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总裁论道-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什么是“财富精神”呢?我觉得目前首要的工作是说清楚什么是“贫穷精神”。既然目前是中国人史无前例的富足时代,可见我们曾经经历了多么漫长的贫穷时期呀,说清楚“贫穷精神”,中国人最有资格。
  心灵之约篇
  (二)
  “贫穷是一种生活状态”,这是迄今我看到中国人对于贫穷最客观的反省,说这话的人是王小波,可惜他走得太早了。研究贫穷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印度人拿去了之后,我一直为中国经济学家感到遗憾,或者说羞愧。我觉得我们不能置贫穷于不顾直奔财富。因为贫穷不只是一种生活状态,它还是一种精神。本着贫穷的精神奔向财富就会闹出很多笑话。
  除了经济学家的产权之类的制度研究之外,在精神方面——也就是大多数人的信念、共识和习惯方面,总结贫穷的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财富。比如印度是一个产权明晰的市场经济国家,但这么多年依然贫穷,是所谓“坏的市场经济”的典型例子,在那里大多数人还顽强地固守着“贫穷精神”。
  那么我们又如何?
  (三)
  “克勤刻苦地以人代工”是中国人“贫穷精神”的第一要旨。勤俭节约和刻苦精神本来是一个美德,而一旦用以取代工具,而且以此为荣,以此为乐,就显得特别的傻。
  王小波先生曾经举了一个例子,说文革时期,在他下乡的农村,人们把驴子杀了吃肉,然后用人取代驴来运粪上山和推磨,用以解决“铸就铁肩膀,练成一颗红心”。(《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环顾一下自己周边正在使用的工具,你就不得不承认几乎就没有中国人自己发明创造的。实用工具还在其次,思想工具——人类关于现实规律和方法的探索结晶,才是主要的进步阶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总以中国的特殊环境加以排斥,然后用人海战术加刻苦精神玩命——大炼钢铁就是范例。
  我们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吃苦耐劳,是不是现在就改变了这种“贫穷精神”了呢?
  就拿房地产说事吧,国际公认真实的数据信息,是房地产的重要工具,有了详实的数据,我们就可以根据业已研究出的理性规律来判断并指导实践。而我们偏不公开信息,而且还要用《物权法》来立法保护,在没有可靠数据的情况下,当然也就不能用工具说话,于是我们就只能靠大量的人力去摸数据,猜数据。靠脑力激荡和大量的会议和论坛来讨论市场的走向,靠呼吁和人多来判断民意。
  

心灵之约篇:陈劲松(2)
房地产的客户研究也一样,总是觉得西方那一套工具太烦,人家的方法用起来不方便,但我们不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创造和发明新工具,而是喜欢回到脑力激荡和开会的老路上。说实在话,对于这脑力激荡来激荡去的会,中国历史上就有“三个傻皮匠赛过诸葛亮”的人多聪明法,但我怀疑皮匠还是皮匠,不论多少个。
  (四)
  “贫穷精神”还体现在它的财富观上,我们相信机会、偶然因素和独门秘籍,这可能与中国人太多,贫穷的历史太长有关。
  我们就是不相信,一个行业可以整体地富起来,只要大家都守规则,就像老外那样。我们认为那样不聪明,太傻,怎能致富?怎么能有普遍的财富规律,必然的致富之道?如果这样,聪明人怎么办?
  这种贫穷的财富观,集中体现在中国的经典文学上,且不说四大名著,其实金庸先生的小说就是这种精神的极致演绎——多么潇洒、多么富有细节、多么戏剧性且引人入胜地破坏规则、寻找独门绝技、自我修炼、了结个人恩怨情仇、拉帮结派、沧海桑田的环境变换与情意绵绵,私了与大赌,大输与大赢……
  在华人圈里大受欢迎的金庸,对于西方读者来说就是莫名其妙,因为这是典型的“贫穷精神”下的娱乐,与阿Q的梦想几无二致。
  难怪有人把当今的房地产界也比喻为江湖故事,且各具门派,各练各法,把“住交会”当成武林大会,比谁嘴尖舌利且调门高亢。
  其实,金庸这一套在中国年头已不少了,如果能够使民族富强,义和团又怎能悲壮地败北?中国人又何以不富?
  即便投机取巧富了,按照我们“贫穷”的财富观又有“富不过三代”之说,其实现在完全可以改成“富不过一代”(所谓各领风骚没几年,最新的案例是顾雏军)。那么,如何解释西方的摩根和洛克菲勒?
  (五)
  “贫穷精神”的第三个特征是寻找有利于自己行动的借口,比如在房地产界流行的一句话“还要火上20年”,有些人说15年,当然还有更火的人说“不够,应该加上一个零”……
  给自己找有利于自己的说法,这方面中国人天下第一,我们历史上就这样。不要说历代皇帝用孔子的说法来统治天下,就是太平天国也要引进“上帝”为中国人指路,洪秀权刚定位是上帝的兄弟,杨秀青跟着就上一个档次是上帝的叔叔。就像今天房地产一样,你是皇御苑,我就是帝景园,你刚给五星级的家,我立马就七星,而且是文化豪宅。
  我记得小时候,我就被教导过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如何伟大,如何富强,美帝国主义的人民如何被剥削之类。当然,现在早就换成了“历史性机遇,超常规发展和世界最大的市场了”。
  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富强之路,取决于邓小平先生对中国当时状况的深刻反省,取决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思想启蒙运动。所谓“知耻而近乎勇”,才有了今天的整个民族的小康。
  目前对不利于自己的言论一概置之不理的态度,我怀疑是小富即安的“贫穷精神”的复苏,并且是在精神上对改革开放的背叛。
  (六)
  应该清理一下自己,如果总结一下教训;
  应该反思我们贫穷的原因,如果这是反思不是推卸责任;
  应该重视规律和学习人家的经验,如果不是强调特殊性;
  然后,我们就有可能接近“财富精神”了。
  

心灵之约篇:柳传志(1)
作者简介:柳传志,生于1944年,江苏镇江人。联想公司总裁、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高级工程师。现任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读着这首诗,看着您和妈妈相扶着,颤颤巍巍吹蜡烛的样子,我们的心中一面是痛楚,另一面是幸福。——柳传志
  怀念亲爱的父亲
  柳谷书曾对柳传志说:“一个人有两样东西谁也拿不走,一个是知识,一个是信誉。我只要求你做一个正直的公民。不论你将来是贫或富,也不论你将来职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你就是我的好儿子。”
  我在协和医院的病房里守着您,不祥的预感阵阵袭来,那个时候我就想过,如果那个不幸的时刻真的到来,一定要我们对您的一生说几句什么,我该怎么说呢?
  1984年的冬天我到深圳出差,您从香港赶过来看儿子,飘散的头发,满面的风尘。当时您正在香港创办中国专利代理公司,时年63岁。
  今天的中国专利代理制度方兴未艾,如火如荼,去美国、去欧洲学习专利业务的中国学子纷纷返回祖国,这里已是硕果累累的沃土。然而20年前,这块沃土还是一片板结的荒地。一个完全计划经济的国家,专利法尚未生效,哪个外国人会相信中国会保护知识产权?又有多少中国人懂得什么叫知识产权?您住在香港上环蚊叮虫咬的陋室里,写出一篇又一篇介绍中国专利法的文章;您奔走在风里雨里,为宣传中国专利代理制度到各种会议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从上环的住地到华润的办公楼要走一个多小时,为了省下电车票钱,您就走着上班。
  一次下大雨您冻病了,您是60多岁的人了,爸爸,您这是为了什么呀?
  您圆满地处理了迪斯尼的案子,圆满地处理了维他奶的案子,一个又一个案子的成功,让外国人对香港中国专利代理公司的品牌开始有了信心,对中国专利法的实施开始有了信心,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真诚有了信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鲍格胥(Arpad Bogsch)、美国专利局局长毛新哈夫(Gerald Mossinghoff)、德国专利局局长豪依塞尔(Erich Haensser)、当年的美国律师、今天的驻中国大使雷德都是您的好朋友,是什么打动了他们?是您的热情、勤勉和真诚。
  心灵之约篇
  90年代初期,香港中国专利公司已经是相当规模的公司了,资产也有几个亿了。您和妈妈住在华润大厦C座,那是一房一厅的斗室。我去看你们,看着慈祥的父母在一个不到8平方米的厅里忙着在地板上为我铺褥子、垫枕头,不由得热泪盈眶。您是谁呀?您不是一般的董事长,您是一拳一脚打出江山的创始人哪!这么省俭,您是为了什么呀?!
  香港专利代理公司打开了局面,您悄悄返回国内,这一切仿佛和您毫无关系。您又开始了柳沈专利事务所的创建,从所有制关系讲,那应该是您自己的事业,但是一声召唤您又放下了柳沈,踏上了新的征程。71岁的老人受命去振兴苦苦支撑的香港法律服务公司,两年的时间公司上下一起努力,赢利了,红火了,兵强马壮了,您却累得连续大病。一次又一次,您这是为什么呀?妈妈和我们都心疼您呀,爸爸!
  您的才华风貌,儿女们不可能全部学到,而您做人的正直和清白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文化大革命”中,您自己刚刚被解放就去看望、帮助还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的老朋友们,结下了许多生死之交。我们院子里的老邻居赵大妈是一个孤寡老人,家里长年帮助她。在您被戴着阶级异己分子帽子、只发50块钱生活费的情况下,每月依旧给她10元钱,这就是您待人的真诚!这就是今天有这么多的朋友、同事来看望您,怀念您的原因!
  您一生做人清白,公私分明,而且不断教导我们。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工作性质不同,事业有大有小,但我们每个人挣的每一个铜板都干干净净、清清白白,我们永远不敢忘记,我们是您的孩子!
  我17岁那年,突然面临严峻的考验,您和妈妈对我说,“我的孩子不管做什么,只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都是我的好孩子。”这句话是多么刻骨铭心,刻骨铭心!爸爸您知道吗,就这么一句话,指导我好好走过了40年的路程!
  

心灵之约篇:柳传志(2)
您和妈妈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生活了60年,这是世界上少有的爱得这么真挚的夫妻。就在17天前,您的生命已经受到病魔威胁的时候,您和妈妈隆重庆祝60钻婚纪念,并题诗一首:
  结缡六十载,
  沧桑换人间。
  儿孙承欢笑,
  淡泊保平安。
  读着这首诗,看着您和妈妈相扶着,颤颤巍巍吹蜡烛的样子,我们的心中一面是痛楚,另一面是幸福。
  我和弟弟妹妹们团结友爱、情深意笃。在您的病榻前,在您已经没有语言能力的时候,我们都曾分别和您盟过誓,我们爱妈妈,我们会好好地孝顺妈妈!
  您临终前尽管没有来得及留下任何话,但是我想您一定没有任何不放心的事情。国家的未来是好的,家庭的未来也是好的。
  亲爱的爸爸,您安心地上路吧,我们永远怀念您!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心灵之约篇:黄铁鹰(1)
作者简介:黄铁鹰,毕业于旧金山大学,获MBA学位。在华润创业服务15年,历任执行董事、董事总经理,领导收购和重组了13个香港和大陆公司,涉及金额逾130亿人民币。
  没办法,他有顾准的基因,做事就是严谨,一是一,二是二,不懂就是不懂,懂了就是真懂……——黄铁鹰
  不懂装懂
  1998年,我一位大学同学回国探亲,他叫顾重之,是我在大学时唯一佩服的人。他是顾准的儿子,1979年全国高考北京状元,入学那年28岁,大二时太太生了个女儿,一家三口住在一间8平方米的单元房,没有钱和地方请保姆,太太也上班,因此他最多算个“业余学生”,但每次考试永远第一,并且拉第二名很远,以至于我们班在比成绩时,往往把他排除在外,我们总说:“不算老顾,我第一。”没办法,他有顾准的基因,做事就是严谨,一是一,二是二,不懂就是不懂,懂了就真懂,人品好,话又少,我们复习时为某个问题争执不下时,往往会说:“不信你问顾重之。”
  这次他从香港飞北京,我和公司一个同事正好和他同机。在机场候机时,三人闲聊谈到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我那个同事说,全球大部分喷气飞机的引擎都是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我说,不对,全世界的喷气引擎都是英国生产劳斯莱斯汽车的那家公司生产的。我们俩都没做过飞机发动机的生意,纯是外行之争。我也不知道从哪听来的还是在哪本书看来的,反正这个信息在我脑袋里的印象很可靠。
  那个同事说,不对,通用肯定也是生产飞机引擎最大制造商之一。你看,人家还给我留一个台阶,可他的让步更使我确信我是正确的,特别是在我心里,这个同事在这方面的知识是不能同我比的,因为他不懂外语,很少出国,一直以来我都感觉比他强。我于是大声并以不耐烦、不容置疑、不屑一顾的口气说:你肯定错了,全世界所有喷气机的引擎都是由那个英国公司生产的,要不然我们打赌。
  同事说,打赌你可能输。我说,那打呀?!他说,不跟你打。
  心灵之约篇
  同事很不情愿地不再跟我争了。后来我一直想,他主动停战,是由于我是他上司,他不想在我的同学面前出我的丑?还是一直以来他认为我比他学识渊博,他自己也拿不准了?还是两者都有?因为我知道那个同事的性格,他绝不会因为怕我而不同我争。
  我那个在美国当会计师的同学顾重之,一直在旁边静静地听着这场争论。到了飞机底下,他偷偷拉了一下我的胳臂。我回头,他用眼睛向我指了一下那飞机引擎。我抬头一看,上面用英文清楚地写着“通用制造”。
  他一句话没说,只是又宽容地看了我一眼,那眼神还带一丝狡黠,只有在一起冒过险骗过人打过仗和分享过很多连夫妻之间也不会分享的秘密的人才会有的。
  万万没想到分手十几年后,我自认为在他面前我已算人五人六了,可一见面就让他给挫了个底穿,还需要他给留面子,可见我这人真是没救了。这个眼神结结实实把我抛回到“解放前”。
  我的同事不懂英文,也没看到那行小字,仍在前面走着。我再看他时,他那被旅行袋压得稍稍斜着的背好像突然变得气冲冲的。
  后面那会说话的眼睛一定还在盯着我,前面这气冲冲的肩膀说不上什么时候就回过头来,我夹在中间那滋味就别提有多难受了。怎么办?认错吧,这无疑是自己打自己嘴巴,而且打得这么快、这么响、这么狠;不打吧,怎么再看这两双眼?
  犹豫了一下,我一把拉住前面的同事,说:“小齐,刚才你对了,我错了,你看这个飞机引擎就是通用做的,是老顾告诉我的。”他回头看了一下那引擎又看了一下我,说了一声“哼”!
  我这么大度,这么勇于向他承认错误,竟只换来个“哼”。显然我刚才的不懂装懂太伤他了。
  事后我想,更伤他的是我用老板的势,不懂装懂硬说他不懂,在人前把他看低了。他的生气是有理由的,如果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