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解,变化莫测的战略重组,战乱蹂躏下的民生困顿,似乎进入了历史的轮回。
与春秋战国不同的是,两汉帝国的参照系和汉代社会形成的独特背景,使三国的战略不同于先秦而有了质的提升。汉末之间的群雄纷争,孕育了战略思想的空前进展。此后中国历史上的战略构思和设计,基本上再未能超出三国的模式和框架。
能亲身参与到这样的布局谋划之中,在座诸人或者体会还不是特别强烈,但熟知历史再世为人的刘琮,就有一种强烈的命运感和由此而产生的激动之情。他知道定下战略方向之后,便会是波澜壮阔的战争,无论是对于当下,还是未来,影响都会非常之深远。
刘琮的目光,不觉望向了诸葛亮。
名传千古的《隆中对》是不可能出现了,不过刘琮并不觉得隆中对的战略适合自己。首先荆州与江东孙氏乃是不死不休的仇敌,没有任何讲和结盟的基础,其次《隆中对》是建安十二年,也就是七年之后才由诸葛亮提出的,那时曹操已平定北方,拥百万之众;江东被孙氏占据,已历三世,民附兵强。
任何战略,都离不开对自身实力和所处环境的分析和考量,先易后难还是难而后易,实际上也只是笼统的说法,在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外力的影响,定然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也许是感受到了刘琮的目光,一直埋首记录的诸葛亮抬起头,明亮的双眼中带着几分坚定。他放下手中的狼毫笔,稍一沉吟,环视众人郑重说道:“亮不才,愚见浅短,然军师所言,或可商榷。”
刘琮听了嘴角微翘,到底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面对贾诩这样的名士,诸葛亮毫无怯意,侃侃而谈:“以亮揣度,江东并不难克!何也?江东自孙坚奋起,至今不过数十年。其子孙策并有江东,多有杀伐,虽有张昭、周瑜、鲁肃等辅佐,其根基其实未稳。将军以雄兵顺大江,策以何当之?前有彭泽之败,其部见将军旗号,必心怀畏惧,士卒沮丧,将士离心,此又不难也。”
座中诸人听了或点头附和,或沉思不语,不过很显然,对诸葛亮这番话都颇为重视。尤其是徐庶,见诸葛亮敢于直抒己见,颇为欣慰。
贾诩考虑的是大势,诸葛亮注重的是实情,两者很难说谁对谁错,而且也没有必要非要分出对错。刘琮对于现在堂上的气氛,还是非常满意的,即便是贾诩,听了诸葛亮所言也只是微微颔首,并不觉得这是诸葛亮故意冒犯。
倒是蒯越这会儿回过神来,他意识到刘琮与刘表不同,后者安于自保也好,坐观成败也罢,在战略上采取的都是保守方阵。而刘琮则锐意进取,主动出击,这不仅仅是风格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将影响荆州乃至天下的大势。
看来以前的许多想法,都要随之改变了,蒯越这一瞬间下定决心,唯有跟上形势,才不会被淘汰出局。
其他诸如杜袭、裴潜、司马芝等人,随着刘琮就任荆州牧,也各自从南阳郡升任州官,不过他们更擅长各自所掌之事,对于战略大计并不参与。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就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杜袭就农事而言,提出若想对江东用兵,最快也要等到今岁秋收以后。
徐庶对此说道:“军资粮草,尚不足用,此为实情。然时不我待,或可遣精兵逐步蚕食,或以奇兵袭扰,使江东不得安宁。待我军粮草备足之后,大军再相机而动,或可收到奇效。”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战术方面的讨论了。刘琮并不急于决定,而是任由诸人各抒己见,毕竟他现在需要的是注重全局,在许多细节方面,比起杜袭等人就所知不多了。
和以前出征作战不同,现在刘琮要考虑的就不仅仅是南阳军,还必须将整个荆州的军力都纳入其中。然而荆州郡兵来源复杂,良莠不齐,统属纷乱,若要对外用兵,首先要做的,便是理顺指挥,去芜存菁。
想到这里,刘琮转头望向徐庶。这个繁杂而又急迫的重担,唯有他来挑起了。当然自己也不会袖手旁观,必要的时候,还得自己亲自出马。
毕竟这个时代许多将领的部众就是其部曲,清理军伍,绝非易事。
与此同时,刘备和吕布,又当如何措置?
种种问题涌上心头,刘琮不觉闭上双眼,凝神思索。
第138章 何不引军取关中
“将军可是为刘玄德而烦忧?”待众人散去之后,刘琮将贾诩请到了内堂,贾诩见刘琮神色凝重,稍一揣测便猜到了刘琮的心事。
刘琮点头应道:“是啊,如今他成了平叛的功臣,在荆州的名声相当不错。”
自从刘琮领兵入城之后,刘备便只身前往牧守府拜见刘琮,得到刘琮的准许之后让关羽和张飞率兵返回新野,而他却留在了襄阳。这个举动让刘琮颇为无语。如此一来刘备不但显得光风霁月胸怀坦荡,更让刘琮找不到任何借口来对付他。
立了这么大功劳若是不加以褒奖,定然会使得刘琮遭人非议,可如何褒奖才合适?划一块地盘给刘备,让他自生自灭?以刘备打不死的小强来看,未必稳妥。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够堵住众人悠悠之口,同时又能遏制住刘备的发展呢?
贾诩低头沉思片刻之后,抬眼看向刘琮说道:“刘玄德如今乃无本之木,其必然知道客居于此非长久之计,将军何不从此处着眼?”
“先生的意思,是请刘备东进?”刘琮皱眉问道。这个念头他方才也有过,但很快被自己否定了。攻取江东是整个大战略中的首要一环,重要性怎么说也不为过,刘备参与进来且不说能否有益,首先刘琮对他很不放心,若是刘备暗中与孙策结盟,给自己在关键时刻来个反戈一击,那就太危险了。以刘琮对刘备的了解,他做出这样的事绝不会让自己感到惊讶。
“非也。”贾诩摇头道:“刘玄德未必愿意去,将军亦如是。以老夫之见,不若使其北上,直取关中。”
让刘备取关中?这样真的好吗?刘琮疑惑片刻对贾诩说道:“关中诸将实力很强,只怕刘备不愿北上。更何况刘备之所以名望甚高,是因为其……”说到这里,刘琮猛然醒悟过来,嘴角微翘,说道:“先生是想让刘备牵制曹操吗?”
不得不说贾诩对人心把握之准,刘备既然身为大汉宗亲,天子皇叔,又一再指责曹操“奸臣窃命,肆虐朝堂”,要“匡扶汉室,信大义于天下”那么他就不能拒绝北上抗曹的请求,否则传扬出去,他的声望一定会大受打击。而对于刘备来说,这是最不能接受的。
当然,直接让刘备去攻伐许都,也不可取,若曹军主力与袁绍相持,被刘备趁虚而入,侥幸得手,则刘备实力必然空前提高,很可能趁势而起,成为以后的劲敌。不过若是刘备进攻关中,胜则可在关中与曹操、袁绍分庭抗礼,败了也没人会说刘琮如何。
权衡再三之后,刘琮还是有些不大放心,对贾诩问道:“关中诸将,马腾、韩遂最强,若刘备北上与之结盟,又当如何?”
贾诩对此早有考虑,闻言便道:“马腾等辈胸无大志,据地自保而已,若刘备北上必不见容。何况曹操岂容刘备,彼时定然会结好马腾,驱逐刘备。须知马腾诸将子侄,如今还在许都为质。”
这也就是说,刘备明知道自己给他挖个大坑,他也得睁着眼睛往下跳咯?以堂堂正正的阳谋逼迫对手的感觉,果然很爽。
刘备留在南阳始终是个隐患,能将这个烫手山芋打发走,刘琮的心情相当不错。
“吕布此次出兵相助,虽无战功,其意也诚,想来应该不会再拒绝为我练将了吧?”想到吕布,刘琮便又转头向贾诩问道。
贾诩听了却道:“温候桀骜不驯,不挫其锐气,恐难用之。”
“是啊,吕布自负勇武,可为将而不可为帅。其实制服他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他认清形势。”刘琮想了想,说道:“不如就让他领兵攻袭许都?”
这个想法让贾诩皱眉思忖片刻,最终却缓缓摇头道:“不妥。”
“哦?这是为何?”刘琮有些不解地问道。
贾诩捏着颏下稀疏胡须说道:“温候兵微将寡,袭扰许都作用不显。况其好利无谋,只需以重金贿之即可,何须旁生枝节?”
他这么一说,刘琮不由苦笑无语。是啊,自己明知道吕布好财货,怎么就把这茬给忘了?
其实在贾诩看来,最好的办法还是刘琮将吕布之女收入帐中,不过现在是没法提这个建议了,刘表才刚下葬没几天,尸骨未寒呢……
计议已定,刘琮便让人去请刘备,不一会儿,刘备闻召而至,见礼之后在宾客席上落座。
“此次平定蔡瑁之乱,皇叔功劳甚著,琮铭感五内,无以为报。”刘琮起身长揖,刘备亦起座还礼,谦辞道:“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备适逢其会,略尽绵薄之力,何以敢挟恩图报?将军不必如此客气。”
类似的客套话两人已经说过好几次了,刘琮笑了笑,坐下之后先看了眼贾诩,见他微眯双目神色肃然,便将方才与贾诩商议之事对刘备说了。
“这……”刘备听了之后心中顿感酸涩,面上迟疑不决。
本来这次自己主动相助,活捉蔡瑁平定叛乱,便是想改善与刘琮的关系。虽然不知道刘琮为何处处针对自己,但想来总有原因。若是能趁此次良机在荆州扎下根来,相信会有不少贤人豪杰来投奔自己。可现在看来,刘琮压根就不想让自己留在荆州啊。想想这些年来四处奔走,颠沛流离却始终无立锥之地,好容易客居于此,刘表一死,刘琮就要将自己赶地出门。想到这里,刘备心中的酸楚伤感,一时竟无法排解。
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竟然让刘琮如此忌惮?
然而能够拒绝吗?刘琮口口声声夸赞自己“汉室忠烈之楷模”“天下英雄所重”,什么“出兵北上,百姓定然箪食壶浆,宵小望风远遁”。真有这么容易,自己早就去夺关中了,还用你来说吗?更何况关中眼下是个什么情形?自董卓乱政以来,屡遭兵灾,又兼旱、蝗。十室九空,早已不复当年气象。
即便是如此残败的关中,也还有马腾、韩遂等诸将盘踞其中,以自己区区两万人马,想要夺取关中简直无异于痴人说梦!
见刘备神色凝重略带悲容,沉默不语,刘琮与贾诩对视一眼后,由贾诩出言说道:“玄德可有什么难处?”
刘备闻言心中猛然一动,收敛悲情思忖片刻后说道:“备如今兵微将寡,斗具不足,粮草不济,何以争夺关中?”
很显然刘琮是不打算让自己留在荆州了,既然如此,能趁机要一批军械粮草以增强实力也是好的。
贾诩点头道:“玄德勿忧,军械盔甲乃至粮草,将军定然会鼎力相助。如今曹贼领大军与袁本初相持,正可趁机而取关中。马腾等人非玄德之敌手,彼时玄德雄踞关中,进可虎视中原,退可保有关山之固,岂非今日可比?”
他这话看似很有道理,但三人都心知肚明,刘备率兵北进,曹操断然不会坐视不理,更何况西凉铁骑骁勇无匹,刘备即便能最终获胜,想必也会大伤元气。没有五六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出关争夺天下的。
不过这也是在不撕破脸皮的情况下,刘备目前所能看到的最好的出路了。刘琮不敢对他下手,他又何尝不是?与其相看两相厌,不如杀出一条血路,或者峰回路转,也未可知。
“既如此,备先谢过将军和军师好意。”刘备长叹一声,抬起头望向刘琮说道:“备实无能,劳将军费心,他日若邀天幸,得据关中,必以将军马首是瞻。”
这种客气话刘琮自然不会当真,不过戏总是要演下去的,当下直身对刘备道:“皇叔言重了!如今汉室衰微,有皇叔这样的中流砥柱,方可收拾人心,复兴汉室啊。”
“将军,备有个请求,将军可否看在备之薄面应允?”刘备见火候差不多了,便忽然说道。
刘备没想到刘备会搞突然袭击,不过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也只能硬着头皮问道:“皇叔但请直言。”
“备之请求实在无礼,不当之处,还请将军勿怪!”刘备以退为进,让刘琮颇为无语,只能耐着性子听他继续说道:“备自来荆州之后,四处求访达人贤者,奈何备名望浅薄,不为人所重,如今连录事书记之人都没有。所以备想请将军推荐人才,以充大任,未知可否?”
这一招让刘琮顿时哑口无言,眼神与贾诩一碰,见其眼神中颇有些戏谑,不由暗自苦笑。之前自己还洋洋得意于以阳谋算计了刘备,可现在刘备当面请求自己为他推荐人才,又何尝不是阳谋手段呢?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实在令人无法拒绝啊。刘备此举正是顺势而为,可见其早有所图,却不知他看上了谁?
是卧龙诸葛,还是凤雏庞统?
若是刘备直接开口要人,刘琮反倒很容易找到理由婉拒,可人家并没有指名道姓,把决定权交给自己,才是真正的难以拒绝呢。
望着刘备目光炯炯的眼神,刘琮一时陷入了沉思。
第139章 轻而无备孙伯符
细思刘备所言,刘琮发现,他说话非常有技巧。
之前刘备首先表示歉意,自言无礼,是因为刘备如今客居荆州,擅自招揽人才有喧宾夺主之嫌,开口向刘琮讨要,则更加不堪。同时也将自己摆到弱势一方的位置,令人无法生气,更没办法直接拒绝。否则的话,显得自己气度不够,小肚鸡肠。
接下来刘备只说请自己为其推荐人才,看似软语相求,实则容不得刘琮拒绝。出这样一道难题给刘琮,实际上刘备的打算很明显,若是能要到人,那再好不过,即便不成,也不损失什么。再退一步而言,刘琮不给他推荐人才,可别人主动投效,或是刘备再行招揽,那么刘琮也就无话可说了。
想透了这一层,刘琮越发无奈,不过转念一想,这倒也是个不错的机会。
蔡瑁谋反,荆州内部的文臣武将以及当初刘表的座上客,除了反对和支持的,还有一部分选择了袖手旁观。这其中有伊籍等幕官,也有吕介、霍峻这样的武将。
对于这些人刘琮是很愤怒的,但如何处置,却让他很为难。原本想着以后有机会了再将这些人赶走,现在刘备张口向自己要人,何不顺势打发了这些家伙?
“山阳伊籍,雍容风议,见礼于世,皇叔可有意乎?”刘琮面向刘备,微笑说道。
旁边贾诩望过来,眼神中颇多嘉许。
刘备听了先是一愣,笑道:“伊机伯之名,备早有耳闻,只是他久在荆州,恐其不愿相随啊。”
“皇叔太过自谦了,想来伊机伯定然会欣然前往。”刘琮摆手说道,接着又向刘备举荐了吕介、霍峻等人。刘备稍一思忖,便意识到这些人都是在蔡瑁谋反时选择了中立,对于这些人刘备反倒觉得挺合适,既然不忠于刘表,那么想来早有去意,只要自己善加笼络,不怕收服不了人心。只是自己看上的诸葛亮,刘琮却绝口不提。
能在刘琮身边当书记,常在左右,以备顾问,那个年青人定然不凡。刘备数次见过诸葛亮,虽不曾交谈,但对其印象很好。诸葛亮身上有种同龄人所不具备的沉稳成熟,若是能讨要到此人,刘备才觉得不虚此行,可眼下看来,即便自己指名要他,也不可得了。
不过能有伊籍等人相助,也算有所收获,刘备怀着欣喜交织着遗憾的复杂心情,起身告辞。
刘琮的心情相当不错,将伊籍等人打发走,空出来的位置便可以安排忠心的部下,对于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