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矛盾心理引发激烈的紧张感,一方面,极度的自我蔑视导致信心的流失,另一方面,自我神化又不接受没有信心的状态。

    这样的内心就像一张被用力撑开的弓,随时都有可能崩坏。

    有自卑感却不接受自卑的事实,是因为不接受自我而产生的。潜意识里没有自卑感的人反倒能够接受自卑,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能接受自卑感呢?重要的还是深深的孤独感,心中没有一个值得信赖的人,缺乏安全感。对自己来说,假如重要的人都接受了这样的自己,即使自己不够完美,也没什么大不了。而深深的孤独感恰恰是失眠症最初的诱导点。

    真正爱自己的人,即使知道自己不完美,不漂亮,不优秀,也不能停止爱这样的自己吧?然而,自卑的人根本不爱自己。

    有自卑感的人,从小开始就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而不被大家喜欢。自卑的人时刻被“我要变得更加优秀”的声音催促着,并因此而焦虑。因为这样,自卑的人(是拥有精神性野心的人)才总是很紧张。他们总是为心中的“必须做这,必须做那”的声音催促而焦虑。总是很紧张,睡得着才是件很奇怪的事情。

    这样的患者如果不直接面对,就不可能终止失眠。

    睡不着的人,身体虽然没有在动,心情却波澜起伏。因为他们的大脑总是发出“如果做不到这个就不会被大家喜欢,如果做不到那个就会被讨厌”这种声音。

    总是这样忧心忡忡的人,可能从小就缺少应有的关爱和安全感。

    小时候缺少关爱的人,长大之后他的内心也会缺乏应有的安全感。这是他们患上失眠症的重要原因。虽然失眠症离不开客观因素的促成,可要治愈失眠主要还是靠主观因素的改变。

    也就是,如果本人没有醒悟,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就没有从失眠症里摆脱出来的可能。

    伪装性、自欺性的自我神化,不能拯救孤独不安的内心。越是想从深深的孤独感中挣扎出来,自我神化的精神世界毁坏得就越严重,如同车开在不适合的道路上,只会毁坏车辆。这就是失眠。拥有这种破旧的心灵入睡是不可能的。

    必须先解决心中的矛盾——自卑感和优越感、自我蔑视和自我神化两对矛盾,才是解决失眠的办法。
Chapter 3 和羞怯的自己谈恋爱(2)
    烦恼,不过心中的一粒尘埃

    开始我认为;有深刻自卑感的人肯定从小就自卑。后来发现,我错了。这类人的问题不在于自卑,他们身边的人际关系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为自卑所苦的人从小就在让他自卑的人群中长大,这群人无法给予自卑者应有的关爱和回应。进而在自卑者有了潜在的自我认定:他们不爱我,我是不被爱的。当其他人找人倾诉烦恼的时候,这些人却只能独自咀嚼烦恼的苦果。

    不得化解的烦恼,在心中越积越多,仿佛胸中生尘。

    我们总认为烦恼的人没问题,让他烦恼的事情才是问题的关键。其实并非如此,为什么同样的烦恼能让这个群体的人(明明对其他人没有作用)迟迟不肯放下?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我们之前也说过,缺乏关爱的环境,导致一些人自我蔑视和自我神化的矛盾心理,并让当事人为此痛苦。正是,因为这种没有关爱的环境,导致他找不到归属感,有意无意地孤立了自己,最终导致失眠。假如他自小生活在相互关爱的人群之中,他可能就不会为深刻的孤独所扰了。

    没有关爱,没有一个值得信赖的人给自己安全感,我们自然要追求能力。没有能力如何一个人生存?这样的人,很容易成长为一个优秀却冷漠、要强也脆弱的矛盾体。他们告诉自己,不变得足够优秀的话,就不能获得他人的认同,不能融入其他群体,但潜意识里却说:“我没有同伴。”

    这种潜意识的自我认定很难打破。有时,这跟获得什么样的能力,变得多优秀没有直接关系。来自自我蔑视和自我神化这种矛盾中的紧张感没有改变,其他也就不会有质变。无论自我神化得多浮夸,他们的心底也知道“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这就是卡伦?霍尔说的,作为精神性疾病特征的“蔑视和神化”。这样的人,一旦遭遇挫败,就会变得了无生气、嫉恨他人,觉得自己被人愚弄了。

    有人同情这些人,会说:“竟然能撑到现在,真不容易!”可是,同情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真正有用的还是他们自我的发现、认定。越是优秀的人,越是应该注意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感。
Chapter 3 和羞怯的自己谈恋爱(3)
    幸福的环境培养幸福的人

    有些人即使遭遇了虐待,也不承认,准确地说,是他们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被虐待了。

    如果只是偶尔虐待,一般都会发现。被揍的人,在成年后也会对被揍这件事情有印象,但不会影响他的心理。偶尔的暴力不会影响到成年,然而严重、长期虐待,却会对受虐者今后的心理、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尽管受虐者不会轻易承认。

    但造成不同的影响的,不是暴力本身,而是成长环境里的那种气氛。

    你成长环境里的人是什么样的?是相互信任、彼此体贴,还是相互猜忌、彼此仇恨?

    人们无法选择成长环境,所以很多人就那么糊涂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事实上,不同成长环境里长大的人,在很多方面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在充满仇恨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日日夜夜都在吸收这种仇恨的气氛,并不会注意到自己已经被影响了,甚至以为这是正常的。2米2花2书2库2 ;http://www。7mihua。com

    肉体有体质,心灵也有心灵体质,简称心质。

    大多数人只会注意自己的肉体体质是否健康,而不会注意自己心质是否出了问题。做了很多努力,却依旧睡不着的人应该开始注意心质了。人很容易注意到自己的情绪,比如开心、生气、不高兴等,注意到就会一个一个解决,但是却不会注意到心质的问题。这是因为人们不会把自己的心质状态和小时候的遭遇联系起来。

    心质不易被人察觉却会影响人的很多东西,比如睡眠。当一个人睡不着的时候,审视自己,考虑人生后,却没有发现有任何问题,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人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心质。

    当一个人的身体出问题的时候,如胃疼、手脚受伤,找医生就好了,大部分都可以对症下药。心质却不行,它不是通过药物和治疗可以解决的。心质的问题不是小时候被兄长耍弄,被老师责骂那么小的事情,而是你每天呼吸的气氛引起的。它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你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人的问题。只要你呆在那个环境里,环境里的负能量,如仇恨、嫉妒、歪曲的价值观就会被你吸收。那种负面的东西化作了你的骨和血。

    这就如同在都市里吸排气管尾气长大的孩子和在山里呼吸新鲜空气长大的孩子,他们的体质不可能一样。在仇恨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觉得被欺负或是欺负他人都是正常的。

    成长环境的问题,不是贫穷和富裕的问题,而是会关爱和不会关爱的问题。最恐怖的是,从小被仇恨包围的人,长大以后,即使离开了那种环境,却依旧属于仇恨环境的一员。不管是在校园,还是进入社会,都会不自觉地开启仇恨模式,甚至以自我为中心,制造仇恨环境。所谓人以群分,同样心质的人互相吸引,并在相处中慢慢增强这种心质。

    有问题的心质如果不改变,幸福只会越来越远,然后在没有关爱的环境里走完一生。
Chapter 3 和羞怯的自己谈恋爱(4)
    失眠,所以累觉不受吗

    卡伦?霍尔奈认为:理想化自我是一种心理异常(卡伦?霍尔奈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将自我意象分成现实自我、真实自我、理想化自我三种)。在针对此种心理异常者的治疗中,最重要的是帮助他重新评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放弃理想化自我而改从真实自我中发展自己。

    同样的道理,痛苦的时候不要寻求逃避、转移痛苦的解决方式,而是应该直面心灵的藤蔓。

    首先要认识心灵的藤蔓,然后再解决它。

    有人会因为懊恼而失眠,会因为迫切地想做好某件事而不安到失眠,会因为没有做成某件事而失眠。总的来说,人们总是因为各种恐慌而失眠。

    恐慌是强迫症的特征——过度反应。一旦自己在追求的路上感受到压力、迷茫、阻碍,就会恐慌。t米t花t书t库t ;__

    失眠的人或许你在强迫自己追求某种东西,而强迫自己这样去做的可能恰好是自卑感。会恐慌的人,从小开始就没有直面过自卑,只是神经质地看到成功,渴望像某人一样成功。

    只要没有解决自卑的问题,人生里别的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根治,还有可能引出其他连带性问题。

    失眠的人应该承认,自己拥有复杂而矛盾的优越感,承认自己为了逃离自卑感而在强迫自己,要承认自己已经被自卑的情愫堵在了死胡同,却还在不断压抑它。自认为已经被压下去的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到处冲撞,自己都没有察觉地继续生活,过着无法控制的生活。这样的人生是失败的,你无数次对自己说,我是个失败者。那么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是人生的失败者?这是因为小时候吸收的负面影响,例如:会觉得自己如果不能对他人有利,就无法融入群体。小时候植根于内心的负面影响正在破坏自身的能力。它已经在你心里发展成熟了。

    阿德勒说失眠是因为病态的野心。

    病态的野心其实是一种防御性的野心,为了在不安中自我保护,只好站在一个比他人都优越的位置。也就是说,不站在比他人优越的位置,就会不安得不得了。或说只要他人站在比自己优越的位置,就会不安。

    病态的野心具有强迫性。所谓的强迫性就是你不想那么做,却无法控制。就像你知道担心无用,但是还是忍不住去担心,甚至担心到失眠。

    因为恐惧、焦虑而失眠,其实是因为无法站在比他人还优越的位置而难以接受,随之内心产生不安,进而才对无法酣睡产生一种“过度的在意”。想要睡,却偏偏辗转反侧睡不着。

    为什么总想站在比他人优越的位置呢?正如我已经说过的,因为心灵的不安,而心灵的不安是因为深深的孤独感。

    失眠的人多半是不安的人,失眠的人和不安的人一样拥有“大量的敌意”。你以为自己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敌意,可事实上它远比你以为的要多。失眠就是最好的证据。

    希望睡着却睡不着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那为什么会希望睡着呢?因为酣睡关系到工作的成果,工作的成就感能让人感到满足。睡不好则会不开心,不高效。因此,只是稍微有点睡不着,就紧张得不得了。以工作为媒介的失眠,工作会在你心中编织藤蔓。因此,即使告诉自己不要因为失眠而介意,还是会介意。

    如果你不分析自己为什么会那么介意工作成果,你就无法解决核心问题。
Chapter 4 活得像滞销品一样的人生(1)
    勉强自己,多半还是因为有所希冀

    后悔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咒怨自己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是最常见的懊恼。说起来,懊恼这个词语蕴含的情绪还真是复杂呢,愤怒、失落、自责等等。

    懊恼的人会因为无法原谅另一些人懊恼自己,夜里一闭上眼睛,脑子里马上就会浮现出那个人的所作所为,然后就失眠了。这些人里,有背叛自己的人、欺骗自己的人,或是侮辱自己的人。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注意让你注意。”当你被懊恼蒙住双眼的时候,你的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了你所厌恶的人和厌恶那个人的你自己身上。

    有些人在失眠的时候会喝酒,或是吃安眠药,明知这样不好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拿起酒瓶,或者倒出药片。结果恶性循环,最后即使吃了药,喝了酒依旧会失眠。一躺进被子里就精神了,持续失眠。

    这种时候,你不应该想:“为什么吃了药(喝了酒)还是睡不着呢?”而是要思考:“我为什么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讨厌的人身上呢?”“这样的我难道不是因为孤独感、病态的野心或是自认为的无价值感么?”

    例如,你想要帮助一个人,只是想想是没问题,但问题是你的帮助动机是什么。例如,你帮人拿重物,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心地善良,难道真的没有想过“要获得他人的感谢”吗?这样一来,如果他人没有如预期地感谢你,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经常会有人因为他人没有感谢自己的帮助反倒恨上被帮助的人,这样一来就会懊恼得失眠。其实,帮助的背后也有可能是自己本身的无价值感引发的,正是因为这种无价值感,才会希望获得他人的感谢。获得感谢后才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反之则不能进而怨恨他人。

    还有一种情况,你当媒人介绍男方跟女方认识,结果两人没成功。你反倒被女方怨恨上了。这时候你一想起自己好心介绍反倒被怨恨,就会感到懊恼,导致失眠。

    被人拜托某事感到快乐,感觉自己是“被需要的”,你是否这样认为?

    被人拜托就去做,即使很勉强也要做。因为是勉强自己去做的,并非本人的意识,所以在这过程中,自己并不可能感觉到快乐。这种情况被卡伦?霍尔奈称为“贿赂”。也就是说,当你接受他人的请求时抱着这种期待——只要帮他,就可以从他那里获得什么。你为他做的事情就是“贿赂”,一旦贿赂没有效果,就会懊恼得失眠。

    假如你没有这种动机,就通过这件事看清这个人,进而从心底抛弃这个人,就不会懊恼,更不会失眠了。
Chapter 4 活得像滞销品一样的人生(2)
    什么都想要的“得不到”

    当然你在帮助他人的时候,除了贿赂以外还可能有别的动机,比如你希望通过帮助他人获得一种优越感。

    驱使你这样去想去做的不是优越感,反而是自卑感在驱使你追求优越感。与此同时,你又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做得到这件事情。

    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你其实是把“帮助他人”当成了某种手段,把不适合自己的事情当成了目标。心中的紧张感高涨,导致失眠。

    造成“自卑感驱使你追求优越感”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还是心中的藤蔓,也是失眠的理由。你之所以会接受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还是因为自己在小时候的愿望没有被满足。你不想被他人嫌弃,你急需获得他人的认可、赞赏,于是即便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你也接受了。ō米ō花ō书ō库ō ;http://www。7mi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