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越沧海-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说白了,这比买卖背后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技术难度并不高。无非就是钱惟昱从日本人那里用现钱买了一些半成品的粗铜锭,或者是直接买来原矿,然后自己挖冶炼反应池之类的山寨作坊、在日本人的土地上进行铁换铜的高污染生产。近200万斤粗铜锭,约摸需要花掉150万斤的劣质生铁、废铁。
在这里,对钱惟昱贸易规模制约最大的就是钱惟昱如果想一下子凑出更多的铁来也是颇为不易的事情。要知道后世北宋刚刚统一全国的时候,全年全国的铁产量也不过一千多万斤、不到两千万。钱惟昱现在只是有苏秀明台四州,就算算上本身商业圈的辐射影响力和筹措物资的潜力,一下子拿出一百多万斤质量不论、品相随意的废铁,也已经是极限了。
如果继续扩大这个买卖的话,说不定铜贵铁贱的差价就会出现明显的市场供求杠杆,影响到正常社会生产经营了。
既然不能把铜锭买卖做的更大,那么除了倭刀和铜之外,剩下三分之一多的舱位自然免不得再采买了数十万斤硫磺等大宗货物,还有就是日本特产的高档木材,以及漆器、折扇。
因为回程的时候正是顺风的季节,而且钱惟昱也没必要去耽罗岛再绕个圈子,所以是博多津出发后绕过五岛就直趋苏州了。整个航程不过**天,而且回程的时候不仅像去时那样只有蒋洁茹和陈玑陪伴,另外还有刚刚从日本收服拐回来的安倍素子,所以倒也不无聊。
九月十八这一天。钱惟昱在苏州城东的昆山入港。距离他当初离开,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水丘昭券老将军带着孙显忠、司马球和林仁肇等一班将领得到消息后立刻奔赴昆山港迎候。
钱惟昱原本还以为,回国之后他定然可以好生休息一番,再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过刚刚在昆山港落脚,他就得到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
“水丘老将军,你说什么?半月前,原楚王治下旧将刘言、周行逢等人分别在潭州、衡州起兵反唐?还打着兴复楚国的旗号,自称武平军节度使、留后?”
。。。
。。。
第129章 乱临楚地
钱惟昱前世的历史知识里,他确实隐约记得南唐在趁着马楚内乱将其攻灭之后,在楚地的统治其实并不稳固。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地方军阀扯旗造反,在湖南一带重新割据,驱逐了南唐的军力。
当然,这种在历史上昙花一现的小军阀,以钱惟昱上辈子不求甚解的求学态度,自然不可能知道得太详细,连对方自称“武平军节度使”这个节镇番号都没记住,只知道那个最终成事儿的军阀本人名叫周行逢。
在钱惟昱的记忆中,周行逢貌似是在南唐攻灭楚国后不到两年就扯旗造反,而且还成功割据了。但是因为在钱惟昱如今所在的时空,在之前那几年里,南唐和吴越实现了短暂地和睦,南唐也默认了吴越在闽地的发展,把大部分兵力抽调去对付楚国,所以南唐在楚国方向上的进取进度是比历史上要快一些的。
所以钱惟昱等了两年都没见楚地重新内乱,还以为是因为这个时空南唐一方在楚国投入的兵力太过雄厚、关注太过重视,以至于楚地那些桀骜不驯的旧军头全部被唐军给拍死、翻不起浪来了。谁知,就在他已经对那桩事情快要淡忘的时候,潭州的刘言、衡州的周行逢却跳了出来。
当下,钱惟昱对于这个消息自然是万分重视,从日本回来后,连此次日本和耽罗之行的巨大收获都没来得及和水丘昭券林仁肇等人说,就不得不快马加鞭赶回留守府听他们汇报周行逢事变的始末。
“刘言和周行逢是什么时候起兵的,如今形势如何,南唐那边,可有反应?”刚刚在留侯府的节堂内落座,钱惟昱就抛出了这个问题。
众将都看着水丘昭券,如今苏州的武将里面,资历数他最老,自然是要他来回答这个问题,当下水丘昭券也就当仁不让地侃侃而谈起来:
“回禀殿下,刘言和周行逢是九月初四日分别在潭州和衡州起兵反唐的,从时间上来看,两路人马应该是提前密约过了。刘言起兵之后,自称武平军节度使,并重新改名潭州府为长沙府,以示自己乃是为了恢复马楚;周行逢在衡州自称武平军留后。起兵之后两路人马数日之间已经席卷了楚地的潭、衡、永、邵、全、融、溪、锦八州地界,恢复了原本属于楚国三分之一的地盘。
消息传到我苏州,已经是十天之前的事情了,相信在金陵的李璟知道这个消息应该也只比我们早了一两天。我们在金陵的探子查到这几日李璟已经信使四出,像是在昭告岳州、江州、洪州诸处兵马向楚地调动戒备。但是金陵和淮南的兵马似乎还没有动员,可能是唐军调度迟缓,又加上害怕如今已是深秋,劳师远征转运不利、顿兵城下挫失锐气。”
钱惟昱听了一下,又觉得不太明朗,便对着旁边的录事说道:“拿地图来。”
马上有人奉上地图摊好,钱惟昱拿着炭条在上面圈圈画画,大致上把周行逢和刘言如今祸害的地盘大小给圈出来了。
“瞬息之间,席卷八州之地。看来这几年倒是高估了南唐在楚地的‘仁政’了。马楚亡国三四年了,居然还有那么多人心向故国。周行逢他们为什么会挑在这个时候起兵,有人探查过了么?当地楚人为什么不愿归附南唐,愿意响应,也有探子回报么?”
这个问题,水丘昭券却是没能答得上来,很显然,他是中规中矩的统兵将帅,对于天下大势的战略运筹并非所长。钱惟昱看了一圈他下面那几个将领,最终林仁肇见没有人回答,也就奓着胆子不顾尊卑僭越、出列答道:
“殿下,末将以为,周行逢、刘言的起兵时机之所以选在如今,应该和今年北汉刘崇已经被中原的大周皇帝郭威击退、溃回太原有关。自杨行密以来,两淮的大敌便是中原正朔。每逢中原战乱,淮南兵便会四处出击,当年吞并钟传的江西、后来进攻闽地、再后来进攻楚地,无不是借了中原五代改朝换代的时机一步步慢慢坐大。
如今大周建国,已有将近两年。而北汉刘崇经过第一年的抗争之后,似乎疲态已现,暂时无力南下了。属下以为,周行逢、刘言定然是看准了这个时机出兵的话,中原王朝可以帮助他们牵制住南唐部署在淮地与金陵的兵马,不敢轻易派往楚地,这才大胆起兵的。”
钱惟昱微微颔首,林仁肇没说出来之前,他还有些狐疑。这个狐疑并不是因为钱惟昱的分析能力不如林仁肇,而是因为他被自己上辈子学的历史知识给羁绊住了,所以反而思维不够发散。现在被林仁肇一提醒,他自己思忖一下,发现还果然就是那么一回事儿。
原本历史上的马楚到了951年才亡国,但是亡国仅仅一年周行逢就起兵击败了南唐大将边镐。那是依靠南唐在楚地根基不稳,重新打开的乱局,如今他们虽然马楚比历史上早了近两年亡国,而周行逢他们则比历史同期晚了一年多动手,但是其中的敌我关系道理是不变的——既然南唐比历史同期强大,而武平军比历史同期弱小,他们自然要隐忍到一个有强大外援可以援引的时间点,然后再动手了。
“林将军所言果然不错——那么,为何如今楚地之人,在楚国亡国多年之后,依然有那么多人响应作乱之人呢?”
“回禀殿下,此事如今仓促之间依然无法看清。不过听说那周行逢起事的口号之一却有一项:说是楚人用楚钱、易楚货。想来和此不无关系。”
钱惟昱一听后来了兴趣,让林仁肇详细说说这方面的细节,林仁肇不是“经济学家”,自然不知道那么多经济学道理,但是陈述一些已经发生的现象事实还是可以说清楚的。钱惟昱没花多大力气就把来龙去脉理顺了,然后用他自己的经济常识把这件事情解读出来了。
原来,当初楚王马希范死前,楚国从马殷到马希范两代都是通行的铁钱,而十国当中其他诸国——包括南唐——大多用的是铜钱。
或许有人会说,铁钱比铜钱贱价得多,而且容易生锈损耗,外国商人怎么肯用铁钱这种“劣币”呢?所以,当初马殷和马希范时期还有第二招经济刺激政策,那就楚地的“进出口贸易”免征关税、商税。通过这个刺激,抵消了铁钱带来的负面信用,吸引诸国来经商。
同时,因为马楚政府以政府信用对铁钱的价值进行背书担保,虽然铁钱拿出了楚地在别国很难得到承认,但是至少在楚地是可以以正常价格买到货的。这就导致了所有外国商人愿意来楚国挣铁钱、但是又不把铁钱带回国屯着;而是在楚地挣多少就花多少全部花掉,进楚国的货回本国卖。
后世但凡是稍微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知道一点“货币乘数效应”理论的人,都可以体会这种逼人“赚到多少、花光多少,不许储蓄”的经济形态对于市场消费的繁荣有多大的刺激效果。所以在马希范死前,楚国的商业是非常发达的,虽然没有吴越这样的航海贸易,但是其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量却一度是十国之冠。
这些盐、茶、酒、布的产出,就是为以拉动内需为主导的铁钱经济体系服务的。
但是南唐灭了楚国之后,楚地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呢?首先,南唐方面宣布铁钱作废;不过考虑到对楚地原本拿了马氏政权铁钱的普通老百姓的安抚,南唐很仁慈地允许以二十钱易一钱的比例,把铁钱兑换成南唐的铜钱之后,合法使用。
南唐这一招,从当时铜铁的金属材料成本来看,倒是算不得什么盘剥百姓——因为当时同等重量的铜本来就是同等重量的铁的几十倍价钱呢。但是问题是这么一来之后,原本所有铁钱都屯在楚地百姓手上,这些铁钱是被马楚政府的政府信用背书加持过购买力的。南唐戳破了这个泡沫,楚地百姓一下子就被剪羊毛剪回了解放前。
当然,如果仅仅是对存量财富的收割也就罢了,毕竟古代“家有存款”的都是有钱人,是少数派,光得罪少数派,天下还乱不起来。但是废除铁钱之后,带来的“国境内外价格双轨制”带来的楚地贸易保护被解除之后,则大大刺伤了整个湖南茶农、桑农……等等一系列广大百姓了。
原本楚国货靠着本国贸易和进出口贸易的“价格双轨制”,让出入超非常平稳,南唐统一了货币之后,因为南唐货物就相当于后世的“发达工业国家”的产品,质量比楚地的高,而楚地百姓商家又失去了打价格战的能力,别人卖货给你之后,揣着轻便的铜钱直接回家囤积了,不在你这里消费,久而久之,楚地就被榨干了。
念及此处,钱惟昱不得不摇头感慨——“世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人力资源的闲置”,说这句话的人,是一千年后一个叫罗瘸子的米国总统,钱惟昱前世是不怎么认同那瘸子的,但是他也知道,这句话说得确实不错。(而且,元首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元首没说出这句话罢了)一旦一个国家有生产力,但是却因为结构性过剩找不到销路,那么这个政府距离崩溃也就不远了。
你李璟一个货币改革,把楚人都弄得民穷财尽,也难怪灭国四年之后,依然被周行逢振臂一呼,就重新拉起了八州地盘了。
。。。
。。。
第130章 天下大势
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大致摸清了刘言、周行逢为何会选在这个时间点起事、为何能在楚地暂时反唐成功之后,钱惟昱也就不得不面对下一个问题。
那就是,在钱惟昱原本的计划里面,将来是要尽可能利用一切南唐与其他敌国发生军事冲突的机会、在南唐背后捅暗刀子把南唐拖入腹背受敌的多线作战之中、为吴越谋取利益的。在钱惟昱原本所处的历史中周行逢在长沙起事建立武平军节度使反唐是发生在马楚灭亡后不久,南唐在楚地的统治根基很浅,所以南唐和武平军的实力对比还不算太悬殊。在后来的那段历史上,周行逢也着实把武平军这块地盘一直撑到北宋初年、赵匡胤南下的时候为止。
而如今这个形势,和历史同期相比,南唐的国力因为其对楚地的数年占领,肯定要更强一些(虽然被吴越夺取了福建,但是在楚地找补回来更多),而周行逢的根基则会更浅。如果没有外力帮助武平军牵制的话,他们能不能顶住南唐调集楚地以外的外兵围剿,还在两说之间。
而钱惟昱这边,包括整个吴越国这边,对于和南唐重新翻脸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就钱惟昱来说,他回国后掌权苏秀明台四周的这一年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都投入到了航海造船、扩大海赏船队;开发日本、耽罗的新领地,还有就是屯垦新田推广占城稻等新作物。这些建设就长期来说,肯定是有巨大的利益的,但是前期投资也不少。
在吴越国的其他部分,镇守湖州、严州的十叔钱弘亿算是在军备上比较上心的了,做的还算中规中矩,但是毕竟如今钱惟昱自己的地盘也才立足刚稳、还没法充分影响到钱弘亿。钱弘亿没有穿越者的优势,自然也不能指望他做得有多么惊艳的建设成果。
而身在婺州、温州的钱弘俨,和福建、潮汕的陈洪进、钱仁俊、鲍修让等吴越国的一方牧守。他们要么是自己的地盘才刚刚被吴越国占领的历史还不过四五年、还在整合内部、恢复经济、安顿此前南汉和建州来的流民。要么就是在钱惟昱今年推广“炒茶”这种新式贸易商品之后,在福建广开山地梯田种茶叶、生产“乌龙茶”。
众所周知,福建多山。所以福、泉、漳、汀四州的土地面积加起来虽然和一个浙江差不多大,但是吴越在两浙的十三州可以养活五六十万户户口,而福建四州只能养二十万户出头。这中间的差距,主要是可用耕地的差距导致的。因此,自唐朝中期开发福建以来,福建地区的统治者都对于开垦山地梯田比较重视。
但是要知道,修建蓄水效果良好的梯田,在古代也是颇为耗费工力的一种工程,一个壮劳力服徭役一年,也不过开垦出不足十亩的新田。如果只是农闲季节被政府以工代赈招募过去,那么按照两个月的服役期算,每人最多才开出两三亩新田。
不过,如果不是用来种植水稻等蓄水要求高的作物,而是种植茶树的话,那么这些种茶用梯田的修建要求就要低很多——比如,种植茶树的梯田因为不用蓄水漫水,所以不用修那些防渗效果良好的石质护堤,而只要把土稍微整一整弄成相对平坡的一级级阶梯就好了。这中间的工费消耗,起码相差三五倍的规模。
历史上,唐宋时期福建之所以没有大规模开山地梯田种茶,主要是因为“炒茶”这种茶叶的饮用方式还没有出现,所以自然也就没有“绿茶”、“乌龙茶”和“红茶”这样的分类,这样一来是限制了茶叶的保鲜时间和贩售距离,二来是导致了凡是所种植出来的茶叶品种不适合做绿茶的地方,茶叶生产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后世稍微上点网的人,都可以在q群里看到那些打广告叫卖福建铁观音、乌龙茶的。可见福建产出的茶叶大部分并不适合做传统绿茶。所以,在“炒茶”的喝法出现之前,福建地区的茶叶种植业规模并不是很大。
而炒茶一旦出现之后,因为新式的处理、贮藏方式的出现,以及销路问题的解决,福建人就发现他们原本无力开垦的广大山地,都可以稍作处理之后就用于大规模种茶。至于本地人需要的粮食问题,因为如今吴越国海陆运输的几何级数增长、发达,福建人也开始习惯于家家户户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到卖茶买米的生活方式上。
可以说,自从这一年年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