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伏羲传奇-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说之间,忽地一阵阵呐喊声传来,只见祝融领兵已到黄帝兵不远处,一字排开,有三千人之多,各拿两柄火把。祝融站在中间对黄帝道:“小轩,你已输了,还战吗?赶紧绑上自己与我回穷桑向神农帝谢罪吧!”
黄帝还未答话,只听有人大喝一声,向祝融队里猛冲。那人步伐极快,霎时间便冲进祝融军中,祝融也未防备,兵丁仍在傻站中。那人一把将一兵卒手中火把掠过,顺势将兵提起,扔向祝融。祝融之军立时大乱。又有两人一瘸一拐冲入,三人如猛虎入羊群一般,搞得祝融兵如潮水东来西去。黄帝这才看清,第一个冲入敌队者乃是力牧。跟去的二人是大鸿与常先。
原来力牧、常先、大鸿正为被吃了火烧这一哑巴亏憋得有气无处放,今见祝融的兵士呐喊而来,便不顾向黄帝讨战,自行冲入敌营中。祝融营中“扑扑”倒地之声及“嗷嗷”嚎叫声不断,顷刻之间,倒了四五十人。三人正在酣斗,忽地一人手持一对火把冲入三人中间,那火把被他舞动得似一个火球滚来滚去,忽高忽低,忽起忽落,甚是好看。这三人便顾不得再去打抓小兵卒,只有躲闪之功,全无还手之力。
冲进三人中间者,当然是祝融了。祝融借着火棍之力,挥舞之中将三人赶出队伍。力牧、常先、大鸿本来已为火所伤,刚才冲进敌队中纯属一气之为,今见火光总在眼前晃来晃去,恐惧之感又上心头,趁没有兵卒挡路,又跑回队里,大喘不止。祝融也不追赶。
黄帝、少典、风后、容成、宁封子、雍父、共鼓、货狄等全都站起来,瞪眼看着祝融。祝融道:“小轩,君子言出必行,你既已答应兵败后跟我回穷桑向神农炎帝谢罪,现在便是履行诺言之时。”
黄帝道:“我明白了,适才你出来两千人诱我进入森林之中,你却派另外一些人去放火。祝融,这算打仗吗?似你这种小人行为也配在我这里论胜败输赢?”
祝融笑道:“你以为你是君子吗?你是君子,拿着炎帝给你的谷米却去策反太昊,反叛炎帝。对你这种人用火烧你已经够客气了。”
黄帝道:“即便是被你用火烧了,我仍有兵五千人,将也不比你少,也不算败。你能赢得我吗?”
祝融道:“难道你不怕再被火烧一次吗?”
黄帝横眉竖目道:“祝融,我不会再上你当了。”
说罢回头对风后道:“他们的将只有祝融一人,我去缠住他,你指挥兵士向他队伍中冲击,我不信胜他不得。”又向前一步道:“祝融,你我昔日仅是在一起切磋武艺,今日你敢不敢与我空手实战一场,如果你能胜得我我便随你!”说罢将手中之剑交给风后,“唰”一声冲上来飞腿便踢。
祝融道:“你以为我怕你不成?”说罢将手中火棍扔给兵丁,一个左旋转转到小轩身后,躲过小轩之旋风腿,挥手一拳击向小轩后背。小轩脚落地,身子跟着落在地上,他单脚点地,另一腿扫向祝融腿部。祝融一拳未中,立时将拳收回,一个燕子翻身到空中,躲开小轩之击,同时双腿一齐向小轩踹去。两个人这一场大战比以前任何一战都激烈,更精彩。黄帝的兵士都听说过黄帝能打,却未见过,如今算是开了眼界,不断传出喝彩之声。
此时,日头落在西山顶上,一抹红云使黄昏更加美丽动人。那风后一见黄帝与祝融打在一起难解难分,便对少典道:“你与我观阵,一旦黄帝处了下风你便冲上,以双打一。”
少典道:“明白。”
风后对众将领道:“对方兵将皆比我们少,祝融已被黄帝缠住,此时冲上,对方必乱,而我方必胜。”
众将道:“那我们就冲吧!”
风后道:“好,冲!”黄帝之军一片大喊声,扑天盖地的向祝融部杀来。
这黄帝队伍中容成、宁封子、雍父、共鼓、货狄、大鸿、常先、力牧等将领,皆是一等一的好手,平常与兵丁格斗,一人迎战几十人不在话下。今一齐冲入祝融的部队中,对方登时大乱。祝融兵丁各持火把,临战经验不足,偶遇猛士,便慌作一团。被挤伤、烧伤、踢伤、烫伤、踩伤者无数,死者也不少。黄帝之兵能侥幸从大火中逃出性命者,对纵火之人更是恨之入骨,今见对方大乱,便来了狠劲,个个举棍向祝融兵猛砸,场上撕打声、惨叫声、棍棒声、喊杀声一阵接一阵。
那少典本也是好战之人,见别人撕打,他哪里按捺得住,飞身加入小轩与祝融的战团。祝融与小轩比,本不相上下,见兵丁又战在一起,心说不好,战法上便有些慌乱,已是处在下风,这少典一加入,自然只有招架之工,而无还手之力了。
这时,从大火过后的浓烟中走出两个人来,其中一人大喊道:“小轩、祝融住手,不要打了。”声音如雷响,宏亮之极。而另一人却是泣不成声。小轩、祝融、少典均在酣斗中,哪来得及细看。那高喊之人见一喝不住,飞身窜入三人战团之中,一手抓住小轩,一手抓住祝融,同时一脚向少典踹出。口中大叫:“都给我住手。”
三人这才看清来人是谁,便都停手。黄帝忙叫风后喊兵士罢战。两人走上来分别向来人行礼道:“炎帝在上,祝融有礼。”“师父在上,徒儿小轩有礼了!”
来人正是神农炎帝与小轩的师父姬伯。此二人如何在一处,又是怎么到此来呢?
原来那日小轩回到有熊,要收粮赈济太昊、火族,姬伯也跟在其后,见妹妹伏宝传给小轩的眼色不对,便装作熟睡,待小轩随少典走后亦隐随其后,伏宝、少典、小轩所讲被姬伯尽数听入。姬伯大骇,心道:“看来这小轩徒儿定是反了神农。如此,我既不能帮助小轩背叛神农,亦不能助神农来战小轩,两个人皆是我的外甥,我又是小轩的师父,怎么办?也罢,我去昆仑山见父亲,看他怎么说?”
于是姬伯连夜出了有熊,奔昆仑山而来。晓行夜宿,饿了打些野兽,渴了便寻些水喝,走了一月,到了昆仑山。只见此时昆仑山奇石怪岩突露,松柏苍劲挺拔,流云绕于半山之间,有石阶通天而入。姬伯无心赏景,他迅速顺阶而上,走了一日,才到山腰。正喘息之间,忽听有人高歌而来: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夕惕若厉,或跃在渊。
元亨利贞,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用九乾元。”
姬伯心道:是谁这么用心,将乾卦押得韵句,却也有趣。只听唱歌者道:“来人可是师兄姬伯吗?”
姬伯一喜道:“我以为是谁,原来是应龙师弟。”
应龙从一石后闪出作揖道:“师父知道今日你来,特要我到此迎接。”
姬伯道:“父亲真是神了。他老人家在哪?”
应龙道:“整天在瑶池边与九天玄女弹琴鼓瑟呢!”
姬伯心道:太昊即要发生大变动,父亲的心真是博大,竟还有心情弹琴?虽有此想,却不说出来,与应龙向瑶池而去。
在昆仑山的峰顶有一座天宫,为伏羲所建。因昆仑呈东西走向,天宫便在南北方设有二门,即为南天门和北天门。昆仑山地处有熊西南方,姬伯自是从东天门而上。在昆仑山之顶有涌泉自地而出,泉水喷薄清澈,顺山体向北流淌,在不远凹处积成泉水,方圆约有二百步,便是瑶池。姬伯心道:“想不到过去的大水池子,今日竟变成了如此清凉美丽的瑶池。”玄女弹琴,伏羲鼓瑟,很远便传入姬伯耳内。
只听伏羲歌道:
“天旋地转因气分,
天地之间有情人,
顺天而行便得喜,
逆天而动有悲生。”
只听九天玄女歌道:
“天地之间有情人,
有情无情天地知。
有情地生红红果,
无情天降浓浓云。”
伏羲接唱道:
“天旋地转有气分,
地转还因有地心,
西北凉风吹冬雪,
哪知东南已是春。”
玄女续歌道:
“天地之间有情人,
有情无情天地知,
有情天歌地也舞,
只因天人也合一。”
两人皆已不惑之年,伏羲七十有余,玄女也五旬开外,却似年轻人一般,慷慨激昂,抑扬顿措,一个高亢而悠远,一个轻柔而婉转。在静寂山谷中,又传来悦耳之回响。他们倾心投入,似旁若无人。其实在他们二人之侧,有四名小童,两少男两少女,站在其侧服侍,分别举鸟毛凤扇,轻轻而摇。在不远处,还有一群少女以他们的歌声为乐,翩翩起舞。姬伯被应龙引入一座草厅,他不敢打扰父亲的雅兴,只好站在那里耐心等待。
歌毕,伏羲方才转身问道:“我儿姬伯,你来了。”
姬伯作揖礼道:“父亲,身体可好?”
伏羲点点头道:“是不是小轩反了神农?”
姬伯道:“父亲所料极是,我正不知所以呢!”
伏羲道:“你不必着急,此乃天数也。”
姬伯问:“何为天数?”
伏羲道:“是天意如此!我问你,你知小轩欲反神农之时,可曾阻止?”
姬伯摇头道:“没有。”
伏羲道:“这便是了。我当初让你为小轩之师,便是早知此子有帝相。而能阻止他的人,仅你我二人而已。你在其身边而未加劝阻,足见天意如此啊,此为其一。其二,神农姜炎,天生慈相,乐善而好施,不喜斗勇斗狠,即便牺牲自身也不愿伤及他人。小轩欲反,必起殴打厮杀,死伤人是常事,神农却不能见死伤。一有伤亡,神农于心不忍,必然让位!还有其三,我早先为小轩测卦,卦言:‘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小轩生于寿丘之地,降于雷光闪电之中,雷厉而风行,此为龙也。此子战于大地,得益于天帮地助,每战必得,愈战愈勇,无人可挡,天下相归也。还有其四,小轩以善战而闻名于天下,天下各地各诸侯以后皆有归属之心,因有惧心,而天下安。安则可作,作才能丰。小轩乃好学之人,必将有益于天下也。此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你并不知晓,在神农大国之外,已经有一股势力,正蠢蠢欲动,其力其势绝不可以小瞧,凭我的轻身功夫,在他的跟前,尚会落于其后,其他人该如何应对呢?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就有渗透到神农大国之势,能挡其势头之人,定是一个能兵善战之人。神农姜炎太多善性,不能当此重任。我看天下之中,能当此任者,非小轩莫属。故你我所处之位,只能坐观而不能相帮他们任何一人啊。”
姬伯听罢,静下心来道:“我能做什么?”
伏羲道:“你可在此住一两日,你我父子长期未见,何不叙叙亲情?”伏羲便告别九天玄女,领姬伯回昆仑山宫殿。
宫殿四周皆是苍松翠柏,有一棵树,粗壮而高大,直擎苍穹。姬伯:“想不到这棵大树,又长粗了不少。”
伏羲道:“当初,我初到昆仑之时,便觉此是通天之树,欲凭此上得苍天。可登上树稍,仍不见天在何处,我想此树还要长高,便在此建房搭屋等待,可这许多年已过,树虽未长,我却又明了了太多事。其实在地上看来,此处便是天庭,无怪乎有人向我相要。你从此向下望去,流云、树木、山峦、原野、河流尽收眼底,既然眼睛能收得这些东西,心境便应更加开阔。”伏羲言罢,引姬伯进入宫殿,宫殿中仅有侍男侍女而无他人。两人落坐,伏羲令侍女煮米肉给姬伯吃。
晚上,姬伯问:“父亲,如你所说,如果是神农将天下让给了小轩,天下便能平定吗?战伐陡起,不可能没有人类死伤吧?神农、小轩、蚩尤都是我的外甥,他们几个人没事吧?”
伏羲沉吟了一会儿道:“战争,自有它自身的规律可循,我想任何挑起战争的人,都会受到战争的惩罚。至于谁死谁生,此乃天机,我不能泄露啊!”
姬伯便不再问及此事,可父子两人你瞅我,我瞅你,又不能不说些什么。姬伯想了想道:“我刚才听你说,有人和你想要这昆仑山,还听你说,有人的轻功远胜过你,想这天下之人,有谁能有如此能为啊?”
伏羲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哪!说起来可笑,此人明明是人,可他却说他是天人。天下大地多么地广博无比,可他偏不要什么天下而是与我来争夺这天上。其心何在,至今我还未弄明白。可是他已经来了几次,还有一个人也替他来了,你说奇怪不奇怪?真是啊,天下大了,什么人都有;森林大了,什么鸟都有啊!”
姬伯道:“父亲快与我说说,我都着急了。”
伏羲笑着说:“有一个叫百忍的人,自己称为玉皇大帝,说他的部落就是我和你过去去过的有巢部落,大致就在距此处很远的东方的一座红山脚下。他说你的妹妹伏宝夺了他的部落变成了有熊部落,并以此为理由和我要昆仑山。我们交往了几次,有一次我问他:‘你为什么非要我的昆仑山不可呢?’他说:‘昆仑山上灵气正旺,只有有了昆仑山,才能达到建立他的天堂圣地的目标。’我说:‘你随便在哪里都可以建立你的所谓的天堂,为什么非要找我呢?’他说:‘不找你不行啊,因为你是天皇,你已经占了天皇之位。这个位置从你我所建立的目标上看,本来应该是我的,可你已经先入为主,而且已经是深入人心,我也只能退让一步而叫玉皇了。可是,我还一定要在这茫茫的苍天上建立我的秩序,所以只能利用你的名气借你的昆仑山用了。’后来我们以轻功比赛决定胜负,结果我输了,他就和我以白云为界,要白云以上的天上,我让他等我二十年,他不同意,后来我们达成了契约,十年以后我把昆仑山给他!已经过了几年了!”
“为什么?”姬伯问。
伏羲道:“到了十年以后,我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昆仑山虽然是一个宝山,可我也毕竟不能总是据为己有啊!何况从这个人说出的想法来看,好像他的目的并不坏。而且,我和你母亲那个时候都老了,我们也要游一游这神州大地了。而你们呢,凭你们的本事,这个昆仑山你们也是守不住的。因为后来又有一个女人来了,她说她叫西王母,这个女人更是奇怪,她竟然能坐着一只大凤鸟来到山上,而且她来之时,昆仑山真是百鸟齐鸣啊!她说,人类初始之时,对自然现象了解的太少,并不明白天地人的规律。对于很多很多的事情都处于朦胧之中,对于人类本身在自然世界中能否存活下去缺乏自信。这个时候,有必要建立一套人心的信仰控制系统来维护人的观念。人间万物,包括山海雷泽都是有灵的。只要人们都有了一种善良的心态,人类就会不断地发展。她说玉皇所做的事是有益的,让我帮助他去完成。”
姬伯道:“父亲,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了。这人世间还有这么多奇怪的人吗?”
伏羲道:“这个西王母走后,我对她进行了调查。原来她也是一个部落的首领,距离这昆仑山非常遥远,在昆仑山往西南走一处较大的雷泽边上。那里也有一片非常大的草地,也有可以开发的很多很多的田地。还有一条大河从南到北贯通她的部落。当然,也有森林山谷。所以,她们那里也是以放牧为主要的生活来源。过的基本上是游牧的生活。神农大国有些谷物据说在他们那里早就种植了。你还记得神农小时候叫魁隗,发生过一场天雨神粟的事吗?”
姬伯点点头。
伏羲道:“我估计那粟种就是从这个西王母的部落被风卷起来到我们太昊的。以我的脚程,加上我在孟津之地得到的龙马,到这个西王母的部落也要半年之久的光阴啊。可是这西王母却能骑大鸟毫不费力地来到这昆仑山上,可见那里的人类也非同凡响啊!其实啊,现在的人类绝不可能只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