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爬坑王-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凌当然知道,一个地方经济要想起飞,引擎就是大兴土木。杨凌一到溧阳就干这干那,可是能调动的人手还是太少了。如果把这些劳动力调动起来,他们怎么可能还是累赘呢?而且只要安排得当,完全不会挤占溧阳人的营生,反而会极大地促进溧阳的发展。
    杨凌分流这些人有两个办法,一是苏家那边的修路工程的确需要非常多的人手,二是征发这些人修建梯田,要知道溧阳是一个丘陵地区,虽然看上去挺像平原的,小山包还是挺多的。百姓们想要修建梯田,谁也没有这个能力,可是现在不同了,这么多劳动力摆着呢。
    杨凌很是为自己有这么天才的主意而开心,照例,这些工作都是要向府城汇报的,不过从府城回馈过来的情况,却并不乐观,江宁府甚至是江南布政司的人都对杨凌擅自更改赈灾办法的事情有些不以为然。只是,一来时间紧张,要想改弦更张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只能让杨凌先做做看了,二来也是因为杨凌的关系太硬气,这些人也不敢过于得罪。
    不管怎么样,新型的赈灾方案总算是可以继续施行,不过杨凌也犯起了牛脾气,对于那些上官的看法,杨凌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不过杨凌什么也没说,只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要让这些人知道,自己的办法才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
    为了开个好头,杨凌亲自带人向灾民展示诚意、宣布政策,来一批人说一遍,不打一点折扣,而书办们则城门外一丝不苟地登记灾民,分配住处。没白没黑忙了三天,才接收完三万灾民。
    但三万灾民无法一刀切。其中两万七千多人顺利完成登记,领到口粮分到住处。剩下近三千人——主要是在洪水失去亲人的孤老伤病,这些人没有劳动能力,又没人愿意接收,必须要另加对待,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这个时候就要指望本县生老病死四大官办慈善机构了,作为圣人门徒,统治者们为了完美实践圣人的治国理念,对于福利机构还是开办得比较多的。
    孤儿孤女由慈幼局收养,孤老残疾由养济院收养。需要治病疗伤的,归安济坊收治——现在已经被杨凌改成了公立医院,实在治不了的,由漏泽园负责下葬……
    这四大慈善机构由官府所办,委任素有名望、亦有爱心者为负责人。县里每年拨给经费,乡宦士绅们也会捐给善田,以维持这一恤幼养老、生养死葬的体系运转。杨凌上任后,更是将这四大机构视为“仁政”的体现,经费给得很足。对其负责人也很是尊敬。是以这四位虽然无官无职,却一个个当得有滋有味,对杨凌这位财神爷,自然想方设法的讨好。但这会儿。除了负责漏泽园的那位,另三位都一脸吃了黄连的样子。
    “大老爷啊,你不能这样哇……慈幼局原先不到三十个孤儿。这次一下塞给我六百个,整整多出二十倍。还不如拿刀杀了我!”
    “是啊,大老爷。就是江宁府、杭州府的养济院,也养不了七百个老头老太太啊!”
    “一千多伤病号,上哪找那么多大夫救治啊?”
    这三个就像苍蝇一样在杨凌耳边嗡嗡地乱叫,杨凌这几天本就是心力透支,闻言更是烦不胜烦,只好对慈幼局和养济院的两位负责人说道:“现在人手的确紧张,要不这样让你们养济院的人先去慈幼局带孩子,然后再从灾民中雇上一批妇女,去照看老人,这样总行了吧?”
    “还是大老爷有办法!”两个人夸赞道,话锋一转:“这些人的衣食如何供给?”
    “县里解决一部分,”杨凌深感头痛,揉着太阳穴道:“但官仓里的粮食,是给溧阳百姓和灾民预备的,你们还是要发挥特长——募捐。”
    “募捐?”两人登时可怜兮兮道:“又要登门求人?”
    “这是善举,募的捐的都有功德,那些乡宦都是大善人,都会慷慨解囊的。”杨凌安慰两句,话锋一转道:“总之,县里只给你们一半的口粮,但不准让那些老幼饿肚皮,本官会随时去查看的,要是有人没吃饱,二位都是聪明人,有些事情不用我说也应该明白了吧?”
    “唉……”两人垂头丧气的应下。
    杨凌转向医院的院长,说道:“现在郎中的缺口的确很大,这样吧,你去把本县的牛鼻子们和秃驴们都聚集起来,这些人整天装神弄鬼的,不会一手半手的医术,如何行走江湖?”
    打发走了一干杂官,杨凌接过诸葛师爷递上的茶壶,仰脖喝净道:“册簿都整理好了?”
    “嗯!”诸葛师爷点头道:“最后还是有一千多户,选择去濑水边住窝棚。”
    “随他们住去吧。”杨凌揉着太阳穴说道:“你对下面的人说一声,这阵子一是辛苦点,二是千万不要乱伸手,这是赈灾,不要造孽。让他们放心,我是不会亏待他们的。”
    “东翁有这句话就足够了,属下们不会让你失望的。”诸葛师爷说完,收起笑脸,压低声音道:“只是属下得提醒一句,花钱如流水的日子开始了,官仓里一天要出五百石粮食,就算东翁前期储备的粮食再多,也架不住这样消耗啊,好在本县百姓家里有余粮,尚不要向永丰仓借贷,但是东翁必须要精打细算,以防万一啊!”
    “我又何尝不知道呢,可是制定的这些规则已经没法再细啦,衣食足才能守秩序,人家吃不饱饭,是不会服管的。”杨凌叹息道:“我已经下令全县灾民,在田间地头,自家院中种植瓜菜。让女人和孩子到山上去挖竹笋、野菜、还有水里的鱼虾、螃蟹,一切能吃的都弄来吃,这样可以少吃粮。”
    “那也是杯水车薪啊!”诸葛师爷叹气道:“需要有更多的粮食啊!”
    “还好,苏家在海外发现海外的粮食非常富足,已经采购了,想来第一批粮食就快要到了。总算是能缓解一下了。”杨凌自我安慰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杨凌密切关注着各方面的运转状况,灾民们基本安顿下来,开始在县衙的组织下,或者去开垦梯田,或者分流到苏家的工程队或者水泥厂去干活。溧阳县的百姓也被要求尽早开始春耕,尽量能开一些荒田。而溧阳粮店的粮食都被县里管控起来,统一价钱,定量销售。县衙还出钱鼓励百姓下河捕鱼,上山打猎、因为准备充分,至少在目前阶段,一切还都按部就班,看上去井然有序。这样让焦头烂额的杨凌多少有了一些安慰。(未完待续。。)

第三六九章 粮荒
    粮食的消耗之快完全出乎了杨凌的意料,杨凌现在总算知道了为什么古代官府救灾大多就是搭几个窝棚,然后每天熬上几锅几乎没什么米粒的稀粥了,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限制这些人的活动,减少热量的消耗。这些灾民的到来为杨凌解决了劳动力不够的问题,也带来了非常大的问题,就是这些人的吃饭问题全是溧阳在供应,劳动越多,消耗的米饭也越多。唯一令杨凌送一口气的是,好在本地人比较富庶,到现在还没有出现要借春荒粮的情况。
    杨凌带着这些继续在山上开梯田,同时鼓励妇孺继续到处挖野菜。在江南这样富饶的地方,能吃得东西实在太多,只要足够勤快,就算没有粮食也饿不死。
    当然粮食才是重中之重,今年的春耕更是要紧。杨凌又一村村地劝农种粮。种粮之外,杨凌还要求乡下家家都种菜园子,要保证瓜菜自给自足,
    瓜菜能顶半年粮,再尽量多种点粮食少种点桑麻,这样等到夏收,乡下人就不用再买粮食吃了,对减轻县里的负担大有好处,当然是从长期看。
    杨凌尽心尽力地劝农劝耕,半个月不曾歇脚,腿肚子都跑细了,人也晒得黝黑黝黑。但他最关心的还是苏家从海外买粮的事情。
    “苏家那边不是说,第一批三千石粮食已经发运,已经到了泉州港了吗?”诸葛师爷忧心忡忡道:“按说应该已经到了,怎么连一粒稻子都没有?”
    “再耐心等两天吧,海上风浪大。说不定出了什么事故。”杨凌虽然也有些着急,但不愿让属下看出来。徒乱人心。
    “属下能等,但只怕永丰仓等不得。”诸葛师爷低声道:“永丰仓最多还能供粮十天。十天一过,要是还没补充,大伙就要开始饿肚子了!”
    “是十二天,”杨凌纠正道:“每人领的是两天的口粮。”
    “区别不大吧……”诸葛师爷苦笑道:“不能光指望苏家的粮食及时抵达了,大人,咱们也要想办法筹集粮食,多撑一天是一天了!”
    “你说的有道理。”杨凌望着他道:“但是怎么筹?”
    “还能怎么筹,借粮呗。”诸葛叹息一声道。
    “问谁借?”杨凌沉声问道。
    “大户呗!”诸葛师爷无奈道。
    “大户有粮吗?”杨凌瞥了他一眼。
    “当然有。”诸葛师爷点头。
    “杯水车薪吧。”杨凌淡淡道。
    “不是。”诸葛摇头道:“大户们有的是粮食,越是灾年。大户家里的粮食就越多。”
    “他们哪来那么多粮食?”杨凌道:“我看他们又没有多少粮田,反而是茶园、桑麻的地比较多”
    “从上月开始,每天都有粮船抵达本县,多的时候一天十几条。”诸葛师爷道:“虽然各县现在都不许粮食外流,但他们官宦人家,有在外头做官的,总能想办法弄到粮食。这些粮食都运进深宅大院里,十年也吃不完。”
    杨凌冷笑道:“果然是为富不仁!”
    诸葛师爷苦笑道:“不闹饥荒,他们怎么从百姓手里低价买地?他们就等着老百姓断了炊。向他们借贷了。到时候,平时十两银子一亩的茶园,他们能用一石粮食换回来!这跟明抢有什么区别!却还顶着善人的名头!”
    杨凌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关节,不过好在溧阳这边的情况没有别的地方那么严重。杨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消除这样的情况而努力。
    诸葛师爷给杨凌端一杯茶道:“我知道东翁向来对那些大户不来劲,但是这关口,咱们还得求着向他们借粮呢!”
    “不能借。一借百姓就知道仓里没粮了。”杨凌却断然道:“到时候恐慌一起,反而害了百姓。”杨凌知道有时候恐惧比什么武器都可怕。
    “不用借的怎么办。硬抢?”诸葛师爷苦着脸道。
    “硬抢也比用借的强。”杨凌冷声道,“实在不行。去找些土匪强盗来攀咬一通,给他们安个通匪的帽子,看他们不乖乖纳粮消灾!”
    “够狠!”诸葛师爷擦擦额头的汗道:“那样一来咱也不用在溧阳混了。”
    “你不用管了,让永丰仓照常放粮,不要减量,”杨凌说着起身。
    “大人要去哪?”
    “去梯田看看……”杨凌丢下一句,便出门去了。
    号子声中,十六根臂粗的麻绳,像一把张开的大伞,将沉重的石墩子高高拽起,又重重地落在地上,将地面夯实夯平。在溧阳城外的燕山上,到处是垒石筑坝、打夯压台的民夫,热火朝天的场面,令观者热血贲张,恨不得也卷起袖子参与进去。
    开垦梯田是件耗时耗力的大工程,需要数代人合举族之力才能完成,不是你想开就能开的。而且溧阳县向来田多,所以并没有什么修造梯田的经验。但是这些民夫就不一样了,浙江山地非常多,拥有修造梯田的悠久历史。在惯修梯田的老农指导下,官府选定了合适的丘陵,然后令民夫们从下而上,根据山势走向先开出沟来,再用石块、粘土填垫、夯打拍捶,使田埂平整牢固,不漏水,不溃决,保水又保土。田埂建成后,再平整土壤,使其成为水平梯田。一块梯田建成了,再向上开垦第二块梯田,如此反复。
    若非靠着灾民无所事事,又别无所依,溧阳县根本无法开展这样的大工程。
    杨凌来到燕山上,直奔立在山顶的一面大旗而去,只见那旗杆是一根粗大的毛竹,高达数丈,旗面上滚着红穗子,上头绣着四个斗大的大字——替天行道!哦,不。是“以工代赈”。
    来到旗下的凉亭里,便见几名书吏在那里写写算算。看到杨凌进来,都起身相迎:“大人怎么来了?”
    “没事就过来看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杨凌在一个小马扎上坐下,接过书吏奉上的大碗茶,吹掉茶叶末,喝一口道。当然,其中有些关键还是不能说的,就是自己得表现得十分正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测。
    “是,是,大老爷可真是辛苦命。看得我们都心疼。”有书吏笑着说道。
    “你懂啥,这叫作秀,嗯,就是垂范的意思。”杨凌笑骂着,然后问道:“怎么样,这些天又开出多少?”
    “如今愈发快了,七个山头同时干,”那书吏答道:“统共一千五百多亩了。”
    “比想象的要快啊。”杨凌吃惊道。
    “也不看看多少人在干活,七个山头上满满的都是人。”书吏道:“现在越来越熟练。有大老爷盯着,他们也不敢偷懒。”
    “开出来的地,现在抢种水稻还来得及么?”杨凌关心地问道。
    “大老爷,新开的梯田。得先种几年旱地,一来是为了养熟,二来让人踩畜踏稳固垒实了。才能引水种稻。”书吏耐心地解释道。
    “那就种点麦子呗,这世上不光有米饭。”杨凌继续说着毫不专业的话。没办法,虽然是农村人。杨凌前世今生真没干过农活。
    魏知县知道,肯定有大事,不然王贤不必亲至。摆摆手,众书吏长随便退下去,将凉亭空出来给两人说话。
    过了良久,杨凌站在亭中,俯看着漫山遍野劳作的民夫,还有那已经成型的道道梯田,用只有自己猜能听得清的声音悠悠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我为数不多的崇高理想了,希望不要半路夭折啊。”
    巡视完工地之后,杨凌再一次去了苏家,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直接开门见山道:“你们的粮食还有多久才能到?”
    苏晴岚皱着眉头说道:“前几天来信说已经到了泉州港,想必应该已经到杭州了。”
    “永丰仓里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如果你们家的粮船再不到,我恐怕就没什么粮食给这些灾民吃了。”杨凌叹息道。
    “情况已经这么严重了?”苏晴岚问道
    “无论如何,都要做两手准备了。”杨凌轻声道。“必须给永丰仓补充粮食了。”
    “指望府城下放的赈灾粮?”
    “杯水车薪而已。”
    “那向外县买粮呢?”
    “现在各县都拿着钱买不到米。都是一粒米都不许外流的。”
    “你说,我该怎么办?”杨凌挠挠头,为难地看着苏晴岚。
    “其实本县有的是粮食,只有都在大户手里。”苏晴岚难得看到杨凌吃瘪一次,轻笑着缓缓说道。“够十五万人吃三个月没问题。”
    “这个我当然知道,有时候我真恨不得自己是一个土匪,对着这些人干一票不要钱的买卖。”杨凌忽然展颜一笑道:“对了,我真的让我手下人都蒙上黑色,然后去抢劫他们怎么样?”
    “冷静,冷静,深吸口气,然后缓缓吐出来,对,慢慢吐……”苏晴岚像哄小孩一样地安抚住杨凌,叹口气道:“你真这么做的话,你对溧阳所有的心血就都白费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杨凌无语,这才闷声道:“那你说怎么办?以官府的名义,向他们借粮?”
    “那样会引起恐慌的。”苏晴岚很是冷静。
    “我也知道啊。”杨凌黑着脸道:“可是如果没有粮食,我拿什么来养活这些灾民?”
    “让他们争着抢着把粮食卖给你呀。”苏晴岚轻声道。
    “怎么可能?”杨凌说道:“我跟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