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毒清-第6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欧平原的粮产区,对沙俄来说是生命线,一旦东欧平原,长久的把持在清国手里,沙俄就要面临全国范围的粮食危机,作为欧洲的大国,沙俄之前一直是出口粮食,一旦沙俄国内缺粮,势必要影响到欧洲的粮食供应。
而失去东欧平原的沙俄,粮食的缺口是极为恐怖的,如今沙俄剩下的六七千万人,大半都要吃国外的粮食,至少四千万人的粮食缺口,对欧洲诸国来说,也是不怎么好承受的重担。
想要发起战争,就要有充足的粮食储备,而沙俄这边大面积缺粮,若是弃沙俄于不顾,清国就有了策反沙俄的机会,一旦沙俄因为粮食与清国摒弃前嫌、携手对整个欧洲开战,那意味着不可挽回的灾难。
可不对清国发动海战,清国势必要在沙俄的议和之中占尽便宜,如今的情报显示,沙俄国内,以伏尔加河与德维纳河为界,以西的地方已经完全变成了沙俄的无人区,说的再明白一些,如今这片疆土,已经成为了清国的囊中之物。
如果不加以牵制,让清国顺利吞下沙俄的大半领土,将来的某一天,清**队未必不可能以对付沙俄的手段,对付其他欧洲国家,帝国的扩张是毫无节制的,尤其是清国这样的古老大帝国,一旦其凶性,被彻底激发出来,整个世界恐怕都会变成他的殖民地。
理不辨不明,随着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的交锋,许多猜想,都被提了出来,之前欧洲多国都主张的议和,变得有些鸡肋了,遏制清国的发展,成了出沙俄之外的欧洲国家,不得不仔细考量的因素。
在欧洲有现成的例子,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吉利,这些国家无一不是崛起之后肆意扩张的国家,一代新人换旧人,虽说英吉利之前的一个个海上强国,都在走向没落,但英吉利的强大还是毋庸置疑的。
如今,一个陆地强国在东方快速崛起,再不遏制的话,恐怕海上帝国英吉利也将成为清国的手下败将,危机已经可以让许多人预见未来了,议和变得不再重要,如何遏制崛起之中的清国,成了欧洲各国政客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议和尚未开始,已经变味,沙俄无论怎样,都会成为这场欧亚博弈的牺牲品。
停战之后,欧洲各国的议和使团迟迟没有动身,这不仅让沙俄一方焦急万分,也引起了杨猛的怀疑,之前的征俄之战,杨猛想的不是太深,结合商业调查团,近期通过沙俄那边传来的消息,形势对杨猛来说也不是很好,一旦欧洲诸国的主战派占了上风,世界大战将会提前爆发,而大清就会成为焦点,这与杨猛谋划的利益极端不符。(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八章 多国调停(二)
“计长,你说咱们把哈萨克也划给蒙古如何?”
杨猛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徐子渭有些发蒙,而精于内政的岑毓英,直接略过了这样的问题,国外局势现在与他没多大关系,国内的事务,足够他劳碌一生了,国外还是让三爷与徐子渭忧心吧!
“三爷,何处此言呐?”
将杨三爷的问题,在脑中转了数遍之后,徐子渭这边依旧没有答案,只能期望三爷给他一些点拨了。
“蒙古与哈萨克同源,这个理由够吗?”
见徐子渭有些懵懂,杨猛只好从头说起了,徐子渭对于近代的国际关系不甚了了,他的想法还停留在一国独霸的圈子里。
有些事儿徐子渭不明白,但杨猛明白,国家太大,问题也太大,东欧平原无疑是一块肥肉,但杨猛吃不下了,给蒙古,他们未必接的下,战略纵深不足,将成为蒙古新国的死穴,若是将蒙古草原,再划给蒙古诸王,那杨猛的这些举动,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了。
杨猛要死死的握住蒙古草原,并且吞下整个西伯利亚,可以划给蒙古诸王的地界,就剩了伊希姆草原与东欧平原了,划出伊希姆草原,杨猛多少有些肉疼,但无奈啊!
蒙古逐水草而居,这是他们的传统,没了草原,蒙古也不会顺利的迁走,沙俄那边进展是不可能有了,现在杨猛能想到的唯有一个哈萨克,若是蒙古与哈萨克联手,不仅人口数量倍增。在战略纵深上。也有抗衡沙俄的本钱了。
若是能以此建国的话。那就可以真正的隔离沙俄,有了哈萨克与东欧平原这样的战略缓冲,未来的新国在战略上就立于不败之地了,蒙古新国的建立,自己出了大力,长时间的友好合作,可以预料,这样一来。沙俄与欧洲的怒火,在到达东方之前,也有了一定的缓冲。
蒙古是个外向的民族,吃亏的事儿,他们不会干,而且蒙古与自己这边算是同源,即使将来欧洲策反,在根本上还是杨猛一方沾光,只要他杨猛这边不过分,那蒙古就没有被策反的可能。
如今欧洲诸国。怕是在谋划着遏制自己,若是能让蒙古借机成事。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三爷,这可是好大的一片地盘啊!伊希姆草原、东欧平原再加上一个哈萨克,四五个省的地盘和人口呐!
三爷就不怕养虎为患?
历来蒙古都是中原的心腹之患,如此扶植,怕是多有不妥之处,此事三爷还得三思而后行啊!”
仔细看了一下欧亚地图,徐子渭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升米恩斗米仇,蒙古自秦朝开始一直到前明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蒙古坐大必然要进犯中原,这是千年的习惯了,不可不防!
“呵呵……只怕以后这心腹之患,也要成为铁杆盟友的,这话你不说,老子还想不到,与其让蒙古缩在草原上无所作为,不如推他们出去祸害沙俄,这跟老子放李秀成出去一样,以后,与中原相比,沙俄离蒙古更近,应该担心这些的是沙俄和欧洲。
计长,依着咱们之前的判断,欧洲的议和使团,应该已经上路了,欧洲迟迟不动,你认为他们在谋划什么?”
扶植蒙古对抗沙俄,杨猛早有这样的谋划,经徐子渭这么一提点,这谋划在杨猛看来,更是可行了,如今杨猛要让徐子渭学的是近代的国际关系,阴谋自己是个行家,官场上的弯弯绕,徐子渭就是个行家了。
官场争斗,比国际关系更为深奥,相信凭徐子渭的本事,与欧洲各国的政客们周旋,也是比较得心应手的。
“难道他们想对付咱们?他们凭什么?又为什么?”
有了杨猛的提点,徐子渭一下就想到了欧洲各国的谋划,但是这样做,能成吗?
“为什么?唇亡齿寒!
凭什么?就凭英吉利是世界第一的海洋帝国,他们有世界最为强大的海军;就凭法兰西拥有欧洲最为强悍的陆军;就凭正在崛起的德意志;就凭满腹怨恨的沙俄。
还有一条,欧洲与米利坚也算是一衣带水、一体同源,针对东方世界,欧美就是一体的。
论工业能力,咱们不如英法美德,论人口数量,咱们也没有欧美的人口多,全面开战,就是一场世界大战,这场世界大战之中,欧美是占有绝对优势的,无论在工业、科技、资源、人口数量上,他们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以一个破败之国,对抗整个世界,咱们如今没有那样的能力,或许五十年之后会有,但最近几十年,咱们是没有这种底蕴的,一旦对上,咱们必败无疑!
你说面对这样的局面,咱们该如何权衡利弊呢?”
杨猛说完了这些,就不再言语了,这些东西,徐子渭想的明白,如今就看他们两人如何决断了,若是徐子渭认同了自己的想法,那就该让石达开与李秀成合力促成蒙古与哈萨克联合了,若是这个新的国度,得到了欧洲国家的支持,那一切就完美了。
“三爷,兹事体大,计长不能独自决断,要与幕僚团商议一下,此事涉及的东西太多,三爷可否给计长一日的时间呢?”
听了这些之后,徐子渭没有在第一时间给杨猛答复,此事重大,有些关窍徐子渭还没有想通,即使给出了答复,也不足用,这事儿还是商议一下为妙。
“嗯!用一下明湖的幕僚,他们之中有些人,应该学过这些的,幕僚之中若是有这样的人才,你注意一下,单独拿出来,之后的议和也有用。”
杨猛点了点头,有些事儿他也要考虑一下的,仓促行事,一旦有了先天的缺憾,未来受苦的还是自己人。
杨猛这边针对欧洲议和使团的拖延做出了调整,沙俄前线也是一样,增兵,是必然的举措,调动大批哈萨克的人口进入沙俄,也随着杨猛的命令进行,即使这个谋划不成,将来的蒙古与哈萨克也是需要合作的,拉近一下彼此之间的关系,没什么坏处。
而针对东欧平原上的农作物,杨猛也做出了批示,确保收成!同样对于东欧平原森林的掠夺,也暂时停下了,如今大军的目标,只是临近伏尔加河与德维纳河周边的森林,再往东的地界,很可能是蒙古新国的疆土,有些时候是不能祸害自己人的,容易留后患!
停战一个月之后,欧洲诸国,终于拿出了议案,议和是首要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拖延沙俄灭亡的时间,想要与清国展开大战,沙俄对欧洲各国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至于能不能打得起来,还要看清国一方的态度,若是清国一心想报复的话,这场战争是必须要进行的,作为欧洲的主导国家,英法都不希望有这么一个虎视眈眈的敌人,留在欧洲的边缘地带。
而且从清国之前的变化来看,清国对于海军也是极为重视的,就铁甲舰的技术来说,清国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些事儿也与法德两国有说不清的关系,但如今错误已然铸成,后悔是来不及的,如何遏制清国才是关键。
当听到法德向清国提供过最新式的铁甲舰设计图纸之后,英吉利一方却直接放弃了海战的想法,烟威海战,英吉利是亲身参与的一方,清国海军在铁甲舰的技术上,恐怕已经不落后于欧洲了,大规模的海战,已经不可取了。
英吉利的崛起击败许多海上强国,战争就是崛起的捷径,英吉利可不想清国凭借这次战争,成为不可战胜的海洋强国,当然,英吉利的退堂鼓,是不可能说给各位盟友的,有些事情,英吉利一方也需要观察,而关键就是清国建在广州的五国船厂。
对外勾心斗角,对内也是勾心斗角,欧洲毕竟不同于沙俄与大清,狭小的地域决定了许多东西,磅礴大气的发起一次世界战争,欧洲各国还没有这样的魄力,只有当退无可退、避无可避的时候,欧洲才会成为铁板一块,如今杨猛的逼迫,还不是那么的极端,可以自由游走的空间,造就了盟友之间裂隙,许多事情,最终的解决之道,还是利益。
让英吉利高层做出这个抉择的关键,不在欧洲,而是在远隔大洋的米利坚,英吉利高层,虽说不怎么重视米利坚,但将来开战,米利坚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如今的米利坚,正在打内战,而且短时间之内不会停歇,没有米利坚这个强援,即使英法再次联合,也奈何不了清国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也是杨猛给英吉利添得麻烦,那就是殖民地,印度那边依旧打的火烧火燎,而历次对清作战,英吉利一方损失了不少澳洲与加拿大的士兵,这些造成了英吉利各个殖民地的动荡,依着清国在沙俄的所作所为,将来的战争,死伤数量,恐怕将是一个天文数字,法兰西、德意志、沙俄这些国家或许不怕这样的死伤,但英吉利害怕,他们本土的人口不算多,在殖民地征兵是必然的,一旦那些殖民地,因为战争的缘故,跟着米利坚学习,那英吉利一方就要鸡飞蛋打喽!(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九章 多国调停(三)
议和有了大致的基调之后,欧洲各国的使团,就开始向沙俄聚集,走陆路是最快捷的,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国家只有三个,英、法、德,至于其他国家,没有相应的实力,就没有说话的份儿。
在没有核武、导弹、新式火炮的前提下,人、枪、钱,就是一国的脊梁与底气,没有这三样,你的道理再美妙,出发点再美好,在诸多政客的眼中,都是垃圾而已!
你有道理?那你与老子的枪杆子讲讲道理吧!你若是能将枪管说弯了,你就是老大,没那个本事,乖乖的被摆弄吧!
英吉利以及欧洲各国的态度,杨猛无法获知,但国际关系与官场文化异曲同工,端茶即是送客,上门即是示弱,欧洲各国的使团,向沙俄汇集在杨猛看来,就是欧洲示弱的表现,也说明如今的欧洲,短时间之内没有对付大清的计划。
当然这个短时间,是极为短暂的,对比一下沙俄如今的处境,这个时间段,应该在一年左右,什么反制手段需要一年左右的准备时间?
根据如今欧洲各国的军事水平,杨猛很自然的就想到了海战,这是大清无法掩饰的一个软肋,海岸线太过绵长了,海防要塞不可能遍地都是,而杨猛这边最怕的也就是大规模的海战,一旦欧洲采用在沿海登陆作战的法子,杨猛这边除了硬着头皮被动防御,还真没有其他有效的防御办法。
“计长,蒙古与哈萨克合并之事。你那边议的如何了?”
打陆战。杨猛还有许多后招。海战的漏洞,无论欧洲诸国抓不抓得住,杨猛这边都要拿出相应的对策,没有对策,事到临头就要抓瞎,**立之事,对杨猛来说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三爷,此事幕僚那边。尚有些纷争,即使咱们这边认为可行,还要照顾一下蒙古与哈萨克的想法,我这边正在归置幕僚团那边的意见,就结果来看,多半幕僚,还是想把哈萨克作为属国藩篱的。”
徐子渭许出的一日期限,已经过了大半,但结果对徐子渭来说,还是有些不尽人意的。有些事情,他至今尚有疑虑。有了疑虑这说话就没什么底气了。
“作为藩篱之用?倒是与老子的想法差不多,既然如此,知会前线的石达开,与路上的李秀成,联系几个蒙古王、哈萨克贵族,将蒙古与哈萨克独立的消息,给欧洲各国的使节透露一下。
同时,让两人查一查欧洲使节团的构成,咱们这边也好有所应对,再有,联系一下米利坚的壬雷斯与柯尔特,将此事传达到米利坚,或许此次议和,对咱们来说是一条财路!”
国家之间的交际,从来都是以利益为上的,蒙古与哈萨克的人,与欧洲使节私底下交流意见,也能给欧洲诸国,提供一个解决沙俄问题的路子,有些利益杨猛不想放过,而欧洲诸国不想让杨猛得到,矛盾之下,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了,所谓折中如在杨猛看来,不过是培植代理人而已。
沙俄之事,在杨猛这边已经成了定局,如今谋求后续的发展,才是正理。大清内部的市场,还远远达不到成熟的标准,而没有市场,工业就无从发展,大清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调和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内部的矛盾,很难解决,无奈之下,杨猛只能谋求外力了。
如今的米利坚身处内战之中,对于武器的需求很大,而杨猛这边畸形的军工业,恰好能满足米利坚的这个需求,无论是廉价的前装步枪,还是领先世界的后装步枪,杨猛这边都有。
米利坚的海岸线,比大清更为绵长,军舰,也是可以出口的,现在的米利坚内战,之后的欧洲大战,以世界为市场的军火买卖,足以撑起大清工业的发展了。
工业基础是什么?一是熟练工人、二是科学技术,科技一项,杨猛已经有了西山与皇家科学院,熟练工人的缺口很大,军工业算是个比较精密的行业,军工业培养出来的熟练工人,转作民用,也算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