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私生子-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御使庞中谨继续愤然说道:“太后,若杨逸光是出言不慎,到也罢了,如今他确实已率军北上,准备凭我三万之众,帮契丹收复失地;杨逸以往战功赫赫,连灭两国,这此又有燧发枪这等利器,要帮辽国收复失地只怕不是难事,杨逸以我大宋王师,去帮助契丹平乱,未向契丹提出丝毫条件,如此急人之所急,便是契丹众臣也难及万一。”

这话太诛心了,分明是要置杨逸于死地,杨逸一系的官员听不下去了,御使罗城当先站了出来;他和蔡京等人不同,蔡京只是与杨逸交好,杨逸倒了,蔡京不用担心受牵连,但他罗城不行,他与刘海等人已经深深打了杨逸一系的印记,杨逸若是获罪,他们必受牵连。

他执笏出班,冷然望了庞中谨一眼,然后大声奏道:“太后,杨大学士用兵,向来不拘形法,奇谋百出,诡谲难明,当初西夏名将妹勒五万狼虎之师入犯环州,杨大学士于阿甘山布下妙局,以滑翔翼这等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之物,一举尽灭妹勒数万狼虎之师,事前谁能想到杨大学士的奇谋?为救秦国大长公主,杨大学士两百人马被逼入河套沙漠,最后却能让阻卜部与我大宋南北夹击,重挫西夏,这等用兵之法如天马行空,缥缈无迹,事前谁能想到?南征交趾,杨大学士更是奇谋百出,驻兵宾州,引而不发,最后却能诱交趾名将阮志顺十万大军前来送死,一战锁定胜局,试问,事前谁又能想到杨大学士这等用兵手法?如今杨大学士率三万大军北上,不提任何条件,这本就大异常理,微臣料想,这必是杨大学士再出奇谋,为我大宋谋取更大的利益,某些人坐井观天,以管窥豹,因此诬陷杨大学士叛宋,不仅其言可笑,而且其心可诛!”

罗城说完,不屑地睥了庞中谨一看,不得不说,他这番话有理有据,经他细数前例,殿中之臣回想起杨逸一惯的用兵手法;确实是处处出人意料之外,难道这次真的又是杨逸玩的什么花招?

罗城声落,未待殿中大臣多作反应,另一个御使莫寒立即就站出来辩驳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杨逸之前用兵多以奇制胜,并不表示他现在的行为就可纵容,这恰恰说明杨逸是个本性诡诈之人,这种人所做之事,往往出人意料之外,他若是叛宋,谁又能预料?太后,臣以为……

“臣启奏太后!”刘海大喝一声,出来打断莫寒,莫寒这话比刀还锋利,而且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极富煽动力。

所以刘海不得不强行打断他,出班抢着奏道,“杨大学士自出仕以来,历受皇恩,岂不知报答?杨大学士内革弊政,首倡统一税赋,官绅一体纳粮,以天下苍生为己念;议提军改,除冗兵之积弊,使我大宋国库盈丰,再拟奢侈品消费税、财政预算等等,使我朝财政支出从无序变为有序;

更外平西夏,讨伐交趾,使大宋威加海内,慑服四夷,杨大学士以他过人的文武之才,回报着三代君王的隆恩;这等世之贤才,国之忠良,竟被妒贤嫉能之徒诬陷成了叛国之人,简直是天理不容;

太后,当年廉颇统帅20万赵军阻秦军于长平,廉颇审时度势,严束部众,坚壁不出,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秦国乃使反间计,使赵王罢廉颇帅职,换上赵括,终至赵国四十五万精锐尽覆。如今岂知不是旧事重演?

杨大学士率军北伐燕云,竟有人在背后诟陷杨大学士叛国,岂知不是有人收了契丹人的贿赂,才故意诬陷杨大学士?”

“刘海,你血口喷人,本官向未与契丹人有过交集,何来受人贿赂之说?你本是杨逸党羽,这朝中谁人不知,你为了替杨逸掩饰罪行,竟反咬一口……

“本官血口喷人?且不问你先前说的那些话,是不是出自杨大学士之口,就算是,本官倒要问问你,幽州离此千里,杨大学士在辽主接风宴上的几句话,你是如何得知的?若非暗存勾当,私通契丹,如何得知这些?”

文德殿上的攻守之激烈、之险恶,丝毫不亚于千军万马在鏖战。

刘海的责问同样是杀气腾腾,不错,若不是私通契丹,辽主接风宴上的事,你如何得知?我们怎么不知?

庞中谨被问得无言以对,他只是别人的马前卒,之前还真不知杨逸所说的那番从何而来;眼看身陷死地,不禁向御使中丞王显望着,王显冷冷地扫了他一眼,因为庞中谨犯了官场大忌;

王显之所以不自己出面,就是不想别人知道是他在背后操纵,庞中谨此时向他望来,无异于告诉所有人,是他王显在背后向杨逸挥刀。

事以至此,王显也立即向杨畏望去,这是一种捆绑的招数,其意不言自明,杨畏眼不邪视,仿佛朝堂上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礼部员外郎陶谦这时慌忙出班奏道:“太后,辽主遣使来朝,酬谢我朝出兵相助之恩,使者刚刚入住都亭驿,微臣正想上奏此事,方才庞御使所言之事,实乃微臣从辽使口中听来。”

一下子,又轮到了刘海、罗城他们陷入了窘境,他们之前是以庞中谨消息的来源加以反击,现在消息来源的途径没问题,就反衬得他们的反击是胡搅蛮缠了,进而让人怀疑他们所有的话的可信度。

而且,现在杨逸确实是先于契丹之前率军出关了,这如何解释?

这时秘书丞覃子桂出班奏道:“太后,庞御使所言,就算是出自辽使之口,也未可全信,安知辽使不是别有用心?如今杨大学士掌控数万精兵,为国征战;此时若是朝延误信谗言,问罪于杨大学士,岂不令天下人心寒?将来还有谁愿为国征战?微臣以为,此时朝廷不妨静观其变,微臣斗胆以性命作保,杨大学士绝无叛宋之心,若有,微臣愿代领其罪。”

覃子桂说到这,趋前两步,双膝一弯,竟然跪下行起了大礼,那情义两肩挑,肝胆照昆仑的模样,令殿中不少官员暗暗为之感动,便是章惇也不禁扫了他一眼。

这等重情重义、甘愿代死之人,哪怕是对手,也会发乎心底的尊敬。

刘海等一干杨系官员为其所感,也想这么做,但他们很明智的没有一同跪下担保;覃子桂与杨逸既是同乡,又是同窗、同年,与杨逸情如兄弟,他出来以命相保,乃人之常情,别人也可以理解。

但这种煽情的场面一个人来做便够了,并不是越多人越好。

按常理,常是满朝臣子都跪下来为某人担保,不但救不了人,反而会引起帝皇的忌讳。

覃子桂一个人跪在大殿上,三扣其首,动情地说道:“太后,微臣与杨大学士既是同乡,又是同窗,对杨大学士知之甚深,杨大学士自小与其母相依为命,侍母至孝,为了其母,杨大学士可舍却性命,如今其母每日在家修心礼佛,积德行善,杨大学士绝不可能不顾其妻儿老母叛宋,还请太后明鉴。”

覃子桂的话,让很多人想起几年前的事来,当时杨逸刚中状元,被诟以忤逆大罪,杨逸在狱中给哲宗皇帝上了一份奏表,历数自己幼时为母亲不惜与人斗殴之事;当时这份奏表还被哲宗皇帝命人张贴于各个城门,杨逸侍母至孝这确实是天下皆知之事;

如今杨逸一家都在还京城,说杨逸抛下妻儿老小叛宋,这确实不合常理。

第五卷 第561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

大宋的朝堂从太宗之后,其实一直是臣子在扮主角,从制约君权的角度来说是好事;但很显然,朝堂虽然总是臣子更活跃,他们左右着皇帝的意志,挥洒着自己的意气,却没有形成那种良性的君子之争。

对于政敌,仍然是能整就往死里整。

现在王显等人便是这样,杨逸等人太强势,为了争回御使台的话事权,不惜对杨逸扣以叛国大罪,以求彻底将杨逸击倒在地,永世不得翻身。

覃子桂搬出杨逸侍母至孝来替杨逸辩护,并愿以性命担保杨逸不会叛国,这张亲情牌打虽然不错,但国之大事,是不可能靠一张亲情牌就能凑效的,当年刘帮还不是把妻儿都扔了?

一挨覃子桂说完,庞中谨立即驳道:“杨逸此时已率军出关替契丹平叛,这是不争之事实,世之枭雄者,谁不是心狠手辣之人?为了成事,抛家弃子大有人在;太后,臣还听说一事,杨逸自绍圣元年出使辽国时,就与契丹的越国大长公主关系暧昧,自上京同往藕丝淀时,时常同车宴饮;去年河东大地震,杨逸前往河东赈灾之时,身边也有一契丹女子跟随,风传此女正是契丹越国大长公耶律特里,后来还随杨逸一同返京小住过一段时间;而杨逸回京之后,力主将三万手雷卖与国,想来不过讨好契丹越国大长公主而已。太后,常言道,英雄难过美人关,那越国大长公主长得貌美如花,风姿绰约,杨逸沉迷于女色,做出抛妻弃子,叛国投敌的事来,实不足为奇也。”

若是庞中谨等人用别的事来攻击杨逸,很难动摇刘清菁对杨逸的信任。

但女人天生就爱吃醋,刘清菁又岂能例外,她和杨逸之间不能成为夫妻,也不介意杨逸有多少个女人,哪怕杨逸就是娶一百个女人回家,她也不会介意。

然而现在杨逸并不是多了个女人的问题,他竟为了一个女,抛妻弃子,而这“妻”和“子”其中就包括她和赵捷。

刘清菁如何能容忍杨逸的这种行为,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她听了庞中谨的话,不禁怒道:“岂有此理,杨逸为了一个女人,竟然枉顾国恩,抛家弃子叛国投敌,如此大逆不道,简直是罪不容诛!”

刘清菁突然大怒,使得文德殿里一时落针可闻,刘清菁这无疑是指明了朝争的风向标,给杨逸定了罪。

不光是王显、杨畏等人手下的官员,很多骑墙派也纷纷站出来,加入声讨杨逸的行列,一时声势浩大,汹涌如潮。

偏偏杨逸一系的大部分官员都被他带出去劳战功了,剩下少数几个,如覃子桂等人,现在自身都难保,更别提在这声讨的浪潮中为杨逸辩护了。

珠帘后的刘清菁越想越恨,恨不得立即当场给杨逸一剑,将他刺死在面前。

她好歹是大宋的太后,掌握着天下万民生杀大权的太后,杨逸为了一个契丹女人,竟然连她母子都抛弃了,这已不是情感的问题,分明是对她赤裸裸的污辱,最不能容忍的污辱。

女人恨起一个人来,常常会陷入一种疯狂的状态,甚至连最基本的理智也会丧失。

她正要下旨抄杨逸的家,刚入朝不久的尚书左丞范纯仁,在一片声讨杨逸的浪潮中,站了出来。

他朗朗地奏道:“太后,言官有风闻奏事之权,但所奏之事,未必全然属实,庞御使弹劾杨逸的种种罪状,多以‘风传’‘听闻’等语,可见庞御使也未亲见,更没有真凭实据;若以此便定杨逸之罪,未免失之偏颇,不管杨逸是真叛国,还是另有它意,凭风言定罪,此风不可长,否则将来朝堂之上,风言诬陷必大行其道,望太后三思。”

“岂有此理,杨逸如今都率军出关帮契丹打江山去了,这还不是真凭实据吗?”刘清菁依然难以释怀,怒气丝毫不减。

女人一旦钻了牛脚尖,是很难钻出来的,这也是她们为什么常常感情用事的原因,刘清菁现在心里正在滴血,想凭几句话劝住她哪有这么容易。

眼看刘清菁怒火难息,李清臣不得不硬着头皮出班奏道:“太后,杨逸率军出关,到底是不是叛国,老臣有一法可分别真假。”

“说。”想到李清臣与杨逸的关系,刘清菁连带着对他也不待见起来,口气冷硬,丝毫不客气。

李清臣说道:“老臣建议立即给杨逸下一首旨意,令其率军回国,若是杨逸听旨回国,说明杨逸叛国之说,纯属子虚乌有,若是杨逸据不遵旨,则说明他确实已叛国,到时再定罪,也好堵天下悠悠之口。”

李清臣说得有理有据,便是刘清菁也不好再意气行事,便是那些弹劾杨逸的官员也无话可驳。

这时一直不说话的章惇沉稳地出班奏道:“太后,杨逸为国征战多年,在军中威望极高,如今更是掌控着六万精锐之师,若是光凭他率军出关,便定其叛国之罪,殊为不妥,老臣也认同李相公所言,先给杨逸一首圣旨,促其回师,若其抗旨,到时再定罪不迟。”

章惇的话说得含蓄,但刘清菁听了仍是暗惊,不错,杨逸非一般文官可比,在军在威望之高,无人可比。

若是直接定罪,只怕很多追随杨逸征战过的将士难以心服,不光是边军,便是这京城之中,也是遍布杨逸的心腹之将;如今入值皇宫的包毅,便是追随杨逸出生入死过的心腹将领之一;

当初向太后发动宫变,还是靠杨逸的这些心腹将领率军平乱的,刘清菁不由得暗冒冷汗,若真贸然定杨逸之罪,变生肘腋也未可知。

杨家本来还是宁静祥和,清娘带着小艾坐车刚要出门,就见街口涌来大队禁军,呵斥着路上的行人,到达杨家门前,不由分说将杨家包围了起来。

“你们要干什么?这里是当朝翰林大学士府上,你们不知道吗?”清娘的车驾也被挡了回来,不由责问了一句。

“我等奉太后旨意,封锁翰林大学士杨逸府上,自今日起,杨家之人,许进不许出,违令者,杀无赦。”

清娘听了这话,如何也不敢相信竟会发生这种事,她连声问道:“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太后为何要封锁杨家?我家大学士如今正率军在外,为国征战,太后为何要封锁我杨家?你们给我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清娘眼泪都快下来了,上前不停地追问,一个好心的都头上来小声说道:“这位娘子,我等也是奉令行事,你还是快回去吧,杨大学士涉嫌叛国,在事情没弄清楚之前,你们一律不得外出,否则就别怪我等刀枪不认人了。”

“娘子,娘子,你怎么了,你怎么了……小艾扶着摇摇欲坠的清娘,惊慌地叫着。

杨家被禁军围住,府里的丫环小厮跑出来探看情况的不少,大家连忙将清娘扶了回去。

杨逸率军在外,家里连个出面的男人都没有,此时已经乱成一团,十三娘倒不愧是相府千金,见惯了大场面,匆匆从后院赶出来后,见前院的乱作一团,立即呵斥道:“慌什么?天塌下来了吗?”

清娘就像个受了欺负的孩子,一下子扑进十三娘怀里哭诉道:“晴儿姐姐,他们说杨大哥叛国,所在太后下旨让官兵包围咱们家,晴儿姐姐你说,这怎么可能?杨大哥怎么可能叛国?”

十三娘听了先是一惊,竟又很快镇定下来说道:“清娘,你相信你杨大哥会叛国吗?”

“当然不相信,杨大哥怎么可能叛国。”

“这就对了,官人他不可能叛国,想来只是太后一时误听了谗言,才会如此,正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清娘你不用担心,官人他有没有叛国,迟早会水落石出,咱们只须在家安心等侍消息即可。”

“晴儿姐姐,可万一太后误信了别人的谗言,不辨青红皂白就给杨大哥定罪怎么办?”

“不会的,不会的,你杨大哥他为官这么多年,与章相公他们交情深厚,且李相公那边也不会坐视不理的,清娘别怕。”

十三娘虽然这么说,心里其实也是十五个提桶,七上八下的,杨逸文武双全,她一直就担心自家官人功高震主,这次若真是太后起了猜忌之心,恐怕谁也救不了杨家啊。

“碧儿呢?碧儿在哪?”十三娘心里乱糟糟的,突然想起韩碧儿最是诡计多端,不禁大声询问起她来。

“回夫人,二姨娘一早就往三生楼去了。”一个丫环忐忑地答道。

“清娘,你先回后院去,姐姐出去问问情况再作定夺。”

十三娘刚说完,大门处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