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毒清-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了庄园,杨猛把县衙的事情,说给了魏五,望着不过十六岁的杨三郎,魏五心里的担忧居多。
“开办书院是个好事,但选择人手却要小心谨慎,这读书人好钻营不假,可朝廷那里也是规矩森严,有些事情还是不要大操大办为妙,免得引起旁人的注意。”
心里虽说担忧,可魏五也没什么手段改变,自己已经被杨三郎变相的囚禁了,只能通过旁敲侧击,来改变杨三郎一些有悖伦常的做法了。
见魏五没有提出异议,杨猛也知道自己的想法还是可行的,暗中行事那是肯定的,书院不过是个幌子而已。
县衙之中的姜元吉,更是兴奋,连夜就开始准备了,如何把功劳挂在自己身上,也值得斟酌,明日如何应付总督大人的问话,里面的学问也很多,一个应对不利,恶了总督大人,那自己的官帽子就要飞走了。
天刚蒙蒙亮,姜元吉就踏上了征程,今天就是他飞黄腾达的日子,如果被总督看好,进入云南府衙也不是遥不可及。
兴办明湖书院,在云贵总督贺长龄那里,顺利的通过了,这位贺老大人出自岳麓书院,自然愿意看到这样的大好事儿。
最近贺老大人也过得艰难,滇西的事情越闹越离谱,让人头疼,本想好好做过这一任,没想到临了却摊上了大事。
好在宜良的姜元吉是个能人,于混乱之中,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正好借着机会,游一游宜良的明湖,松松心也是不错。
听说明湖书院是由杨家老三捐建,贺长龄也来了兴趣,这呆霸王还能做这事儿?
杨猛在宜良挨了闷棍开窍,这可是姜元吉亲历的事情,上师点化的经过,当日他也听了个大概,于是原原本本的说给了贺长龄。
“上师点化,这杨三郎是该做点善事了!过些日子,咱们一道去看看明湖的景致,这书院可是大好事,一定要建好。”
杨家老三究竟打杀了多少烟鬼和官府的差役?贺长龄的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虽说死的那些都不是什么好人,但频频杀伤人命,他家老子积得那点阴德,全给他败光了,这次捐建书院,也算是功德一桩。
贺长龄要亲自去明湖,这是姜元吉没有想到的,杨猛所提的事情,正好不用自己出口了,等贺总督到了宜良,让杨三郎亲自开口,这麻烦事自己也就不用经手了。
回了宜良的姜元吉,第一时间就到了杨家庄园,将贺总督要来的消息,说给了杨猛。
总督前来,两人也要早做些准备,当天杨猛、姜元吉带着各自的人手,就到了明湖。
湖边的龙泉寺已经有些破败了,不过周围的环境倒是不错,依山傍水、鸟语花香,建书院是个再好不过的地方了。
当天宜良的书吏就拿出了书院的图纸,杨猛也不怠慢,召集了部分庄农佃户,就开始了书院的建造。几天时间,建造书院,当然是不可能的。
但将书院的地基清理出来,时间却是足够的,另外砖瓦石料,这些东西也可以储备了,等贺总督一来,看到一副热火朝天的模样,姜元吉那里就要有好处了。
对于明湖书院,贺长龄显然也很上心,仅过了三天,他就轻装简从的来了宜良,在姜元吉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了明湖。
本来杨猛不打算见这位贺总督的,可贺总督却特意提到了他,无奈的杨猛,只能从庄园赶到了明湖。
“好个威猛的杨三郎,当日追打老夫,你可还记得?”
杨士勤的面子,加上五万两的书院,贺老大人也是心情舒畅,开起了杨猛的玩笑。
贺长龄挥洒自如,杨猛却觉得有些窘迫,这位可是封疆大吏,说话一定得小心,千万可不能给杨家招灾惹祸。
“当日要打我的时候,你哇哇乱叫,今日倒好,怎么做了锯嘴的葫芦?也罢!说说你为何要建书院啊?”
见杨猛有些拘谨,贺长龄也放下了架子,没了官威这贺总督也就是个糟老头子,杨猛也慢慢的有些适应了。
“杨三浑浑噩噩十六年,遇到上师点化,这才开了窍,可不识字是个大问题,杨三愚钝,虽说这些日子认了几个大字,可拿过书本,他认得我我却不认得他。
杨三就想啊,弄几个读过书的给我讲讲,是不是好一些呢?于是便有了建书院的想法。
再有我们家在宜良以田庄为主,历代不是有农学书吗?杨三是这么想的,让杨家的庄农佃户,跟着我一起学,地里的出产多了,庄农佃户的日子好过一些,杨家的收入也能提高一些。
总督大人,你看现在杨三投了五万银子,等地里的收成多了,杨家赚的可就是几个五万,几十个五万了。”
贺长龄是个读书成精的妖孽,能做到一省总督,心智也一点不缺,和他玩心计智谋,吃亏的可能就是自己,不如把想法实实在在的说出来。
“好!三小子,你不错!你很不错!点化你的那位上师也该是个大德之人,你小小年纪能有这份想法,也算是个济世之人。
耕读传家乃是美德,如今的云南却不成了,田地出产不足,到处都是流民,这法子使得,若是你这里做成了,我老头子出力支持你们杨家,让你杨家在云南兴兴旺旺。”
杨家老三很不错,这个法子,也给贺长龄一个启发,云南虽说气候不错,可粮食却是个大问题,因为吃不上饭,许多的民乱就是因此而起。
二十年前的傈僳族地王叛乱,如今跟着回回搅乱云南局势的流民,如果能稳定了田产,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没想到这次宜良之行,不仅放松了精神,还得到了杨三郎的启发,莫不是那位上师,在借着杨三郎之口,化解云南的乱局。
耕读传家,书院建好了,不仅要推广农学,还要让庄农佃户读读儒家的经典,让他们知诗书、达礼仪、修身养性,也能少些乱民暴民。
这个事情如果办好了,有个十年八年,云南的局势必定会慢慢稳定,天下有家皆乐土,手里有了粮食,哪个还愿意造反?
第六十一章 弄了个通判
贺长龄的赞赏,杨猛没什么感觉,但是这位总督大人开心了,自己是不是可以谋些好处,想到这里,杨猛便苦着一张脸不说话了。
“三小子,我与你老子也算是交情深厚,有什么难事说出来,老头子好歹也是一省封疆,只要能通融的,冲着这个书院,老头子就通融通融。”
交情,杨士勤与贺长龄是有一些,但要说是深厚,这就是是扯淡了,无非杨士勤有用处,不然他一个总督大人,又岂能和商人为伍?
杨家老倌儿在云南有些善名,与各族交厚,想要坐稳云南的位子,必须处理好与山民的关系,有些事朝廷官吏不方便出面,这杨士勤就变得有些不可或缺了。
杨家老三,一个惹祸精,现在也有了作为,而这个作为,可能就是贺长龄摆脱云南这个烂泥塘的助力,许下些好处也是应当应分的。
“周士清把宜良的田庄兑给了杨家,数量不少,就怕招灾惹祸啊!”
周家田庄的事情,虽然解决的差不多了,可杨猛还是有些担心,大半个县的地产,绝对烫手,老爷子那里不说什么,可杨猛能体会到他的压力。
单凭姜元吉还不足以抹除这个影响,合法但不合理,难免会成为别人攻击杨家的由头。这事儿虽说贺长龄也经手了,但那是为了保住官帽子的无奈之举,一旦云南安定下来,秋后算账也不是不行。
“呵呵!这个简单,你杨家有钱,杨老倌在买卖上也是个行家里手,兼着他与云南山民的交情不错,使些银子,老头子保他个实缺的云南府通判如何?”
卖官鬻爵有辱斯文,可贺长龄也是无奈之举,滇西的事情,越来越麻烦,上次折了杨老倌的面子,他也不好开口请他去应对。
借着杨三郎开口的机会,许给杨士勤一顶官帽子,他身上有了官职,自己支使起来,也会理直气壮一些。
而之前杨士勤那个所谓的团总,无非是个不明不白的东西,官府要用他,认他是个团练首领,若是要对付他,直接把他打成聚众造反的劣绅,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杨士勤倒是想捐个官做做,可捐了银子,这官位却是虚的,对杨家没好处不说,反而会因为这个招灾惹祸。
贺长龄的许诺就不一样了,这位现在可是云南巡抚兼署云贵总督,实实在在的正二品大员,有了他的保举,这云南府通判,肯定是唾手可得。
但杨猛却不知道里面的弯弯绕,这事他可不敢随便做主,万一是个陷阱,那就麻烦了。
见杨猛不说话,贺长龄更觉得有趣了,自己一个总督,拼着面皮不要,许下了一个实缺的通判,这杨三郎还不怎么乐意,看来这杨家也有为难之处。
“好了!老头子不难为你了,回去把我的话,传给杨老倌,他知道怎么做。咱们还是说说这明湖书院吧!听姜元吉说,你还弄了一个医学馆,这是为什么啊?”
杨三郎岁数太小,这个贺长龄也能理解,可他岁数小,做的事情却不小,宜良典史、周士清、还有这明湖书院,都是大好事,就凭这些,这小毛孩子,就可以让贺长龄高看一眼。
“读书不一定都能当官,宜良典史一案,我就遇到了一个金针用的不错的秀才,我就想啊!这读书人,许多都是贫寒出身,读书不成学些医术,总能养家糊口吧!
就是得了功名,学些医术也不是坏事,修养身心、延年益寿,这医术总能有些用处的。
还有田庄的庄农佃户,他们全都是自己当牛做马耕种土地,要是弄些合用的工具,就会省下时间做些别的营生,这样他们的日子,也能过得更好。”
事情总要试试的,贺长龄来了,自己的想法能不能成,探探口风也是不错。
如果贺总督能发话,自己的事情做起来,就更加的光明正大了。
杨猛的话,也说到了贺长龄的心里,操劳近四十年,他的身子骨却垮了,要是会些养生的门道,再进一步也不是不行。
至于农具一说,贺长龄也听了个明白,儒家自有格物之道,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也是好事,再者说了增加土地的出产,可是个大好事,值得提倡。
“不错,这个立意不错,云南不是科举大省,让读书人学些东西也不错,总不能苦读寒窗,最后穷困潦倒吧!你这个提法,可以试一试。”
见贺长龄允了,杨猛心里一阵狂喜,有了这个事情就好办了。
“总督大人,这校训您是不是给提一个?”
拴住官员的无非名利二字,贺长龄给了大好处,杨猛也回了一记高超的马屁。
“校训?”
这校训可是稀罕词儿,贺长龄还没听说过。
“就是激励学生们奋发图强的话。”
杨猛摸了摸脑门,这话还真不能乱说,招灾惹祸啊!
“好!这个更好!我来想一下。”
贺长龄弄明白了校训的意思,也是老怀甚慰,一个痴痴傻傻的富家子,开窍之后能有这么好的点子,真是不错了。
“最好能让学子们,将学以致用的念头牢牢的钉在心里。等书院建成了,就在正门立一块石碑,让进出的学子,每天都要看一看、想一想,有个拼搏的目标。”
打蛇随棍上,见贺长龄连声叫好,杨猛也是不遗余力,有了这个东西,好多事情就有了遮掩,不怕别人背地里捅刀子了。
“好小子,这点子真是不错!我都有些羡慕杨老倌了,这么好的儿子难能可贵啊!”
说完了这些,贺长龄慢慢的踱起了步子,这所谓的校训,一定要谨慎一些,莫犯了什么忌讳。
“格物穷理、知行合一!”
贺长龄一句儒家格言,引来了姜元吉滚滚如潮的马屁,这个时候,杨猛却悄悄的退开了,自己虽说识字,可那些繁体字只能认个大概,就别在边上装孙子了,万一漏了怯,丢的是老爷子的脸。
这次贺长龄轻装出行,可谓是收获良多,在宜良县衙留下了墨宝,这位贺老大人带着长随,颠颠的离开了宜良。
“三爷,贺喜啊!云南府实缺通判,可是正六品的官职,有了总督大人的保举,这位子就是杨佛爷的。”
姜元吉很羡慕杨家,一个书院就得了一个正六品的实缺官职,自己这个七品的县令,可是寒窗十年,加上数千两银子才换来的,比比杨家自己好像什么也不是了。
而云南府的通判,可是个油水丰厚的位子,粮运、水利、河道,统统在通判的笔杆子下面,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弄个这样的位子来坐坐。
“把总督大人的墨宝,去昆明找工匠做成铜匾,一定要厚实大气,做完之后让总督大人看看,你的位子,就有了保证。”
杨猛点拨了姜元吉一下,也匆匆的回了昆明,贺长龄许下的通判之位,也不知好坏,别被那糟老头子算计了,这事儿还得赶快与老爷子商量一下。
回到杨家武庄,把事情的经过给老爷子一说,杨士勤的脸上也露出了红光,这实缺通判,在云南府可是个大官,位置仅在知府之下,有了这个位子,只要杨家不造反,杨士勤不倒霉,那杨家的产业就是铁打的江山。
有了这个官职,杨家不仅能稳稳的站在云南,再进一步,也不是不可能。
“星斗,这事做的妙,五万银子没白花,实缺的通判,爹可是只敢想想啊!”
杨士勤现在就是个优哉游哉的富家翁,做个朝廷的官员,也是个不错的消遣,再说了这一府通判,也不是个小官。
云南府通判,没有铁打的后台,想花钱上位,基本没什么可能,老三这次算是立了大功了。
“那这事儿您老就找贺长龄说道说道吧!还有那宜良的姜元吉,就要升迁了,他留下的位子,咱们能不能争一争,最好能让丁叔上去。”
花钱能买官,杨猛之前没想到这个,几千、几万两银子,在杨家就不算事,自己第一趟试探着出货,就得了三十万鹰洋,买官控制云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保钧当县官?你可别胡闹了,就他那只独眼,能当上县官?”
想当大清的官员,也得长得差不多,你长得歪瓜裂枣,或者缺胳膊少腿,都不能做官的,杨士勤对于自己的长相,那是颇有自信,可丁保钧就不成了。
自己这位兄弟,先不说那一只独眼,单单长相就是个老大难。独眼猎鹰,丁保钧诨号的由来,与他的长相也有关系,一个人长得跟个鹰似得,他能好看到哪里?
也就仗着一身的武艺,还有在杨家的地位,没有这些,丁保钧走在街上保不齐就能因为长相挨揍,让他去做县令,这玩笑开得有点离谱。
“怎么不成?宜良典史现在空缺,花银子让丁叔顶上去,让后藉着追捕恶盗的名义受伤,再花些银子,等姜元吉走了之后,让丁叔顶上去就是了。咱们就是控制宜良,又不是让丁叔出头露面,安分点呆在宜良就是了。”
云贵总督公开卖官,也让杨猛看到了机会,这是大好事,但杨家可信的人手不多,先让丁保钧顶上去,以后有了合适的人物,一个个拿银子顶上去就是了。
这么控制云南,不动刀兵,没有伤亡是个多好的事情啊!
自家的老爷子,长得面相清癯,看着就讨喜,一步步花银子把他顶到云南的高位上,也不是不可能的。
官商、官兵、官匪,纠结在一起,这云南也就是杨家的囊中之物了。
自家老三的话,也给杨士勤开了天窗,这主意不错啊!找些合适的人手,慢慢从官面上控制云南,省力气不说,还不会让朝廷注意,这事儿可以办!
“我先去总督府探一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