只有4根柱子、一个锡制房顶、没有墙壁的教堂。坐在教堂里被倾盆大雨淋得浑身湿透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那一刻我确实领悟到了某种精神。
我甚至还去过许多其他宗教派别的教堂或庙宇,如路德教、浸信会、佛教、犹太教、天主教、*教和印度教。我还想去更多的教堂,但我所在的城市太小了,我很快就逛遍了那里所有的教堂。这真是一段令人愉快的时光。但到了15岁,我对教堂的兴趣开始减退,也就去得越来越少了。
所以当汤姆?安德森牧师邀请我到他的教堂作特邀演讲时,我为我去教堂的记录感到既高兴又脸红。当我告诉他有很多人比我更适合去教堂演讲时,他说:“我不是让你去讲宗教知识,我想让你谈一下你在金钱方面的经验。”
听到这里,我靠在摇椅里忍不住咧开嘴大笑了起来,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说:“你想让我去你的教堂谈金钱?”
“是的,”他有点不解地笑着回答,“我的请求让你感到奇怪吗?”
我又呵呵地笑了起来,并重复了我的问题:“你想让我去你的教堂,站在你常站的圣坛上,对你的教徒们讲金钱?”
这位牧师又一次答道:“是的,有什么奇怪的吗?”
我笑着坐在那里,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有名的牧师,这个拥有万名教徒的牧师到底想让我干什么。“因为我在教堂里了解到,喜欢金钱是罪恶的,我还知道穷人比富人更容易上天堂。在教堂里有关于骆驼、富人和针眼的训示{1},可我从来都不理解这些训示,而且我也不喜欢它们,因为我打算成为一个富人。这就是我对你让我去教堂宣讲如何致富感到奇怪的原因。”
给孩子力量——在给他金钱之前(6)
这时牧师在电话线的那头也笑了。“嗯,我不知道你都去过哪些教堂,”他说,“但那些地方一定没有我在我的教堂里传授的内容。”
“难道还真有一些宗教组织不向人们宣讲金钱就是罪恶这一观念?”我问,“难道有不认为穷人比富人更容易上天堂的牧师吗?”
“是的,的确是这样。”牧师答道,“不过不同的教堂教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在我的教堂里我从不教人们认为‘金钱是罪恶的’,我所知道的是,上帝对富人和穷人一视同仁。”
汤姆?安德森牧师阐明他思想的同时,我想起了我自己去教堂的经历,以及我因为想变富而经常背负的罪恶感。也许是我诠释教义不准确,也许是由于我对金钱的热爱而导致的负罪感使我接受的信息失真,换句话说,因为我有犯罪感,所以我只听到了让我产生犯罪感的信息。当我询问汤姆牧师我的理解是否正确时,他说的一句话又使我陷入了沉思。他说:“有时,1盎司② 的感性认识要用1吨的教育去改变。”
这句充满智慧的话一直回荡在我耳边,他说的这些话让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3个月后,我向他的教徒们作了一次演讲。这一次有幸站在教堂的圣坛演讲的经历,帮助我改变了自己那1盎司感性认识。
1盎司和1吨哪个更重
富爸爸常说:“别指望教穷人致富,你只能教一个富人致富。”
穷爸爸常说:“我永远都不可能富起来,我对金钱不感兴趣。”他还喜欢说:“我买不起。”也许是因为他有很多医药费账单要付,也许是因为他成年以后的生活几乎都是在财务窘境中挣扎着度过,他才会这么说。可我不这么认为,我知道他关于金钱的那1盎司感性认识是导致他的财务问题的根源。
当我的合著者莎伦?莱希特问我有没有想过给父母们写本书时,我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与汤姆?安德森牧师的谈话更让我对这本书的写作充满了热情,因为父母是最能影响孩子这1盎司感性认识的人。
我在前面说过,我和妻子没有孩子,所以我没有资格告诉父母们如何才能更加称职。我写的只是如何塑造孩子对金钱的1盎司感性认识。关于金钱,父母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影响孩子的感性认识。我希望家长能给孩子正确的感性认识,着力培养孩子控制金钱的力量,而不是教他们如何去做金钱的奴隶。就像富爸爸说的那样:“你越需要钱,你控制金钱的力量就越弱。”
今天,年轻人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办信用卡。或许你会想起《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曾经提到了莎伦,她与我合作正是因为她刚上大学的儿子被信用卡债务困住了,尽管她自己就是一名资深的注册会计师,也把她认为有用的理财技能都教给了孩子。可是,即使学习了正统的理财技能,她的儿子仍然被信用卡“先刷卡,后还款”带来的兴奋感诱惑了,并最终屈服。莎伦认识到,如果她的孩子有这样的麻烦,那么其他成千上万的孩子也同样会早早地出现财务方面的问题。
你不能带着穷人的观念去致富
许多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从小在家学到的就是如何做一名穷人。当然即使他们来自富裕的或中产阶级的家庭,也可能会自发地形成一种穷人的感性认识。在他们的生活道路上发生了一些事情,使他们产生了会让自己一直贫穷下去的观念。我相信这也是我的穷爸爸的经历。正如汤姆?安德森牧师所说,这是一种需要用1吨的教育才能改变的认识。拿穷爸爸来说,他努力工作,挣很多的钱,但即使有了1吨的钱(就好比是1吨的教育),也很难改变他那1盎司错误的感性认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给孩子力量——在给他金钱之前(7)
当我破产并失去第一家公司时,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来保住我的感性认识。如果没有富爸爸教我的关于自我认知的课程,我真不知道我能否重新站起来并变得更强大。
今天,我的一些朋友破产了,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在经济上又翻了身,但他们的这种经历却削弱了他们的自我认知。这就是我一开始就提醒家长注意保护孩子自我认知能力的原因。
这本书的许多内容是关于教育你的孩子如何拥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以便他们能经受住生活的磨砺——来自财务、学业、人际关系、职业,以及其他方面的挑战。这本书将帮助你教导孩子在经历挫折后恢复或形成较强的财务自我认知能力。如何保护自我认知能力是两个爸爸给我上的最重要的一课。当我遭受挫折时,一个爸爸教我如何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另一个爸爸则教我如何在财务方面变得更强大。
许多人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不曾获得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我可以从他们说的类似的话中听出来,例如:
“我欠了太多债,所以我不能停止工作。”
“我承担不起辞职的损失。”
“如果我能再多挣点钱……”
“如果我没孩子,生活就会更轻松。”
“我永远都不会富有。”
“要是赔了钱,我可受不了。”
“我很想建立自己的事业,但我需要稳定的工资。”
“我的账单还付不清呢,哪会有钱投资?”
“我将用房屋净值贷款来还清信用卡。”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人。”
“我不在乎钱,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如果上帝想让我富有,他会给我钱的。”
正如富爸爸所说:“你需要的钱越多,你的力量就越弱。”许多人在学校里成绩很好,还找到了高薪的工作,但是因为没人教他们如何让钱为自己工作,他们就会为钱辛勤工作并陷入长期债务。他们需要的钱越多,需要钱的时间越长,自我认知能力就越差。
我的一些朋友就是职业学生。他们终生待在学校里,不去找工作。我有个朋友已经拥有两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博士学位,他拥有的不止是1吨的教育,简直就是10吨的教育,可他仍在职业和财务方面苦苦挣扎。我猜测这就是因为那1盎司感性认识在作怪。
有钱不能使你真正变得富有
许多人期望能通过攒钱变富,还有些人期望能通过攒学位和好成绩变聪明。而我自身的斗争则是克服贫乏的财务感性认识,以及我不如别的孩子聪明的感觉——那是一种与别的孩子比较后才有的感觉。也就是说,直到与有钱人家的孩子比较后,我才知道我穷;直到与成绩好的孩子比较后,我才知道我不聪明。
这就是本书名为《富爸爸富孩子,聪明孩子》的原因。我真诚地相信,所有的孩子身上都有与生俱来的富有和聪明的潜质——只要加强属于他们自己的正确的感性认识,并且不受来自学校、教堂、公司、媒体以及这个世界的1吨教育的侵扰。生活本身已经够艰辛了,如果你还自认为不够聪明或永远不会富有,那么你的生活将更加艰辛。因此父母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塑造、培养和保护孩子那种与生俱来的自我认知能力。
教成年人忘掉他们学过的东西
作为成年人的老师,我发现教一个富人更富和教一个聪明人更聪明是非常容易的。但当你听到下面这些话时,去教一个人致富就很困难了。 。 想看书来
给孩子力量——在给他金钱之前(8)
“如果我赔钱了,该怎么办呢?”
“但我已经有了一份安稳又有保障的工作。”
“无偿工作!你什么意思?你必须付我工钱!”
“不要借债。”
“做个勤奋工作的人并存些钱。”
“谨慎行事,不要冒险。”
“假如我成了富人,我就会变得贪婪而傲慢。”
“富人都贪得无厌。”
“不要在餐桌上谈钱。”
“我对钱不感兴趣。”
“我买不起。”
“这太贵了。”
诸如以上的问题和言论源于个人内心深处的感性认识,我发现只有当我把学费涨到几百甚至几千美元时,这些评论才会消失,我才能从容地讲授我的课程。
永远不要说“我买不起”
富爸爸不是一个受过训练的心理治疗专家,但他聪明地知道金钱只是一种观念。他不许我和他的儿子说“我买不起”之类的话,这类话语会使我们改变对自己的感性认识。他希望我们说“我怎样才能买得起”。我意识到如果我不停地说“我买不起”,就是在强化我成为一个穷人的感性认识;而说“我怎样才能买得起”则强化了我成为一个富人的感性认识。我同样建议你不要在你的孩子面前说“我买不起”。当孩子向你要钱时,你应该说:“在一张表上列出你能做的合理合法的10件事,那样你不用向我要钱就能买得起你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分析这两句话,你会发现“我怎样才能买得起”使你敞开心扉审视致富的可能性,而“我买不起”则关闭了你的心扉,使你丧失了实现愿望的可能性。
正如我在本书开头所阐述的,“教育”(Educ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意为“取出、抽出”。只需稍微留意一下我们常说的话,就可以了解自己的认知水平。改变常说的话,就是在开始改变自我认知能力,假如我们想改变的话。所以只要提醒自己去说“我怎样才能买得起”,你就已经开始在心中植入富人的观念了。而说“我买不起”,则强化了已有的穷人的观念。
生活从感性认识开始
几天前,一位记者采访我时问道:“你是怎样成为百万富翁的?”
我答道:“创办公司和购买房地产。”
记者说:“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做,我知道我就不行。请告诉我该做些什么才能成为百万富翁。”
我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