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企业家黑皮书-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可能更多地是关注用户的评价。每天有好几亿人在使用百度,也就是说使用的人数越多,人们对百度的关注度就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关百度的事人们都会很感兴趣,小事也就可能成为百度的大事。从这一点上看,我觉得,作为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作为一个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品牌,同时又具有高科技色彩,并且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的竞争者,这些都足以让百度吸引更多的眼球。
  苏小和:沈南鹏曾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作为上市公司,它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就是维护公众的知情权。百度作为搜索引擎方面的上市公司,绝对是一个信息中转站或者平台,那么在维护公众的知情权方面,百度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事实上我知道,如果没有中国现实环境的限制,百度可能做得更大,走得更远。
  李彦宏:在维护公众的知情权方面,我认为,我们在这里发挥了非常非常正面的作用。在百度成立之前,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能如此便捷地获取信息,即使在互联网上中文也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当时,绝大多数互联网都使用英文,中文只占其中很小的比例。百度创建之后,非常注重所收录的网页数目,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互联网知识的普及,中文互联网迅速发展,其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百度早期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与这有很大的关系。当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东西,在百度可以找到;而在百度找不到的东西,在其他地方也几乎找不到时,使用百度的人就越来越多,这样一种印象也会在公众中形成。今天,百度收录的中文网页超过150亿个。最近,谷歌CEO说未来五年,中文有可能变成世界上的第一大互联网语言。
  从这方面来看,我认为,百度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因为,只有当人们知道,如果将内容放到网上就能够被别人所找到、所发现,他才会越来越有动力将更多信息放到网上。而只有当人们发现,他在百度能找到他想要的东西,那当他下一次有信息需求的时候,他就会再度使用百度。所有这些都使中文互联网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网络上的中文信息也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百度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用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努力使互联网上的所有中文信息更容易被发现。所以,在维护公众的知情权方面,百度起到了非常正面的推动作用。
  在这方面,百度能不能做得更好?当然可以,并且还有很多事可做。在刚创立的时候,百度只有五个工程师,但现在这一数字发展到了两千多。这么多工程师,他们每天的忙碌是为了什么?还是为了让公众更便捷地获取所要信息,而这也是百度的理想。
  苏小和:我知道,在中国做企业很不容易,因此在中国的整个社会结构中,企业家是一个具有妥协性的阶层。中国有句老话“和气生财”,企业家的第一目标是盈利,因此不应该和环境过于冲突。不知你与市场之间有着怎样的妥协?
  李彦宏:我并没有将这些东西看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确实碰到了类似的问题。为什么大家不能理解我的做法呢?举个例子。十年前,甚至更近的时候,在中国,黑客经常被当作英雄来宣传,尤其是当中美产生摩擦的时候,我们的黑客甚至去黑白宫的网站。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甚至出现“红客”的说法。百度在成长过程中也遭遇过黑客的骚扰与攻击,我们的服务甚至因为黑客而出现了短暂的中断。对此,如果让公安局去抓捕黑客,那是很困难的。首先当时他们在技术上难以做到;其次,大的舆论环境并不支持。因为公众并不认为黑客就是罪犯,反而觉得他们是技术高手,是英雄。公众的这种观念对我们的发展造成了一些困扰。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李彦宏的底线(4)
苏小和:我们知道,因为泄露了客户的个人资料,杨致远曾经在美国国会向一个中国的用户道歉。对此,当时就有一个美国议员问他,作为企业家,你除了赚取大量的钞票外,难道就没有其他的追求?难道你的人生仅仅是将企业做大?面对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回答?
  李彦宏:其实,美国的政治也很功利,尤其是在议员的层面,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言论基本上为他的选票而设计的。比如你所说的这个议员对杨致远的提问,我相信这并不是他发自内心的话,而是说给选民听的话。
  作为企业家,我们应该做企业家该做的事,而不是政治家该做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家一定要将赚钱放首位。如果市场比较合理,那么赚钱就应该只是副产品。也就是说,当你的企业做好了,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了,钱就会自然而然地流入你的口袋。但如果对社会产生了坏的影响,伤害了社会,那么钱就会越来越远离你。这是一个正常、合理的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效应。现在,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不能说已经完美,但已经越来越接近这个状态。
  我只做了一件事
  苏小和:田溯宁回国的时候说,“我要把互联网带回家”,回来之后他又说,“我要用新技术改变中国,或者说,改变中国人的生活”。如果从技术方面来看,事实上,百度成功地改变了中国的生活方式,可田溯宁的网通就没有了踪影。你怎么看待你们俩之间的差异?
  李彦宏:我们俩的不同之处主要在时机上。他回国的时间比我早,是海归的先驱。无论他现在的情况怎样,他不论是创立亚信,还是后来去小网通,以及经营大网通,一直到现在开始做投资,我觉得,他给我们这些有类似背景的人蹚了很多路。通过他的经历,我们知道在中国哪条路能走通,而哪条路走不通。他是一个非常有理想、有激情的人,也做了很多尝试,希望用技术改变世界,对社会、对人类产生影响,不仅是他的理想,也是我的理想,更是我们这一批在硅谷呆过的人的理想。而要实现这一理想,首先我们自己要掌握一项先进的技术,然后利用这项技术设计出产品,进而通过这个产品改变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我没有像老田那样尝试很多东西,而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创立百度,到现在还做得不错,我觉得这是我的幸运。
  苏小和:除了时机,可能他选择的模式也有问题。比如,他一开始就选择与国有企业合作,希望从体制内找到一个发展的路径,而你则走了一条技术路径。
  李彦宏:我觉得,这与每个人的长项和短项有一定关系。我是一个比较内向、不善于交际的人,所以我选择去做那些不需要天天请客吃饭、交际应酬,而只需埋头苦干的事情。与*打交道,或者说进入国企,其实需要很多技巧,在这一点上田溯宁比我擅长,所以他选择那条道路。
  苏小和:在搜索引擎工具的选择上,社会上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现象,那就是,有自由意志的人不太愿意使用百度,而选择其他的搜索引擎。对此,你怎么解释?
  李彦宏:其实,我不需要解释这个现象。我的理想是用技术改变世界,通过技术让人更便捷地获取信息。所以,在实现这个理想的过程中,我不需要刻意去思考哪类人是我要争取的人。我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远在新疆种地的农民能够像大都市里的人一样,想知道什么他就立刻能便捷地知道。这是我致力去解决的一个问题。百度的产品设计也完全体现了这个理念,所以我们不需要坐在办公室琢磨什么产品花哨,能够引起公众的注意,而只需要琢磨什么产品和服务是普通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他们每天都需要用的东西,我们才会去做。贴吧、知道、百科就是以这样的出发点设计出来的产品。比如贴吧,到今天,已占百度10%以上的流量,使用的人非常非常多,但它的用户相对来说比较草根。但这有什么错?中国的十几亿人中大部分是普通人,他们是最弱势、最需要帮助、最需要被服务的一群人,而百度所做的产品,所提供的服务就是要让最多的人从中受益。

李彦宏的底线(5)

  苏小和:我们知道,百度刚创立的时候只是一个技术性公司,主要业务是开发搜索引擎,然后将之卖给门户网站。当后来意识到自己必须直接面对终端客户的时候,才进行模式的转变,进而形成今天的模式。除此之外,这些年百度的爆发式成长依靠的还有其他因素吗?
  李彦宏:其实,百度是随着市场的成熟而成长的。这里市场的成熟既包括网民人数的不断增加,也包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的不断增加。当这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人们突然发现搜索引擎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所以,百度的爆发期不是出现在百度从为门户提供服务向为大众提供服务的商业模式转型中,而是在这的若干年后,大约在2004年~2006年。其实这也是中国搜索引擎的一个爆发时期。
  苏小和:出现高度增长。
  李彦宏:对。突然之间,搜索引擎变成一个大众型的东西。但在此之前,也就是2004年之前,在人们的印象中,搜索引擎的使用还只属于少数人的专用品。大的市场环境,实际上是百度能够快速增长、能够上市、能够产生比较大影响力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如果没有这种渗透到普通人生活中去的市场渗透力,百度不可能做到今天的规模。无论百度有多少市场份额,无论百度能否被打败,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度的市场基础在那个时候已经奠定。
  百度的成长源于市场的成熟
  苏小和:大家都知道,企业,尤其是像百度这种新技术的企业,如果肩负着一个培训市场的重任,那它很可能无法发展,甚至是消亡。
  李彦宏:是这样的。当时百度只是一个小公司,而且即使是大公司,如果期望通过一个公司的力量来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这也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我们一直在等待市场的到来。如果2000年的时候,我们贸然进入,我相信即使砸再多的钱,百度也不可能砸出今天的市场份额。但到2004年、2005年,当市场成熟之后,我们已经做好一切准备,所以也就突然成长了起来。
  苏小和:事实上,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在电子商务领域,王峻涛可能是培育市场的人,但最后收获的却是马云。在搜索引擎领域,我们看不到诸如王峻涛一类的市场培育者,百度一出现就获得了成功。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李彦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搜索引擎的门槛非常高,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2000年我为什么会选择搜索引擎?除了自己喜欢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也看到,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完全空白,没人真正理解搜索引擎技术。那时的中国门户网站全部依赖国外的技术,而不是自己开发。这其中也有一定的原因,那就是,当时的中国根本就不具备开发这种面向大众的搜索引擎技术的能力。当然,学界可能有人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这与实际的商业运营相差甚远。后来在百度的成长过程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两家企业与我们竞争,但由于搜索引擎本身对技术的高要求,这些公司在市场中转瞬即逝。放眼全球,真正有市场地位的专攻搜索引擎的企业非常少,约四家,中国一家,俄罗斯一家,韩国一家,美国一家。西欧经济发达,但它也没有自己的搜索引擎,原因就在于这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行业,一般人做不了。
  苏小和:那么电子商务呢?它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是技术门槛太高?还是当时人们对电子商务没有普遍接受,市场还没有完全发育好?

李彦宏的底线(6)
李彦宏:我想,这两个原因都是成立的。当时的电子商务企业,不管怎么做都做不成。因为,那时的中国总共只有不到一千万的网民,人们对网上支付之类的东西根本不相信。有限的市场与人们观念上对它的不接受,两者共同促成了电子商务在当时的失败。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情况已大有改观,电子商务企业在此时也就可能做成功。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才能成功呢?这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包括执行。但电子商务对很多企业来说,都可以做,而且它与传统产业的结合非常自然。所以,去年我就讲过,五年之后市场上不应该再有“电子商务企业”的概念,因为从理论上讲,每一家公司都应该去做电子商务,拥有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这与搜索引擎是完全不一样的。
  苏小和:但有人说,百度所奉行的是拿来主义,就是将谷歌的技术拿过来使用。你觉得,这一说法对你公平吗?
  李彦宏:这是很不公平的。这里有点细节的东西。1987年~1991年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我的专业就是信息管理,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在研究与搜索引擎相关的技术。到美国读书后,更是接触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搜索引擎技术,那时叫信息检索技术。虽然,那时互联网意义上的搜索引擎还没有诞生,但这套技术其实已有几十年历史,而美国一直站在这个领域的最前沿。1996年的时候,我发明了“超链分析”,这是1999年之后,世界主流搜索引擎都采用的一种搜索引擎技术。1998年,在硅谷我是第一个将长远分析理论和技术实际运用到搜索引擎的人。那时,谷歌还不是一家主流搜索引擎企业,但他们已经开始使用这套东西。
  2000年,我回国做百度的时候,谷歌仍然不是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公司,我们也没有想去学它。现在,从我们推出的产品中,就可以看出我们与谷歌在指导思想上非常不同。比如2003年12月,我们创办第一家贴吧。再早期的时候,大家对中文人名没有进行过认真考虑,“王志”和“王志东”本是两个不同的人,但在英文搜索技术中,人们在检索“王志”的时候,就会出现“王志东”的相关信息,因为在英文搜索技术中它们是相互匹配的。百度对此进行了技术创新,从而实现了信息检索的精确与有效。如果没有这些,而仅仅是依靠模仿,我相信,百度不可能有今天的市场份额。所有这些,都是由于百度的产品与技术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技术。
  苏小和:那在百度的产品链中,最值钱、最具吸引力的是什么?贴吧?
  李彦宏:不是这样的,不能将百度的产品简单分开来看。在我看来,所有的网站都是一个面向网民的平台,它的任务就是为网民提供获取信息的综合服务。大多数普通网民,在来百度之前,对百度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认识,或明确表示说要用哪种服务,而只有一个“想知道某件事”或者“获取某一信息”的需求。这种需求驱动他们来百度,但他们具体使用百度的哪一个产品,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的产品设计。所以,我们并不能将某一个服务单独拿出来,对其功过是非进行评判。如果贴吧离开百度,那它一定会失败,因为它失去了百度用户强有力的信息需求。我们当初开发贴吧、知道、MP3等等,就是为了让用户在百度上找到一切他们想找的东西,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因为用户不想找火星上的地图,所以我们没有开发这个工具也是这个道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李彦宏的底线(7)
苏小和:同为搜索引擎,但为什么对同一词条,百度与谷歌检索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
  李彦宏:对这个问题,我没法给出精确回答,因为对于每一个检索词,在其背后的检索过程中,哪一步起到了关键作用,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