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零风险博弈盾-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愦笸蹲收哂指孀液椭髁ψ式鸬慕谧嘧氛巧钡斐晒杉酃舱瘢浣峁杉鄞蠓ǘ纬晒杉鄣谋┱潜┑A硪环矫妫蹲收咦苁侵顾鹇舫觯庋筒松⒒Т竺婊魉鸷蜕疃瓤魉稹R恢秩猛蹲收呖朔诵浴⒄返淖式鸸芾怼ⅰ坝啦恢顾稹钡母吲椎臀淖式鸸芾砑际蹙陀υ硕诙陆邢晗嘎凼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十二、惨不忍睹的投资经历让我认识了股市
我是一个工科大专院校毕业生,我认为任何一门技术或技能只要努力学习相关的理论和书籍,就能掌握。如你不会盖房子,通过学习盖房子的相关知识后,你就可以盖房子;你不会寻找矿,通过学习地质学,你可以找到矿。总之人类活动中任何一种技术,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理论和书籍而掌握,学得好一定能成为这门学科的领头人。
我在1995年进入股票市场,为了能正确指导自己投资,在进入股市之前先进行学习。当时购买了几乎所有具有影响力的图书,认为通过学习就能找到在股市赢利的方法。但是我在应用这些理论时却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失望。
我陷入一个怪圈。当你花的时间愈多,愈想证明这些理论的正确性,愈想在市场上找出一套正确的投资方法,你在市场上就输得愈惨。市场上的输赢不是和你掌握的股市理论成正比的,有时反而成反比。在股市上,好像真的是知识越多越反动!
一些高级知识分子转到这个市场上来,期望根据自身的经历,通过自己对股市理论的研究来赢利,而事实恰恰相反,这些人在市场上输得更惨。
在2000年初,我已经学习了股市上大部分流行的投资理论,自认为是一个“投资专家”,我用250万港币在股价25元左右,买入香港股票电信盈科(0008)10万股。当时,买入这只股票的理由非常多。按价值投资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理论,这只股票是绩优股,每股收益高,是历史上长期给香港投资者良好回报的优质股票。这只股票又被香港首富李嘉诚之子李泽楷重组和持有,名人后代一定有作为,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技术面分析上,该股正处在波浪理论的上升五浪中。总之买入这只股票的理由太多了,找不到不买这只股票的原因。
当我在每股25元左右买入这只股票10万股,股价升到元后,股价就开始暴跌,不到一年时间就跌到了5元多,上市公司看到股价跌得非常惨、不好看,把5股合并成一股,股价表面上又升到了20多元,我的10万股,合并后变成了2万股。但合并后的股价照样跌,不到一年的时间又跌到了5元多。两年多时间,一只香港人公认的绩优股,让我的资产从250万元缩水为不到10万元,损失95%以上。这次投资把我一身的积蓄化为乌有。是谁拿走了我的乳酪,很显然是操作股价的庄家,他们利用资金优势,可以把股价拉上天,同样也可把股价打到地。所有市场上流行的投资理论和投资方法在资金操纵下都显得没有任何用处。
一次偶然机会读到了这样一篇报道:
1999年5月26日,香港各大报纸报道一条消息:李嘉诚之子李泽楷不费分文将“数码港”借壳“得信佳”上市。数分钟之内,李泽楷账面盈利319亿港元,市值达千亿港元。这是怎么回事?实质上这是一个空对空的概念操作。一个典型的操作股价的庄家与上市公司联手圈钱操作。1998年6月,李泽楷正式向香港政府提出合作建造“数码港”计划。李说:香港已经过了硬件浪潮。“数码港”可推动香港赶上软件浪潮。为此,“数码港”应能提供和外国其他高科技城市相比有竞争力的租金,借此吸引高科技和软件公司来港投资。用硅谷概念来包装房地产项目,在香港还是首例。李泽楷展望“数码港”建成后,香港可望在软件工业中心开发上取得长足的进步,这对于香港经济繁荣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这个耗资130亿港元的“数码港”工程终于获得香港政府的批准。
“数码港”工程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批准后,李泽楷收购了“得信佳”上市公司,取得90%以上的股份,经香港联交所批准扩股至100亿股,股价每股元。如此运作后,李仅用27亿港元的成本就完成了对“得信佳”的收购和扩股工作。尔后又成功完成了与香港证券商联手事宜,最终于1999年5月25日召开记者招待会。消息传出后,股价上涨了10倍,李泽楷成功地在几分钟内盈利319亿港元。是收购“得信佳”上市公司资金的10倍。
我买进了资本运作高手的股票,我的资金在两年之内*纵股价的大资金吃掉了。我的投资经历让我明白了我的投资输得如此之惨的真正原因,股票市场是一个资金博弈市场,所有中小投资者到这个市场来投资都被拥有大资金的少数人玩在手掌之心,最后都在这场博弈中败下来。市场上流行的波浪理论、江恩理论、K线理论、技术指标、价值投资方法,基本面分析投资方法和技术面分析投资方法并没有揭示这个资金博弈的根本问题,所有流行理论在资金控制股价上显得完全没有用处。世界上各种学科和专业,没有哪一门学科像金融投资这门学科,你学的理论并不能让你成为投资专家,不能让你在投资中赢利。因为这些理论是错误的,是在误导投资者。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资金博弈市场中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股票、期货、外汇和黄金投资市场是一个千百万投资者在一个巨大平台上互相拼杀的复杂资金博弈市场。
在这个市场中,千千万万个体的行为组成了整个复杂系统。在这个复杂的互相博弈系统里,每个投资体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每个投资者和机构对影响市场走势的种种金融消息、经济基本面的看法都有相当的差别,从而导致不同的操作。而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千千万万个体行为组合的合力方向,却形成了有一定规律的市场趋势。这种趋势由于其复杂性而充满了不确定性,时而有序,时而混沌。同时,趋势和个体的行为又会相互发生影响,趋势反映在整体指数或单只股票的涨跌上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个体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比如:随着股票的下跌会进一步导致更多的抛售,而进一步的抛售行为又会加强股票和指数的下跌趋势,所以说股票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这个市场中,谁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对方手中的资金。在这个过程中,谁的资金大,谁就决定了价格的走势,谁就是赢家。所以,只有通过管理好自己的资金才能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去并获得赢利,否则,别无他法。
“股价不可预测和谁的资金雄厚谁是赢家”是资金博弈市场的基本规律。
而正是由于价格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我们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索罗斯将自己的投资思想归纳为简单的三句话:
了解自己的错误;
研究自己的错误;
改正自己的错误。
其中,发现和处理错误是我们要拿出一半以上的时间来做的事情。
许多新手都在追求百发百中的分析预测方法,而往往忽略掉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因为一次次“偶然”的错误导致了全军覆灭。高制胜率的预测方法不是不该研究,而是要建立在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之上。
常常看到一些人动不动就满仓,动不动就空仓,这些不理智的行动,往往是源于人类直觉对概率的错觉。我们往往不能很好地估算一件事件的概率,另外,我们通常会忽略掉小概率事件,而许多事情恰好是毁在小概率事件上。
为什么我们需要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
因为它能让你在犯错误的时候将损失降到最小,在正确的时候实现利润尽可能最大。这里说的最小和最大都是相对的,追求最优的成本是高昂的,我们提倡次优。
任何投机的难点都在于执行。投机讲究知行合一,但人总归是人,是凡夫俗子就有七情六欲,就有贪婪和恐惧,所以知易行难。大部分新手都有共同的特点:该保持希望的时候却满怀恐惧,一有几点利润就担心变成亏损,匆匆卖出;该满怀恐惧的时候偏偏保持希望,明明市场已经转势,就是坚决不止损,死套到底,总幻想着市场有一天又回到原来买入的位置。如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则很难在市场中待得长久。
在这里我觉得有个普遍的误区,就是——教导我们要“克服人性”。我觉得应该倡导“控制人性”:
第一,人性无法克服。
第二,克服人性和追求利润是相悖的,既然一点儿贪婪也没有,对金钱也没什么欲望,那做股票是为什么?显然这是个悖论。
第三,保持适当的贪婪和恐惧对操作有益无害。
在投机市场里亏损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能回避亏损和失败,这些都是每天要轻松面对的事情。
安德烈科斯曾经说过:“投机赚的是痛苦钱。一个人如果无法承受压力,无法坦然地面对亏损或行情震荡的痛苦,那他不适合做投机”。比如,一个人在股票操作上亏损2%就痛苦得睡不着觉,他显然不适合做任何类型的投机。
二、波动博弈理论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1)
谈波动博弈理论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之前,我们首先要温习一下博弈论。
(一)博弈论基本理论
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专著。博弈论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正式发展成一门学科则是在20世纪初。1928年冯?诺伊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1944年,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地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谈到博弈论就不能忽略博弈论天才纳什,纳什的开创性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直至《博弈圣经》的出现,《博弈圣经》与原有博弈论书籍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独创了国正论、国正双赢理论和粒子行为论,书中博弈取胜的文化理论统一了人类的博弈占优行为。更重要的是,它让博弈理论终于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具体操作,让普通大众通过研习,成为真正的博弈高手。因此,《博弈圣经》中的博弈理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娱乐等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可应用性,并且对于个人的工作、生活也有具体的指导意义。此外,塞尔顿、哈桑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学科。
博弈论是两人或多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目标的理论。博弈论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博弈可以分析自己与对手的利弊关系,从而确立自己在博弈中的优势,因此有不少博弈理论,可以帮助对弈者分析局势,从而采取相应策略,最终达到取胜的目的。
博弈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两个参与人同时选择或两人不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什么样的具体行动。对双方来说,都容易形成混沌的行为重组,由于规则的严密与精细,任何人因时间问题、资金问题、心理问题等等,致使在多次均衡后直到不明不白地造成大输,参与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的大部分都是这种人。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两个参与人有行动的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在动态博弈中,参与人中先行动的一方称决策人,根据初择样本的选取标准进行认定,然后对样本行为特性进行分类,确定决策人的每一次背景信息特性。用人人十分关心的行为概率常数进行求解,这就明显地看出优势的大小和概率分布。动态和静态博弈本身就是一个国,也会出现均衡,博弈的最终结果都是国大于正。
根据参与者能否形成约束性的协议,以便集体行动,博弈可分为合作性博弈和非合作性博弈。纳什等博弈论专家研究得更多的是非合作性博弈。
所谓合作性博弈是指参与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与其他参与者谈判达成协议或形成联盟,其结果对联盟方均有利;而非合作性博弈是指参与者在行动选择时无法达成约束性的协议。人们分工与交换的经济活动就是合作性的博弈,而囚徒困境以及公共资源悲剧都是非合作性的博弈。
二、波动博弈理论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2)
博弈又分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静态博弈指参与者同时采取行动,或者尽管参与者行动的采取有先后顺序,但后行动的人不知道先采取行动的人采取的是什么行动。
动态博弈指参与者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并且后采取行动的人可以知道先采取行动的人所采取的行动。
从知识的拥有程度来看,博弈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信息是博弈论中重要的内容。完全信息博弈指参与者对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空间及策略组合下的支付有“完全的了解”,否则是不完全信息博弈。严格地讲,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参与者的策略空间及策略组合下的支付,是博弈中所有参与者的“公共知识”的博弈。对于不完全信息博弈,参与者所做的是努力使自己的期望支付或期望效用最大化。
竞争就是博弈,经济学是博弈,博弈是经济学。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它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在《博弈圣经》中写到: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意义。按照2005年因对博弈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Robert Aumann教授的说法,博弈论就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所谓互动决策,即各行动方(即局中人'player')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每个人在决策的时候必须将他人的决策纳入自己的决策考虑之中,当然也需要把别人对于自己的考虑也要纳入考虑之中……在如此迭代考虑情形进行决策,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战略(strategy)。
博弈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经济学、政治科学(国内的以及国际的)、军事战略问题、进化生物学以及当代的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和分析工具。此外,它还与会计学、统计学、数学基础、社会心理学以及诸如认识论与伦理学等哲学分支有重要联系。
博弈要素:
(1)决策人:在博弈中率先作出决策的一方,这一方往往依据自身的感受、经验和表面状态优先采取一种有方向性的行动。
(2)对抗者:在博弈二人对局中行动滞后的那个人,与决策人要作出基本反面的决定,并且他的动作是滞后的、默认的、被动的,但最终占优。他的策略可能依赖于决策人劣势的策略选择,占去空间特性,因此对抗是唯一占优的方式,实为领导人的阶段性终结行为。
(3)局中人(players):在一场竞赛或博弈中,每一个有决策权的参与者成为一个局中人。只有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现象称为“两人博弈”,而多于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称为 “多人博弈”。
(4)策略(strategiges):一局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有选择实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