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8大军阀-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午时,吴绍霆和孙继直就在教导二团这边吃了一顿午饭,饭桌上大家也探讨了一下目前的情况。

何应钦年轻气盛,把自己的见解侃侃而谈了出来:“南征军和江西军有不少都是地方军,真正的北洋军也就那么几个团的编制。粤北战事还没开打之前,大家都以为我们粤军的实力敌不过北洋军,不过在粤北那几个月咱们打得可不差,就事论事,我们粤军跟北洋军完全有得一拼。只可惜现在的情况不妙在兵力上,江西军和南征军合计起来都有五万人,我们实在是有心无力呀。”

吴绍霆默然不语,他觉得何应钦的话或许有夸大的部分,不过相信八九不离十。粤军装备先进,纪律严明,除了作战经验略微欠缺、各级指挥官尚待磨砺之外,其他方面不比北洋军差多少。问题的关键确实还在兵力数量上,以少胜多的案例不少,可萧耀南、唐天喜和傅良佐这些老将可不是吃干饭的。

这时邓铿开口问了道:“现在进攻北线的敌人是什么情况?”

何应钦说道:“头一天开打时,是江西第一混成旅和第二混成旅拼凑出来四个团,不过当天晚上江西军临阵大调整,把江西第一混成旅全部抽走,完全交给第二混成旅负责作战。”

邓铿凝重的道:“唐天喜全部人马都到了,上下指挥统一规划,难怪作战得心应手。”

吴绍霆看了一眼邓铿,让邓铿在参谋总部待了一个多月,果然培养了良好的战略思维。

一旁的孙继直又说道:“第二混成旅作战单位有六千多人,还有两个满编的炮兵营。这两天打起来可真够呛的。说来,这正面的兵力不算什么,关键是我们防线的西边和东边还有不少敌人,到目前为止不能确定两翼的敌人是哪一路,江西军隔三差五的调整部署,据情报分析他们是想要把分散的部队凝聚在一起,就像第二混成旅一样,都是整体作战。”

邓铿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这是情理之中的。江西军和南征军好几万人一下子南下到韶关,途中肯定有走插队的情况,他们赶着在年关之前结束战争,进攻时的阵型很仓促,临阵调整也可以先抢占时机。”

孙继直叹了一口气,摇着头说道:“我们北线现在三面环敌,现在完全是以来炮兵团的覆盖掩护,保留了南边一面的后勤通道。我现在担心的就是,一旦北洋军调集了足够的兵力,强行切断南面,那我们北线彻彻底底就被围得水泄不通了。”

这时,吴绍霆露出了平静的笑容,开口说了道:“大家不要太悲观,一定有转机的。”

孙继直看了一眼吴绍霆,他很像询问粤军的转机在哪里,不过最终还是忍下了这个疑问。他知道吴绍霆只不过说的是一句安慰的话,与其追着询问发牢骚,还不如给彼此留下一个台阶。当然,他也真心的希望战局有所突破,发生一些奇迹事件让北洋军阵脚大乱。

一个团部通讯兵匆匆的跑了过来,向在场所有人敬了一礼,然后对何应钦说道:“何大人,师部电话。”

何应钦放下饭碗,一边站起身来,一边对吴绍霆和孙继直道:“都督和孙团长稍坐,我去去就来。”

吴绍霆同样放下了碗筷,说道:“我跟你一起去,莫师长找你的事是我吩咐的。我要看看他是怎么安排的。”从凌晨到现在正午,第三师师部那边肯定已经布置好了特别作战的指示,虽然只是指示,他也要关注整个行动的始末,尽可能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帮助。

何应钦微微有些疑惑,随后一言不发,跟着吴绍霆一起来到团部通讯室。

邓铿和孙继直没有跟着去,孙继直趁着空闲问了道:“都督给师部下了什么指示,要找教导二团负责呢?”

邓铿叹了一口气,道:“这是机密,不过我能透露一点信息,这次行动就是都督刚才说的转机。看吧,关键还要等行动的结果。”

孙继直点了点头,既然邓铿说了是机密,他也不再多问下去。

卷三:南北对决 第343章,信誓

何应钦在接到师部命令,让教导二团组织特别行动队,秘密前往乐昌县俘虏萧耀南时,表情震惊了一阵。随后他很快又恢复了严肃,郑重的接受这项任务。放下话筒之后,他看着站在一旁的吴绍霆,神色再次复杂不定起来。这个命令自然是吴绍霆亲自指示,可是他不明白该如何完成这次行动。

吴绍霆负着双手,慢慢的走到何应钦跟前,不冷不热的问道:“何敬之,你是不是以为这是一次自杀任务?”

何应钦连忙摇了摇头,正色的说道:“不。只是卑职感到……不解,现在韶关外围到处都是北洋军,偷偷潜出去都很困难,该怎么不声不响到达乐昌,然后又不声不响把萧耀南抓回来呢?”

吴绍霆不置可否的说道:“出去其实不难,活捉萧耀南也不难,难就难在回来。”

何应钦怔了怔,不解的问道:“都督,这话要怎么说?”

吴绍霆不太着急,他说道:“既然我现在就在教导二团,之后的几天我也会留在北线,这次特别行动就由我亲自策划。现在你什么都不要多问,先拟一份参加行动的名单给我。黄埔军校有不少是来自北方的学员,南征军的组成虽然以湘军为主,但七七八八也掺杂很多其他省的官兵,名单人数十二人为益,只要不是南方人即可。”

何应钦沉思了一会儿,又忍不住问了道:“都督,萧耀南好像是浙江人呀,他自己都是南方人。”

吴绍霆笑道:“这次是抓萧耀南,不是骗萧耀南。这样吧,总之不要是粤语口音就行。”

何应钦点了点头,立刻道:“我明白了,卑职这就去安排。”

只有大半个小时的时间,何应钦非常果断的拟定了一份名单。

吴绍霆在团部掩体一间单独的测绘室内,与何应钦一起商议了这次行动,邓铿和孙继直也陪同在旁,一起参考。他告诉何应钦,正因为北洋军在韶关周围不断调整部队,收拢走散的兵力,而这就是一次混入敌人内部的大好时机。

他还记得孙继直曾经报告过,第七团在乐昌把俘虏的一千五百多名敌军拔了衣服,受冻受饿,导致这一千五百人失去战斗力。在乐昌反攻战时,粤军曾经逼降的是十个营的南征军,这十个营番号各有不同,兵种极为混杂,前前后后的逃兵、遣散兵和阵亡的人数也不确定,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换上敌人的军服突出韶关,前往乐昌。

孙继直听了吴绍霆的话,立刻拍手叫绝道:“都督说的太对了,正好我从乐昌县出来时,把那一千多套军服都带着,本来打算交给后勤部,做成军用毛毯或者加料冬装的,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何应钦叹道:“是呀,咱们北线两翼的敌人每天都在调动,大后方有时候还有不少侦察兵出没,根本猜不透是哪里的部队。尤其西边是南征军,东边是江西军,两路人各不熟悉。特别行动队换上敌人的军服,大摇大摆的骑着马走,江西军问暗号咱们就说是南征军的人,南征军问暗号咱们就说是江西军的,谁查的出来?”

吴绍霆点了点头,说道:“出去很容易,接近萧耀南也很容易,办法跟何敬之说的差不多。到了乐昌,看准机会,就说自己是江西军派来联络的军官,有紧急情报找萧耀南汇报。真正的难度就从这里开始,行动队只有一次机会,要想尽办法把人带出来。”

孙继直叹了一口气,担心的说道:“是呀,正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带着一个大活人从乐昌县回来可真是困难重重。”

何应钦暂时想不出办法,只好不说话,埋着头苦苦寻思。

沉默了一阵,吴绍霆缓了一口气,说道:“其实任何计划都只是假设,没有办法给出十拿九稳的定论,关键还要看执行任务的人能够随机应变。”

孙继直点了点头,附和的说道:“都督这句是要紧的话,确实,怎么样都比不上随机应变的强。教导二团年轻人都太多了,若是换到教导一团的话,或许要更好一些。”

何应钦听了这番话,心中有些不乐意了,他虽然从教导一团调任到教导二团,但教导团的性质是一样的,大部分黄埔毕业生都会先分配到教导团来锻炼和积累,总归是同根而生。现在有人拿两个团来对比,自然有厚此薄彼的偏见,这是很让人排斥的言论。

不过毕竟孙继直是长官,又是前辈级人物,他不便开口说什么,只是在脸色上微微变化了一些。

吴绍霆看着何应钦,多多少少从对方的脸色上得知了一些信息,他若有所思的说道:“何敬之,如果我让你亲自带队执行这次任务,你可愿意?”

何应钦一下子精神了起来,但很快又有一些疑虑,问道:“可是都督,教导二团指挥官本来就很缺少,若卑职离开了,谁来指挥教导二团呢?”

吴绍霆微微笑了笑,说道:“我亲自指挥。”

众人听了这番话,立刻把惊讶的目光都投在了吴绍霆身上。在他们看来,如果吴都督亲自指挥教导二团,那就意味着他要在火线上坚守岗位,这不仅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更重要的是都督指挥团部,师部的命令下达之后到底该听从谁的呢?这会让整个指挥层出现冲突和不协调的局面,可不是一件好事。

“都督,这可不行。”孙继直马上说道。

“是呀,都督你指挥教导二团的话,师部那边怎么办?都督应该指挥师部才是。”何应钦也连连的说道。

“你们放心,我自有分寸,”吴绍霆严肃的说道,“我不会让教导二团与师部的命令发生冲突,别看我年龄跟你们相差无几,我带兵的日子比你们加起来还多。”

何应钦想了想,只好说道:“都督命令,卑职一定执行到底。请都督放心,这次卑职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吴绍霆拿出认真的语气告诫道:“这次行动搭上性命是大忌,派你执行任务不是让你去送死,你们多少人出去,只能更多的回来,决不能少一个回来。明白吗?”

何应钦肃然应道:“卑职明白了。”

吴绍霆点了点头,随后又说道:“等你顺利回来,教导二团我就放心交给你来带了。你执行这次任务压力不小,但是你也要记住,任务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军在韶关战场上能否扭转局面。拜托了。”

何应钦激动不已,吴都督的话分明就是要提拔自己为教导二团的团长。他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虽然这次任务十分危险,甚至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形容,不过对于充满希望的前景,他宁愿往好的方向去想。

当即,他霍的站起身来,立正向吴绍霆敬礼,郑重的承诺:“卑职必然不辱使命。”

卷三:南北对决 第344章,最长的一日

当天下午,何应钦集合了十二名手下,这十二人当中有四个是黄埔军校的军官,另外的人也大多是北方口音的兵士。傍晚时,师部情报处派人到前线,将情报处搜集的相关情报全部告知了何应钦等人,尽可能的让特别行动队掌握有利的信息。

何应钦用了四个小时与手下熟悉情报,统一行动的识别。到了深夜时,孙继直拿来五十多套比较好的敌军军服,交给何应钦筛选。何应钦按照计划好的分配,选了几套与江西军比较接近的军服,自己伪装成一名少尉通讯军官,手下则都配上后勤营营部士官的军服。

休息到凌晨四点,这支肩负艰巨而重要使命的特别行动小队静悄悄的离开了营地。虽然给他们准备的时间不多,很多前期工作只能在途中一点点交代,可是这些年轻人没有一个心生畏惧,若能顺利完成这次任务,他们必然成为韶关战役的大功臣,就算不幸失败,他们的名字也会在烈士墓碑上留下一笔。

教导团的将士与其他团不一样,他们长期都接受精神主义的熏陶,具有一种崇高的军人荣誉。为了这份荣誉,他们可以做出超出常人的牺牲和付出。

吴绍霆亲自送何应钦等人出发,望着这些年轻人渐渐淡抹在夜色中的背影,他心里有一种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的想法,自己要想迈出广东省走向更大的历史舞台,必须依靠黄埔系这班子青年军官了。

第一师派出去执行斩首任务的狙击小队,要比教导二团晚一天出发。

斩首行动执行起来要比深入虎穴俘获敌军首脑简单得多,但是前期准备工作却非常麻烦。情报部门比较要列出有效刺杀名单,还确定名单上的人物现在何处,之后狙击小组又要根据目标所在地的环境布置行刺计划。

第一师从下面几个团抽调了五十多名狙击手,这几乎是全师配置的一大半。大部分是两人一组,也有个别特殊的情况,只能由一人执行任务。

这二十多个小组分批陆续出发,除了十五日、十六日这两天是小规模行动之外,十七日除夕这一天是大规模行动。不管这一天会不会有进攻,除夕始终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基层的士兵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在警戒上出现更多的漏洞。因此让执行斩首行动有机可乘。

从十五日开始,吴绍霆一直坚守在教导二团阵地,在何应钦刚刚离开不久的几个小时里,唐天喜的第二混成旅休息了一天之后,果断再次发动大规模突进。

北线粤军都知道都督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纵然士气没有太大的改善,可是军心却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鼓舞。很多粤军士兵想到吴都督就在身边,肯定是有办法守住阵地,要不然大人物是不会轻易冒险的。在这一天的作战里,粤军士兵消除了很多紧张的因素,沉着应战,不惧不躁,就算有战壕遭到敌人突破,也没有发生大动乱,很快又夺了回来。

在相隔五百多米的距离上,迫击炮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吴绍霆亲自指挥迫击炮,江西军进攻时,利用短程的火力覆盖射击;江西军休息时又不断炮轰骚扰。

北洋军通过情报探知到粤军装备的新式武器,一开始并没有放在眼里,可从南雄到韶关在短程火力上吃了不少亏,渐渐感到十分郁闷。可是说到底依然无可奈何,迫击炮只有中德军械公司和广东兵工厂在生产,以目前的情况这两家军工厂都不会轻易出售这种武器。就算要购买,也必须通过洋人倒一手甚至两手,实在不划算。

在北线战场上,除了东西两翼的夹击之外,第二混成旅每一次从正面发动进攻,都是用一种人海强攻的方式进行。没推进几十米,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是唐天喜他承担的起这份代价,后续预备役和其他战斗团可以填补损失,用尸体铺出一条通道。

战争进行到今天,无论是北方中央还是湖北、安徽、江苏司令部,甚至前线指挥作战的将领,他们统统都意识到必须走完最后一步。这最后一步不惜一切代价、不计任何后果,纵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无所谓。

接下来的两天,粤军北线阵地连续遭到进攻,到了十六日下午两点,江西军和南征军协同一起,发动了三面同时进攻。短短半个小时,粤军防线就遭到了多处突破,战况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

吴绍霆在教导二团团部掩体的瞭望口前观察着,自己的阵地上出现了好几个缺口,粤军士兵匆匆忙忙的变换防守方向,后方两支预备队都投进了战壕。距离团部最近的一个缺口,他从这里甚至都能看到北洋军的身影。

邓铿跌跌撞撞的从外面跑了进来,跟在他身后的还有特勤处主任王云。邓铿肩膀被流弹击中,此刻正在流血,不过他顾不得这么多,直接冲到吴绍霆面前大喊道:“都督,这里快要撑不住了,李耀汉刚刚跟孙继直商议,准备后撤到第三道防线,团部要马上转移,我掩护你先走。”

吴绍霆没有回过头,镇定自若的说道:“急什么,这一仗守得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