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命运的抉择-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晚上孩子的高烧褪了,也没发生青霉素过敏的症状。刘大锤夫妇高兴的对着孙露又是谢又是拜的。而大家也觉得孙露简直是华佗再世,对她更加敬畏起来。弄得孙露很不好意思。孙露告诉大家痢疾主要是通过苍蝇运送粪便传播的。只要大家注意个人卫生就能预防痢疾。但是看着衣善褴褛的大家,孙露觉得在这个时代的人的个人卫生的知识是十分缺乏的。再加上大家现在的情况,要完全做好个人卫生还真有些困难呢。没有医生也没有卫生员,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也很有限。看来以后有必要找个医生负责大家健康。

在和刘大锤聊了半天后,孙露知道了原来这个村叫清水村,在往南十几天的路程地方有条官道,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经过。那里有个墩堡。这个村里的村长叫童谨文,是个举人。以前做过官后来辞官回到村里买了田地就成了村里最大的财主了。今天在村口赶刘大锤一家的是村长的大儿子童奎。可以说是整天的游手好闲家伙。而生病的则是村长的小儿子童霖。刘大锤是村里的铁匠,已经在村里干了十几年了。可这次村长赶他们出去竟然没一个人为他们家说话。这让刘大锤感到异常的心寒。说道这儿刘大锤希望孙露他们能收留他们全家。孙露爽快的答应了。以后建立根据地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特别是象刘大锤这样的工匠。

第二天,刘逢贵便醒了。烧褪了,也不再拉稀了。大概是知道孙露治好了刘大锤儿子。村里其他染病的人家也把孩子带来让孙露治疗。包括先前不可一世的童奎也来请孙露给他弟弟看病。虽然童奎很让人讨厌但孙露仍然把药给了他。当然他的药费是不可少的咯。这样又花费了孙露他们两天时间才开始起程。原本童村长因为孙露治好了他的儿子答应孙露他们可以留在清水村里住下。可是孙露考虑到以后安徽会首当其冲的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目标。无论是明军还是农民军到后来的清军都会给这里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而且这里地处偏远不利于以后根据地的发展。于是孙露婉言谢绝了童村长的邀请。最后童村长还是给了孙露他们一些银两、麦子和食盐。这些食盐让孙露他们高兴了好久要知道孙露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吃过有盐的食物。以前孙露并没感到食盐有什么了不起的。现在才发现加了盐的食物是那么的美味。而因为长久没有食盐吃孙露他们身体都有些浮肿了。

在之后的几天,因为有刘大锤做向导,孙露他们再也不用到处乱窜了。从而节省了不少的路程。期间孙露向刘大锤请教了不少关于炼钢的问题。从刘大锤那里孙露知道了这个时代炼钢主要是使用灌钢法,在南方还出现了“苏钢”。冶炼业又以广东地区最为兴盛。

“那大叔你有没有试过用石墨坩埚炼钢?”

“这倒没有,改天试试。呓,没想到孙姐儿对炼钢这么了解。”

“那里啊,我也只是以前见红毛番是这么炼钢的。他们还有一种炼钢的方法能将生铁直接炼成钢。”

“啥啊!将生铁直接炼成钢?”听孙露这么一说刘大锤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在刘大锤看来得一块好钢得要千锤百炼才行的。

孙露便将自己所知的平炉炼钢法说了一下,还随手花了个草图。听得刘大锤两个眼睛瞪得老大,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不过过了一会儿刘大锤象是反应过来似的吡呖啪啦的问了孙露一大队问题。象为什么死烟囱居然也能代替风站?那炉子的温度那么高炉子怎么能受得了之类的问题。这可把孙露给难着了。虽说她以前上中专时曾经参观过炼钢厂,但那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而现在她所说的和画的平炉也只是依稀记得些书本上的知识。那些只是理论知识而已,离真的实际操作还差很远。面对刘大锤那种不信任的眼神,孙露也只好红着脸说自己也只是以前在海外瞧过红毛番这么炼过钢,至于具体的方法她这个外人怎能知道。对于孙露这种解释刘大锤勉强还算能接受,毕竟他也到外面做过工听说过红毛番能做各种有趣的东西。象是自鸣钟、火铳什么的。而且工匠的技术在那个时代也是要严格保密的。于是便答应孙露以后到了根据地要好好研究这种炼钢方法。

之后孙露又问刘大锤是否做过火枪。刘大锤拍着胸脯道:“火枪啊,这我做过。以前年轻时帮官府仿造过鸟铳。”说着还画了把鸟铳。

“这是火枪吗?”在孙露看来这只是把火绳枪。离孙露心目中最傻的火枪都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咋不是火枪!”

“火枪应该是这样的吧。”说着孙露在地上画了把燧发枪。就是以前看《爱国者》里的那种枪。她怕画得太先进的话刘大锤不相信。

“这是火枪?”刘大锤对着画瞅了半天摇着头说道:“你别骗我了,这连点火的绳都没有怎么会是火枪。”

“这是燧发枪,枪上安装有击锤和燧石,扣动这个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点火药。”于是孙露比画着向刘大锤解释起燧发枪的原理来。“这种枪红毛番已经有了。你没见过?”

“没见过,我以前造的都是要用火绳点燃火药的。”刘大锤看着孙露画的枪不禁啧啧称奇。心想这小丫头不但医术高明,还这么见多识广。

看着刘大锤兴奋的样子,孙露却高兴不起来。原来这个时代的政府也兴买人家二流的武器啊。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时代对于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知识都很缺乏就更不用说弹道学了。虽然徐光启与利马窦合译《几何原理》经已广为人知。但是真正的应用却很少。而且据孙露所知那些传教士虽然带来了弹道学的知识但在关键数据上并没有将清楚而且因为各国度量单位的不同也造成了许多错误。买别人的武器技术容易。可要自己建立一套完整的研究系统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了。

炼钢和火器方面孙露进展的不尽如人意。但这段时间李虎他们倒给了孙露不小的惊喜。原来李虎和刘大锤的两个大儿子刘逢喜、刘逢庆看上了孙露的弹弓。这几个小鬼年龄差不多很快的成了好朋友。几个人合计着仿制了那把弹弓。后来又从孙露那儿拿到了那些体育用品说明书。孙露不得不承认刘逢喜和刘逢庆是对天才。竟然能只凭那些说明书就做出了一套攀爬用品和一把两用手弩。看来这两个小家伙是好苗苗。孙露在想是不是要给他们开小灶。这样一来或许还能培养出个莱特兄弟或爱迪生呢。当然刘逢喜和刘逢庆兄弟两并不知道孙露心里的发明家计划。这些天正和李虎他们兴奋地用那些攀爬器材满山遍野的晃悠。现在这些小鬼可练得个个都能飞檐走壁了。他们还兴奋的给这种攀爬器材取了个很有中国特色的名字“飞天爪”。而那两用手弩则被取名为“孙氏弩”说是为了感谢孙露提供了这么多说明书。看来这些小鬼对于孙露还是蛮尊重的。

时值八月,在翻过一座小山之后,孙露他们终于到达了刘大锤所说的那条官道。远远的就能看见矗立在平原上的那座墩堡。再往前约莫一个月的路程就能到阜阳城了。大概是很久没见这么象样的建筑物了,不少人都激动的哭了起来。连孙露都觉得感动的很。终于可以见到城市了。

第6节 杨家大少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登天中山、游南海寺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不朽的名句。一语道出了天中宝地的钟灵与神奇。马背上的杨绍清细细的回味着前些日子游历天中山的情景。仍被这天下最小的名山所倾倒。

“大少爷,翻过这山前面有个墩堡。不如大家就在那过一夜吧。”一旁的管家杨忠打断了杨绍清的神游。

“啊,就由您决定吧,忠叔。”一下子被拉回现实的杨绍清不好意思的回答道。杨绍清,字祖润,广东新安人。他的父亲杨开泰是当地有名的乡绅。这次是他第一次出来做生意。说实话杨绍清对做生意并不感兴趣。他所热爱的是这些山川名胜。最大的愿望就是游遍天下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不过他的志向在他父亲看来是没出息的表现。虽然前年中了贡生。但他父亲还是果断的决定让自己的儿子选择经商之路。在他父亲看来在现在这个乱世做官不如经商。

看着身边心不在焉的大少爷,管家忠叔无奈的摇了摇头。在他看来小时候的大少爷是那么的聪明可爱。可是现在的大少爷却变得难以理解。原本这次买卖结束后从官道转海路直接回广东。但是大少爷偏偏要去游览什么名胜古迹。于是忠叔只好让杨福带着货物先回广东。而自己则带着几个家丁和书童陪着大少爷战战兢兢的游历了大半个河南。要知道现在的世道乱的很,到处是叛贼和土匪。幸好现在到了安徽地界了,前面又有重兵把守的墩堡。想到再过几日就能到阜阳了忠叔安心了不少。

一行人终于在晌午时分到达了坐落在官道旁的这座墩堡。这条官道并不是什么交通要道平时很少有人经过。但是今天这里却热闹的很。不大的墩堡周围围坐着不少人。这些人衣衫蓝缕、蓬头垢面。一看就知道是河南来的难民。今年河南大旱赤地千里,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难民。这些情景杨绍清这一路上已经见过许多了。但面对眼前的情景他仍然感到一阵心酸。正当他要让管家忠叔给这些难民施舍些钱粮时。从寨门口传来一阵吵闹声。只见几个难民正和守门的官兵争执。于是便下马带着忠叔和书童杨安上去看个究竟。

“滚开!你们这些刁民!到别处去!”一个守门的兵丁拿着长矛驱赶着门口的难民。

“凭什么赶我们走。我们只是待在外面又没影响你们。”一个穿蓝布衣裳的蓝衣女孩不服气的辩驳道。

“呀,你这小妞。军爷是你们我们这么叫的吗!凭什么赶你们。就凭军爷我高兴!”另一个军官盛气凌人的说道。

“难道你就高人一等吗你还有没有王法!”

“王法?老子就是王法。军爷我倒觉得你们像是暴民。不会是和闯贼一伙的吧。来人啊!把这小妞抓起来。我倒要审审她和闯贼有什么关系。”说完便笑容猥琐地抓住了那蓝衣女孩的手。

蓝衣女孩猛地咬了那军官一口。哇的大叫一声那军官一把将蓝衣女孩推倒在地。周围的难民连忙上去扶起了蓝衣女孩。几个年纪较轻的后生都紧拽着拳头想上去和那军官拼命。

“他妈的,死丫头,敢咬老子。看老子怎么教训你。”说着举起鞭子向那蓝衣女孩抽去。

“住手!”在一旁的杨绍清再也看不下去了一把抓住了那军官的鞭子大声呵斥道:“你一个堂堂七尺男儿不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却在这里当街调戏良家妇女。你就不觉得羞耻吗!”

“小子,你是谁?敢管你爷爷的闲事!”军官恼羞成怒的转而要打杨绍清。

忠叔见此情况连忙上去劝阻道:“军爷,息怒。军爷,息怒。小孩子不懂事还请军爷多多见谅。“说着将一锭银子塞在了军官手里。

“吴德贵,下面怎么了。这么吵!“此时一个穿玄色衣服的军官在城墙上大声喊道。

“禀大人,这些刁民聚众闹事,怎么也赶不走。这小子还防碍下官办事。”

“不是的大人,晚生是看这人在此调戏良家妇女。才出手制止的“杨绍清连忙解释道。

“哦?你又是谁啊?”

“晚生,广东贡生杨绍清。与家人路过此地。见此不平事才出手相助的。望大人明查。”说着对着那当官的作了个揖。

“哦,是杨公子啊。本官王集堡总旗王诚。来人啊,将这吴德贵给我拿下,先打20军棍。本官治军不严,还请公子多多见谅。“说着便让手下将吴德贵绑了起来。全然不顾吴德贵大叫冤枉。

“那里,王大人明察秋毫。晚生佩服不已。“看着恶首得到惩罚,杨绍清觉得还有天理存在的。

“天色已晚,这里前不着店,后不着院的。公子今天就屈尊在王集堡里住一夜吧。”

“这……”

“那就多谢大人了。”还未等杨绍清回答忠叔就先答应了。

“不过晚生有个请求,还请大人成全。就是这些百姓……”

“公子放心,这些百姓爱住哪儿住哪儿,本官决不干预。”

“那就谢大人成全了。“看来这世道还是有好官的杨绍清在心里这样想到。

“谢青天大老爷成全。“杨绍清身后的难民也一起向那官员道谢。

杨绍清又告诉忠叔要他向难民分发些粮食。就在他回头时,又看见了刚才的蓝衣女孩。四目相对,杨绍清忽然觉得自己脸一热,连忙又把头别了回去,跟大家一起进堡了。

“孙姐儿,那我们回去吧。”见官兵们不再赶他们走。其中一个难民对着蓝衣女孩恭敬的说道。

“啊,好吧。看来能待在外面就已经很不错了。”蓝衣女孩无奈的叹气道。这个蓝衣女孩正是孙露。

原来,当大家伙来到墩堡时发现并不能进去住。非但如此,堡里的兵丁还出来驱赶难民。于是孙露便带了猴子等几个人上前同他们理论,就发生了先前的一幕。幸好在刚才那位公子的帮助下大家仍旧可以在墩堡周围过夜。而孙露则对这个时代的官兵失望的很。算了,本来就没指望他们什么。毕竟刚才的那个总旗还算公正。抱着这样的想法孙露回到了营地。此时已经接近申时,营地里大家伙儿正忙着生火做饭。猴子一到营地便将先前的事情将给了大家听。当下李虎他们就吵着要找那个调戏孙露的官兵算帐。但都给李老疤和孙露给截下了。不久忠叔带着几个家丁给孙露他们带来了写粮食。于是大家伙对着忠叔他们千恩万谢着收下了粮食。

吃过晚饭后,孙露在帮凤儿她们洗碗时发现了一座小丘。从小丘上涣涣的流出一条小溪。孙露好奇地沿着小溪爬上了小丘,只见四周怪石嶙峋,奇异非凡。小丘上生长着茂密的树木。夕阳穿过树梢照在像地毯般铺在树根上的苔藓上。在湿滑的苔藓上零星的点缀着几朵野花。小溪的尽头是一个小石潭。清澈的溪水就是从这参差不齐的石缝中缓缓的流出。小溪旁有一株野生的海棠花,那雪白的花瓣一片片的飘落在石潭中。眼前的美景,让孙露想起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若是在以前自己一定会兴奋不已的在此拍照留念。可是现在的孙露并没有这份心情。

从小丘放眼望去,远处的墩堡在一片荒凉的平原上显得那么的凄凉。听李老疤说这个墩堡应该是属于田屯的。可眼前荒凉的情景却说明这里的官兵已经很久没有执行他们的职责了。这样的军队像这样吓吓老百姓还行,要是打仗的话。想到几年后满清的入关孙露不禁苦笑起来。现在大概也只有她会相信北方的那个小小的游牧民族会在几年后征服整个大明帝国吧。自己真的能改变历史吗?从到明朝的第一天起,孙露就不停的问自己这个问题。虽然自己身边已经有了这些追随者,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完成心中的计划她需要更多的人的帮助。他们中或许有志同道和者、或许有相互利用者、甚至是自己的敌人。

如果是林峰他会怎样呢?孙露又不自觉的想起了林峰。不得不承认自己女子的身份会在日后的行动中给自己带来诸多阻碍。这个时代女子的地位是十分底下的。凤儿的身世就是最好的例子。难道女人注定是要依附于男人的吗?不,是女人又怎样!有许多的伟大的女子她们的功绩不亚于男人。林峰已经不在自己身边了。现在的一切问题都要靠自己解决。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躲在林峰身后的小女生了。看着眼前的海棠花孙露不禁吟起秋瑾的《秋海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