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烈太后传-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乱ゾ :尾槐鄙先ゴ兀抢镉欣钅链缶颉。由隙汲悄诘氖蛉寺恚苤汲歉永喂炭煽俊!�
赵义的话音还算缓和,但话中的意思明明白白表示,他无法苟同太后的想法。
赵相如对他的质疑并没有恼怒,尽管已是紧要关头,媛用生命为她争取的五天时间只剩下了三天,但她仍保持着极度的冷静与克制:“大王请听老妇一言。眼下情形危急,秦燕分别从西南和东北方向来犯,各领兵五十万,若二者合兵一处,纵是倾全国之力也难抵挡。”
赵王义凝神听着,赵相如颇觉欣慰,自己的话他到底还是愿意听进去的。“现在李牧在代郡抵抗匈奴,虽有二十万精兵,却不能轻易调动。倘若匈奴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而廉颇领三十五万人马在上党与秦军相持,已是不易,据报此次秦军主将是白起。廉颇善守,用兵稳妥,只要能抵挡秦军东进,保住赵军主力,就是大功一件。”
赵王义看着远处宫灯上的火苗,眸子黢黑,一直没有说话,仿佛在深思。
“邯郸城乃赵国之根本,若就此丢弃,人人皆会嘲笑赵国王室贪生怕死,狼狈溃逃。何况若是百姓得知王室北迁必然人心浮动、士气低落,又何来却敌之说?唯有死守,方能全气节,昭德行。”
赵王听完,这才下了决心留在邯郸抵抗燕军。第二天,所有的战前部署都由太后麾下狼军轻骑分别秘密通知到位,邯郸周边和以北所有城池都进入战时状态,但是赵国的贵族和百姓对此还一无所知,直到燕国宣布燕后暴毙和兴兵攻打赵国的消息。
消息传来,邯郸的贵族和百姓乱作一团,可是赵国王室从太后到赵王似乎毫无反应,甚至连领兵的将领都没有一丝慌张,百姓们猜测王室早有对应之策,于是也都慢慢镇静下来。
燕国宣布出兵的当天,赵王宫发布了一道由太后亲拟的《讨燕王书》,张贴于邯郸的大街小巷,书中详述了燕王与秦国勾结、背弃盟约、残杀燕后的始末,同时借乐毅之口揭露了乐资的伪善面目,书中将燕王鼠目寸光、出尔反尔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强调赵人一向明节,燕人如此不信不义,所有赵国人更应在危难之时抱团取暖、同仇敌忾,让来犯的敌军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赵人出离愤怒了,好好的闺女嫁到燕国就这么没了,还假惺惺的说成是暴毙,又把赵人的敌国之女云雅扶做王后,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少贵族胆怯,想劝赵王北迁离开邯郸,都被赵相如弹压住了,她派狼军到这些人府上将他们一个个都拎来,严厉斥责道:“赵国生死存亡时刻,各位公卿大夫理应同王室一起奋战到底,纵是城破,也应自刎殉国,怎能顾惜性命而弃百姓于不顾?!”于是所有力主逃跑的贵族都被看管起来,他们的私兵被强制剥夺,重新打乱整编成军队投入城防。
赵人尚武,只要是个成年男子几乎给个武器就能打仗,而位于邯郸城内的十几个工匠铺几乎是彻夜不停地锻造兵器,成千上万的箭矢被成捆成捆运送至各个城头。
邯郸周边的列人、肥城、邺城、巨鹿、柏人驻防军队早已将粮草转至邯郸,军队和百姓也全部进入邯郸戍防。他们在临走时接到命令:烧掉一切。
赵太后以弱敌强的应对之策就是:坚壁清野,也称焦土政策。“坚壁”,指的是坚守壁垒,加强防御工事;“清野”,是将四野居民、物资全部转移、收藏,使敌人一无所获,立不住脚。这些城池的百姓们拖家带口,推着小车或是肩挑手拿,亲手点火烧毁了自己祖祖辈辈生活和居住的土地,带着全部的家当躲入邯郸。
燕军孤军深入,战线一旦拉长,从国内运输粮草会更加艰难,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工。如此一来他们势必会千方百计从赵国境内寻找粮草和后勤补给。她要用邯郸这块“大肥肉”牢牢吸引住燕军的目光,同时做好长期对峙的准备,在漫长的消耗战中,拖垮敌军。放弃拱卫在邯郸周边的卫星城和野战的准备,坚壁清野,让燕人无法得到任何补给,以达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
邯郸城内所有准备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而一直在燕赵边境查探燕军动向的赵军斥候也传来消息:燕军四十七万大军已经进入燕国边境,抵达呕夷水边的中人。这里原是中山国的京畿地区,但是自中山被武灵王灭国后,这里早已成了赵国的领土。
之后燕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将军田喜领十五万人继续西进以阻代地赵军南下援救邯郸,一路由吕方领三十二万主力挥师南下,直逼邯郸。
两天后,当从柏人赶来的最后一支赵军进入邯郸北大门,城门轰然关上的瞬间,这座城池的防御战也正式打响。
经过十数天的紧张准备,现在这座都城的兵力已达十七万,而由庶民组成的民兵队伍更是多达三十万人,邯郸已是真正的全民皆兵。他们日夜修缮城池,厉兵秣马,满怀着对敌的仇恨和勇气,只等着燕军自己撞入这天罗地网。
这几天,赵相如连轴转,没有一日休息超过两个时辰,她从粮草储运、军士训练到修补城墙,事无巨细,她每件都亲自过问,力求统揽全局,不放过一个细节。
此时已是深夜,她还伏在案上,举着灯台看着城防部署。乌黑的头发盘成螺髻,一身素色衣衫,柳眉如烟,此时似蹙非蹙,似乎正有纠结难解之事。庞澈侍立在旁,看着她操劳模样不禁心疼,如她一般的贵族女子多是享尽荣华,何曾如她一般背负重任要力挽狂澜。她日夜为赵国悬心,殚精竭虑,从未享受过一天安乐,忍受了多少屈辱和痛苦,知道的人恐怕只有他。
她从不向外人表露她的痛苦和心伤,这样隐忍的女子,才最让他心动与疼惜。
小蛮端着晚膳踏进殿内,这几天全城正在紧张备战,加上天气炎热,太后胃口不好,清减了不少,原本纤细合度的身子越发单薄。她看着太后手中捏着一根炭条,对着案几上的城防图聚精会神,却对送来的食物无动于衷,只好一边把盛着面汤的青铜簋往她面前送,一边打岔道:“太后,奴婢不明白,祁城防御战时,庞卫尉面对十倍于己的秦军尚且能守住,而今邯郸城内兵丁已有四十余万,来犯者不过三十七万,太后何至于如此忧虑?”小蛮瞥了眼太后身旁的庞澈,笑嘻嘻道。只有把太后的注意力从城防上引开了,她方才有胃口吃下东西。
小蛮的办法果然有效,赵相如刚刚神经紧绷着,加上晚间灯光太暗,眼睛正有些酸疼。她将手中的炭条一丢,唤来庞澈与她一同用膳,庞澈还要推辞,赵相如似怒似嗔地瞪了他一眼,庞澈无奈,只好坐下一同用了。
赵相如这才接着小蛮的问题道:“其实任何一场战斗因为时间、地点、天气、敌人的不同,都绝不可能采用相同的战术。祁城能以两万守是因为人数虽少却是精兵,而祁城不大,城门又少,白起纵然兵多将广,可一时间无法展开,只能分批进攻,实则非常吃亏。”
庞澈一旁慢慢吃着,没有发出一丝声音。在他看来,此次邯郸之战确与祁城不同。祁城不过是个陷阱,目的是要吸引秦军的注意,而邯郸是都城,这里被攻打无论放在任何国家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如果这是一场赌局,那么太后押上的邯郸,却是一个无论如何都不能输的赌注。何况祁城有援兵,而邯郸没有,李牧和廉颇的大军分别被燕、秦拖住,要想打败燕军,只有靠他们自己想办法。他明白这点,太后更是明白。
赵相如吃着吃着又开始食不甘味道:“祁城只有四个门,而邯郸的城门有八个,对于守军来说,要将他们平均分到每个门进行戍防,这简直是个噩梦。”
这几乎是庞澈第一次听到赵相如的牢骚,不是为衣饰不够华丽,不是为饭菜不够美味,而是抱怨城门太多。
庞澈初听闻时,脸上浮起一丝笑意,很快又淡去,看向赵相如,眼神中分明带着怜惜。
赵相如丝毫不觉,腮帮咀嚼者牛肉,虽然她没有胃口,但是如果不多吃些,以她的工作强度怕是还没撑几天身子就得垮了。
“本来城中可用兵士就不多,大多是刚刚组建的民兵,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更是少之又少,一平均到每个门几乎只剩万余人。”可怕的平均!
赵相如之前一直被城门的事情纠结着,她数学一直不好,这次为着防守部分分配的事,把人员精确到个位数,算了一遍又一遍,算到最后怨气冲天,整个人直接黑面。好在她并不抱怨,所以旁人都以为她在被城防的事揪心,她其实也确实快要疯掉,只是被计算搞成这样。
此时庞澈出声提醒:“防御战中,若是拨出少许队伍,以援助战事吃紧的城门,也可收到奇效。”他上次就拨出千人组成机动队,在城内巡视,随时增援各门,确实效果不错,于是此法推荐给太后。
赵相如本来已经算了个七七八八了,此时哀号一声,只能刨去机动队的人数重新再算。
太后黑面扶额,庞澈垂首浅笑,小蛮看着太后与庞澈二人,觉得这男的俊秀,女的风雅,画面说不出的和谐,于是憨憨地笑了。
接下来赵相如又为任命将领一事操心不已,赵国良将大多都不在城内,因军功而提拔上来的将领又大多十分年轻,经验也不足以统领数万人马守护一门。对于人事方面,庞澈也给不了太多建议,于是赵相如还是只得再去与赵王义磋商。
赵王看着赵相如满眼的血丝,皱眉道:“母后不妨好好歇息,将备战的事交予寡人,看母后,都瘦了……“
赵相如勉强一笑道:“你是赵国的王,是民心所向,若是大王有个好歹,赵国才是真完了。就让老妇替大王操劳吧,纵然再是辛苦,也是值得的。”
赵王听太后这么说也就没有坚持,赵相如接着道:“老妇此次前来是想问问大王,此次城防良将尽出,可还有其他人选堪当大任?”
赵王义明白她的意思,凝神想了会儿道:“不瞒母后,寡人这些日子也私下盘算过,能将兵者未几。”
赵相如听他这么一说,心中颇为愁苦,那么多的大门,却找不出合适的将领防守。她将带回的剧辛、贾偃、庞澈都算上,也不过才三人,而蔺羊、褒成还要负责狼军,恐怕抽不出身,城内能堪大用的只剩下乐毅。
可是乐毅虽然生在赵国,却得志于燕国,天下人皆知他与燕昭王的君臣之情,虽然他与燕王乐资有了嫌隙,但是谁知他会不会临阵对燕军手软呢?何况他曾经指挥过这支部队。
赵相如脑袋快想干了,还是没有刨出个人选来,只好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比她小不少的赵王。赵义觉得这女子最厉害之处在于她能屈能伸,霸气之时獠牙尽露,无人敢惹;失意之时示之以弱,惹人怜惜。
赵相如的想法没错,她经常领兵在外,对军队十分熟悉,可对朝政和朝廷之人,尤其是新人则有些生疏。而赵义对朝政十分熟悉,他可以提供些可用的人选。
但是这次她失望了,赵义考虑了一番后摇摇头,表示他的脑海中没有合适的人。
剩下的时间不多了,燕军越过呕夷水后行进速度很快,随时可能出现在邯郸近郊,她必须尽快确定各门的守将人选。赵相如的焦急之情溢于言表,赵义盯着她看了会儿道:“寡人倒是想起两个极佳的人选,只怕母后不肯用。”
赵相如已经经历过刚刚的失望,时间拖得越久越是对城防部署越不利,她没时间计较,张口便道:“哪二人?”
赵义盯着她的眸子,一动不动:“赵奢、范矩。”
赵相如听完想也不想立刻就否决了:“这二人不行,一个谋逆,一个作战不力,他们能免死已是万幸,城防关乎国运社稷,关乎大王性命,怎能起用这二人。”
赵义看着她,极认真道:“只有这二人了。”既没有劝她用,也没有让她不用。
只有这两个人选了,没得挑,你看着办吧。
赵相如没有吭气,捏着拳头想了一宿。
第二天,赵太后一身戎装英姿飒爽,对着满朝文武宣布了此次城防的总动员令。
“昔日武灵王胡服骑射,横扫天下,秦燕莫不俯首贴耳、战战兢兢,今日燕国杀我燕后在先,背盟攻赵在后,多行不义必自毙。邯郸乃赵国之根本,现分派诸将驻防,如有丢失,立斩不赦!”赵相如字字铿锵,杀气腾腾,朝中文武见此状莫不心惊。赵奢、范矩二人衣着低调,掩映在人群中。
“朝阳门,蔺羊!”
“七星门,贾偃!”
“西安门,褒成!”
“紫微门,庞澈!”
“青龙门,剧辛!”
“朱雀门,范矩!”
“白虎门,赵奢!”
“玄武门,由老妇镇守!”
玄武门是邯郸的北大门,紫微门是东北门,这两个门虽然一大一小,但正对燕军来犯方向,一旦开战,势必成为战事最激烈的场所,赵相如将这两个门交给了自己和自己最信任的人。
而与此同时,大臣们聚焦的则是突然起复的范矩和赵奢。此二人因为众人皆知的原因被太后削职,几乎到了软禁的地步,人人都以为他们已经如同废人,何况军中才俊后浪推着前浪,更新如此之快,谁又能想到他们还有起复之日?
被太后整得惨兮兮的贵族们不敢表露得太过高兴,但在心里却是乐开了花,因为将才捉襟见肘而不得不启用早已废黜的将领,在他们看来是强硬的太后对贵族势力的一次低头,看来燕国来犯对赵国也不算完全是坏事。有第一次总有第二次,他们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她服软的模样了。
赵相如却没这些贵族想得这么多,她考虑了二人虽然与自己的利益相冲突,但在眼前赵国危亡时刻,她必须集中国内最优势的资源,撇开立场和利益不谈,范矩擅长防守,而赵奢的作战能力更不用说。
在宣布完各个城门的守将后,她特地安慰了乐毅,表示特地考虑他的感受,不派遣他作为守将,只将城内的治安交予他负责。
赵奢眯眼看着赵相如,她似乎变了许多,虽然神色中略显疲倦,但她的精力似乎更加旺盛,斗志高昂,也更加自信。她已经俨然成为一国的实际统治者,最高统帅,他似乎错过了许多精彩。此时赵奢耳边又传来太后清脆的女声:“狼军巡查城内,但凡有盔甲军士四处游荡,不登城作战者,格杀勿论!”
“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
“兵士战没之余,城门昼闭,人心土崩。有爱太后者,泣谓之曰:‘事已至此,奈何?’太后曰:‘天若祚国,必无他忧。若敌势莫遏,老妇与此城誓相存亡,当不使诸君独死也。”
——《赵史》
公元前276年夏,燕国三十二万大军兵临城下,赵国迎来空前危机。燕军到来前,赵相如派了仇液前往楚魏,寻求援军帮助。
吕方带着大军来的时候是自信满满的,据在邯郸城内活动的细作来报,城内的作战士兵不过十万余,而他身后是数十万燕国精锐,他领兵路过柏人,巨鹿,那里已经沦为空城,百姓们烧掉了房屋和来不及收割的庄稼,遁入邯郸,一派亡国景象。两相比较下来,吕方觉得邯郸已唾手可得,战斗还未开始便已结束。
某些方面他确实没看错,赵国城内守军人数过少,匆忙组建的民兵战斗经验不足,这些都是赵国的弱势,可是他却漏算了一点——人心。
邯郸城内守军纵是再有不足,可是邯郸是他们的家园,他们退无可退,背水一战势必更加勇猛,燕军杀了燕后又无故来犯,害得百姓背井离乡,早已让所有赵人义愤填膺,他们从未像此时一般紧密团结在以太后为首的王室周围,用仇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