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第二帝国-第3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漫长的黑夜渐渐过去,一缕耀目的晨辉宣告了新一天的来临。夏洛腾堡宫的主殿当中,正值人生巅峰之龄的威廉身着盛装,头戴宝冠;在御极26年的岁月积淀下,倒着实有一番大国君主的气质充盈四面。看着刻意打扮成如此模样的皇帝,旁边的清英不由得暗自撇了撇嘴:面对一个家国俱丧的晚辈少年,威廉作为一个长者,所应当表示出的是对对方的同情怜爱和同仇敌忾。现在他尽显自己身为君王的威仪,反而会让对方在畏惧中平添和他之间的距离。
  清英的预想很快就得到了证实。步入主殿的阿列克谢刚和威廉交谈没几句,整个场面便成为了威廉一个人声讨布尔什维克的舞台,其中不乏极端蔑视和侮辱的词汇:还好这仅仅是一次私人的会见,威廉说出的话语并不会像历史上那次“野兔狂灾”一般搅动欧洲局势。不到一个小时之后,威廉本人也觉得索然乏味,他随即在象征性的颁发给阿列克谢一枚霍亨索伦王室星芒勋章的同时,也以自己公务缠身为由,对来人下达了逐客令。
  看着阿列克谢快步远去的削瘦身影,威廉眼中目光复杂,似是回忆起了什么;过了半晌,他方才轻声开口道:“埃特尔,尼基的这个孩子,真像20年前的你。我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治好他血友病的拉斯普京,会得到尼基的绝对信赖:即便是在众怒沸腾的情况下,他对拉斯普京的信任也是丝毫不减了。”
  “也天幸那位拥有奇特治疗能力的江湖术士进入了俄国宫廷。否则的话,我们要想解决东方问题,还不知要花费多少精力。”清英悄然避开了威廉的话题,微笑回答道,“现在,我们可以向高尔察克、邓尼金、尤登尼奇等诸位白军领袖放出消息,称沙俄皇太子阿列克谢现已身在柏林,令他们速速遣人前来朝拜。”
  “可是这样一来的话,我们和苏俄不就等于立即处在敌对位置上了么?”威廉有些犹豫地说道。清英微笑道:“阿列克谢是父亲的表侄,他之所以出现在柏林,完全可以说成是与亲属相聚。只要有这层关系在,我们就没有和苏俄完全撕破脸。更何况在营救过程中,我的人将嫌疑矛头全部指向了南方的邓尼金;就算苏俄高层对此心知肚明,我料定在当前情况下的他们,也只会根据这些证据顺水推舟,而继续和我们保持相对和睦的关系。阿列克谢还活着的消息传开之后,必然是白俄振奋,赤俄惊惶,我们就等着看俄国内战的好戏吧。”(未完待续。。)
  ps:  不知什么原因,作者无法正常进入书评区,因此也就无法正常加精和打赏了,还望诸位发表评论的书友们见谅。。。。。


第629章 内政之虑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清英便和以霍尔维格为首的国务秘书们一道,投入到了各项战后策略的制定中去。这些策略涉及内政、经济、军队、外交、谍报等诸多领域,而每一项都包含有大量的具体分支,其中彼此之间更是存在着复杂的关联。然而,这些事务却都是今后的德国所亟需解决的,其中甚至直接决定了这个帝国今后的国祚;在这种情况下,清英也唯有不辞辛劳,全力处理各项事宜。
  在内政上,德国首需解决的便是军队复员、烈属抚恤、和伤员补贴等直接问题。值得庆幸的是,由于这一位面的德国在战争中取得了足够多的利益,完全可以融化掉这些淤积在经络中的黑色血液。随着第一批战争赔款从法国和苏俄输送至德国的金库,在战争中蒙受创伤的个人和家庭,都在德国高效的政府运转下得到了一笔丰厚的资金,这足可保证他们生活无虞、甚至是有余力进行投资创业。
  而从军队中退役的复员军人,除了能领到一笔钱作为生活费之外,德国政府还着力为他们安排了大量再就业的途径。广袤的东欧占领区和新获得的海外殖民地,都需要数量不菲的警察来维持正常的秩序;而那些颇富战斗经验的老兵,则更是在德国政府的推动下,成为了众多小国聘请军队教官的热门首选。除此之外,随着德国对各占领区的接收控制,其骤然提升的消费需求,必然会促使国内各个相关的工厂企业大规模扩充生产。如此一来。德国国内本身的就业岗位也将大幅增加。而这一系列措施也无疑能够解决军队的复员。
  其次。便是德国自统一以来所一直存在的历史性积弊:邦国政府和容克寡头。
  在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前,中欧大地上的日耳曼民族一直都处于分裂的邦国统治阶段,最多的时候甚至有多达数百个王国、大公国,和上千个半独立的领地。虽然威廉一世在1871年宣告了德意志的统一,但这些原有小国却是以联邦的形式加入到以普鲁士为首的帝国当中,使得其在行政上仍旧保留着相当的独立性。截止到帝国建立之时,不属于中央直接管辖的王国、大公国、公国、候国仍旧有21个之多;他们都拥有自己的行政机构和武装军队,且宣誓效忠的目标并非是德皇、而是其邦国的直接首领。即便是到了战争时期。身为最高统帅的德皇也无法获得这些军队的绝对指挥权,而是只能维持原有的框架体系!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当属德国第6集团军:这个在施利芬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大集团军,便是巴伐利亚王国的嫡系部队,他们只听命于王储鲁普雷希特,而根本不对帝国总参谋部负直接的责任。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德国的政体与和当前的英联邦十分相似:诸如加拿大、澳洲等国共尊英王为君主,但他们都保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其军队在战争中也是以加拿大军团、澳新军团等形式出现在战场。这种松散的联邦形式,显然不适应当今这种举国性的战争格局:一旦下一场战争爆发,德国就必须发挥其全部的气力。绝不能容忍在内部出现任何力量的浪费。
  而容克寡头也同样是当前德国所亟需引导或是解决的一股势力。自从神圣罗马帝国时代起,容克贵族就是德意志境内诸国的统治核心。在上千年的传承积淀中早已涉足到了国家的各方领域;随着近代德国借助第二次工业革命风潮的急剧崛起,这股势力更是在资本积累的过程当中膨胀成了一个绝对堪称恐怖的庞然巨物。工业容克把持着造船、煤炭、钢铁、机械等所有工业领域,几乎垄断了德国火炮和装甲制造的克虏伯军工便是最典型的代表;而传统的农业容克也在德国“举国一体奔向城镇”的城市化建设中,从农民手中兼并了大量的良田土地。当前,德国大部分耕地也都被容克地主所掌握,真正属于普通民众的只占极少数!
  由于资本家追求利益的本质属性,使得这些容克们必然会在联邦议会中全力捍卫自己的利益;而这也无疑将形成一股极其强大的政治力量,即便是皇帝和宰相也不能违逆他们的意愿。当年俄国之所以会同德国交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德国大量进口廉价俄国小麦的做法眼中损害了农业容克的庄园收益。在这些人的联合施压下,使得俾斯麦不得不猛烈提高俄国入境农产品的关税,自此遭来了俄国更进一步的忌恨。而工业容克捆绑德国政府的决策则体现在威廉的“世界帝国”声明: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德国资本家们必须向海外猛烈扩张市场,而这一举动的后果便是让德国从一开始就处在了当时仍是“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不可调和的对立面上,根本无法获得如美国一般韬光养晦的发展机会。
  虽然现在德国的欧洲劲敌已经被尽数击倒,但清英也显然不会让容克们这般恣意膨胀下去。如果继续维持现状,属于霍亨索伦的皇权必定会被这帮垄断了国家力量的寡头们徐徐架空,最终成为只能按其意志行事的傀儡。
  不过,联邦政体和容克贵族却都是当前德国的国本,急切之间绝难根治;如果改革的步子迈得太大,则必然会扯到腿上那根本拉伸不开的肌腱,使得整个人失去平衡轰然摔倒在地。历史上,因改革步伐过大而最终坑死了自己的最悲剧典型莫过于苏联了:戈尔巴乔夫一味追循彼得大帝的足迹、意图让苏联实现如西方一般的开明公正,却浑然忘了俄国自古以来就是以皮鞭、农奴、迫害、和大屠杀闻名世界的恐怖属性。过度的放开枷锁使得苏联出现了震惊世界的解体,其国家实力瞬间从两极之一的世界巅峰直坠谷底;与此同时,国家的经济和科研能力也都一落千丈,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即便是在普皇三任总统的20多年之后,也是只能啃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老本艰难度日!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顺时改革并非是前进,逆流守旧反而是更加明智之举。做为源自后世的穿越者,清英便绝不会去重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覆辙,而是只会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点点改变这个帝国的根基。当前他这具身体的年龄刚过而立,而岁月的流逝速度也在这具身体上出现了诡异的近乎停滞,这使得清英完全有信心通过时间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对于德国境内的各邦国,清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去触碰其最敏感的政治独立,而是只在军队领域上做文章。在和平时期,各邦国的军队不再只是只呆在自家老窝不动,而是应当在帝国各地轮值驻扎训练;但逢事起,这些部队也将和普鲁士嫡系混编一处,在同一个帝国的旗帜下执行任务。如此,各邦国的地方军队便能逐渐摆脱其原本宗主所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烙印,并为今后德国中央政府谋求对军队的统一指挥权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力量强大的容克,清英也不可能向他们直接选战,而是采取各种手段徐图削弱了。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策略,便是大力发展他自己所在的霍亨索伦的势力,以求在不使得现有容克利益受到损害的同时、让皇权在帝国政治中拥有更加举足轻重的地位。清英已经为今后的霍亨索伦家族选定了几个极具前景的发展行业,涵盖了石油、通讯、内燃机、飞机制造等一系列相关附属产业;一旦霍亨索伦家族能在这些领域实现垄断,那么凭借其原本就在土地、铁路、和航海上的主导地位,便足可将一大批容克控制在自己旗下,使他们尊奉皇室的意愿。
  此外,便是逐步健全如后世一般的法制,使得容克寡头们逐步减少在漏洞空隙中回转腾挪的余地,徐徐削弱对方的势力。一些行业规范和标准也将以立法的方式被建立起来,将民众的意愿挟持起来以对抗眼睛里只有利益的资本巨头。当然,这些法令的力道便需要仔细审度了。不过在众多国务秘书的智囊参谋之下,谨慎行事的清英也很难做出什么动作过大的举动。
  至于经济,对此并无过多造诣的清英便尽数扔给了帝国的部长要员们,让他们去制定各项发展策略。很快的,德国政府要员们便在方向总纲上取得了一致。未来的德国将向东欧占领区和海外殖民地大量投资,并着重建造自己的商船队伍,以便实现如英国一般的海洋贸易和如俄国一般的内部攫取。而与此同时,德国也将继续对从巴格达到科威特的铁路修筑,并以此加紧对奥斯曼帝国的经济渗透;从某种角度而言,奥斯曼也同样可以看作是一块拥有众多人口和海量石油资源的优质殖民地,既然他们已经在战争中倒向了德国,那么德国就再不应该将它从自己的手中放走。(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寺高义、绍江、和zhouyu1976的打赏~~~


第630章 东方军售

  碧空澄澈,烈日高悬,林间的夏蝉不知疲倦地恣意鸣叫着,仿佛丝毫都没有感受到中欧大地上的秋季的来临。
  经过近半个月的努力,清英终于为德国在今后各个领域的发展上都确立了一个方向和开端。在外交上,德国将努力把奥斯曼帝国纳入自己的同盟体系,以便让自己的势力全面扩张至中东,从而形成对印度和英属非洲殖民地的直接威胁。在战略上,德国将大力经营此番从英法手中所接收的南美圭亚那殖民地,在扼守英国南大西洋航道的同时,也成为能远望美国的一个重要前哨基地。在谍报上,北美情报局也将在随后的时间里得以建立:由于本位面的德美两国并未爆发战争,德国人在美国境内的行动无疑仍是相当的便利。
  与此同时,德国对俄国的武器出售和人口贩卖计划也逐渐实施了起来。无论是新生的红色苏维埃,还是沙俄旧军官们建立的白俄反对政权,德国手中所持有的大量俄制军火,都是他们扩充己方势力的外购首选。俄国士兵们不仅对这些武器的使用和维护都十分熟悉,其在修理和弹药补充上的便利更是其他国家的制式武器所无可比拟的;只要各方的军队高层不想看到自己购买的高价武器面临只能一次性使用的巨大折旧风险的话,在有自家货的情况下肯定是优先选用自家货!
  而迄今仍旧关押在德国各战俘营和工厂中劳作的俄军俘虏,则更是令当前俄国境内的割据势力们为之望眼欲穿。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战斗技能都毋庸置疑,只要给予枪支。就能在短时间内拉出一支能够在内战中砥柱中流的军队。现在统一的俄国中央政府已经不复存在。布尔什维克用武力解散立宪会议的做法早已使得各方只能用拳头来解决俄国政权的归属问题:倘能有数万精锐为己方所用。其作用又岂是那些临时从田间强征出的庄稼汉所能比拟?
  当德国政府的使节向各方白卫军势力宣布阿列克谢皇储尚在,并表示出能有俄制武器和战俘出售的时候,无论是追求共和的高尔察克、还是心系帝制的邓尼金,他们无不额手称庆,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采购武器和释放战俘的谈判中去。盘踞北高加索和顿河一带的邓尼金手中资金稍少,暂时只从牙缝里挤出了不足一千万卢布的现款来购进军火;而财大气粗的高尔察克则是准备直接支付60吨黄金、折合超过1亿卢布的硬通货,以求同时得到军火和俘虏。对于盘踞在赤塔地区的谢苗诺夫武装,高尔察克径直向柏林方面保证他定会在短期内打通西伯利亚铁路线。以便通过符拉迪沃斯托克实现与德国的交易。
  德国与白卫军之间的往来交易,显然瞒不过迁居到克里姆林宫内的苏俄统治者。对于德国政府的这一背叛行径,广大布尔什维克党员都感到震惊愤怒且难以接受:毕竟在此之前,对方已经和自己有了整整十年的合作,双方的不少人员更是在期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不过,乌里扬诺夫本人却是对此看得相当透彻:当年双方的蜜月期,是建立在推翻沙皇统治这一共同的基础之上,现在德国解决东方巨患的目的已经达到,其和己方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自然便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在前沙俄皇太子阿列克谢在柏林受到德皇接见的消息传来之后,则使得苏俄高层更加确定了对方在这场俄国内战中的态度倾向:毕竟能够在自己眼皮底下将阿列克谢救走的。也只有那帮同样在俄国扎根了十年的德国特务们了!
  “乌里扬诺夫同志,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克林姆林宫内的病榻前。担任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斯维尔德洛夫满是忧虑之意地说道,“德国人准备开始向白军售卖军火了,盘踞在北高加索的邓尼金集团能够轻易通过黑海航运得到大量的武器;而东方的高尔察克虽然在西面被我们封锁,可他们还可以利用那条西伯利亚铁路在远东和德国人进行接触!那支在赤塔附近出现的匪帮毕竟力量有限,很难对西伯利亚铁路实现牢固的阻隔;最为关键的是,我们也没有任何手段去拉拢和支持那帮匪徒,他们被高尔察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