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言中药进对补-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药物的霉蛀。此外,尚有少数药物有毒或药性猛烈者,火制后可降低或消除毒性和副作用。
第一章 中药养生的基础知识(5)
    火制法的适用范围虽广,然而某些芳香性药物如薄荷、香薷、白蔻仁、砂仁等不能应用此法,火制会使芳香的有效成分挥发,损减药效,矿物药中的雄黄、朱砂不能火制,见火便使有毒成分砷、汞分解,加剧毒性。

    4。水火共制。

    凡将药物通过水、火共同加热,由生变热,由硬变软,由坚变酥,以改变性能,减低毒性和烈性,增强疗效,同时也起矫味作用的制法,统称水火共制法。本法包括蒸、煮等。

    5。其他制法。

    包括法制、制霜、发芽、发酵、制曲。

    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如明代陈嘉谟所说:“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这句话反映了炮制的主旨,就是要适中,这样才能提高药材的品质。s米s花s在s线s书s库s ;。。

    三、性味归经有讲究

    《神农本草经》在序例中指出:“药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了解中药的性味,就能知道哪种中药对你有治疗作用。

    不同体质,选择药性不同

    在中医理论中,中药是有着四气五味的,四气指中药的药性,即“寒热温凉”。实际上,中药除了传统所说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还有平性药,也就是说中药的性质可以分为寒、凉、平、温、热五种性质,性质主要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的治疗效应概括而来,依据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

    凡是能够减轻或消除热症,扶阴抑阳的药物,便认为是寒性或凉性中药;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症,扶阳消阴的药物,便认为是热性或温性中药。以下为中药不同药性的作用:

    1。寒凉性质的中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养阴或补阴等作用,主要用于热症或机能亢进的疾病。

    2。热性质的中药,具有散寒、温里、化湿、行气、补阳等作用,主要用于寒症或机能减退的症候。

    3。平性中药,药性平和,多为滋补药,用于体质衰弱,及寒凉或温热性质中药所不能适应者。

    中药五味的治疗作用

    中药的五味,是指中药具有辛甘酸苦咸五味。中药的五味有两种意义,一是指药物本身的滋味,二是指药物的作用范围。

    中药学认为,中药具有“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的特点。

    辛味药“能散能行”,是指具有辛味的中药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用于治疗外感表症、气血淤滞等疾病。所谓“辛散”,指辛味中药(如麻黄)具有发散表邪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外感性疾病;“辛行”,是指辛味中药(如木香、川芎等)具有行气行血的作用,用于治疗气滞血淤性疾病。

    酸味药“能收能涩”,是指其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于治疗虚汗、久泻、尿频及出血症等。另外,酸味药尚有生津开胃消食的作用,用于食积、燥渴、胃阴不足等疾病。

    甘味药“能补能和能缓”,是指其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用于治疗虚症、脾胃不和、拘急疼痛等症。所谓“能补”,是指甘味中药多具有补益作用,主要用于体质虚弱的疾病;“能和”,是指具有调和脾胃及调和药性等的作用;“能缓”,是指具有缓解脘腹及四肢拘急疼痛、缓和药性的作用。

    苦味药“能泄能燥能坚”,是指其具有泄(泻)下、燥湿和坚阴等作用。所谓“能泄”,是指苦味中药具有通泄、降泄、清泄的作用,主要用于热结便秘、气逆咳喘、热盛心烦等疾病;“能燥”,是指苦味中药具有燥湿的作用,主要用于寒湿或湿热性疾病;“能坚”,是指苦味药能泻火坚阴,即通过泻火而达到存阴的目的。另外,轻度的苦味还具有开胃作用,如欧洲人饭前饮用的开胃酒,即有少量的苦味药大黄,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的作用。但苦味药用量过大,不但能引起恶心呕吐,抑制胃液分泌,影响食欲,而且还能伤胃。
第一章 中药养生的基础知识(6)
    咸味药“能下能软”,是指其具有润下和软坚散结的作用。所谓“能下”,是指咸味药有润下通便的作用,可以用于大便干结;“能软”,是指软坚散结,用于治疗瘰疬痰咳等疾病。

    了解中药归经为自所用

    中药的归经理论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所谓五色、五味归五脏,即为归经之萌芽。

    《黄帝内经》记载:

    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

    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

    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

    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

    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五味调和,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发疾病。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平时要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做到五味调和。и米и花и在и线и书и库и ;BoOK。mIhUa。Net

    《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的记载中,也有归经的含义。归经的理论形成,大约是在北宋至金元时期,名医张元素(洁古)所著的《珍珠囊》中,归经学说已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后世医家又进一步进行整理补充,使得归经理论逐渐完善。

    归经,是指药物作用的定位。所谓“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归经”即表示药物作用的部位。也就是说,药物对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作用,即针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主要治疗作用。

    如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有头痛眩晕等症,天麻能平肝潜阳,治以上诸症,故天麻归肝经。又如肝开窍于目,目赤肿痛,为肝火上炎所致,夏枯草善治此症,故归肝经。治咳喘病的药物,多归肺经;治心悸失眠的药物,多归心经;治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多归脾胃经。

    中药也有毒副作用

    许多人钟爱中医,喜欢使用中药治病养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

    长期以来,中药医师是很重视药物的副作用的,因此,中药一开方子就有很多味,这正是应用了阴阳相生相克的道理,一种药是治疗的特效药,但是它有毒性,那就用另一种药祛除它的毒性,所以说中药的配伍是很有学问一门科学。中药可以通过配伍学开出副作用很小的药或没有副作用的药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重视中药的副作用。

    中药会出现副作用,主要原因还是在中药的配伍上没有很好地应用阴阳相生相克的道理,如果这个道理应用得恰当,中药就不会出现副作用了,因此有人认为中药会出现副作用,主要是现在一些人中药西用的结果,比如使用中成药治疗疾病,但是疾病的某些症状和这味成药的效用不是完全契合,这就出现所谓的副作用了。不过用于滋补的绝大多数补益中药,药性比较平和,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小剂量地长期服用非但无害,还有延年益寿作用。但是,为保证补益中药的正确使用,对中医药不太了解的中老年人应向专业医师进行咨询,只要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中药,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

    四、中药的配伍有讲究

    中药的配伍,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配合使用。通过配伍的方法,使中药之间相互作用,或提高药效,或减少或消除毒副作用,以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中药的配伍一般讲究君臣佐使,君臣佐使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各味药的不同作用。即,所谓君就是指起最主要作用的药,臣就是辅佐君药的,但是为了防止君药作用太过所以用佐药,使药起引着药到达病所的作用。
第一章 中药养生的基础知识(7)
    中药的配伍应用大有讲究

    历代中医药学家在长期的实践中观察到,为了适应病情的需要,中药的应用逐渐由单味药的应用发展到多种中药的配合,以增强治疗的效果,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中医将中药的配伍应用概括为六种方法:

    1。单行(独行):指单味中药应用,如独参汤治虚脱;黄苓汤治肺热咳嗽。

    2。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疗效。如石膏与知母相配伍则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大黄与芒硝配伍,增强其泻热通便效果。

    3。相使: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种为主,一种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如黄芪配茯苓,提高其补气利水的效果;黄连配木香,增强其治痢疗效。

    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称半夏畏生姜。

    5。相恶: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能被另一种药物降低或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

    6。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其毒副作用。如中药学中所讲的“十八反”及“十九畏”。

    中药的相须、相使配伍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能增强中药的治疗疗效,是中医师经常应用的方法。

    中药的相畏、相杀配伍,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能够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在应用有毒药物时选择性地使用。

    中药的相恶配伍具有相互抵消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药时应避免使用。

    特别应引起重视的是中药的相反配伍,具有相互对抗的作用,会使中药的毒副作用增强,要绝对禁止使用。

    中药配伍禁忌的两首歌诀

    我们已经讲过在中药的六种配伍中,一定不能使用中药的相反配伍。中医学认为中药间的相反配伍会增强中药的毒副作用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中药的相反配伍,主要包括中药学中所提出要特别注意的“十八反”、“十九畏”。

    中药“十八反”的歌诀是: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古代将中药专著称为“本草”,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歌诀的意思是:本草著作中已明确提出中药配伍时有十八味中药相互配伍能够起到相反的作用。半夏、瓜萎、贝母、白蔹、白芨等中药反乌头类中药;海藻、大戟、甘遂、芫花等中药反甘草;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等中药反藜芦。

    中药“十九畏”的歌诀是: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相遇便相欺;

    大凡修合有顺逆,炮燧炙焯莫相依。

    “十九畏”歌诀的意思是:在中药之中,硫黄与朴硝、水银与砒霜、狼毒与密陀僧、巴豆与牵牛、丁香与郁金、牙硝与荆三棱、川乌草乌与犀角、人参与五灵脂、官桂与石脂均不能相互配伍应用,在炮制和使用过程中都要特别注意。

    中药配伍禁忌中所提的“十九畏”与中药应用方法中提到的“相畏”概念不同,相畏是一种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十九畏”属于六种配伍方法中的“相反”范畴,相反是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其毒副作用。所以,以上中药配伍应用时可以产生毒副作用,对人体造成损害,不能相互配伍应用。
第一章 中药养生的基础知识(8)
    服用中药要忌口

    民间还有一句用药宝典,总结了中医用药的一个要旨,这就是那句俗话:“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

    服用中药期间要对某些食物有所禁忌,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忌口,而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禽、蛋、蔬菜、瓜果、酱、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们本身也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会产生一定影响。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提出饮食禁忌的原则:肝病忌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肾病忌甘苦。

    中医在实践中总结出很多忌口规律,一定要遵循。如寒性疾病服热药,禁忌生冷、油腻食物;热性病,禁忌辛辣温热食物;脓肿、皮肤病,禁忌鱼虾之品等。此外还包括服用某种中药应忌食某种食物,如服用人参时要忌食萝卜和饮茶;在服用含有地黄、何首乌的药物时,忌食葱、蒜、萝卜;服用薄荷时,不应吃鳖肉;服用茯苓时,食物里不能放醋;吃鳖甲时,不要配苋菜;服用泻下剂,如大承气汤、麻仁丸时,不宜食用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服用驱虫药时,也应忌吃油腻食物,并以空腹服药为宜。

    另外,在患病服药期间,凡是属于生冷(如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黏腻(如年糕)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都应避免食用。有咳嗽症状的病人,饮食不能过甜、过咸、过于油腻,也不要吃辣椒,同时要戒烟、戒酒,以助早日痊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忌口经验,中老年人一定要牢记,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要有勇气暂时不吃那些偏爱的食物,等我们身体恢复到一个健康状态时,再来吃美食,这样的生活才不会有后患。

    1。脾胃虚弱的忌食生冷、黏硬、油腻等食物。

    2。服发汗药忌食生冷食物。

    3。服补药忌食用茶叶、萝卜。4。热性病患者忌食用辛辣香燥油炸食物。5。阴虚、阳亢、血症、时行热病、皮肤湿疮、痈疽等病人忌食辣味食物。6。红肿热痛的外科疮疡忌食鱼蟹及海产品。7。头昏失眠性情急躁者忌食胡椒、辛辣、酒等。8。伤寒、温湿忌食油腻厚味。9。痰湿阻滞消化不良、泄泻、腹痛忌食生冷食物。10。肝阳、肝风、癫痫、过敏、抽风病人忌食发物。

    五、煎煮中药是一门学问

    亲自煎药,除了精神上的积极作用,也能够保证我们及时服用新鲜的药物,特别是一些药物通过必要的煎煮方法,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的。中药的合理煎煮可以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对于防治疾病均有重要意义。煎煮中药如同饮食烹调一样,同样的饮食原料和调料,优秀的厨师可以做出美味的佳肴并使营养成分得到充分保留,而技术差的厨师做出的饮食味差还使营养成分丢失。科学煎煮中药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疾病的效果,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自己煎煮中药。

    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的煎煮方法对于有效地利用药物和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中药的煎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诸方面。

    1。煎煮器具:中药煎煮最好用特制的砂锅,也可用搪瓷或铝锅,近年来认为陶瓷器具较好,但绝对不能用铜、铁、锡等器具,以免影响中药疗效。

    2。煎前浸润:中药在煎煮前先用常温水或温水(25℃~50℃)浸泡30~60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