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这样当上总裁的-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焦躁感作斗争
  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样的工作,我经常会扪心自问:“我到底在为什么如此拼命呢?”
  看起来我全国各地到处跑,但也不过是从自己公司的车间到客户公司的车间而已。在这个狭窄的世界中,身子被又重又脏的工作服严严实实地包着,做着如此危险的工作,自己也日渐厌恶起自己来。况且,焊接机生产所必要的技术已差不多完全成熟了,对我来说,进行开发的动力也没那么大了。
  有时,我也和同期入社的其他部门的同事一起喝酒,但是,他们所精通的数码技术的“共同语言”,我是一点都听不懂。当时,松下电器的事业部和研究所中,很多都致力于将微软和计算机之类的尖端数码技术应用到家电产品中,并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新进人员被分配到那些部门以后,或是有机会参加技术培训的研修,或是能接受前辈的专业指导。对他们来说,数码技术是作为技术人员来说的共同的热门话题,经常以洋洋自得的语气自夸自大。我是多么羡慕他们所走上的技术人员的阳光大道啊,同时深深地感觉到了自己所处的特殊世界的闭塞感。“这样的工作何时是个头啊!”“作为技术人员来说,我是不是已经落伍了?”这样的焦虑感日渐强烈。
  我每天都受着这种焦虑的折磨,比如擦去鼻子里乌黑的粉尘时,中断研究赶去客户工厂时,以及产品交付时由于外包装箱上淋了几滴雨而被要求换货时……
  头两年,我近乎疯狂地想摆脱这项工作。但同时,又惟恐若果真夹着尾巴逃跑了的话,自己又会一事无成。每天,我都在这样的矛盾挣扎中度过,是应该逃避,还是应该坚守岗位努力奋斗呢?我也向值得尊敬的前辈和父母征求过意见,甚至还向当初推荐我进入松下的母校的导师倾诉自己的苦恼。
  最终结果是,我选择了留下来。我还是觉得,只要自己有一点点犹豫,就不应该辞职,若是竭尽全力坚持到自己的极限,还是觉得不得不辞职的话,到时候再重新考虑也来得及。
  现在想来,假如当时那么轻易就逃走了的话,也就没有现在的我了。也许那样我会走上另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每遇到困境,也肯定会同样选择逃避的。
  人对某件事情失去信心的时候,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向前,要么向后。也许当时心里会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没有成长的余地了,是时候“毕业”了,但这不过是“逃避”而已。从现在的工作岗位上逃走,不就看不到日后的坦途了吗?
  从我摆脱了烦恼的那一刻起,就彻底抛弃了辞职的念头,全心全意投入到了工作中。我认为要去除闭塞感,只能靠自己主动拓宽生活圈子,便开始利用休息日学习信息处理和英语,并举办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交流会。
  铭记在心的话
  那段时期,支撑我的精神粮食,是在入职培训时一位领导对我说的话:
  “要成为T字型的人。”
  也就是说,将T字型的竖线(在某一领域深入钻研的强度)和横线(广阔的知识结构和人脉)平衡伸展,才是一个公司职员的正确成长道路。我对这句话时刻铭记在心。
  在焊接机事业部,通过工作伸展横线也许是困难了点,但竖线的话,随着自己的努力,总是可以不断向前延伸的。跟那些入社两三年后仍然小心培养员工的大部门不同,焊接事业部由于人员很少,新进员工入社就要发挥战斗作用。工作内容,除了设计以外也是多种多样的。
  

我是这样当上总裁的(4)
这么想来,最先进的数码技术也比不上模拟计算机的深奥。按照“数码三年,模拟计算机五年,高波动周期十年”这个说法,焊接机技术正是属于模拟计算机的领域。学习这个技术耗时长,知识不到位或者经验不足的话很容易导致质量问题。首先全力拓展竖线,然后横线能伸多长就伸多长,不也很好吗?只要不犯“同时追两只兔子,最后一无所获”的错误就行了。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决心换一种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
  当我再次投身于工作后,逐渐取得了作为技术人员来说的很多成果。
  25岁时,我发明了“变压器式二氧化碳电弧焊接专用电源”,并取得专利权。简单来说,这个专利就是把调节焊接机电器容量的变压器做得更小的一项关键技术。即便是在20年后的今天,我的这个专利也在业界普遍应用着。作为一个技术人员,能在焊接技术这个重要的产业中发明延长机器使用寿命的技术,这给我带来了莫大的自信。在这个专利的激励下,我向更高的目标前进着,良性循环之下,我生平第一次尝到了发明的乐趣。最后,在我就职与焊接事业部的5年间,我获得了6项专利。
  应用于焊接机的技术,决不属于尖端领域,但当我回顾当时的环境,觉得作为一个技术人员自己真是受益良多。
  像光盘和电视机之类的主力产品的开发,都是以几百人的团队进行的。这个团队以机械设计和电子回路等进行分组,其中又以“画面数据压缩IC”等进一步细分到每一个负责的技术人员手中。也就是说,单个的技术人员是无法掌握团队开发的整体进程的。
  另一方面,在人数较少的焊接机事业部,机械设计、电子回路设计和控制回路设计等向来就是全部由同一个人负责的。产品开发的全部过程都得靠自己一个人,因此对开发出来的产品感情也特别强烈。当把产品摆到生产线旁边时,那种激动的感觉是难以言喻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技术人员的成就感也有了,由于见证开发全过程知识也得到了增长。
  在焊接事业部的收获
  打下了做生意的基础
  回想起那时的自己,回味起那种略带苦涩的焦虑感的同时,也让我意识到那正是自己打下生意人基础的重要时期。
  在焊接事业部,我通过亲身经历了解了一个制造商的各项机能。因为作为技术人员,虽然研究开发是我的本分,却也与产品调配、生产说明书的写作、促销、联系客户以及处理投诉事件等工作有着紧密联系。我认识到与其局限于维持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不如开发出新的产品,给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能不能把握这个过程的全部,决定了生意方式的不同。了解了一个产业,就能以此为对照,了解其他产业。就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的眼界已经大大拓宽了。
  还有,在那里我也深切感受到了沟通的重要性。
  我是一个典型的理科学生。理科领域,说得极端一点就是“答案只有一个”的世界。只要自己是正确的,并能坚持事实不断说明,就算没有沟通技巧也能取得最后胜利。然而,现实的世界并非如此,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尽相同,答案也就不止一个了。正是在焊接事业部,我亲身体验到了这个真理。
  若是分配到大部门的话,也许只要跟设计师等与自己同类的人打交道,但是,在焊接事业部这样的小部门里,跟各种不同的人来往是免不了的,包括制造车间的工人、生产线上的职员、其他公司的采购人员和其他部门的职员等等。因此,要让自己认为“唯一正确的答案”得到他人的认同,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有一次,我打电话联系一个远离公司的部门。不管我怎么劝说,对方就是不接受我的提议,怎么说也无济于事。好像从一开始两个人就说不到一块儿去。没办法,我只好赶到对方那儿去当面谈,一到那里,我就明白为什么会那样了。
  虽然有点像模拟计算机的表现,但当时我的感觉就是:“啊,还有这样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做着这样的工作啊。这样说来,双方的做事方式不合拍的话,进一步沟通,换一种方式不就行了么。”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我是这样当上总裁的(5)
做生意就是要理解“其他文化”并建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带动双方的交往。在这方面,我认识到让“其他文化”融为自己的一部分很有帮助,并且那些能让双方合拍的沟通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是何种工作,对手为谁,只要不加逃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多少总能学到一些东西。这是浪费时间还是能为将来带来财富,都不是当时能了解的事情,正如当时的我所处的境地。但是,现在回头来看,我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焊接机事业部可是说是我的一个起点,我在那里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也打下了自己作为企业人的基础。
  以技术人员的身份介入另一个领域
  我通过在焊接机事业部的经验,找到了一个技术人员的真正价值所在。并且,越是努力,就越想进入一个能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开发的舞台。
  焊接机事业部的工作,确实也令我收益颇丰。只是,当你在一个领域深入钻研时,开发工作以外的事情,都变成了不和谐的“噪音”。当我在实验室心无旁骛地做着开发工作时,哪怕中断一小时,也很难再恢复到开始时高度集中的状态了。在全国各地的工厂来回跑的话,花在产品开发上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了。
  对开始尝到作为技术人员的乐趣的我来说,非常希望能够有一个让我埋头于研究开发中的工作环境。并且,我的判断是,为了实现自己作为技术人员的潜力,有必要去其他广阔领域中的舞台挣得一席之地。
  我抱着勇往直前的决心,向上级提出了转职申请,并很快得到批准,于是,我离开了供职长达五年的焊接机事业部。
  对美国式商业的憧憬
  特殊项目部门的工作
  我调到负责IBM公司OEM业务的“特殊项目室”。所谓OEM,就是“客户品牌产品的生产”(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即由松下来生产电脑,再由世界一流的电脑生产商IBM来收购。
  一般来说,OEM合同,不管是订购方还是生产方,都不会对外透露OEM事实的。因此,松下为了不让外界知道这种业务,以“特殊项目室”来命名。看起来,这个名称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是一个少数人进行项目的手工策划和立案的部门,而实际上它却是一个拥有几百职工的生产团队。
  这个部门的主要产品是“多平台5550”操作平台。该产品是1983年由日本IBM公司发售的一款小型笔记本电脑,是个人娱乐用笔记本电脑中加入商业和研究用所需保密性相关元素整合而成的。对日本IBM公司来说,这是一款战略型商品,它填补了大型电脑和个人娱乐笔记本电脑之间的差异,面向企业和大学进行了猛烈的营销攻势,同时向全世界不断推广。
  松下一开始就参与了这款产品的基本设计,并取得了生产委托。起先我们只负责日本IBM公司的产品,但得到良好的质量评价后,美国总公司也向松下发出委托生产的请求。我进入这个部门时,正是美国IBM总公司的委托产品动工的时候。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被任命为美国总公司产品的负责人。由于松下没有参与美国总公司的产品设计,我的职责就是如何针对美国IBM公司的要求调整松下的生产线,以及发现设计漏洞时进行现场改正等等。
  这种产品的设计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可说是一窍不通,但我对能学习数码领域的相关技术十分欣喜,毕竟这是我进入公司以来一直梦寐以求的流行领域啊。与焊接机的技术截然不同的是,数码领域的技术进步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最尖端水平的专业书籍每个月都在更新。我如鱼得水般地沉浸在那些专业书籍和资料中,并不厌其烦地向前辈请教。
  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举掀掉了压在头上的沉重的天花板,学习新知识真是其乐无穷啊。
  我的办公桌就在车间的一角,虽然都是松下公司的车间,这个同焊接机车间却大有不同。由于生产的是电脑这样的精密机械,生产线非常干净,并且经过严密的计算呈层状放置。既不必穿着沉重的安全靴,也不用担心会有焊渣溅到身上来。我不由惊叹,同样在松下公司,产品不同,车间之间的差别居然有这么大!
  

我是这样当上总裁的(6)
我沉浸在能在充满高科技气息的车间工作的狂喜之中。就在我吸收着总公司最受人关注的尖端技术的同时,我的工作也获得了上级的表扬,并因此在工作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我有着很大的危机感,终于调到了自己想去的部门,要是不做出点成绩来,岂不是又要被调走了?没有成绩怎么是周围同事的对手?这时,我感到了向公司展示自己价值的重要性。当时日本社会上流行的是“作个好爸爸”,这个词却与我毫无干系。我虽然早已结婚,第一个孩子却刚刚出生。本来,我也认为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是很重要的,但是,想着“现在不努力,更待何时?”就一头扎到工作中去了。
  这份工作,是我迈入IT领域职业生涯的第一步。现在,我作为日本惠普公司的总裁回顾过去,觉得在这个工作岗位上的经历与我现在的成就是密不可分的。我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背景就是在那时侯建立起来的,不但与电脑业界的巨头IBM有着密切联系,作为技术人员,还在处理技术问题和顾客投诉中掌握了高水平的电脑产品和技术方面的知识。直到现在,一旦遇到硬件有问题,我通常都能凭直觉找到问题所在。想来,若非加入了特殊项目室,我也不会有机会涉足电脑业吧。
  强烈的文化冲击
  我开始了与美国IBM公司员工一起共事,随之一连串的文化冲击就接踵而来。
  说来惭愧,在那之前我几乎就没有与外国人接触过。在东京,走在街上同外国人擦肩而过是常事,但在当时的大阪,尤其是我每天往返于家里与工厂之间,见到外国人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然而,来到特殊项目室以后,开会时环视四周,我周围坐着的都是蓝眼睛的外国人。当时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与外国人同处一室的紧张。
  经过多次磨合,我才逐渐适应了这种环境,但用英语交谈还是很吃力。不过有关计算机的技术讨论会,我还能勉强用英语应付。在这种讨论会上,大家提前准备好资料,然后进行讨论,我也可以提前准备。会开得多了,我渐渐也能听明白别人在说什么了。就这样,我逐渐对IBM这样的世界名企及其美式商业模式有所了解。
  说是“受到美式管理的刺激”也许有些夸大,然而,在工作方式、开发日程以及设计数据的交流等方面,美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的工作观念的确存在着本质上的巨大差异。
  比如,两者的开会方式就完全不同。IBM的会议程序,一般都是首先整理前次会议的结论,确认会后分配的工作是否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把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向全体与会者公布并确认散会时间,然后才进入议题的讨论。最后,快到散会时间时,给每个成员分配任务,然后按照预定的时间准时解散。
  而日本企业的会议,一般都是与会者到齐之后,良久才宣布会议开始,会议时间十分漫长,有时候连会议目的也不明确,会议有没有进展与会者都不清楚。上次开会已经讨论过的问题,有时候这次会议又重复讨论一次。有时候即使会议中途提出了新的议题,主持者没有及时安排进行探讨,日程模糊不清,导致积压的课题越来越多。坦白说,每次开会都像是进行一次头脑风暴。
  另外,IBM公司和日本企业的运行方式也有着鲜明的对照。从我的视角来看,IBM公司能明确职员的职责,合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