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春秋战国-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条鱼那样,分割开,多好啊”

子贡想了半响,说道:“那是不是不太好啊?这些土地都给了其他国家,巴国也就罢了,我们汉国并没有和他结盟。但按照主上的思路,秦国还有百濮都要结盟,那日后我们下手的时间快了,那就是向盟友下手。下手时间慢了,恐怕两国都已经将这些土地消化得差不多了。而且拿不拿得回来,也是一个问题。”

杨子璐从容说道:“消化?他们占领的后,能够和楚国四百余年来日复一日巩固的统治相比吗?再说,谁说短时间内不能够向盟国下手啊?当初秦国和晋国的关系好到,使人用秦晋之好这一成语来到笑容关系密切。晋襄公的嫡母还是秦穆公的女儿呢但就是晋襄公这个外孙,崤之战中使得数万秦国大军阵亡在崤山上,只是得三名大军得以回去。现在寡人和秦国、百濮的关系还没有当初秦国和晋国关系那么好呢晋襄公这个外孙都能够对外公下手了,寡人和秦公还没有当初的秦晋两国关系那么密切,寡人为什么不能够下手?出兵的借口更是轻松,只是看你也没有出兵的决心罢了百濮更是一个小国,并非一定要派兵攻打,可以用软手段,好比邾国那般,让一名我汉国的大夫去百濮担任高管,不一定要一开始就掌控大权,完全可以慢慢渗透。百濮国君如果敢不同意,那个时候我汉国再出兵也不晚”

说到这里,杨子璐顿了顿,接着说道:“至于能不能拿到手中,在寡人来看,无论是巴国、百濮、抑或目前军势赳赳的秦军,他们都比不是楚国。寡人连自从齐桓公以来,中原诸侯国一直奈何不了的楚国都灭了。还怕从秦国这三个国家手里拿不到原本属于寡人的土地不成?”

听着杨子璐充满霸气的话,子贡苦笑道:“主上这话有道理,就是后面不够信义。你可别让夫子听到了这话,否则主上少不得一阵说教”

杨子璐耸耸肩,道:“夫子是一个圣人,但圣人总是那么理想化的。子贡你可别学夫子,夫子也就教导一下人,别指望他能够让一个国家强盛”

子贡虽然不太认同杨子璐这话,但杨子璐到底是他主上,而夫子又是他所敬重的师傅,子贡唯有闭口不谈这个问题。

杨子璐到夏汭城休息了两天,就吩咐子贡组织五万楚国降兵修建一条从夏汭城到柏举,柏举再到淮河的直道。这一条直道不同于平时修建的直到,这条直道杨子璐准备让降兵先夯实泥土,再在泥土上铺垫泥砖,泥砖上视情况铺上碎石路还是青石板。

直道宽度最少要四丈宽,可以让三架四马拉动的马车并排行驶,在直道两侧还有排水道。这条直道修建好了后,将在准备成立的庐江郡上也修建一条经过昭关直达广陵的直道。直道修建完成后,将大大的加强了杨子璐对新占领的土地控制力度。一旦那里爆发叛乱,不但消息可以更快的传达到杨子璐手上,杨子璐派出士兵更可以更快的抵达叛乱的地方,平息叛乱。

这还是政治层面的,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直道修好后,将可以更好的促进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商品贸易,一旦货物流通,民间就会变得更加富裕。

不过对于杨子璐修建直道的方案,子贡却极力反对,为啥?没有钱,特别现在还准备继续和楚国开战,粮食、武器、草料、帐篷、衣服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这些都要钱,而且还不少。

不过杨子璐依旧决定修路,但他不好从国库中拿,改而自己掏出一大笔钱来。这些钱那里来的?当然不是杨子璐自己赚的了,这还多亏了勾践,一剥削式的扩张实力,结果彭邑沦陷后,这些钱财就便宜了杨子璐。刚刚好,还没有进国库,子贡就算想将这笔钱纳入军费中也不行。当然仅仅靠勾践还不够的,直道单单看工程就知道要消耗不少钱财了。

为了钱,杨子璐眼珠子一转,计上心头了。派间台集中调查,没有多长时间就得到杨子璐想要的情报了,杨子璐立刻按照情报,派兵将附近几个贪赃枉法的楚国大夫捉了来。灭族倒没有,不过也和灭族差不多,财富充公不说,全家不论男女拉去修路。

杨子璐这大开杀戒,立刻吓得本来准备趁着时局混乱的楚国官吏立刻一个个冷汗直冒,以为杨子璐杀鸡儆猴了。当然别说杨子璐不过是无心之举,杨子璐就算真的来个杀鸡儆猴。要让楚国官吏都不去贪污,那是不可能的,但楚国的官吏至少也收敛了起来,没有之前那么明目张胆,贪污的力度也大大的削弱了。

本来杨子璐这事情就算完了,但杨子璐想不到他此举也连带将汉国的官吏都吓倒了、乃至有大夫上表,大意就是说杨子璐此举太过了,说什么贪污是止不住的,官员难免有人情往来,说起来很难说这就是贪污。对于这些主上应该从轻发落云云,另外也不应该徒其全族那么狠。话里面简直就是暗示,贪污自古以来就有的,禁止都禁止不住,主上就别浪费力气了。

杨子璐不知道这个大夫是怎么想的,到底他是贪污的人之一,唯恐日后被自己捉住辫子,死得很惨。还是被人怂恿来的,这些就不得而知了。

杨子璐只是在那奏折下加了一句批语,便让人将奏折那里来,送回那里去。而杨子璐的批语是这样写的:人总是有一死的,既然如此有病就别去治了,反正迟死和晚死也是一样的。和贪赃枉法是不是一个道理吧?

杨子璐这一句批语一出,立刻吓得本来也准备上表旁敲侧击的大夫,一个个都将已经写好的奏折都放到火盘里烧了。别看杨子璐这话好像是在讨论贪赃枉法到底要不要整治,杨子璐实际上已经暗示自己已经举起屠刀。一旦你上表,别说直接赞同了,就算暗示赞同了杨子璐的话,杨子璐立马就给你举起屠刀,让你知道杨子璐的厉害。

对于杨子璐这位铁血君主,一旦下定了什么决心,汉国的大夫可不敢多说半个字。

还别说,杨子璐这一整治,汉国和东楚的官场风气为之一肃,政治也清明了不少。

但这个时候,杨子璐已经没有心思去留意这些了。因为在九月,杨子璐终于出兵了,他并没有等屈目的回复。实际上也就屈目这书呆子不知道杨子璐的意思,如果是叶公、申包胥这等人来,一听杨子璐的条件,就知道杨子璐不是来求和,而是来开打的了。

皆因求和就是协商,不怕你漫天开价,就怕你不落地还钱。在知道了屈目的回复后,叶公就将这里面的道道给楚惠王说了,楚惠王也熄灭了求和的心。

虽然说熄灭了求和的心,但以楚国目前的情况,对于杨子璐的进攻,那叫有心无力。

杨子璐坐船从夏汭出发,北上溠水。之所以不顺着长江而去,那是因为楚国的云梦泽,杨子璐都有种派人填了云梦泽的冲动了。云梦泽不是没有水,但一处深一处浅,有的地方你看上去好像实土,但你一脚踩下去,棺材都直接省了。为啥?因为人都埋到沼泽里面去了,拿棺材来也是多此一举。

闲话休提,言归正传。杨子璐坐船来到了轸地(现湖北应城),轸地非常重要,乃是鄂中丘陵和汉水平原的过渡期。说白了,轸地这里还有几座丘陵可以作为险阻,但过了轸地就是汉水平原,无遮无拦的。

杨子璐来之前,早就做好打上一场的准备了。叶公也是如此,派了一个叫景子旗的将军,统率五千楚军收拢远途士兵,进驻轸地。

这个景子旗虽然姓景,但实际上是王族分支,负责祭祀祖先还有管理王族,都是由屈、景、昭三族组成,他们祖上都是楚王的儿子。虽然不姓熊,但和姓熊都没有什么区别了。

但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虽然一路上的收拢,加上轸地的士兵,景子旗得到一万一千余楚军士兵,还有轸地城池作为依托。但景子旗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甭看一万一千多人不算少,但都是些老弱残兵,精锐的都抽调上前线,要么就是载郢,怎么可能在他手上。

在景子旗看来,楚国的援军是甭指望的了。打似乎也就是等死,完全没有可能胜利。而且拖得汉军时间越长,攻入轸地后,汉军的报复就越残酷。

于是景子旗作出了一个现实的选择,杨子璐还没有下船。不正确的来说,景子旗直接派了使者在码头上等汉军来到,汉军一来到,景子旗派来的人就立大喊投降,并递上降书。投降速度之快,堪称可以登上吉尼斯纪录。当然了,景子旗投降归投降,但并非是投降汉国,降书上指名道姓投降东楚新任国君公子食。

杨子璐也不在意,投降公子食,还不是等同于投降自己。杨子璐留下了几百人驻守轸地。让景子旗率领一万一千楚军开路。

一路上楚国城邑见景子旗也投降了,再加上景子旗带走了他们不少守城的士兵。就算想守城,也不过是送死,于是大部分楚国官员都选择了投降,但还是有那么一两个脑袋秀逗的,杨子璐也不在意。让景子旗率领投降的楚军去进攻,汉军在后面压阵。

伤亡了足足四千人,不过都是楚国降兵的。当然了,也不可能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的。杨子璐已经非常慷慨的代替公子食任命景子旗为楚国上将军、右司马,加封食邑三百户。高兴得景子旗仿佛打了鸡血似的,对于那四千人伤亡,更是不在意。

不过是用了十天的时间,汉军已经从溠水推进到汉水东岸,汉水河畔上的一座小城邑,若木城那里驻扎。从这里渡过了汉水后,就是权县。

权县位于载郢北面,距离载郢大概也就是两日左右的路程。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载郢本身并不依赖权县来到防守汉军。最大的问题是,权县被攻下了。载郢将断绝和鄢郢、叶县等楚国现存北部郡县的联系。所以杨子璐攻下权县,相当于将楚国腰斩了。

虽然说此腰斩不能够和腰斩一个人相比,保证楚国一定会灭亡。但也足够本来情况就不好的楚国喝上一壶了,让他的情况更加不堪。

乃至于听到汉军已经来到了若木城,百濮联军还喊出,攻入载郢的口号。而他们之前的口号不过是复国。但百濮联军的将领也不傻,知道现在他们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楚国,而是即将渡过汉水的汉军。汉军的态度非常重要,如果汉军对他们友好,他们就可以真正的复国。如果汉军对他们不友好,那么他们就得和汉军打一场,胜利了后就可以达成目的。

对于后者,百濮联军上下都没有多少人看好,他们是捡汉军的便宜才造反成功。百濮人可没有多少信心击败汉军。被百濮推举出来的国君微孔父更是清楚其中的厉害,在得到消息后,立刻派人前往若木城,争取和汉国友好共处,哪怕成为汉国的附属国,不用请示他,也完全可以答应下来。

PS:五千字,不知道还有没有第二更,看情况。

吴越争霸 第456章 叶公请命

第456章 叶公请命

抛开微孔父不说,且说楚惠王听闻杨子璐的兵锋已经直指汉水,大军也来到了若木城这一座平时自己听也没有听过的小城。若木城平时虽然没有听过,但楚国并不是人人也不知道若木城眼下的重要性,自然有其他大夫告诉楚惠王若木城的地理位置。楚惠王虽然不是什么英明神武的君王,但也不是白痴,立刻知道现在楚国已经到了多么危险的境地。

到了这个时候,楚惠王虽然不满叶公。因为叶公在夏汭葬送楚国近八万人,再加上桐柏山到大别山一线的楚军,让楚国几乎折损了十五万人,还是全军覆没的那种。国土更是丢失了上千里,但到了这个时候,楚惠王依旧率先派人找叶公来商议。

因为楚惠王的理智告诉了他,朝堂上并非没有人,但叶公能力算得上最高的了。哪怕叶公明显也敌不过杨子璐,但他也无奈,唯有在矮个子里面挑个高的。

在沉思中,叶公来到了大殿,朝楚惠王参拜道:“臣,参见大王”

见叶公来了,楚惠王虽然脸上充满化不去的阴霾,但此刻也勉强挤出几分笑意,说道:“令尹请起,汉蛮子已经抵达若木城的消息,令尹可知?”

叶公闻言,脸色阴沉的点点头道:“臣知道。”

楚惠王双目透出些许希冀,看着在下方跪坐的叶公,迫不及待的问道:“那不知道令尹对此有何应对之计?”

叶公眼中闪过一抹苦涩,道:“臣无能能够想到的办法,只能够说是,不是办法的办法眼下我楚国已经到了如此境地,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和汉军苦战,将战争拖延下去。汉蛮子兵威虽盛,但到底建国不过八九载。如果汉军精锐都陷在战争中,难保没有其他人没有作乱的心思,如此楚国才有继续延续下去的机会”

楚惠王闻言,虽然知道叶公说的有道理,但楚惠王现在不过二十五六,正是年轻的时候,那个年轻人不激进的呢?但话说回来,现在的情况,也使得楚惠王纵使有满腔的雄心壮志,也不得不选择一个让他郁闷的办法,苦守。

楚惠王叹了口气说道:“令尹的话有道理,那不知权县方面应该如何应付呢?”

“权县方面也没有其他办法了,唯有依托城池死守而已不过现在正值秋收但汉蛮子却杀来,我们不能够让汉蛮子得到粮食。臣请大王下令士兵焚烧载郢、权县两处的农田。增加汉蛮子粮道上的压力”叶公眼中闪过一抹狠色道。

楚惠王闻言,禁不住咂舌道:“令尹,如此一来恐怕两地国民将饥饿交加。而且烧了粮食,那里有粮食守城呢?”

叶公胸有成竹道:“这个倒不是问题。自从当年被吴国攻破鄢郢后,先王就已经早有准备,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再次发生。载郢不仅仅加固了城防,更是储备了足够十万大军三年之需的粮食。再加上权县那里也有一定的粮食,只需要带足够二万大军两年之需要的粮食到权县,哪怕权县被汉蛮子困死,坚守一年半载还是没有问题的。”

楚惠王对此依旧对此有疑惑。“令尹的计策不错,但问题谁能够守得住权县呢?”

楚惠王这话倒并非是胡乱说出来的,对他忠心耿耿的人并非没有,但对他忠心耿耿,又有能力的人却没有几个。

特别是出了景子旗投降这一事情,楚惠王现在已经变得有些疑神疑鬼。乃至于楚惠王对权县也患得患失,守肯定是要守的,但如果所托非人,那就等于白送了那些粮食给杨子璐。而杨子璐现在兵力大概也就四万左右,按照叶公的计划,给权县的粮食,足够杨子璐一年所需。但不守,却又会被汉蛮子断了楚国的南北交通。楚惠王想到这里,非常纠结。

叶公闻言,苦笑了一声,他如何不知道楚惠王心中的顾虑,实际上他也有同样的顾虑。叶公想了半响,一咬牙,说道:“大王,让臣去驻守权县吧。”

楚惠王闻言,呆了一呆,有些诧异的说道:“令尹这太危险了,一旦汉蛮子攻下权县,将无幸免……”

叶公脸色坚定的打断了楚惠王的话,说道:“大王,臣明白大王的意思。但现在除了臣去守权县,其他人臣都不放心。至于危险,按照臣之前的犯下的过错,即使株连三族都不为过。乃得大王仁心,原谅臣的过错,臣心中万分惭愧。如果不是汉蛮子在侧,臣早就已经挂印而去,而现在这样做,也是臣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弥补昔日过错的办法。”

说到这里,叶公双手撑地,抬头看着楚惠王的双目,认真而坚定的说道:“所以臣请大王,无论如何也要给予臣弥补的机会。哪怕魂断权县,臣也不在乎只是希望楚国能够不因为臣的过错,而灭亡。他日也无颜面见先祖”

楚惠王闻言,也禁不住叹了口气,对叶公的怨恨也去了几分。叶公无论有什么过错,但他对于楚国无疑是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