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如意-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

李嬷嬷笑着说:“就你讲规矩,既然都说了主仆有别,世子妃说的话你还敢不听?咱们在主子跟前儿伺候那么多年,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世子妃尊敬咱们,那是看着主子们的面儿上,咱们也得遂了她孝敬祖母们的心思不是?”

蕙如抿着嘴笑:“还是李妈妈说得透彻。”

范妈妈领着三位嬷嬷看了收拾出来的院子。

简洁大方,纤尘不染。房屋不怎么宽大,但有一个日照特别好的院子,种了些花草,很是舒坦。

“世子妃真是费心了。”三位嬷嬷看了极为满意,各自挑了间屋子安置。

到了晌午,蕙如让人架了铜火炉子打围炉,大家围在暖炕上吃了顿热乎的火锅子。

不是旁人家里精刀细炖的山珍海味,却也是有鱼有肉有绿菜,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

只不过火锅子味道大了些,蕙如只挑了几筷子鱼圆子和茼蒿叶子,便早早回屋里歇着去了,留下范妈妈和紫微四个大丫鬟陪着三位嬷嬷并几个媳妇用饭。

大家伙儿吃得身上心里都暖意融融,一宿睡得安稳不提。

第二日,燕然居得了宫里的明旨,正式将院门子封了不见客。

有些消息灵通的夫人小姐想着要来给世子妃道喜,结果都被拦在府门外头。

没人会说世子妃不通人情世故,到底人家是得了太后的旨意在家里静养着的,这样闹腾了三四天,京里也就慢慢平静下来。

蕙如也不出门,害喜害得厉害,越到后来越是没气力,最后喝口水也要吐,倒在床上直接就爬不起来了。

三位嬷嬷定了细细的规矩,从衣着饮食到房间陈设无一不查验仔细。虽说小厨房里一天五六顿换着花样做可口的饭菜,可是世子妃就是半点吃不进去。眼见着蕙如一天天瘦下去,连睁眼睛的力气也没有,三位嬷嬷急得火上房了一样,便商议着要请宫里的太医来看看。

“总这样不吃不喝的哪受得住!”季嬷嬷说,“寻常妇人有孕吐也不至于吐成这样。世子妃本来就瘦弱,再这样吐下去,别出个好歹,对肚里的孩子也不好。”

“太医院里治妇人病最厉害的是庞先生。”孙嬷嬷说,“可是,庞先生一直是给皇后请平安脉的……”

她们都知道皇后与世子妃近日的纠葛,太子妃到底是为着世子妃被废的,要说皇后心中对世子妃没有怨恨谁也不会相信。这时候要请了与皇后走得相近的太医来是不是妥当?

“不如还是请上回子给世子妃诊出喜脉的白老先生吧。”李嬷嬷自告奋勇,“我回去跟大长公主说说,白老先生医术高超。”

“为什么不叫小孙大夫来呢?”在一旁静静听着的竹香突然插了嘴,“以前小孙大夫常来,世子也常说小孙大夫医术人品都好呢!”

小孙大夫是谁?三位嬷嬷面面相觑,没一个人听过。

“就是治好了世子病症的那位小孙大夫。”竹香一脸的崇拜,“那么多大夫都治不好世子的病,他过来扎了几天针,又教世子一套什么把戏,世子就好了呢!”

小丫头这么一说,她们倒想起来了,太医院好像是有这么一个人,还是院正大人的亲孙子。

年纪轻轻,喜欢捣鼓些歪门斜道的,宫里的妃嫔没人敢叫他诊病。

“术有专攻的,那小孙大夫能治得了世子,不一定能看得了妇人。”季嬷嬷摇头。

“不过请来看看也好。”孙嬷嬷想了想,“听说那位小孙大夫喜欢研究各种毒物,让他来给燕然居看上一圈,这里头有没有什么犯冲的花木衣食,咱们也好安心。”

商定了之后,李嬷嬷便回大长公主府求请白老先生,季嬷嬷则是让人拿了宣王世子妃的贴子,上太医院去请小孙大夫。

到底是大长公主府的马车速度快,等小孙大夫自己拎着大药箱晃晃荡荡地踏进燕然居时,白老先生已经坐在外间开药方了。

见他进来,白老头儿哈哈大笑:“臭小子,居然这么大了,也不说来给太爷爷见礼。”

见是这位老人家,小孙大夫摸摸鼻子,嘻皮笑脸凑了过来:“您是祖师爷,都请了您来,还有小子我什么事儿啊!”

“谁说没你什么事。”白老先生将写好的药方塞给他,“先看看药性,你亲自去挑了药材煎药上来。”

这明明是丫鬟该干的事,凭什么叫他做?

不过白老先生算是他爷爷的半个老师,辈份高了他何止两辈,小孙大夫只能放了药箱子接过方子,颠儿颠儿跑去煎药。

三位老嬷嬷陪着老先生坐着,又问了一些要注意的事情,还没聊上一会,就见小孙大夫黑着一张脸从外头走了进来。

第151章 师奶之路

151 师奶之路

小孙大夫今年只有二十岁;眉清目秀,骨格匀停,不过因为长着一张娃娃脸;所以常被人看成十六七岁的少年。

娃娃脸大夫手里攥着一包药材;面如锅底,怒气冲冲地进了门;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莫非是小孙大夫查出有什么地方不妥来?

看他这样子;像要将天烧穿了一样,若是有不妥,定然是要人命的天大的不妥!

三位嬷嬷全都站起来,脸色发青。

“真是岂有此理!”小孙大夫将药包往桌上狠狠一放;抓了桌子上的茶咕噜噜大灌了一口。

“可是哪里出了问题?”李嬷嬷冷着脸问;“这燕然居里头有哪个大胆的狗东西敢动手脚?小孙大夫您快些说出来,咱们绝不能轻饶!”

可是小孙大夫像是没听到她的话一般,抓着药包怒气冲冲地站在白老先生面前。

“祖师爷您给看看,这包到底是香五加还是地骨皮?”

众人往桌上一瞧,见是一包褐色槽状的根皮样药材,带着淡淡的香气。她们不懂药,这种长相类似的药材别说辨别,就连名字也说不出来。

“这明明就是地骨皮,那小娘皮居然非要说这是香五加皮,我堂堂太医院的太医难道还比不过一个没长开的丫头?”小孙大夫嘴撇得老高,满脸的不屑,“她以为她是谁?这辈子见过多少药材,医过多少人命?药材这么重要的东西也好乱用?”。

白老先生拿了一块药材,在手里捻了捻,又凑在鼻子底下闻了闻,抬手就给小孙太医一巴掌。

“不学无术的东西,连香五加皮和地骨皮这样常见的药材都分辨不出,这些年你学的东西都喂了狗!”

被他这么一骂,小孙大夫傻了眼。

香五加和地骨皮不是什么特别贵重的药材,他也是在王府的药房库里见到个小姑娘与看管药房的管事争执,这才凑上前做评判的。

管事坚称配的药材是地骨皮,可是那衣饰朴素的圆脸丫头就是说他们错配了香五加皮。

这管事年纪也轻,言语虽然客气,但态度却并不见得有多恭敬。所以小孙大夫也就当这丫头是哪位夫人房里的丫鬟,并没太在意。

“这是治妇人骨蒸之症要用的药材,你却给我配了香五加皮,你这不是要人命吗?”那丫头拍着桌子,横眉立目的半点也不客气,“医者仁心,药者良心。医生再好,也抵不上药材出差子。我说你这药材配得不对就是不对,管着药房的要都是像你这样连最普通的药材都分不清楚的,那以后谁还敢安心服药?”

“这是京里最大的药房送来的上佳药材,一样一样都不得有错的。”那管事听她这么说,心里也有点动气,“咱们常年累月地管着药材,自然能懂一二分的,倒是姨娘您这才多大岁数,又见过几回药材?不过是读几本书识几个字儿,哪就能判定药材错了没有?”

这小胖丫头居然是个姨娘?

小孙大夫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眼睛揉了半天,再三确认这姑娘年纪应该不会超过十五!

宣王没这么好胃口,莫不是世子新收的?

啧啧啧,看着世子清雅闲逸,一副正人君子的派头,想不到居然也会对着小丫头伸爪子。

小孙大夫在心里对李晟千般鄙视了一下,到底还是应了药房管事之请,来做评判了。

没想到这小丫头片子姨娘半点也不好应付,他不过才说了一句:“这看起来应该是地骨皮。”

就被她好一顿嘲笑,意思是小小年纪怕连医书都没读全,一个普通的药材也能认错,怎么就让大人放出来祸害人了。

小孙大夫年轻气盛,哪里能受得了被个半大丫头这样嘲笑,可是对方是女人,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偏偏人家嘴皮子利索,他连插句话辩驳一下的机会也没有。从小到大,无人不夸他聪明有天份,他哪里受过这样的气?

于是怒气冲冲抢了药包便要回来找白老先生说理。

只是……

就算是天才也有短板缺腿的时候。

小孙大夫有天份,可是对药材的辨识上,的确是比起别的大夫来,要弱上许多。

一个人的精力时间到底有限,他的兴趣都在偏门的用在用毒解毒上头,于医道的基础上自然打不了多深的根基。

“地骨皮色棕灰,为筒状或槽状,质轻脆,易折断,气微香,味稍甘。”小孙大夫心中颇有些不服,对白老先生说,“这分明便是地骨皮啊!”

白老先生摇头说:“香加皮亦是灰棕色,不过色泽偏红。质轻脆,易折断,细搓易有鳞状剥离,地骨皮却是片状的剥落。你再瞧瞧这折断的内质。地骨皮内质应是灰白,而这里头却是黄白之色。”

“可是香加皮气味浓郁,这味道也不对。”

“那是因这药材是陈的,出货的药商将这香加皮以水蒸煮重制,药性已失了大半……”白老先生摇头说,“可恨无良商家,以陈制香加皮冒充地骨皮,实在是可恶可恨!”

小孙大夫面红耳赤地站在那里,怔了半晌,突然一跺脚又冲了出去。

这一出一进的,谁也不知道小孙大夫在发什么疯。

明明是让他去给世子妃煎药,药还没配好,人又不知道去了哪里。

白老先生想了想对嬷嬷们说:“贵府上这管药的人不行啊,有了假药材或是装混的药材辨识不出来,若不是有懂药的人,怕还是要出事的。也罢,世子妃这药还是老朽亲自验看上火才能放心。”

嬷嬷们再三感谢,陪着白老先生一起去了药房。

一行人去了那儿,正瞧见小孙大夫拖着个小姑娘絮絮叨叨说着什么,那管药房的管事则是出了一头的白毛汗,正指挥人将库房里堆存着的地骨皮全都搬出来检看。

那小姑娘蹲在地上,跟小伙计们一起捡着药材,一边捡一边对小孙大夫说着辨识法子,一人说一人听倒是专心得很,连白老先生他们进来了也不知道。

听了几句,白老先生多瞧了那小姑娘几眼,对一旁陪着过来的范妈妈说:“贵府一个丫头小小年纪居然这么懂药材,实在是难得。”

听他这样说,蹲在地上的两个人这才抬起头来。

“祖师爷您怎么也来了?”小孙大夫连忙站起身迎上来。

“我不来,交给你这连香加皮和地骨皮也分不清的大夫,你煎出来的药哪个敢喝?”

小孙大夫脸上羞愧得很,又有些淡淡的不服气。

“您快别这样说,若是没有小孙大夫,咱们家世子爷也不能这样快就好起来。”范妈妈见小孙大夫不自在,也连忙帮他说好话。

“咦?原来你就是那个救治了世子的太医?”站起身的小姑娘惊讶地说。

“方姨娘,您怎么在这儿啊?”范妈妈将方碧瑶拖到一旁去,“若要什么药材,让丫头来取就好。”

方碧瑶嘻嘻一笑说:“是我屋里的妈妈病了,我让丫头来拿了一副药,煎出来我觉得味道不大对,所以过来瞧瞧是怎么回事,这才发现府里的药材有错的。”这样说着,一双眼睛就盯着小孙大夫看。

听范妈妈叫这姑娘“姨娘”,白老先生脸上也是一僵,忍不住又细细打量了一下。

这位姨娘年纪小,看行态身量,分明还是个少女。

又见范妈妈似乎并不在意这位姨娘的言行规矩,对她的态度不亲热也不生分。白老先生行医六十年,知道后宅里的事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宣王世子与世子妃鳒鲽情深在宗室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时闻。这位姨娘与世子妃相比,容貌气质上差了许多,也难怪世子不上心。

他让管事按着方子配药,每一味药材都观、嗅、捻、抹一番,验看得十分用心。

方碧瑶娘家在潞州,家里开着一间极大的药铺,她小时候嫡母不管她,奶娘的丈夫在药铺子里管着进货,奶娘也不识字,平素就拿了各种各样的药材来教她玩儿,日子久了,她便对这行当起了兴趣。

那药铺里的掌药先生没孩子,对这位庶小姐也极是疼爱,时常拿药材的品性、辨识法子教她。

只是当个乐子耍,却没想到她会在这上头有些天份。

在方家时,她是小姐,自然不会有人许她去学这些玩意儿。

如今在王府,她是世子的姨娘,按规矩,这种药材门道也不是她能碰的。

可是方碧瑶想学。

她想着,总有一天自己要离开这里,去开始新的生活。

像她这样嫁过人,给人当过姨娘的女子,即便能找到合心意的男人,人家也未必肯娶她。

她又是绝对不肯给人当妾的。

这样一来,若是找不到合心意又肯娶她当正妻的男人,她总要有门可以糊口谋生的手艺。

将来她再长大些,时局又安定了,她说不定可以从世子妃那里要来一笔本钱,自己开个药铺子。

请个坐堂大夫,既可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又能安身立命,温饱无忧。

眼前这白发白须的老人家,一看就是个高手,若是能拜了他当师傅……

方姨娘两只眼睛噌噌放着绿光,直盯着白老先生流口水。

小孙大夫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将身一横挡在她身前。

“你总是看我家祖师爷干嘛?”

方姨娘眨了眨眼睛,咽了口唾沫,很认真地问小孙大夫:“你说我要是拜了这位老先生为师学习制药,你是不是应该叫我……师姑?不对,师……奶?”

作者有话要说:恭喜小伙伴们!

你们!

都猜错了!

没人下手,也没有出事!

只不过是……小方姑娘想当人家师奶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第152章 有意栽花

152 有意栽花

可惜啊;师奶不是你想当,想当就能当。

从来医家授业都是传子不传女。

除非方碧瑶想走女医的路子,将来便只能给妇人看妇人病和替人接生。

但那也只能去拜女医为师;男人是不会收她为徒的。

更何况她现在头上顶着一顶明晃晃的宣王世子姨娘的大帽子;哪个人要收了她当徒弟,只怕医馆也得被宗室里最好讲规矩的爷们给砸了。

所以白老先生坚决不收。

人家给世子妃熬好了药;就带着药僮儿逃命似地跑掉了;只留下郁闷不已的方碧瑶和幸灾乐祸的小孙大夫。

“一个女人家就好好儿在家伺候夫婿调养儿女,学的哪门子医药?”小孙大夫双手抱胸,抖着一条脚,流里流气地拿斜眼瞧她。只可惜他天生一张娃娃脸;就算想学外头男人的威风霸气;也只学得画虎不成反类其犬。

原本方碧瑶心里沮丧着,看他这不伦不类的样子也忍不住笑出声儿来。

“喂,你能治好世子的病,是不是很厉害的大夫?”来宣王府之前,她可是听很多人说过多少名医都治不好世子的病症,没想到最后将李晟治回来的神医居然是这么一个看起来不比自己大几岁的少年。只是她有些好奇,既然是名医,怎么连香加皮和地骨皮这样普通的药材都分不出?

小孙大夫下巴一扬,得意洋洋地说:“你也不去打听打听,这世上能进太医院的人里,可有如我这般年轻的?”

如果不是因为小孙大夫确确实实是将世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的人,说实话,方碧瑶真心觉得他这个太医的职位十成十是他那位当院正大人的爷爷硬塞出来的。

“想当我师奶奶?”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