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兵家大争-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君上所言甚是,这李神通是晋国宗室大将,知道不少晋国底细。再说将其生擒,也是一张好牌,总有能用上的时候。”徐荣沉声说道。
“阿绣这小子以一斗二,越战越勇,咱家很是喜欢。不知道张济将军对咱家那孩儿怎么看?如果看得上眼,就让阿绣去帮衬帮衬咱家那孩儿。如何?”董卓明显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战场上明明是张绣被李氏父子联手打的疲于应对,险象迭生。
“世子英明神武,这是阿绣的福气。”张济很担忧的望着战场,对董卓说道。
“哈哈,就这么定了!”董卓很开心,拍着张济的肩膀。
“都还愣着干什么?去帮阿绣把李氏父子绑了!”董卓转身大喝一声。
一帮按捺不住的健将闻令,纵马争先而出,两三下就帮张绣将李氏父子打落下马,又帮张绣将李氏父子捆缚,拎到董卓面前。
第三十三章 公孙恩
元月初十天一亮,驻扎在潼关外的秦军例行往事一样,很熟练的将各种攻城器械摆到潼关城下,五十座投石器前后发威。
篮球大小的石块在投石机的嘎吱声中,呼啸而去,划出一道毁灭气息十足的抛物线,落到了潼关城墙上,倒霉的周军被十块碎尸,惨不忍睹。
潼关守将是武周名将黑齿常之,与高仙芝一样,都是高丽一带的人,不过国籍是百济,似乎没什么区别。
黑齿常之的早年事迹不详,在《旧唐书》中单独列传,可见一斑!其长大以后,身高七尺有余,善于用兵,史称其“骁勇有谋略”。后来黑齿常之在百济国任达率(百济官名)兼郡将,相当于唐朝刺史一职。
降唐后数十年,黑齿常之屡建战功,纵横青藏所向披靡,数破突厥威震天下,进爵燕国公,成为大唐的封疆大吏。永昌元年,受酷吏周兴诬陷,含冤自缢而死。
女皇的魅力是惊天的,尽管黑齿常之含冤自杀,但女皇一声招呼,就立马复活带手下前来效力。被女皇委以重用,镇守潼关。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州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
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
潼关因临近潼水而得名,古称桃林塞。现今潼关关城周长约十里,北面与东北,为板筑土墙,外包青砖高16米,宽8米;南与东南,顺山势削成垛口,高达30米。除开门6处外,留有南北二水门。
潼关东约3公里,有一禁沟,自唐至明、清,为了潼关的安全,沿禁沟两岸,夯筑方形土台12个,是防御性的军事堡垒。由于土台与潼关城基本连接,故称“十二连城”。
潼关作为关中的东大门,它经历过大小战役数十次。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战于潼关,马超据关抗曹师,后曹操凭其智谋巧妙地夺取了潼关。
北周末年,扬坚在洛阳篡位立隋时,曾密遣杨尚希扼守潼关,以解其西顾之忧。
唐中叶安禄山攻占洛阳,进逼潼关,使用反间计占据了潼关,震动京师,唐玄宗仓皇西逃。就连唐末盐枭黄巢率军起义,也是攻取潼关直捣长安。
宋代“靖康之变”后,潼关为金所得,金朝后来为蒙古军队逼迫,迁都汴京。将兵力完全集中潼关附近。有人曾对蒙古铁木真说:“金廷居汴将二十年,所持以安者,唯潼关、黄河耳”。所以公元1233年当蒙军包围汴京时,首先夺取潼关。
元末,朱元璋也是先破潼关,整个关陕地区才迅速得到平定。潼关的重要性,可见非比寻常。
可以说,得潼关者,就可得关中之地。秦军自然要把潼关夺回去,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
秦国国都咸阳与大周都城洛阳都在潼关的辐射范围内,两国谁占据潼关,谁就拥有主动权,另外一方只能被动防守,被动防守就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国力,才能保证这一线的安危。
此时的潼关更加难以攻克,黑齿常之取水浇城,使潼关成为一座冰城。让攻城的难度无限扩大,而且用水浸漫潼关前的地面,让其结冰,一片光滑,让秦军根本无法靠近潼关,每日只能用投石机轰击潼关。借此打击潼关守军的士气和战意,至于能消耗多少守军,王翦并不对此有多少期望。
秦军除了轰击潼关外,还在不断取土,将土撒在冰上,为几天后的攻关做准备。挖土和撒土自然是步兵,骑兵就负责运输,这让一心立功的公孙恩更是抑郁的难以言表。
“前将军,投石机所需的石块紧缺,只够轰击半日。”说话的赢豹,因为公孙厉险遭刺杀,秦王赢荡震怒,将赢荡贬值为校尉,让他随王翦攻打潼关,戴罪立功。
“石块不够,就取水结冰,以冰块攻城!决不可让潼关守卒有一日安生,否则前功尽弃!”王翦中年人模样,方脸重眉,面相威严充满杀气。
“喏!”赢豹抱拳,还未离去,欲言又止。
王翦浓浓的眉毛一挑,问道:“还有何事?”
“骑将公孙恩苦无战事,现在营中饮酒解愁。”赢豹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自己刚刚知道的事情说了出来,
“营中饮酒?”王翦缓缓站了起来,吐出四个字,压得赢豹呼吸不稳。
“不管他的出身如何,也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敢在我军中饮酒,其罪当斩!”王翦语气肃穆中有些沉重,说实在的,他并不想招惹公孙恩,他也知道秦王派公孙恩来前线的意图。
秦王派公孙恩为骑将,就是让公孙恩来混点军功,用掺水的军功晋升公孙恩,是一种很明显的拉拢手段。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让公孙策感受到压力,因为公孙恩在前线,出个事情是很简单的事情。
“前将军息怒,大秦复立,经不起内部动荡。兴平君遇刺一事,可见公孙氏对大秦的重要。若因罪斩杀泾阳君之弟,河东之地,必出动荡!”赢豹打小报告是出于好心,因为事情现在知道的人不多,很容易内部消化掉。而这种事情,天黑之前肯定有人会来给王翦打小报告。
公孙恩来到军营,对于军中宿将多无敬服之心,引起了众怒,很将校都很愿意看到公孙恩被收拾的画面。而赢豹身为宗室,就要为大秦的根本利益做考虑。
而王翦,只是沉思片刻之后缓缓的摇了摇头说道:“我治军,全凭威信。公孙小儿犯我军纪,不杀则损我之军威,不杀则我王翦无法立信!”
“前将军若执意如此,末将只能与将军一战!”赢豹说罢,转身离去,身后二十名铁鹰锐士狠狠的扫了一眼王翦,随赢豹而去。
“不知死活!拿我将令,去营中将骑将公孙恩擒来!”王翦取出令箭,随手抛给追随他的铁鹰锐士。铁鹰锐士是大秦的一个特殊阶层,都是军中百人斩,还要武技超群,更重要的是要对大秦忠心耿耿。
铁鹰锐士只有八百,他们可以有自由追随权,只是限制于秦国。王翦有五十名铁鹰锐士,加上儿子王贲,孙子王离,王氏拥有近百名铁鹰锐士。这代表着王氏在秦军之中有着八分之一的绝对控制权,很是了不得,比公孙策的势力还要强。
公孙恩在军中犯事,王翦必须杀了公孙恩,这是立威!
他要给军中将校立威,给秦国新晋的贵族比如公孙策、董卓等人立威,也有给赢秦王室立威的意思。他的意思赢豹理解了,所以才会口出威胁。
想当年,秦国虎吞六国,要知道其中五国是王翦父子打掉的。可他们最后又获得了什么?打下数倍于秦国的土地,结果秦国连数寸可供传承世袭的土地都不给!
秦国的灭亡,原因除了秦二世没有始皇帝手段高明外,其他的原因就是封功有问题。那个年代武将和贵族追求的就是裂图封侯,而文人追求的就是中央集权,全国郡县制。
郡县制的优越性,始皇帝自然是知道的。只有郡县制,才能让赢秦万世一系,永久的流传下去。因为不会有其他诸侯和赢秦抢夺天下,原有的诸侯都灭了,也没有新封的诸侯。
于是秦末大起义中,秦国武将可以说是人才凋零,而起义军可谓将星璀璨。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些武人追求的就是裂土封侯!而秦国根本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是根本上的矛盾,没有解决的办法,所以秦国被群殴而死。
之后楚汉之争,都是坚定的分封制势力。而刘邦出手比项羽大方,张耳和韩信干掉项羽封的赵国,刘邦啥话没说,直接就封张耳为赵王,统辖原来的赵地,自己寸土不要。
这让大多数武人看到了刘邦的大方,都归心于刘邦,所以刘邦带着一帮人将项羽群殴而死。而王翦,就是不折不扣的分封制铁杆粉丝。
赢豹心中发苦,自己的命怎么就那么倒霉。过来名义上是戴罪立功,实际上是秦王派他来保护公孙恩的。毕竟公孙厉已经到了咸阳,有了正牌的人质在手里,没必要拿公孙恩去挟制公孙策。
“赢校尉,你怎么又来了?来,一起喝酒!”公孙恩趴在桌子上,举着自己喝过的半杯酒,傻笑着邀请赢豹。
赢豹脸色铁青,端起公孙恩的酒杯,一把泼到了公孙恩脸上,酒精在眼眶里的感觉很刺激,公孙恩猛地就被激醒,紧接着就是大怒,随即收敛怒气,望着赢豹,希望他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
“大祸临头!军中饮酒,论罪当斩!”赢豹说罢,将白玉酒杯摔的粉碎。
“谁敢杀我?王翦?”公孙恩原本有些半迷糊,听到生死问题,猛地出了一脸冷汗,瞬间清醒,问赢豹。
“除了他还有谁?大王不敢杀你,但王翦敢杀你!因为王翦不是大秦宗室,就这么简单!”赢豹一把抄起桌上的印信,抛出帐外,帐外公孙恩的铁鹰锐士一把接住,纵马奔出军营,去调遣公孙恩部下骑军。
“谁想杀我,我就杀谁!”公孙恩抄起桌上的头盔一把套在头上,提起战刀正要走出帐外,腿一软,如果不是赢豹一把扶住,就摔倒在地。
“王翦统率五万大军,你拿什么拼?现在固守大营,等大王旨意!”赢豹无所谓的笑了笑,他把公孙恩的话只当是一时意气,再说他不认为公孙恩有公孙策那么厉害,毕竟王翦的名头不是吹出来的!
“我等奉前将军将令,入营擒拿骑将公孙恩!阻拦者一律同罪处置,还不让开!”两拨铁鹰锐士在公孙恩营门处对峙,公孙恩在赢豹的搀扶下出了大帐,公孙恩猛吸一口凉气。
军营中的留守骑军不知所措,营外还有源源不断奔来的大秦将校,他们率领亲兵各自列队。其中有支持王翦的将校,也有呼应赢豹而赶来的大秦宗室将校,还有堵在两拨人之间,持中立的将校。
“这回,热闹了!”公孙恩转身回帐,拿着一个鸽笼出来,笑了笑,将白鸽放了出去!
“没想到你早有准备?”赢豹有点吃惊,因为公孙恩时刻处在他们的保护之中,他们并不知道公孙恩有信鸽一事。
“没准,这对我来说是一件解脱!”公孙恩耸耸肩,难道他要告诉赢豹,这信鸽他也是刚刚得到么?
第三十四章 刘仁轨
潼关外的秦军虽然发生内讧,但投石机的节奏依旧在继续。
“发报咸阳,等待大王裁决!”王翦黑着一张脸,将这事告一段落。公孙恩也被解除军职,软禁在赢豹大营,所部两千骑尽数拨给赢豹掌管。
潼关内的守军神经绷得紧紧的,生怕天上掉下来的冰坨会砸倒自己头上。一直撑到了中午,秦军吃饭的时候才告一段落。
黑齿常之也将城上守军换了一批,他本部三千人,加上武则天前后拨给他的兵马,总数才刚刚超过一万,在秦军投石机打击下,现在成了接近一万。
看着走下城墙的周军都软绵绵的蹲坐在大营里,黑齿常之内心也是担忧。每次上城墙的部队,都是抽签决定的,抽中者哭丧着一张脸,活着走下城墙比中了五百万还高兴。但一个个又精疲力尽,这让黑齿常之如何不忧?
士兵的情绪低沉,很是压抑。黑齿常之担心时间一长,自己的部下的士兵会不战自溃。现在已经有近百周军被吓疯吓傻,他可以想象,秦军一直这样打击下去,自己的部队会成什么样子!
“将军,镇西将军率援军五万,大军正在关外二十里处驻扎。刘将军已带亲骑赶到关外,要求进城与将军叙事。”亲兵带来的消息,让黑齿常之精神一振,他和镇西将军也是旧识,很是佩服这个刘将军,说是他的救命恩人也不为过。
“摆一桌酒菜,我与刘相要好生叙旧一番!”黑齿常之对亲卫将说罢,带着其他亲兵疾步走向东城。
率军来援的将军是刘仁轨,与黑齿常之见面后,紧紧握着双手,为两军汇合和握手,也为旧日恩情而握手,都很是激动。两人之间的交情,是打出来的。
这事要从唐朝灭高句丽说起,要灭高句丽,就要先灭掉帮凶羽翼百济,于是唐高宗派苏烈苏定方带十万人灭了百济,黑齿常之是百济将军,自然会抵抗到底。当时百济国王和太子都被苏定方俘虏,各地还有百济残军,百济的一名王子逃到倭国,请求援兵。
当时六十岁的刘仁轨兼职唐朝水军大将,负责给前线运输粮草。结果上级命令他强行出海,暴风将水军打残,刘仁轨被削职为白身,随军效力。后来唐军陆军一位将军身死,临时无奈只能把刘仁轨推上去,算是充数。
这是刘仁轨第一次带兵出征,鉴于没有作战经验,所以刘仁轨治军非常严明。刘仁轨率唐军转战百济,所向无敌。百济将军道琛率百济军在熊津江口(即今韩国锦江)立两道栅栏,抗拒唐军。
刘仁轨率部与新罗兵四面夹击,大败百济军,士卒争入栅内,由于便桥狭窄,落水及被唐军所歼达万余人。道琛连失两栅,遂解除对唐将刘仁愿的包围,退守任存城(在百济西部任存山)。刘仁轨见唐军少,就和刘仁愿合兵一股,养精蓄锐。
而苏定方带十万大军攻击高句丽都城平壤,由于久战在外,时值寒冬,各部将士无心再战,就连苏定方都开始动摇,最后苏定方带十万大军于二月撤兵归国。
唐高宗给刘仁轨诏书,让他率军归国,而且刘仁轨唐军将士也皆欲西归。刘仁轨客观、细致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决定坚守百济,伺机出击。并说服了其他唐朝将军,一起留在百济。
百济各军汇聚,包围了刘仁轨,他们认为唐军孤城无援,即将撤退,从此未加防备。刘仁轨、刘仁愿知百济防卫松弛,遂七月趁其松懈,率部突袭,相继攻克支罗城(今韩国怀德)及尹城、大山、沙井等栅,歼敌及俘获甚众,分兵守之。
百济将军率军退守真岘城(今韩国镇岑县),凭借该城临江高险,又当冲要,严兵守卫。随后不久,刘仁轨伺其稍懈,率新罗兵夜至城下,驱众从四面攀草登城,天亮时占据真砚城,终于打通了从新罗运粮的道路,减轻了后勤压力,利于唐军持续作战。
刘仁愿遣使归国报捷,同时请求派兵增援。此时,唐高宗已得知倭国出兵增援百济,遂命熊津道行军总管、右威卫将军孙仁师发山东水军七千人开赴熊津,援助刘仁轨。于是百济地区再次陷入僵持,双方都在等待援军。
倭国天智天皇以援助百济为名,令倭将毛野稚子等率领倾国精锐两万七千余人向新罗发起进攻,夺取了沙鼻歧,奴江二城,切断了唐军与新罗的联系。不久孙仁师率部抵达熊津,与刘仁轨、刘仁愿会师,唐军兵势大振。
唐军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商讨下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