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第二帝国-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对出访这个国度有着一万个不甘愿,但由于意大利皇家海军是决定地中海局势走向的最关键力量,倒向协约国将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性后果,清英也只能强迫自己压下对意大利人在战争中那拙劣表演的强烈鄙视,以最无可挑剔的贵族礼仪同这帮家伙们虚以委蛇。
  此时的意大利,依旧秉承着历史上的标准墙头草秉性:他们一边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两面讨好,一边又以自己的站位立场作为要挟,不断抬高自己的利益诉求。在面对英国人的时候。意大利至始至终都是笑脸相迎,但话语间却暗示英国人需要低价向他们出口煤炭,并让英国对法国施压,令其放弃对突尼斯的殖民占领。而在迎接清英的这些天里,丰盛的意大利美食和靓丽的暖床少女同样也是没有任何的乏缺;然而意大利首相却在私下里对清英开出了新的价码,他们不仅要向巴尔干地区扩张势力,更要将奥斯曼帝国的利比亚纳入自己的殖民地!
  面对意大利人的行径,清英心中不由得怒火丛生。这个国家的两面三刀奇货可居、和胃口极大却长着一副令人不堪入目的烂牙的秉性,已经远远超出了清英所能容忍的范围,如果再这么和这个无赖地痞毫无休止的妥协纠缠下去。天知道他们最后会要出什么样的价位?单纯的胡萝卜诱惑在这群极端贪婪的意大利人面前只会无休止增加他们的贪欲,必须要用大棒让他们感到发自内心的恐惧。使之不敢与德意志为首同盟国为敌。
  在清英的秘密暗示之下,奥斯曼海军刚服役半年的海雷丁号无畏舰在4艘驱逐舰的伴随下驶出马尔马拉海,前往帝国控制下的北非的黎波里军港进行“视察”,并在公海之上进行了实战演习。被德国军官苦训半年的土耳其水兵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战术水准,无论是远距离炮火射击还是长时间追逐跟进都有着可圈可点的表现。这一情况被意大利在利比亚的间谍所探知,而后迅速发到了意大利海军部长的办公桌上。见土耳其人竟然把自己从德国人那里买来的无畏舰开到了的黎波里基地,意大利军方震惊地发现,这个衰颓了一百多年人尽可欺的欧洲病夫,其手中竟也有了世界一流的皇道仙兵!
  尽管意大利在奥斯曼海雷丁号订购的当年也开工了一艘名为但丁的无畏舰,其吨位、火力和航速无不都凌驾其上;然而由于意大利相对薄弱的工业基底和海军造船人员好逸恶劳的惫懒属性,致使这条船的建造速度远低于其他列强。时至今日,这艘无畏舰还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宣告竣工,形成战力更是遥遥无期。面对装备8门305毫米舰炮、航速达到21节的土耳其战列舰,意大利所有的现役舰艇在它面前都将不堪一击,甚至连逃跑也成为了一种奢望。虽然意大利海军全家老小加在一块肯定能堆死奥斯曼的那艘无畏舰,但土耳其人却完全可以不与意大利舰队刚正面,而是用航速和火控上的优势玩拖刀战术。如此一来,奥斯曼海军的这艘无畏舰便几乎立于不败,而意大利海军却要面临战舰被击沉的巨大风险!
  就在红色星月旗数十年来第一次在地中海中部耀武扬威的时候,奥匈方面也开始针对意大利举行了威慑性的演习。15万全部由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组成的精锐军团进行了大规模山地进攻演练,如潮水般连绵突进的奥匈军队让前来观战的德国将领都为之点头称赞;而当意大利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对于本国在阿尔卑斯山区的防御信心又开始没了底气。在除清英以外的人看来,拥有5200万人口、且机械军火工业凌驾法俄之上的奥匈帝国无疑是名副其实的欧洲五巨头之一;考虑到意大利陆军当年在埃塞俄比亚被当地土著一顿猛揍的战斗力,雄伟险峻的阿尔卑斯天险也难以让意大利感到安全。与此同时,奥匈海军也开始了他们的例行巡航;2艘全新的拉德茨级无畏舰以20。5节的最高速度在海面上航行的壮观景象,也让造船速度悲催的意大利海军为之绷紧了神经。
  一番武力恫吓之后,意大利人的态度登时发生了极大的改观;不仅暖床少女们的服务更加贴切而全面,前来和清英会面的意大利军政要员们也没有了此前那副皮笑肉不笑的敷衍神情。意大利人已经意识到,真要是惹急了柏林,德奥完全可以在弹指之间将意大利给彻底收拾掉;即便是英法能在海上拉意大利一把,但在陆地上却只能是被德奥军队给各种蹂躏!见到这一情形,清英心中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恶气;在这个真理只存在与大炮射程之内的丛林时代,果然只有包裹钢甲的铁拳,才是同这些流氓强盗最有效的对话工具。
  亮出了手中的大棒之后,清英随即像没事人一般,继续以和颜悦色的温言态度同意大利人商讨有关于利益诉求的问题。毕竟他的目的不是要对意大利采取征服策略,而只是要敲打一番这个不听话的小弟,让其乖乖的在同盟国阵营中一心一意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为了安抚意大利人在大棒威压下的受伤心灵,清英也向意大利人表明了柏林方面的态度:德国会支持意大利在意奥争议领土上的合法诉求,并劝说维也纳方面接纳来自意大利财团资本进入巴尔干地区分享蛋糕。而在利比亚问题上,由于德国必须依靠奥斯曼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从而让俄国成为孤立在外的世界岛,清英也只支持罗马对这一地区进行经济渗透和资金控制,而以和稀泥的方式拖延了意大利对这一地区的主权要求。
  就这样,在清英的多方斡旋下,原本在1912年意大利与奥斯曼之间爆发的战争得到避免。实际上,清英的此番访问和当年俾斯麦的手腕有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通过首鼠两端的利诱威胁,让矛盾双方出于对第三方的期待和忌惮,从而将原本迫在眉睫的激化态势给平息拖延下去。然而与俾斯麦那数十年如一日的外交斡旋、将极其尖锐的利益矛盾延后爆发的艰深手法所不同的是,清英只需拖住意大利几年时间,让同盟国在地中海地区的实力在一战爆发前免于自相残杀的悲剧即可。等到战争结束,德国确立了欧洲绝对主导者的地位,那谁还用管意大利和奥斯曼之间的恩恩怨怨?到那时,德国已经不需要奥斯曼来围堵孱弱至极俄国或是苏联,东方说不定还会在破后重立之后成为德国的附庸;而意大利也再没有任何资本来与主导欧洲的德国讨价还价,柏林完全可以对其祭出爱玩玩不玩滚的六字真言。意大利和土耳其之间想怎么打,那就和德国一点关系也没有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rainbowyking的月票支持~~


第290章 动荡的时局

  时光进入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欧洲无疑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平静,然而这一安宁的局面,却在1912年为之骤然破裂。
  自从俄国兵败满洲以来,原本人们所担心的德国会趁机发动战争的行为在之后5年的时间并没有出现;除了奥匈悍然吞并波黑地区之外,整个欧洲都处在一片稳定祥和的和平氛围。最让欧洲各国高层为之津津乐道的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小舅子兼表侄的德意志皇储还对自己的亲家施以了雪中送炭的援手;德国大量购买基础工业品用于囤积的行为,使得沙俄的财政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难以为继的处境。为此,一枚圣弗拉基米尔大公勋章还被破例颁给了一个德国人。
  面对德俄两国有可能出现的和解,英法不由得惊恐万状。要知道,当年那份《再保险协定》虽然没有解决因俄奥冲突而导致的德俄开战问题,但却对西线战局做了明文规定:一旦德法之间发生战争,俄国将保持善意的中立!
  因此,即便是奥匈与俄国之间在巴尔干地区存在尖锐的矛盾,但德俄这两个血缘近亲却完全可以在针对西线战局的问题上达成协议。如果德国能拉拢俄国再签一个“二号再保险协定”,那么这对英法而言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这样一来,德国只需约束奥匈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脚步、将其战略重心转到西面,便可避开同俄国开战的战略风险。而在德奥两国陆军的威压下,单凭法国一家之力和英国那几万可怜的远征军部队。根本不是同盟国陆军的一合之敌!
  有鉴于此。英法必须要在当前平静的局势中搞出一些事情来把水搅浑。激化俄国同德奥之间的矛盾,杜绝圣彼得堡可能出现的亲德政策。经过一番思量之后,他们将目光瞄准了最敏感也是最容易发生爆炸的巴尔干半岛上来。
  由于巴尔干地区民族众多且居住十分混杂,根本无法像西欧诸国一样组成单一民族的政府;因此在这片土地上,威权统治和多数暴政便不可避免的施加在了大批少数民族的身上。而这一地区又正好夹在三个大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又有英国势力掺杂其中,整体局势简直如一团乱麻般杂乱纷繁。此前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巴尔干半岛便始终处于动荡不休的战争阶段。大大小小的战斗冲突几乎无法统计。如果巴尔干地区爆发战争,势必将直接引发俄奥两国之间暂时埋下的利益冲突;而对于英国这台素以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著称的“仇恨播种机”而言,在这一地区挑动矛盾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
  在英国的煽动下,泛斯拉夫主义成为巴尔干半岛主流思想,巴尔干半岛诸国也积极扩军及进行外交工作,谋求得到欧洲列强的支持,希望夺取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土。1912年3月,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结盟;两个月后,门特利哥罗(即黑山)和希腊也参加进入;四国一同组成了巴尔干同盟。
  而见巴尔干小国们竟然变得空前团结,一致针对自己的敌人土耳其。一向以斯拉夫人保护者自居的俄国的野心也开始悄然膨胀了起来。数年前奥匈吞并波黑,在远东冒险中重伤未愈的俄国只能发出些许软弱无力的抗议;如此有损大国颜面的屈辱行径。无疑让巴尔干地区的保护国和斯拉夫民众大为寒心。俄国迫切需要在世界舞台上一显身姿,来凝聚关乎俄国核心利益的巴尔干地区的斯拉夫人的向心力。圣彼得堡已经决定,此番正好借这些小弟之手来一试同盟国的水深,经过6年多的屈辱蛰伏,是到了该俄罗斯巨人重新发出自己声音的时候了!俄国老大的支持顿时让巴尔干同盟诸国信心爆棚。数月之后,门特利哥罗向奥斯曼帝国提出领土要求,遭到奥斯曼方面的断然拒绝,门特利哥罗随即向奥斯曼宣战;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也纷纷揉身加入,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了。
  巴尔干战争的爆发让德国决策层喜忧参半。喜的是协约国已经按捺不住自身的冲动,在巴尔干地区搞出了这么大的动作;然而忧的是英法俄三个协约国主要成员此番一个也没有直接露面,仅仅是以寻求代理者当炮灰的方式发动了这场局部战事。目前奥斯曼帝国只是同盟国的潜在盟友、而并非是缔结了协约的正式签署国;巴尔干同盟国家虽与德奥有隙,但此次行动也远没有达到德奥能够进行直接干预的地步。德国是要提前发动欧洲战争不假,但当前这个借口显然是不够的!
  ———————————————
  然而就当清英因为介入这场巴尔干战争的条件还不成熟而愁苦不已的时候,非洲西北部沿海的摩洛哥却传来了令他为之振奋的消息:法国开始派遣军队进驻摩洛哥的各大城市,意图将其纳入他们的控制范围。
  早在1905年,德法之间便签署了一项旨在维护摩洛哥现状的协定,即摩洛哥不属于任何一国的势力范围,德法两国商人都能以“利益均沾”的方式平等的在这一地区进行竞争贸易。然而在这看似完全公平的条约之下,却隐藏着极端不利于法国的险恶居心。
  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部,西邻大西洋北接地中海,与直布罗陀对海相望。自从西班牙帝国衰落以来,毗邻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摩洛哥就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被历代法国君主所一直觊觎。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法国一直在向摩洛哥进行经济渗透和资本输出,意图完全掌控这个非洲国度,从而在战略上和经济上都取得意想之中的利益。因此,法国人始终都将摩洛哥视作自己的禁脔,绝不容许外国染指;即便是这片土地的原本主人西班牙,也在法国的不断努力下给挤到了旁边一个微不足道的地位。
  因此,当德国人也看上了摩洛哥、要求重新分配这片阳光下土地的时候,这显然就引发了新兴列强和老牌帝国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1905年的俄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局面,不可能履行协约对法国做出军事支援,在德国人的淫威下,法国只能被迫与德国签署了这一看似公平的条约。有了这一纸利益均沾的协定之后,德国商品资本开始大量进入摩洛哥;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帝国所爆发出的巨大能量,登时就让竞争力远逊德国同行的法国资本节节败退,对摩洛哥的控制力度大幅缩水。就连原本亲法的摩洛哥苏丹也有了态度转变的迹象,开始与来自德国的商人资本家们频繁举行舞会交流。虽然目前的德国资本不可能吞掉在当地发展半个多世纪、早已是盘根错节的法国势力,但如果任由局势发展下去的话,法国失去对摩洛哥的主导地位便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感受到威胁的法国人迫切想要将改变目前摩洛哥的这一对自己不利的局面,即便是不能讲德国势力驱逐出去,也要恢复到之前法国主导摩洛哥的超然地位!1911年初,当摩洛哥地区爆发反法殖民游行的时候,法国政府就曾准备采取断然行动,但却因对俄国实力的信心不足而作罢。又等了一年多的时间,眼见俄国这只双头鹰恢复了一些元气,法国人便迫不及待的对摩洛哥下手了。
  1913年2月,摩洛哥地区局势再度发生动荡,法国立即撕毁了之前与德国签订的《阿尔赫西拉斯总议定书》和《马德里条约》,派兵占领了摩洛哥的大部城市地区。根据巴黎的算盘,目前奥斯曼帝国在战争中处于不利态势,巴尔干战争正愈演愈烈;严峻激烈的战局会让德奥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同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博弈当中,无暇顾及摩洛哥的变故。而即便是柏林方面做出反对,自己也能在英俄两国的协助下将事情摆平!法军进驻摩洛哥首都的当天,法国政府就向德国发出了一份冠冕堂皇的照会:一旦摩洛哥“恢复秩序”,就撤出军队。
  很明显,这份措辞简单的照会完全没有任何解决问题的诚意。在被法国人军管的期间,整个摩洛哥都将被统一口径;等到摩洛哥“恢复秩序”的那天,所有党派首脑、政府机关和媒体人员都将被法国人换成清一色的亲法派成员!到那时,这个国家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法国的附属,法军撤不撤兵还有什么区别?
  恼怒之下的威廉立即予以严词回应。帝国外交国务秘书基德伦警告法国:如果法军继续进驻摩洛哥,德国就认为该国已经没有主权;而阿尔赫西拉斯协定也将作废,德国将采取自由行动。一时间,世界关注的重点从战火纷飞的巴尔干瞬间转移到了摩洛哥,各国都在屏息等待着德法两国的随后应对。(未完待续。。)


第291章 强硬决断

  晨风轻舞,暖意扑面,柏林送走了暮冬的最后一缕寒意,迎来了初春的生机与繁荣。凝冰融裂,苍翠铺展,绚烂的野花盛开在绿茵草坪上,引来无数彩蝶飞舞盘旋。
  脚步沉厚,门扉轻响,伴随着骤然射入的刺眼阳光,威廉徐徐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