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藕花谣-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罗察言观色,却不说破,只抱着澄儿玩耍,一边娇笑道:“贵妃姐姐当真福泽深厚,那日听得姐姐早产,把妹妹胆子也吓破了,幸亏是母子平安呢……姐姐以后可千万不要这么粗心了……宁可安稳着些罢……”

萧乾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罗罗又亲亲澄儿,“陛下,你瞧澄儿多像你呀……臣妾在家时,可喜欢小孩子了,见天抱着侄子侄女玩,见了贵妃姐姐的孩子,爱得都不肯还给姐姐了呢。姐姐如今身子刚好,又有两个孩子,身边总是热闹得很,哪像我们宫里寂寞,陛下,我替姐姐代养一个可好啊?臣妾对孩子可是很有办法的呢……”

阿谣心下着急,生怕她真要了自己的孩子去,忍不住看了萧乾一眼,眼里便露出些恳求之色。萧乾不置可否看了她一眼,南阳先忍不住在一旁说:“贵嫔妹妹这么爱孩子,怎不自己生一个?上次承乾殿承恩到现在也有一个月了,妹妹还没消息么?”

罗罗勉强一笑,脸上便有些讪讪的。萧乾淡淡道:“贵妃确实不适宜再抚养皇子公主,只是孩子如今年幼,离不得生母,且再养大些,等满了周岁,朕再在后宫中替两位皇儿选择养母。”

阿谣一震,罗罗便不好再说。阿谣轻轻说:“多谢陛下。”萧乾看不出脸上什么神色,半晌冷冷朝阿谣道:“你下去吧。到了春晖宫照顾好皇儿,无事不要出门,顺太后素来为人恬淡,你要好好与她学学修身养性之道。”

阿谣拜谢请辞,出门之时,只见漫天飞花,飘飘洒洒兜头下来,耳中听得萧乾朗朗笑声传来:“中秋?好……皇后看怎么过就怎么过……”

第49章:细细秋风吹广陌(中)

春晖宫素日在宫里自成一个院落,坐北朝南,不大不小,偏僻寂静,几乎要被人遗忘,顺太后住着正殿,顺皇后住着东厢侧殿,西厢房正殿空着,旁边一溜小平房是宫女的住所,太监们住在大门旁的几间耳房里,人不多,所以常年显得空落。听得阿谣与皇子公主们要搬来,顺太后便要把正殿让出来,阿谣极力推辞了,只要住空着的西厢房,顺太后见她执意如此,也就随了她,只亲自看着人打扫收拾西厢房。春晖宫的下人们素日都没什么事情,顺太后又拘管得紧,从不许随便出去走动,生活就如一潭似水般一成不变,今天为了阿谣搬来,收拾宫殿,打扫院落,看着瑶华宫一趟一趟把东西送过来,堆在院子里,顿时都觉得有些新鲜热闹,人人也格外出力。

到了晚间,方才事事打点妥当,阿谣带了乳母宫女,一起搬过来。顺太后与皇后亲自迎入,到了西厢房,阿谣见窗棂地面,床榻桌椅,都纤尘不染,桌帘椅披并床帐,还有窗上天青色穿梅纱都是新换上的,显然是精心布置过的,遂向顺太后深深施了一礼:“劳动太后了。阿谣又给您添麻烦了。”

顺太后忙命顺皇后扶住,只微笑说道:“娘娘说哪里话来,老妇长日寂寞,得娘娘纡尊降贵,老妇每日也多个人说说话儿,正是欢喜不胜,哪里说得上麻烦二字。”她一字不提阿谣为何来春晖宫,更不流露惋惜怜悯之态,只做如平常阿谣来春晖宫闲逛逗留一般,免去了阿谣的尴尬,阿谣心下感激,看着嬷嬷们安顿好了两个孩子,顺太后又说了几句客气话,便带着顺皇后告辞:“娘娘劳动了,想必身子倦怠,早些安置了罢……”阿谣送了二人出来,顺太后含笑请阿谣止步,自去了。

阿谣也觉身倦,青凤点了安息香,瑞儿自去展被铺床,服侍阿谣卸妆盥沐完毕,阿谣在床上躺下了,青凤便坐在榻边替阿谣打扇子,“娘娘,宫里这么多空着的宫室,皇上为什么要让娘娘迁到春晖宫来?奴婢实是想不通。”

阿谣静默,初时她也疑惑,但只微微一想随即又释怀了。无论萧乾本意如何,自己离开瑶华宫实在是上上之策。瑶华宫离承乾宫最近,向来是宫中最惹人注目之所,何况如今添了皇子公主,更难保众人的矛头都对准了自己,如今正好借势让自己避开风口浪尖,春晖宫一来位置远,在旁人眼中便如冷宫一般,众人的目光盯的没这么紧,二来,顺太后为人精细慈和,身份地位又特殊,阿谣与她住在一起,她不敢不尽心照拂,况且她又有经验,就有什么风吹草动,她也晓得如何应付,况且萧乾早有明令,春晖宫的供应照例是极其丰厚的,阿谣也不会吃苦。又遮了众人眼目,却是十分妥帖的安排,也只有安排好了自己与孩子,萧乾做起事来方能无后顾之忧。阿谣是想到了这些,只是终究这些是自己猜测之词,也不知萧乾到底要如何行事,所以连青凤也不便告诉。

自此阿谣便安心在春晖宫住了下来,她与顺皇后并无什么话讲,与顺太后却十分契合,顺太后每日只与她说些前朝轶事,又说些育儿经,或者是喝茶吃点心,都是寻常闲话,旁的只字不提,阿谣并不知宫外情形,只把全部心神用在两个孩子身上,偶尔顺太后谈起佛经,阿谣听了一些,她本在延陵王府时诵读过平安咒,又问顺太后借了几本佛经来看,育儿闲暇之时也学着参参佛理,心境倒更加的恬淡平和起来。

青凤瑞儿等初时还抱着希望,只道萧乾怒气过去便能接回阿谣,看看一个漫长的夏天过去,中秋即将来到,萧乾却毫无动静,她们被关在春晖宫里,外界消息一概不知,奇#書*網收集整理偶尔送常例东西的太监来,也似乎全都得过严令,放下东西就走,一句多话不讲。看阿谣倒是安之若素,遂也慢慢淡了心思。

这天一早,阿谣因夜里珠儿哭闹,连续几日睡得不好,早上起迟了些,醒时听得青凤在外室与人说话,便问:“是谁来了?”青凤笑了一声:“娘娘醒了。”打起帘子,却是顺太后的宫女韵儿,上来先给阿谣请了安,笑着说:“娘娘好,今儿是中秋,我们老主子让我给娘娘送月饼来了。”把手上一个小竹篮拿给阿谣瞧,“这是我们小厨房里自己做的,老主子说,不知道娘娘喜欢什么口味的,叫把各样的都拿了些来。晚上我们老主子摆了一桌酒,请娘娘和几位姐姐赏光,饮酒赏月。也算我们过了一回节了。”

阿谣心里有微微的黯然,脸上却笑得温婉:“原来已是中秋了。回去替我多谢顺太后。等我起来就给她老人家请安去。”命青凤赏了韵儿,韵儿笑嘻嘻道谢去了。这里阿谣起来,瑞儿撷了几枝菊花进来,阿谣见内里有一支绿色的,花瓣丝缕纷垂,如流苏一般,极是美丽,便取过来簪于鬓侧,“绿色菊花是极珍贵的,难得这里倒有。”

瑞儿笑道:“娘娘戴上这菊花,恰配今天的衣服,又应景儿。这菊花是顺太后种的,平时放在殿后天井里,今天都搬了出来,娘娘一会出门去赏赏,姹紫嫣红,各种颜色都有,好看着呢。那边太后殿里几位姐姐正在打理,见我去就剪了几枝给我,说给娘娘赏玩的。”

阿谣并未注意自己的穿戴,听她一说,才往镜子里仔细打量,今天穿的是套玉白色素缎衫,领口处绣着绿色波纹并挑纱小花,下面是墨绿的长裙,十分素净淡雅,发髻上只戴了一枚银丝盘曲而就的蝴蝶穿花点翠步摇,一根通体碧绿的玉簪,配上鬓侧菊花,无意中倒正十分谐调悦目。青凤将一条淡青色纱披围在阿谣肩上,“两位小殿下还没醒呢,娘娘可要先出去走走?看看菊花,回来再用早饭不迟。”

阿谣点点头,外间天气十分晴朗,一出门,金灿灿的阳光立即兜头洒满了一身,空气里远远飘来桂花菊花的香气,令人神清气爽,近处殿门走廊台阶前,摆满了一盆盆五颜六色的菊花,都种在一色的官窑青花大瓷盆里,开得十分热闹。太监宫女们尚在不停地搬运,顺太后穿着新作的蜜合色绣宝相花夹袄,簪着一朵紫红千瓣菊花,站在台阶上看了取乐,偶尔指挥一两句,阿谣忙过去见了礼,互相问了好,顺太后笑眯眯道,“贵妃娘娘今儿起晚了,想是连日来小公主闹的——娘娘今儿穿得淡雅,只是太素净了。我这老婆子还插花戴朵穿绣花袄儿呢!虽是娘娘穿什么都好看,毕竟年轻,还该打扮热闹些。”

阿谣微笑倾听,也不分辩,只笑着答应了。说了几句,宫女来报说小殿下们醒了,顺太后叮嘱晚上早些过来,也便回去。

午饭后阿谣哄着孩子睡午觉,自己也有些迷糊,见门外有些杂沓步声,随口问了一句,青凤去张了一张,回来说:“是司监来送中秋节间的常例的。娘娘那份想来还是送在太后那里,等我晚些去领来。”

阿谣哦了一声,也不在意,虽是这宫里人情冷暖比别处格外不同些,但好在她带着两个孩子,人人都知皇上冷落了贵妃,却对自己的一双儿女十分疼爱,毕竟是长子长女,以此内司监尚不敢过分克扣,虽然不如以前那样尽力奉承,于份例上应得的,倒也还过得去,也是为了以后留的地步。阿谣随口问过,也就重新睡了过去。醒来时精神好了许多,也不等晚,让青凤准备了两份礼物,作为节礼,分送到顺太后与顺皇后房里,瑞儿把上午韵儿送来的月饼装盘呈上来,阿谣拿一块吃了,是细沙枣泥金丝桂花馅的,十分甜腻,阿谣吃不惯,吃了几口放下,让瑞儿把月饼拿去分与众人吃,八月虽还炎热,天日已慢慢短了,看看日头落山,抱了孩子一会,便信步走过顺太后这边去。

廊下小太监们正摆放桌椅,顺太后在正房榻上坐着,顺皇后侧立一旁,检点桌上一堆五光十色堆着的东西,见阿谣进来,顺太后微微一怔,又忙笑着招手唤她近前:“娘娘来的正好。这是送来的常例。正要派人去叫青凤呢。”

阿谣随便看了一眼,桌上已经分好三份,除了应节的菊花酒、月饼、西瓜葡萄等吃食外,还有些香包宫扇,并几匹绸缎之物。以往都是青风领去,阿谣也只略微过目,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顺太后与顺皇后的,看时见其中一份,鹅黄签条上写着谢贵妃,想是自己所有,另两份分别写着孝顺太后与孝顺皇后。阿谣未及细看,顺太后已命宫女收拾下去,阿谣见顺太后与顺皇后那两份,几匹锦缎质地都颇粗疏,是宫里素来赏赐宫女太监的,与后妃所用的大是不同,宫扇香包的做工质量也并非上乘,数量又少,而自己那份,是八柄泥金真丝绡麋竹扇,八个形状款式不同的镶金云锦荷包,几匹锦缎颜色花纹虽然素雅,质地却都是上乘。不由诧异,轻“咦”了一声,“内司监怎的如此弄鬼,陛下明令,春晖宫是比照太后与中宫之例供给,怎的弄些粗陋之物来?”

顺皇后看了阿谣一眼,又看看顺太后,顺太后笑道:“他们也就算好了,并不敢缺少延迟,东西也过得去,就是今儿的东西差了些,娘娘不必管这些小事,商量咱们晚上赏月要紧。”一边命宫女撤下去,将阿谣那份送去西厢侧殿。

阿谣见顺皇后神色古怪,韵儿在一旁欲言又止,心里觉得奇怪,却见两人的份例加起来还不如自己一人所得,猛然间心里一动,脱口道:“太后!您可是将自己的份例给了阿谣?”

顺太后看着阿谣,见她猜到,也就不再瞒她,和蔼地一笑,“娘娘不必介意,老妇与顺皇后又用不着这些,便放着也是糟蹋,不如给了娘娘……”

阿谣心里感动,却也有一分酸楚,她只道内司监供给照常,却不知道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自己毫无复宠迹象,宫中罗罗与张茵已是炙手可热,又随着中秋大选,新贵入主,后宫各人早已认定阿谣复宠无望,日常使用虽不敢短缺,却也日渐粗疏,例来东西是全部送到顺太后那里,再由她分派的,她自然明白内里情由,遂悄悄把自己与顺皇后的东西与阿谣调换了过来,严命身边的宫女不得说出去,也不令青凤得知,阿谣更被蒙在鼓里,若非今日阿谣突然进来,她还不知道这些因由。

顺太后命顺皇后带了这些东西下去,又让屋里人都到门外候着,一面拉了阿谣的手,一起在床榻上坐下,微笑说道:“这宫里人情冷暖,历来如此,当初我也吃过那些个黑心厨子的冷米饭,穿过内司监拿来的破绢烂衫,后来等我做了皇后,又做了太后,你只没见那些小人的嘴脸,若为此生气,气坏自己身子,倒不值多了。这些事情都是内司监的太监们背后搞的鬼,他们打量娘娘如今失势了,趁乱也来作践娘娘,却不知道娘娘日后福气大着呢。”

阿谣知道她说这些无非是为了宽慰自己,她眼里本已含泪,只不好在众人前落泪,见顺太后款款说来,就如长辈循循开解自己,听她说话别有一番安稳踏实,心中感激,抬头勉强一笑:“太后说这些,阿谣都知道,阿谣当初风光之时,并不曾如何奉赠太后,如今倒靠太后周济,太后饶周济了我,又不令我知晓,阿谣是在惭愧……”

她还未说完,顺太后已打断道:“娘娘说这话就是见外了。”她含笑摸摸阿谣的秀发,“老妇在这宫里几十年,折过多少筋斗,见过多少起起落落,抽梯子撒蒺藜乃至暗地里给你下马绊子的还少吗?这双眼睛虽然如今没用了,可看人还看得清。别看娘娘如今失势了,可照老妇看——”她多年养成的习惯,虽然屋子里没旁人,还是左右看了一眼,“娘娘定有重回瑶华宫的一天,只管把心放肚子里。”

阿谣听着已是怔了,她自王府到进宫,从来无人这般雍容和熙与她剖腹谈心,忍不住握紧了顺太后的手,眼里挂着泪花:“太后,阿谣自小没了母亲,也从来无人这般教导指点过我,每常自己心里也疑惑,自打进了宫,每每的心里都没底,只是没处跟人商量,既然如今我来了春晖宫,这就是我与太后的缘分,您若不弃,拿我当个女儿看,阿谣也只把您当亲娘待,不瞒您说,如今这事,我自己也是如在云里雾里,不得清白,您是局外人,又看得透,就与我剖析一翻,也好安我的心。”

第50章:细细秋风吹广陌(中)

顺太后当年也是历尽艰辛才等上后位,只生了顺帝一个儿子,偏又早死,她与皇后儿媳又说不上几句话,年纪渐老,却是极少享受天伦之乐,听阿谣这样说,自是高兴:“这是盼都盼不来的大福,老妇高攀了。呵呵……”她慈爱地端详阿谣,“老妇给娘娘说个故事吧。”

太阳虽已落山,天色却还延续着亮白,只是有一种夏日黄昏沉闷的气息蔓延,桌布上翠绿金线绣的团花纹发着暗光,顺太后的声音也低沉缓慢,仿佛是从古旧的回忆中穿来。

“那还是在兴隆老皇爷的手里,朝中曾出过一个著名的美人,姓纪,幼年家贫,卖到当时一个大臣家里做丫鬟,兴隆爷偶然有一次到这个大臣家里去,这个丫鬟上来奉茶,被兴隆爷看中,带回宫中,封为良人,极为受宠。”她悠然叹了口气。

阿谣轻叹一声,“这纪良人的经历倒与阿谣有几分相似……”

“当时兴隆爷的后宫除了那些低等宫嫔宫人外,有名号的妃子也有十数个,都是出身世家大族,个个有才有貌,雍容华贵。众人初时也不把这纪良人放在心上,只道兴隆爷一时图个新鲜,日久自然冷落了她。谁知看看过了一两月,这纪良人不但宠爱日盛,还连迁数级,成为婕妤,婕妤已是五职之首,一时后宫人人侧目。原来兴隆爷见惯了宫中后妃把他当皇帝来敬畏尊崇,反更喜欢这纪良人天真质朴,只把他当作夫君相爱,日久竟然对她动了真情,更冷落了后宫诸妃。”

阿谣听到这里,不知怎地突然有些隐隐的害怕,情不自禁拉住了顺太后的手。顺太后拍拍她的手背,又说道:“不久这纪婕妤便身怀六甲,兴隆爷膝下,当时有三位公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