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为官之道-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商业运作”之中,例如购买债券和证券等。还有,保险公司完全可能倒闭,国家若不明确申明最后替保险公司兜底,那么被保险者如何“保障”呢?如果国家肯定要替保险公司兜底,那为什么还需要一帮子办保险公司的爷们从中捞它一笔?所以,在中国即使参加了“医疗保险”,也未必有医疗保障,这已是路人皆知。而所谓“保障”,就是无论如何,都没有任何看不起病之虞。更何况,国家认为,“更多的人”参加了医疗保险,也就享有了“医疗保障”,这是非常不合逻辑的说法。因为,作为国家必须考虑:如何使“全体公民”、而不是“更多的人”都有医疗保障。就是说,不管以什么方式,也不管参没参加医疗保险,都必须有保障才行。而国家的职责,就是对“全体公民”负责,而不是对“少数人”负责,否则,这个国家怎么能让人民放心呢? 

  让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医改对于中国经济的阻滞作用。 

  目前,人们越来越看出,经济学家们抑扬顿挫的欢快语调越来越不灵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无穷的活力,也越来越让人生疑了。靠投资、靠大量引进外资企业、包括很多重污染企业,来发展中国经济,这个发展格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施展身段,因为中国就是靠支付沉重的环境资源代价,也没有多大后劲了。总之,由“投资”而不是由“人民消费”来拉动“总需求”,日子长了,也总归会走上末路。近年来,中国“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剧烈失衡,已日益彰显出它的厉害。我想,看不起凯恩斯的中国经济学家们也终会发现,对抗经济规律最后是不会成正果的。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距,目前中国到底有多大?照理说,应该在国家的统计上有很清楚的昭示。但不知为什么,在《中国统计年鉴》上却是很难查出。记得早在2002年的时候,报纸上有一篇文章称,中国的“库存积压”已经达到4万亿元,它与GDP的比例高达41%。该文章认为,这与西方国家通常仅1%的比率比起来,是很可怕的。但近近些日子的报纸又报道,国家的“库存积压”连年增长,已经达到3万亿元了。显然,尽管信息是混乱的,但问题是清楚的:就是中国的“总需求”已经大大落后于“总供给”。 

  这就是危机。 

  但似乎中国并不怕这个。这就如多年前一个顺口溜所说“十亿人民九亿商,九亿商人骗中央;中央什么都不怕,见到商品就涨价”。现在,在国内大量存在的多种暴利行业,就起到了这个“什么都不怕”的作用:什么都高价,看你买不买!几乎除了电视冰箱之类,现在 没有多少与多数老百姓收入相称的商品价格了。但是,事与愿违,似乎人民就是不买什么,这使得全国“库存积压”格外丰盈,使得“总需求”居低不上。这情况使得中国经济学家和宣传专家们着起急来,他们一齐上阵,大讲了一番“居民储蓄”如何应当转变为“投资”,什么基金投资、什么债券、什么股票……,足一通乱侃。 

  但奇怪的是,居民储蓄就是静若处子、不为所动。看来,经济学家们也不由纳闷了,从不少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苦闷。 

  在中国“居民储蓄”也是个怪异事物,近年来每年增加的“居民储蓄额”,竟比“全国工资总额”还要高出许多。所以,居民储蓄是不是劳动人民存的钱?问题也是很清楚的。但毕竟,劳动者会有少量存款。有多少?据我看,在目前12万亿元的储蓄总量中,占人口80%的老百姓大概能有个3…4万亿元吧。 

  如果真的能够启动劳动者消费,那么这3…4万亿元进入“总需求”,也能大大改观全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极端不平衡状况,给全国经济带来巨大活力。就是说,尽管目前国家贫富悬殊,极少数富人得到了他们的天堂,但如果穷人能够将其被重重盘剥后、剩下的小小收入拿去扩大“总需求”的话,因为穷人多么,全国的消费状况还是会有很大的改观。那么经济也会真正“活”起来。我一直在说,如果要使经济真正繁荣,需要有两点:第一,大大提高劳动者的“工资”部分,使得“全国工资总额”在GDP中比例由目前的12%左右上升到50%左右,因为工资是清白收入,不是混水摸鱼,那么社会风气也会随之好起来;第二,国家担当起“社会保障”的资金基础,无论是医疗、还是教育,都应当实行免费(我想,最终全世界都会免费的,社会主义国家当然应当“先走一步”)。这样,人民花钱没有了后顾之忧,无疑,“总需求”就会大大提高,经济情况就会大大好转,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有了深厚的动力。 

  为什么现在多数老百姓不敢花钱?一个重要原因、甚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医疗改革”。活命,无疑比日用品消费更重要,医疗重于一切,谁都不会弄错。所以,人们需要攒钱,以备未来应付医疗的“不时之需”。 

  但是,人们为了在得大病时能活下来,要攒多少钱才够呢? 

  这是个很伤脑筋的问题。如果仅是孩子读书,要花多少钱?大致能够算出,有一定刚性。惟有生病,要花多少钱?鬼也不知道。人非神仙,谁有本事能够预测出自己将患哪一种病、需要多少钱?那么应当存多少钱足以应付救命呢?谁也说不上,只好多多益善。萨斯期间,全国第一例非典黄先生将自己积蓄的16万元花得精光,保住了性命。这是否意味着:每个人存上16万元就能保住自己?恐怕不行的。如果要换肾换肝呢?如果要做极为复杂的心脏手术呢?那还不知道要多少钱。所以,在当今中国的医院眼里,16万元,不过是小钱一笔。也所以,由于医疗费用的日益高昂,穷人,也就自然越来越不在医院的眼里了。 

  但16万元,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却是个天文数字。10年不一定挣得到,30年不一定攒得下来。先不管它吧,现在,如果我们快乐地假设:全国每个人都攒了16万元用于保命的准备,那么13亿人应当攒多少钱呢?很容易算,16×;13=208万亿元。 

  我们知道,目前全国贫富悬殊的“居民储蓄总额”,也不过只有12万亿元。而80%的老百姓可能只有3…4万亿元储蓄。也就是说,十来亿人的生命,本当有200万亿元来保命,但现在,就悬在3…4万亿元这样一根细细的蛛丝上了。 

  当然,有人会指责说:人们不可能都生病,生病的人只是少数。所以,不需要这么多钱。 

  完全正确!依我说:问题问对了,但是答错了。的确,问题的症结正在于:不是所有的人都生病,所以,实际上全国的医疗费用当然不是208万亿元!这是谁都清楚的。是多少呢?如本文的开头所说,仅只4000亿元!这时,真的让人要喊叫老天爷了。难道是:全国人民需要存起208万亿元,来对付全国0。4万亿元的“医疗风险”吗!这是怎么回事啊?这难道这就是我们医疗改革吗?可是,事情很清楚:只要把医疗风险摊到全国人民头上,人民就只能攒钱,以应付医疗,不可能有别的选择。“居民储蓄”也就只能向208万亿元爬进,当然,只能是爬,也永远爬不到。所以,决定“医改”政策的高官们是那么聪明吗?人们地位高了就一定有智慧吗?人们不由会这样问道。所以,按照目前的情况,岂不是说: 

  如果国家实行免费医疗、承担全国人民的医疗风险,仅只需要0。4万亿元! 

  如果由全国人民每个人自担医疗风险,那就需要208万亿元! 

  这种算术是不是太过神奇了,人们或许不能接受!让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中国全国人民的“医疗风险”到底有多大?由谁来承担对经济发展更有利? 

  据卫生部2004年12月公布: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53。2/1000,农村比例是139。5/1000;如果排除季节性影响,由此测算我国年患病人次数为50。8亿。各位看看,有了这个数据,分析情况就更清楚了。50。8亿次,听起来很巨大,实际上并不大。假设13亿人民每人每天看一次病,是多少次呢?为4745亿次。50。8亿次仅达1%。那么,假设13亿人每个星期看一次病,那么50。8亿次达7。5%。再用另一种算法,城市和乡村的“居民两周患病率”,按卫生部公布的数据,为13。9…15。3%。但这是假设全国13亿人每两周看一次病的比率。所以无论怎么算,生病看病的人都是很少数。如果由国家承担这个风险,在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看来,都是最合算、最经济的。可能在国家看来,应由“保险公司”来承担此风险,这样还可以顺便赚些老百姓的钱,更惬意些。我看,由医疗保险公司保险,不是不可以,但中国的保险公司的眼球是仅看着“赚钱”二字,这样就会大大降低人民应得到的“人道主义待遇”。要知道,在美国,人们缴纳医疗保险之外,国家仍需大量投入;据悉,日本是由国家替人民来缴纳保险基金。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免费医疗”就不用说了,在香港澳门也是有医疗保障的。这世界上,甚至连暴君萨达姆和阿富汗塔利班都曾实施“免费医疗”。不错,伊拉克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前人均GDP达到9000美元,但塔利班有什么呀?所以,不在乎国家是不是富有。把医疗风险推到人民身上,对经济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其原因,就是会大大缩小“总需求”。至于有人反对我说:国外的高级医疗也不是公共医疗单位,而是私营医院。我不知道他是否要求中国人民都得到百万富翁般的医疗待遇?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最首要的问题是能够看上病,能住上普通的“单人病房”,而不是豪华的待遇。若是以此来反对国家承担相应责任,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所以,要使得中国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这是目的。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不能忘了这个目的。凡偏离了这个目的、希图从中赚老百姓钱的,都是歪招,都是馊主意,无论学者的话说得多么漂亮。 

  目前,卫生部公布的调查材料,已经够惊心动魄的了。调查发现:我国有48。9%的居民生病不去看医生,有些人自己买药吃,还有人压根儿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在去看了病的患者中,经医生诊断该住院治疗却未住院的也达29。6%。还有,调查分析认为,生病未就诊、未住院且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患者中,有38。2%是由于经济困难;应该住院而未住院患者中,70%是由于经济困难。城乡低收入人群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到了41%,远高于一般收入人群。我想,我们国家的高级的有决策权的干部们,仅看看这几个百分比,就应当知道,我们对不起我们的人民,应当惭愧得无地自容。 

  如本文开头所说,国家拿出4000…5000亿元就能把全国人民的免费医疗搞定,为什么不能做呢? 

  总而言之,国家在全民“医疗保障”中的作用,是不容推卸的,也是推卸不掉的

  起点中文网 。cmfu。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好书尽在。cmfu。





  作品相关 说说“教育产业化”(转载)

  (起点更新时间:2005…3…26 13:53:00  本章字数:2671)

  “教育产业化”终将化掉中华民族 

  我们一直在反对“全盘西化”,但我们却在“全盘市场化”,并且还不断神化“市场”。人们几乎把中国社会一切生动而丰富的事物全都拢到“市场”上去了。中国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市场是万能的,市场不仅能够解决一切经济问题,甚至包括一切社会问题。例如有著名经济学家就杀到教育领域,大侃一气什么教育产业的“十大关系”之类。而中国教育学家们的那根“经济”神经也立刻被拨动了,居然紧紧跟上,他们把原本圣洁的“教育殿堂”也扛到自由市场上去出售,使神圣的教育事业刷上一层铜臭,而且还煞有介事地将其打扮成一种“理论”,叫做“教育产业化”,用来欺骗整个民族。由于众多学者都跟着起哄,现在,这个“理论”已经是大行其道了。结果是:在教育领域,公正的市场没有出现,而我们很多教育者却像威尼斯商人一样,把自己的“良心”在市场卖掉了。

  耐人寻味的是,西方国家反倒并未一切“市场化”,他们把“营利”的和“非营利”的东西严格地区别了开来。而学校,则是“非营利机构”。也就是说,学校不得办企业!学生也不得办企业!学校也不得“企业化”!为什么比尔·;盖茨要从哈佛退学,就是因为在大学里不能办公司,不能搞什么“创业”。硅谷并不是学校。这位世界首富已经成了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明星和偶像,但要知道,哈佛的教授们也为美国千百万高尚的人们所敬仰。在美国,从事“非营利”的文化教育工作,是受到人们在心理上的广泛尊重的。如果我们除了钱,其他什么也不认,那也没啥可再说的了。可是,伟大和成就决不是仅由金钱铸成的,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也都根本不是富豪,这已是许多国人所不能明白的事了。也没什么奇怪,这正是多年来某种“教育”在大众中的结果,但并不是外国人“教”的。当然,很少有外国人反对中国的“教育产业化”,是啊,他们犯得着反对吗?可能他们心中正暗自窃喜。这下子,在“民族素质”上,他们又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许多美国的科研成就,是产生于大学,而不是在“市场”和“商海”里。而在大学里的科研,也不是商业活动,因而没有任何“风险”。这,也可能正是其科技发达的一个原因。我们的学者以为只有“市场”才能使民族的科学技术发达,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也是一个强有力的误导。

  而在我国,不仅从“大跃进”的年代就开始了学校办企业,而且80年代之后学校若不参与市场经济、不办企业就像掉了魂,跟不上伟大的时代了似的。“市场”二字成了中国的灵魂。市场最诱人的地方,说穿了就是一个“钱”字。我说的不是“挣钱”,而是“赚钱”的那个钱字。因此,“教育产业化”,说穿了也就是少数人期望能从所谓“办教育”中赚到钱而“先富起来”。当学校为赚钱而办,当教师为赚钱而教,当校长一心一意为赚钱而奔波,而幼小柔弱的学生们为校方赚钱而劳动、甚至是义务为校方做“贡献”,这种“教育产业化”一旦实现,在现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个民族离完蛋就快不远了。

  首先,我们这种一个劲耍弄钞票的“教育”制度本身,就会把我们的后代轻易培育成视“金钱”至高无上、而视“正义”“道德”“责任感”如粪土的一群伪君子。相比之下,今天,在我们当年曾痛斥为“金钱至上”的西方国家,青少年们反而很高尚。只为“钱”而活着、并为此不顾一切,这种社会意识在西方绝不受到社会鼓励。本来,到过西方世界的人们,应当向中国青少年说明这一点,但不知为什么,教育家们并不怎么向中国学生们谈这个,可能他们自己就不喜欢。

  而“钱能通神”、“一切向钱看”的观念和实践,在中国受到了公开的鼓励。从上到下,从中青年到幼年,从政界、商界到学界,“赚钱”二字日益响亮并放射光芒,可以说成了神州大地上无处不在的新幽灵。自80年代初期以来,“赚钱、搞钱、弄钱”不仅成了正面用语,而且日益被赋予光辉形象,并已被深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