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家大争-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军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商讨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会上有人认为“加林城水陆之冲,请先击之。”但刘仁轨觉得此举不妥,并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他说:“加林险固,急攻则伤损战士,固守则用日持久,不如先攻周留城。周留,贼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须拔其源。若克周留,则诸城自下。”

此举得到唐军诸将的一至认可,于是于是唐军分为二路:刘仁愿、孙仁师和新罗王金法敏率陆军前进;刘仁轨则与部将杜爽、百济降将扶余隆率水军与粮船从熊津江入白江而下,和陆军会合,同攻周留城(在今韩国扶安,建在白江河口上游不远处的左岸山地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

九月初八,孙仁师等在白江打败百济残余部队及倭兵,攻克周留城。由于周留告急,倭将庐原君臣率水军万余渡海而来,准备自白江口登陆。刘仁轨率水军率先到达白江口。二十七日,倭国水军也从海上抵达白江口,两军遭遇。

当时唐朝水军为七千余人,战船170艘;倭国水军万余,战船大约有一千多艘。倭军虽在数量在多于唐军,但唐朝因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所造海船以形体高大、性能良好著称于世。

例如,意大利人菲勒斯著的《中世纪的中国与非洲》上记载:“中国大约从公元600年开始,就建造具有五层甲板大吨位的帆船。中国帆船的体积很大,抗风浪的能力很强。”唐代海船之大,可见一斑。

此外唐朝水军战船的种类也很多,据李靖《卫公兵法辑本·攻守战具》和李筌《太白阴经·水战具篇》记载,唐朝水军战船共有楼船、蒙冲、斗舰、走轲、游艇、海鹘6种。所以唐朝水军的战船在数量上虽处于劣势,但在质量上却远胜倭国战船。

并于这次海战,神州史书记载非常简略,而倭国史书则记载较为详细。对神州而言,这是局部战争;对倭国而言,则是旷世大战!由于唐朝水军先到达白江口,加上战船精良,刘仁轨遂采取疲敌之策,先抢占有利位置,列战船于白江严阵以待。

倭军到后,率先发起进攻,结果不利而退。而唐军仍坚阵而守。二十八日,倭国诸将与百济王在首战败于唐水军后,仍盲目地高估自己的实力,错误地认为“我等争先,彼应自退”,于是未加整顿部署,不观天气变化,便“率倭国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

刘仁轨见倭军来攻,充分利用唐军战船的优势,指挥水军将倭军的船只左右夹住,使其不得回旋,随后再施以火攻,一时“烟焰涨天,海水皆赤。”经过激战,唐军四战四捷,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唐军焚毁倭军战船400多艘;击毙倭将朴市田来津;扶余丰趁乱逃奔高丽,其所佩宝剑被唐军缴获;王子扶余忠胜、扶余忠志和倭军残部投降;百济诸城全部归顺,百济再次得以平定,只有一座任存城誓死不降。

白江口海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战,因神州史书记载有限,所以鲜为人知。作战中,刘仁轨指挥有方,在兵力不如对方的情况下,先采取守势,而后因势利导,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并辐以并火,最后取得了神州与倭州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作战的胜利。

陆上倭军闻此讯,大惊不已,相互认为百济投降后,这个国家从今天起就不复存在,有唐军镇守,那里就是坟墓,岂能再去送死?

白江口海战的胜利,使唐军很快占领了百济全境,形成对高句丽的夹击态势。同时也粉碎了倭国侵入朝鲜半岛的野心,倭国天智天皇深恐刘仁轨率唐军进攻本土,自公元664年开始,在国内耗费巨资,修筑了4道防线,以备唐军。

此前,百济首领沙吒相如、黑齿常之在苏定方回军后,招集亡散士卒,各据险地响应百济残军,白江口海战后,他们深知百济复国无望,各率所部归降。刘仁轨好言安慰他们,然后让其各自率军攻打任存城,并准备派唐军相助。

孙仁师认为:“相如等兽心难信,若授以甲仗,是资寇兵也。”刘仁轨却不以为然,说:“吾观相如、常之皆忠勇有谋,感恩之士,从我则成,背我必灭,因机立效,在于兹日,不须疑也。”

于是发给黑齿常之等粮食和武器,分兵相随,遂克任存城,至此,百济皆平。

此时,唐高宗召刘仁愿、孙仁师回朝,令刘仁轨领兵镇守百济。百济经过多年的战乱,“合境凋残,僵尸相属”。

为此,刘仁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安定民心,恢复社会秩序:掩埋骸骨;登记户口,任命官长,治理村落;修路架桥,修补堤堰,恢复陂塘,督促百姓种田养蚕;赈济百姓,赡养孤老。

很快便医治了战争所带来的创伤,使百姓安居乐业起来。然后刘仁轨又屯田积粮,训练士卒,做好攻打高句丽的准备。

刘仁轨率唐军镇守百济,时间长了发现手下士兵思乡心切,知道这是个大问题。就写了一份奏章,将唐朝当时流行的府兵制和临时募兵制分析了一下,认为府兵制和临时募兵制都不能适应国家的军事需要,如果突然发生战争,唐朝将是没有兵备的国家,一蹴而倒的危险是存在的。唐高宗见到奏章后,非常重视。

后来刘仁轨归国,政治嗅觉灵敏的他紧紧抱住女皇的大腿,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清洗。后来被女皇任命为丞相,同年因为孙子卷入太子谋反案,忧郁中病死,享年八十五岁。

女皇很大度的饶了他孙子一命,毕竟所谓太子谋反是个什么事,女皇比谁都清楚。念及刘仁轨曾经的救命之恩,就将他孙子流放了。

刘仁轨出身于隋文帝仁寿元年的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平民之家,由于隋炀帝杨广统治期间,连年大兴土木,并且不断对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在这种环境里,刘仁轨自幼便过着清贫的生活。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但刘仁轨却能够“恭谨好学”。

从隋大业七年起,各地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乱使刘仁轨无法正常谋生,很多时候都是清闲在家中。但刘并没有将这些宝贵的时间浪费,而是依旧专心学习,“每行坐所在,辄书空地,由是博涉文史。”

唐高祖武德初年,河南道大使、管国公任瑰将曾上表论事,刘仁轨见到草稿后,便提笔改了几个字,使所奏表章焕然一新。任瑰见到表章后,惊异不已,立即将刘仁轨补为息州参军。不久,又转任陈仓尉。

这些都是小官,刘仁轨真正露头是因为一件事情。他担任陈仓尉,就相当于本县的治安局长,专门治理安顺平民的官。但本地的折冲都尉,类似于今天的驻军团长,这个家伙仗着自己行政级别很高,骄纵无力,大恶不犯,小恶连连。

刘仁轨亲自去劝谏,反被骂了一顿。于是一个治安局长直接将驻军团长下狱,狱中这个团长见到刘仁轨还在骂,刘仁轨直接就让手下把这个家伙乱棍打死。

这事惊动了李世民,因为一个折冲都尉可是四五品的官,而刘仁轨只是八九品的微末小官。后来李世民知道了详情,就升了刘仁轨为七品县令,算是正式踏入大唐的官场。

值得一说的时,刘仁轨担任陈仓尉的时候,袁天罡路过这里,与刘仁轨交谈了一会,就替刘仁轨看了一下面相,断定刘仁轨能位列将相,终年九十!

再要说的是,刘仁轨和王猛青年时代都是乱世,出身一样都是很卑微。但俩个人都能出将入相,靠的不是运气,而是知识。

他们能有那样辉煌的成就,靠的就是能忍受年青时的疾苦,并克服各种困难专心读书!可见,读书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

刘仁轨是神州历史上第一个战胜倭国侵略军的将领,也是神州第一个取得海军大胜的将领。倭军被刘仁轨战败后,900多年未曾踏步朝鲜半岛!

就凭这个,刘仁轨就能名列神州将领前一百!也值得被大书特书,希望大家能记住他。

第三十五章 大战将至

潼关内,黑齿常之和刘仁轨把酒言欢,谈论到眼前的战事,黑齿常之很是抑郁,有些感叹地说:“关外秦军日日投石攻关,关中守军士气低落,都成了疲军。若不是大人率军来援,常之不知能坚守几时。”

“秦军战力,冠绝神州。你能避免与秦军接战,已经算是胜了!女皇陛下对秦国的态度是交好,此时大周两面为敌,西面不可再出强敌。”刘仁轨虽然是武周镇西将军,兼弘农太守,手握军政大权,但弘农就在神都洛阳边上,他还是直属女皇统治的。

“西秦虎狼之国,想要与其交好,这潼关就是最大的障碍。秦军不得潼关,秦王难以安眠!”黑齿常之也知道,秦周联合,对双方而言,都是利大于弊。

但潼关对与秦国的重要性就像防盗门上的锁子一样,门关的再紧,锁子被敌人控制,房子的主人,怎么能安心?

“如果潼关给了秦军,我大周难安!我大周与楚国南争南阳地区,现在胜券在握;东与齐国韩信大军对峙于兖州东郡一带,随着时间的变迁,齐国三线作战,肯定撑不住。所以大周缺的就是时间,西面必须要稳固!”

“至于秦国非要潼关不可,那么将他打疼,他就不想要了!”刘仁轨一把折断了手中的筷子。

“城外秦军精锐五万,由王翦率领,是块硬骨头。王翦此人身为战国四大将军之三,与子王贲灭关东五国,很是凶悍!没有两倍于秦军的兵力,我黑齿常之不敢与战!”黑齿常之很认真的说,身为名将,自知之明很重要。

刘仁轨指着东边说道:“如果领军的是齐王韩信或者是人屠白起,我就不会亲自带兵来了。派三万援军就成了,四万人镇守潼关,谁能攻破?”

“至于王翦,打败他我有五成把握。而樊侯世子薛讷,自认有六成,女皇陛下认为有七成!”刘仁轨笑眯眯的说道,他对女皇的能力,很是推崇。

“关外秦军营盘相联,依山而建,互为犄角,攻之不易!”黑齿常之从墙上取下地图,指给刘仁轨说道。

“夫战,勇气也!”刘仁轨只是扫了一眼地图,不以为意。黑齿常之只是名将,缺少政治嗅觉。

刘仁轨和薛讷的五六成把握是指击败王翦的五万秦军,而女皇的七成把握是指通过这场战争,与秦国达成同盟。

“有大人坐镇潼关,黑齿常之愿效全力!”黑齿常之知道自己的能力比不上刘仁轨,很干脆的交出了潼关的指挥权。

两人交谈的时候,公孙策正在靶场练着弓术,他发现自己的弓术进步神速,似乎抓到弓就有一种默契,很是熟悉。按照叶轻舟的说法就是,他已经了解了弓性,至于箭性,每个懂弹道学的人都能理解。

“君上,大事不好!”楚萌萌疾步而来,走到公孙策面前,低声说道。

“别说马超他们全军覆没了?还是薛讷北渡大河,打到了家门口?”公孙策此时心中只有这么两件事放不下,见楚萌萌脸色忧虑,不似作假,于是直接询问。

“都不是,是王翦!因为公孙恩军中饮酒,犯了王翦的军法。他要斩杀公孙恩,以树军威。”楚萌萌将公孙恩传来的纸条递给公孙策,他神色很是不安。

公孙厉主动去了咸阳为质,此时自己一方和秦国关系处于蜜月期,如果王翦真的将公孙恩杀了,以公孙策的性子来说,虽然不会反秦,但肯定会和秦国闹僵。而公孙厉前面的主动牺牲,也算白费了。

看完字迹潦草的纸条,公孙策一把搓成纸屑,冷笑说道:“王翦杀不了小六!他手下的秦国宗室不会看着小六被他杀了,秦王也不会让他杀。不过,这王翦好大的胆子,想杀我公孙策的弟弟立威?”

“派两个人去咸阳,给王翦一点教训,让他知道,我们虽然不是老虎,但也是刺猬!”公孙策说罢,张弓一箭,脱靶。

他心中并不像他说的那么简单,也是充满忧虑。自己兄弟十个,现在剩下四个,小八公孙孝就是个摆设。公孙恩对他而言,要比手下的神将重要的多。至于军中饮酒,在公孙策看来,都是可有可无的小事。

“君上,要不要给秦王上书,将公孙恩调到河东?咸阳有老君上足够了,公孙恩留在那里,很是不妥。”楚萌萌想了想说道。

其实楚萌萌已经开始着手布置棋子,准备将公孙厉夫妇从咸阳营救出来。

“可以,顺便和秦王再要一批物资,说我们被魏军拖住,而薛讷大军就在孟津,随时可以北渡大河。秦国不想放弃河东这块飞地,就会加大对我们的援助!”公孙策说罢,转身又开始练习弓术。

“董卓已经在汾阴渡河,马超那里怎么处置?”楚萌萌继续询问。

“汾阴是我的地盘,汾阴北边是河西郡,东北是平阳郡。让他带人北渡汾水给河西郡的李靖找点乐子,平阳郡让董卓的西凉军去啃,占据了平阳郡,太原郡就在眼前,董卓一定会很卖力的!”公孙策说罢屏气凝神,一箭射出,正中靶心,不由哈哈大笑。

潼关外,秦军因为处置公孙恩一事,搞的内部不合,指挥出现瘫痪。夜里各部也是各顾防区,相互警戒。

而潼关东边,一支浩浩荡荡的周军轻装前进,各部甲胄多是皮甲,却有一支精锐部队。是两千重骑,骑士身穿黑红相间明光铠,手持马槊,佩剑背弓,座下都是上等良驹,披戴马甲。

樊侯世子薛讷面色沉毅,带着部队安静地行军,各部井然有序,虽是行军于冰雪之上,丝毫不减散乱。

他原本率军抵抗南侵的魏军大将吴起,但被吴起指挥五千魏武卒玩的在孟津地区直打转,最后魏国投周,吴起率五千武卒北渡大河,进击河内郡。而大河又被魏公子魏昂带五千人杂兵封锁,不想破坏魏周关系,薛讷继续屯军孟津。

自王翦率部屯潼关之下时,黑齿常之求援,他成了大周腹心地带为数不多的机动力量,被女皇武则天委派为刘仁轨副将,协同率军驰援潼关,并要求务必击败王翦。

薛讷,字慎言,绛州万泉人,他的父亲薛仁贵是大唐一代名将,死后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老子英雄儿好汉,薛讷身为将门子弟,大有乃父之风,沉勇寡言,显示了不同一般的胆量和气度。

最初,他以城门郎的身份起家,升迁到蓝田令。当时,酷吏来俊臣正灸手可热,担任左台御史中丞的职位,他擅长罗织罪名,被其定罪杀害的有一千多家,按照比例计算,至少有几万人遭了来俊臣的毒手。

酷吏凶狠,但薛讷凛然不惧,在当时,这需要不同凡响的勇气。倪姓富商出钱贿赂来俊臣,来俊臣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就令薛讷从义仓拨出数千石官粮给倪姓富商,薛讷不从,据理力争,认为义仓的贮备是为了水旱灾荒,为百姓救急,“安敢绝众人之命,以资一家之产”,后来,来俊臣恶贯满盈,遭到诛杀的下场,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圣历元年八月,也就是武则天正式当皇帝不久,后突厥阿史那默啜可汗借口‘奉唐伐周’为名,出动十万突厥骑兵,大肆劫掠河北道各州。形势岌岌可危,武则天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薛讷出身将门,甚得武则天的亲睐,他很快提升为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开始了独当一面的军旅生涯。

薛讷临行向武则天献策,认为:“突厥人猖獗,是以庐陵王李显为借口,只要明确李显的皇储身份,突厥人师出无名,就会不战自退。”

薛讷的这个建议很大胆,当时李氏和武氏争夺太子之位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斗争,女皇为了统治的稳固,也是杀了一批又一批。薛讷他说了,因为说的有理,也正是时候,所以他没被武则天咔嚓掉。

武则天点头称是,她马上册立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同时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