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北军,呵呵?有意思。”杨改革有主意了。看过n多抗日题材穿越小说的杨改革对“东北军”可是一点也不陌生啊!
要说抗日战争爆时候的东北军,一枪不放的放弃了东北,到了关内,被国人唾骂,在陕西,和红军交手,被一曲《松花江上》,唱的那是潸然泪下,泪流满面,连枪都拿不稳。一心的想打回东北去,最后不鸟蒋介石,把蒋介石都扣下了,间接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可见怨念之大。
现在这里几乎就是翻版,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毛文龙就是明朝版的“东北军”,自己把那个《松花江上》一唱,那毛文龙的军队还不潸然泪下,嗷嗷叫的要打回东北去,士气加满,攻击力翻倍,这和后世的东北军如出一辙啊!看来“东北军”不管是在民国时期,还是现在,都是能改变历史的存在啊!
想到这里,杨改革觉得自己真的是聪明决定。想到了就去做。
不过,这,唱歌之人该是谁呢?那个领唱小太监?似乎,唱这种歌,不适合太监唱啊!自己该得找人去唱才行。还有那女声,也要有人领唱才行。自己到哪里去找呢?
烟花之地?这个!!似乎!!杨改革是很想去见识一下,不过现在头等大事是搞钱,搞装备,练级。
对了!京剧啊!自己怎么把这京剧给忘记了呢?这可是国粹!能唱京剧还不能唱这歌?唉,不对啊!京剧在清朝才兴盛,这明朝该是什么呢?昆剧?
看来自己要找几个唱戏的班子,然后组合组合,组合成“划时代”的合唱团,唱这《松花江上》和那《我的祖国》。这两歌一唱,那明朝的东北军还能跑出自己的手心?
想到这里,杨改革激动的跳了起来。
说干就干。
“大伴,大伴……”杨改革急不可耐。
“奴婢在,皇上,有什么事这样急?”王承恩快的来到杨改革的身边,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呢。
“呵呵,大伴,不是什么急事,但是更急,唉~,是这样的。朕准备去外面听听戏,不知道现在那几个班子比较有名。”
“……听戏……”王承恩傻眼了!这都是什么和什么?听戏用得这这样着急?难道又看上那个戏班子的小娘子了?
“陛下,听戏,宫廷内有教坊司,可是要传戏?”王承恩小声的问道。
……
“教坊司……这个,似乎那艳名远播的秦淮八艳传说就是教坊司的。难道……”杨改革心中一痒,暗自想到。
秦淮八艳啊!这是多么大的名头,貌似,好像就和自己是同一个朝代吧!又想想,好像不对,秦淮八艳的名声都崛起在南明,也就是说,等自己嗝屁了,那秦淮八艳也就出头了,好像自己快嗝屁的时候陈圆圆是进过宫的,也就是说,现在的秦淮八艳,全都是些小孩子,自己想和他们来个“亲密接触”,恐怕要等上十几年了。
胸腹之中燃起的熊熊之火又很快熄灭下去了。
王承恩看杨改革一个人在那里一会愁眉苦脸,一会喜笑颜开的,又小声问道:“皇上,可是要传戏?”
听到王承恩的话,杨改革才回过神来。想了想道:“嗯,今日不传戏,大伴,你给朕在教坊司找一些男女,大概几十个吧,能唱歌的最好,再找一些精通乐器的,也来几十个,朕有用。”
【有推荐票的都投一点吧,新书明天就要上榜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榜,我也认真对待。全靠书友读者们的支持了。】
第三十一章情煽东北军(二)
杨改革定下大计。让王承恩在教坊司找能唱歌的男女一大群。
教坊司,是古代宫廷的音乐机构,专门管理宫廷俗乐的教习和演出事宜,隶属于礼部,主管乐舞和戏曲。也管理一群“官妓”。
北京东四牌楼南边有条本司胡同。本司就是教坊司;本司胡同北有演乐胡同;南有内务部街(明、清叫勾栏胡同)。
教坊司的大名可是杠杠的。秦淮八艳的名声那可真的是叫人滴涎水啊!奈何现在她们还都是一群小屁孩,等杨改革成了叔叔了,也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亲密接触。这让杨改革十分不爽。不过没办法,自己在北京不嗝屁,就不会有南明,没有南明,也就不会有秦淮八艳为国为民的事迹,也就不会被后人记住。这真的的是一饮一啄,皆有定数。
教坊司是专门负责宫廷音乐的,唱的,跳的,敲锣打鼓的要多少有多少。不多时,王承恩就给杨改革找来了百十人。
西苑内。
杨改革望着这莺莺燕燕,老老少少的百十来人。心中苦恼,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难道还要我这个皇帝亲自下去教他们。心里懊恼昨天上百度的时候没有搜索一下这合唱是怎么弄的。
下面的百十号人,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皇帝要干嘛。又不唱歌,又不跳舞。
杨改革忽然心中一动。叫来了那个在早朝的时候领唱的小太监,说道:“嗯,你叫什么名字?”
“奴婢姓郭名桓,小名小桓子。”这名小太监是激动加兴奋,皇帝问起自己的名字,这在这皇宫内是多么大的荣耀啊!几万太监,皇帝记得几个人的名字?这就是太监所求啊!
“这样啊!郭桓,那《精忠报国》唱得如何了?”杨改革决定找个人来带着这一群人。不然自己一个皇帝来干这事,掉价得很。也不讨好。
“回皇上,奴婢已经唱熟了。”小桓子利索的答道。
“嗯,唱熟了就好,这样,你教这群人唱这《精忠报国》,先把这歌唱好,唱得好的,优胜的记录下三五人,朕有用,另外,女子当中,选出几位唱歌比较好的出来,朕也有用,明白吗?”
“奴婢遵旨。”小太监也当了回“钦差”,高兴得不得了。皇宫里几万太监,有几个人能得皇帝交给的差事?这就是太监的最高追求。
“好!用心去办吧,办好了,朕有大用。”杨改革说完就走了,呆在这里实在没什么益处。看那群人练唱歌?没意思。又不是kTV。自己还能吼几嗓子过过瘾。
杨改革准备今晚梦回百度,查查这合唱是怎么弄的,还有抄几歌回来,好情煽明朝的“东北军”。
又召见了负责魏案追钱的小官樊维城,见了那两个小太监,二喜子和小顺子。问了他们魏案追赃的进度,报告进度可喜,已经有很多人愿意缴纳银子赎罪了。杨改革听得暗喜。银子又快到手了。
又召见了那个负责拍卖收藏品的李来福。问了他有关拍卖的事,回答是不理想,原因在于这些皇家收藏太过于棘手。几乎没人敢过问,生怕一个大不敬罪名下来,抄家杀头多不划算。杨改革思索着该换个思路了。这样明码标价的拍卖恐怕很难搞下去。
第二天,杨改革就拿着抄来的歌词,先给领唱小太监郭恒教,教好了再给那些教坊司的人教。
杨改革拿出自己修改好的《松花江上》,现在已经变成了《辽河之上》。
原因是后来抗日的时候主要区域还是以松花江流域为代表,现在是明朝,名字也就不能用松花江了,那里还很少有汉族人居住。主要还都是在辽河流域。
歌词杨改革也自己改了一下,应该没问题。
我的家在东北辽河之上,(“松花江”换成了“辽河之”)
那里有森林渔场,(“煤炭”换成了“渔场”)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辽河之上,(“松花江”换成了“辽河之”)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爹娘啊”,“媳妇啊”,(“九一八”换成了“爹娘啊”“媳妇啊”)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爹娘啊”,“孩儿啊”,(“九一八”换成了“爹娘啊”“孩儿啊”)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边,流浪!(“内”换成了“边”)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在一堂?
“郭桓,这是一新歌的歌词,大意写的是辽东被东虏占领,辽东人渴望回到原来土地上的,你先看一下,然后朕给你哼几句,你要尽快学会,然后教会这些人,知道吗?”杨改革把自己改好的《辽河之上》拿出。
“遵命,皇上,奴婢一定好好办差事。”郭桓很恭敬的在地上磕头。热泪盈眶。这是皇帝对自己多大的信任啊!
说完,杨改革大致的哼了几遍《松花江上》,这歌是写给特定人群的,要的就是那种催人肝胆俱痛的效果,要引起特定人群的灵魂中的共鸣【怎么感觉好像是小说里面的的句子……】,声音也要嘶哑一点,豪迈一点,有那种悲沧,凄苦,无助,声嘶力竭的感觉。
“嗯,其中的要诀都在这个里面了,你自己去参详吧……务必使这歌催人泪下,悲伤欲绝,痛哭流涕,能引起灵魂上的共鸣,你这歌算是成功了……”说完,杨改革把昨天梦回百度抄下来的《松花江上》改成的《辽河之上》拿给了郭桓,里面还提了一些要求。至于郭桓能不能参悟透,那就看他的本事了,这事也就不该杨改革操心。杨改革只要到时候唱歌唱得好,有效果,能煽情“东北军”就成。典型的只要结果,不要过程。
“遵命,皇上,奴婢记下了。”郭桓又一次恭敬的磕头。双手举过头顶接过杨改革手中的歌词。
杨改革心中的一块石头算是落地了,这“情煽”明朝版的“东北军”,唱歌部分已经准备好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要搞合唱,但是怎么搞合唱的杨改革还没谱,准备再花一个晚上把合唱排练的东西背下来。东西实在他多,杨改革一个晚上背不下来。
为什么要搞合唱?原因也很简单,明朝没有麦克风,没有扩音器,要想让校场上的几千人都听到,除了合唱还有其他办法吗?那些靡靡之音,嘴巴咬着麦克风唱歌的现代人,在古代也就能在包厢里给个位数的客人唱一唱。
接下来就是给毛文龙写信了,和他合伙搞东北的生意,不是说东北有三宝吗?人参,貂皮,鹿茸,这些都是赚精英们钱的好东西,要垄断在手里才好赚钱。杨改革再次头疼,没有趁手的人去搞这件事,需要帮助杨改革运作商业上的事,还要监控毛文龙,监控“出口”的物资。这事暂时还没人能帮得上忙。杨改革郁闷不已。
杨改革准备先派个小太监过去探探口风。于是,叫来王承恩,道:“大伴,你叫个人到毛文龙那里去一趟,派个小太监就行,把这封信交给毛文龙就是。”
“是,皇上。”王承恩利索的接过杨改革递过来的“信”。这信,其实和给魏忠贤的那封信差不多,就多了两个字“如实”。其他的全是空白。不是明代人写信常用的各种格式,也不是九年义务教育体那种。更不是“圣旨”体。
“对了,大伴,还叫人做一些密匣,大概一尺多长,一尺宽,两寸高就行。用朱漆漆好。锁上,另外,这些箱子是要能保密的那种,不要让人轻易知道了里面的秘密……明白吗?”杨改革不知道密匣是怎么做的,只交代王承恩做那种能保守匣子当中秘密的。皇帝的好处就是不需要知道详细过程,只要交代了目标,就自动会有人帮助皇帝去实现。这就是皇帝的好处。
杨改革准备把密匣范围扩大。准备先给毛文龙送一个,探探行情。以后就可以直接和毛文龙联系了。看情况再送其他人密匣。
【呵呵,今天下午就要上推荐了,虽然是个小小的推荐,还是很高兴。书友读者有票就投吧,新书就靠你们支持了。谢过了!】
【另外,终于在上推荐之前有了3oo个收藏,也算是一步一个脚印了。】
第三十二章质量问题
交代好了郭桓负责唱歌的事,想好了毛文龙那边的对策,杨改革觉得全身轻松不少。哼着小调子。漫步在这紫禁城内。
身边有王承恩跟着。远处有太监,宫女,大汉将军等等一群人,相当壮观。
杨改革忽然想起自己有一段时间没有到兵工厂去看了,也不知道那手榴弹造了多少了,也不知道这火枪又出了多少。
杨改革决定到“皇家兵工厂”去看看。
“大伴。”
“皇上,奴婢在。”王承恩赶忙小跑到杨改革身边。
“不回宫了,先去兵仗局看看火枪造得如何了。”
“遵命,皇上还是上步辇吧,路途太遥远了。”王承恩怕杨改革走累了,催杨改革上步辇。
“呵呵,没关系,朕今天心情好,走着去。”杨改革今天心情好极了,就决定走着去。
……
不多时,已经来到了皇城内的“兵仗局”,也就是皇家兵工厂。
“臣富明德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兵仗局太监富明德得了皇帝要来的信,带着一帮子大大小小官员在兵仗局门口接待皇帝。
“呵呵,都平身吧,富臣,好久不见啊!”杨改革高兴得很。
“臣惶恐,让陛下挂念了。”富明德很欣喜,皇帝还记得自己。
“兵工厂……哦,兵仗局怎么样了?朕要的火枪和手榴弹做得如何了?”杨改革倒是开门见山。
“启禀皇上,奴婢每日都按照皇上的要求加班生产火枪和手榴弹,目前已经制作了一批。”富明德只在叩头,迎驾的时候自称臣,到了和皇帝说话的时候,就自称奴婢了。杨改革也没觉有什么不妥。
“呵呵,你那火枪的质量如何,不会炸膛吧?手榴弹不会放不响吧?”杨改革开玩笑的说道。
“皇上……奴婢可是按照皇上的要求,精心制作火枪手榴弹的呀!陛下……”富明德急得,皇帝和他开这种玩笑,简直要了他老命,皇帝说过会让他拿着会炸膛的火枪去开火。
“嗯,不要急,按我当初跟你说的,朕会让人挑选一些出来,让制作的人和监管的亲自己拿着火枪开火的,要炸膛,也轮不到朕担心,手榴弹朕也会抽出来试一批的。”杨改革此次来这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看看火枪的数量和质量,把这质量给稳定下来。然后再谈数量。
“奴婢遵命。”富明德对自己监造的火器看样子还是很有信心的,似乎一点也不担心。
“大伴,找些人,去仓库里随便挑一些火枪和手榴弹出来。朕要试试质量如何。”杨改革转头有对王承恩说道。
“遵命,陛下。”王承恩答应下来之后,就去安排军士去了。
……
校场,杨改革没有等多久,一溜的军士就抬着一箱箱火枪进来了,有的还扛了些小木箱子,里面估计是放的手榴弹。
这些武器离杨改革还是有相当远的距离。这不是杨改革怕死,只是负责杨改革安全的禁卫们,会自动的将这些“危险”的物品远离皇帝。
同来的还有一批工匠,看样子还有一些太监,应该就是制作工人和那些监管的太监了。
“开始吧。”杨改革面无表情的说道。杨改革心里有些压力了,要是这次的火枪还是和以前一样的质量,杨改革不惜用血来教育一下这些人,崇祯二年日渐临近,杨改革不想到时候手忙脚乱。
一个禁卫小校指挥着一排禁卫,将枪的弹药都装好,然后依次交给制作它们的工匠,然后退出几米远,等待着那些工匠扣动扳机。
这批火枪上都印了记号,知道是谁制作的。是杨改革特别要的。
这真的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场景。一些工匠对自己制作的火枪极有信心,拿起来就扣动扳机,“砰”一声巨响,弹丸飞射出,击穿前面的木板。
另外有一些工匠对自己的“作品”感觉到有些犹豫,迟迟不敢开枪,端起又放下,最终,还是扣动扳机,“砰”,也是子弹飞出。但是没有击中前面的木板。
第一次试射,总的来说还算是好的。虽然有些工匠迟迟不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