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田园美食香-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家里都有,你们还是带回去自己家吃吧!”

一听她这样讲,林虎可不干了,“我家里还有,你不是说过有自助烧烤的吗?我们现在也是自助的,但是我不会切这五花肉,削皮倒是可以。”

李氏见他俩一脸的认真,便道:“行了,自备就自备吧,虎子,你去把肉洗干净,再把案板跟菜刀拿来,我来切,这剩下的泥鳅跟小鱼我也串完了。”

林虎高高兴兴的应了,跟钱勇两人分工协作,洗菜的洗菜,削皮的削皮,还顺带穿串子。

王妈妈也过来帮他们一起干,人多力量大,不一会,铁架子上又多了几样东西。

五花肉烤着就是不一样,比鱼肉油多,烤着的时候,那油直往炭火里滴,又是兹兹的声音。

麦芽招呼李元青也过来吃些,她自己却不能吃太多,吃的时候也不敢放辣椒粉,吃个味道就成了。花娘今儿算是破天荒的快把自己的肚皮撑破了,本来吃的差不多,可一瞧见五花肉烤出来也这般香,又忍不住来了几串。

吃到最后,中午饭一口没动,林虎他们也是,那土豆削了皮,再切成薄片,烤出来也很好吃,至少很对他跟钱勇的味口。他俩带来的土豆很快就吃完了,李元青便去地窖里又拿了些没发芽的土豆。这个季节,土豆都要发芽了,他正平整房屋旁边的土地,准备播种了。还有山芋也要育苗,还有很多很多的菜,都要开种。等最后一拨的倒春寒过去,就要开始种了。

花娘是在傍晚时分走的,她撑的很,直嚷嚷连晚饭都不用吃了,吃一顿管好几顿了。

王妈妈临走时,脸上凝重的神色,难得舒不少,看上去也没那么严肃。

至于花娘的心事,却不是那么容易化解的,一切还得看他俩的缘分。

**

之后的几天,李元青跟冬生忙死了。

先是屋后的那块水塘,要种莲藕跟菱角,后来林德寿又送了些茭瓜苗子过来,说是从其他水塘里挖的,只要栽下去,到了秋天,就有茭瓜吃了。

幸好去年清淤的时候,把水塘扩大了些,要不然这么多的东西,还种不下呢!

除了屋后的水塘外,冬生还承包的村里的另一块水塘,那块水塘前年清过一次淤泥,所以可以直接用抽水车进行抽水,之后再到河里专门打捞大肚子的鱼,扔进水塘里,就行了。

河里的鱼适应能力强,也更强壮,毕竟在河里没有在塘里容易生存。

养鱼也只能用这样的法子,要不然上哪去买鱼苗去?之前是听说其他地方的人,养过鱼苗,黄大全亲自跑了一趟,结果发现,人家养的是锦鲤,专给有钱人家玩赏用的,价格贵死了。

不过,土法有土法的好处,至少这样一来,不会因为鱼苗放的太多,密度太大,而影响收成,也是等于野生的环境生长。冬生包的那块鱼塘可比田家屋后的那块大多了,所以鱼得喂食,不能光靠吃土。

所以,他也弄了不少的茭瓜苗种在水里,莲藕不行,种莲藕的水不能太深,否则荷花茎长不出来,也就没办法长出莲藕。但菱角可以,在夏天的时候,还可以给鱼提供遮阴。除了以上几种之外,麦芽还提议哥哥去河里捞些水草,家养的鱼都是吃草的,而河里的水草就是鱼的最佳食品,水草也容易养,放在水塘里,也不用管它,靠着鱼在水里产生的粪便带来的营养,就足以存活。也得防止水草长的过于茂盛,这东西长疯了,也很可怕。

弄这几样东西,他们都没经验,虽然花娘有把养殖技术写下来,可真正的上手去做,跟纸上谈兵,却是两码事,还得一步步摸索着来。

最后一轮倒春寒,是在农历三月初的时候,正赶上满山桃花盛开,这场倒春寒来的很猛,气温陡降,跟着人下也半日的雨,紧接着便是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虽然气温降了,但相比腊月里的寒冷,却是有所不同,没有寒彻入骨的感觉。

有了前两年的经验,田李两家今年干起小买卖来,可谓是得心应手,臭豆腐,凉皮凉粉,绿豆粉,还有火锅卤菜等等。所有应季而生的小买卖,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本来多了郑玉,人手应该够了,但郑玉是新媳妇,新媳妇首要的任务是生娃。就在郑玉焦急着肚子一直没动静时,终于等到月事晚了。

这个年代,不孕不育的人少,除非天生残缺,否则不会发生生不了娃的情况。当然了,还有另外一种特殊的情况,生娃不顺利,导致身子毁了,这种情况倒是不少。

小娃长的就是快,麦芽还没感觉到,牛牛就已经三个多月大了,整天没事就在那唱,“依依呀呀”,这家伙还流口水,田氏说小娃流口水就说明要长牙了,一般都在四个多月才流口水长牙,可能是牛牛营养好,所以才三个月就要长牙了。

瞧他整日哈喇子不断,李氏给他做了不少的围嘴子,都是用软呼的棉布做的,湿了就换。

不光如此,麦芽还发觉这小子吃奶的时候,喜欢用牙板磨了,虽说他没长牙,可真咬起来还是疼的很。

几次夜里李元青都被麦芽的惊呼声吵醒,瞧着自己的娘子被咬的眉头直皱,李元青真是又好笑又好气,牛牛的小屁屁,还打不着呢!

他只得吓唬他几句,或者拿眼瞪他,没想到这小家伙也学会反抗了,啊啊哦哦的跟他对上了。

半夜里,经常听见他们爷俩相对着吵架,麦芽也懒得管,让他们俩闹去。

春天到了,后山上的竹笋也到了采摘的季节,也是因为有了去年田家带头弄的竹笋干,所以今年上山采笋的人格外多。采笋最费时间的就是往下运背篓,一来一回,时间都耽搁在路上了。

冬生跟李元青商量,想着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竹篓直接从山上接下来,不用再来回跑,这样效率快了可不止一点点呢!

他俩讲话的时候,李氏正坐在旁边搓麻绳,这是家里沤的最后一批麻秸,现在他们都用从县城里买来的渔网绳,听说是加了什么胶的,又滑又结实,比麻绳强多了,虽说贵些,但是耐用,相较之下,也是一样的。

听着李氏搓麻绳的声音,李元青回头看,冬生也是,突然,他俩几乎在同时,都想到一个点子,也不算是新点子。记得他们小时候,经常用这招,做铁环玩。

这方法做起来,最简单,却也是最方便的。

在后山上找棵对着田家附近的大树,在山下也要找一棵同样的树,在两棵树中间栓上结实的绳子,利用高度的落差,就能把山上的竹篓滑下来。

两人凑在一起,一琢磨,觉着这个办法,于是就赶紧着手准备。

渔网绳家里有现成的,反正放着也不会坏,所以他们买的较多,中间甚至都不用打结,直接就能拉下来。装竹笋的篓子,可以换成竹篮或是水桶都可以,只要保证中途不会撒落就成。

天气渐暖,麦芽跟牛牛都脱了沉重的冬衣,只有早上,或是傍晚时,才要添加衣服,其他时间只穿单衣。牛牛最近学会认人了,赖在她身上,就是不愿意撒手,到了晚上更狠,谁抱都不行,非得是她。

孩子认人,是最磨人的。麦芽现在啥也干不了,被他捆的死死的。

这不,瞧着外面太阳挺好,她便抱着牛牛出来晒太阳,走到院子里,就看他俩在那倒腾着什么。

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们想从山上拉个绳子下来,“你们就只做个绳子,什么都不用吗?”

李元青停下手里的活,抬头看了看他们娘俩,微笑着道:“只要能用就成,等用的时候,在绳子上抹些油,肯定不会卡在半路上,外面的树我们也找好了,就在大路边上,看这高度肯定是够了的。”

冬生道:“我觉着应该行,我们在后山找棵高些的树,到时候再做个勾子,把篮子挂上去,不过还是得试一试,不试又怎么知道不行呢?”

看他们俩人干劲十足,麦芽也没拦着。很快绳子就弄好了,他俩便一块上山去找绳子,因为绳子长,两人拿了根扁担抬着。

郑玉因为有了身孕,家里的重活,田氏都不让她干,陈二顺也被她叫了回来,酒馆里的钱是赚不完的,还是家里的人重要。

冬生跟李元青抬着绳子走了,麦芽便抱着牛牛,晃到娘家去。

因为郑玉怀孕的事,家里的卤肉便拿到临仙楼去做了,实在是腾不开人手干。陈二顺现在好歹也是家里的长辈,有些该承担的责任,他肯定是当仁不让。

大黑现在成了牛牛的专职保镖,牛牛走到哪,这便跟到哪,一如此刻,麦芽抱着牛牛走在前面,大黑就摇着尾巴跟在后面,不紧不慢。

牛牛趴在麦芽肩膀上,看着后面跟来的大黑,对它依依呀呀的讲个不停。

田氏老远就听见牛牛的声音,他们还没走到门口,她就迎了出来,“哎哟,我的小宝贝来啦,快让姥姥抱抱,瞧瞧小哈喇子淌的,比咱家门前的小溪沟的水还多呢!”

麦芽笑着问道:“嫂子呢?”

说曹操,曹操就到。

郑玉从大门里头探出身子,“我在这儿呢,咋了,才一个晚上没见,你俩就想我啦?”郑玉自从知道自己有了身孕之后,整个人都开朗不少,也爱开玩笑了,时常跟麦芽对着揶揄一番。

麦芽道:“是哩,你可真聪明,一下就叫你猜对了,要不今晚我跟你睡吧,叫他们俩个人睡一个屋去,你看咋样?”

“你行,我就行,”郑玉顾不得跟她说话,已经跑去逗牛牛玩了,田氏顾及她有身孕,所以现在不让她抱,她也只能逗着玩玩,过过干瘾。

麦芽说起冬生他俩去山上栓绳子的事,田氏也好奇着,三个人便走到大路上,远远的还能瞧见他俩抬绳子的身影,正往山上走呢!

田氏亲了下牛牛,道:“都不晓得能收多少竹笋,干啥还费那么多事,背几次不就背回来了嘛!”

郑玉一手扶着腰,一手撑在额头,挡着阳光,看向他们,“背着多累啊,照那样背着,挖竹笋就不划算了,今年雨水好,山上的竹笋也多,要是来不及采摘很快就老了。”

第157章 皇上?

2

麦芽也道:“采笋最好的时候不超过半个月,十五天,要是光靠背,还不得累趴下!”

牛牛待在田氏怀里也不老实,一直盯着他娘看,小手伸着,就想着去够她,好像是看能不能够到娘亲,自己再爬过去。

田氏也不管山上的那两个家伙,她看着牛牛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麦芽,没好气的道:“你娘又没跑,瞧把你给急的,娃娃抱不是一样的吗?就不能让你娘歇歇手?照这个样子下去,我看你断奶的时候咋整!”

麦芽也觉着这样的依赖不好,断奶时肯定很麻烦,这小子现在胃口越来越大,她都快跟不上了,要不是因为没有奶粉喂,她早把奶断了,“断奶的时候,要不弄只母奶回来,叫他喝羊奶?”

田氏直摇头,“尽说傻话,这养娃,要么你一开始就让他喝羊奶,要不中间就别换,直到断奶,然后再喂饭,他已经吃习惯了,羊奶沾都不会沾,等再过一个月,就能喂些稀饭吃着,慢慢给他添粮食。”

这个麦芽了解,即使田氏不说,她也准备熬米糊,或是稀饭给牛牛吃。她现在的奶里,已经没什么营养了,是该添加些米糊糊。

冬生跟李元青跑起来也挺快,因为要留一个人在山上,只由一个人扛着绳子往回赶,这回来的是李元青,看他扛的那样累,麦芽便跑去接他,等跑近了,李元青却直摆手,叫她别管,不过要在中间撑着,不然不好捆。

林德寿这时家里往后山这边赶来,“你们这是在干啥,咋拉那么长的一根绳子?”

田氏回头见是他来了,便道:“还不是冬生跟元青两个人想的点子,说是采竹笋的时候来回背下山太麻烦,干脆从山上拉个绳子,直接让篮子滑下来,也省得来回往山上跑。”

林德亮惊奇道:“这点子不错,要是真给做成了,可是一件大好事。他远远的看着麦芽撑绳子撑的很吃力,就急着跑过去帮忙,路上遇上往这边走的李元青,两个人简单说了几句,林德寿又继续往前走,接过麦芽手里的活,她一个女娃子,哪有那么大的力气。

李元青走到大路边之后,从家里找了个梯子,爬上他选定好的那棵树,比划了下两边的高度,最终选了个位置把绳子套上去。可是问题又来了,这么长的距离,绳子垂在地上,要想把绳子拉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他爬下树,试着拽了拽,绳子却重的跟铁丝圈似的。

冬生远远的看他栓好了这边,也料想到他一个人拉不动,便往回跑。

可就算加上他们三个人的力量,也只能勉勉强强,让绳子离地,可是那弯度太低了,篮子挂上去,肯定得着地,这样不成。

麦芽瞧他们累的直喘气,便提议道:“你们咋不用石磨做个滚轮子,让马儿拉着石磨转动,这样绳子自然就绕上了嘛!”

林德寿一拍大腿,直呼道:“看我这脑子,真是急糊涂的,往年我们大河里打鱼时,那些大船放下的渔网太大太沉靠人力拉不上来,就用驴子拉转盘,靠着转般的力量,可比人拉省事多了。”

冬生跟李元青虽然不打渔,但他俩也不笨,况且现在不过是一根绳子而已,可比泡过水的渔网轻巧多了,也不用费那么大的周折,只要稍稍改进下方式方法就成。

三个人又是一番倒腾,过了小半个时辰,才算把绳子固定好。

田氏招呼他们赶紧拿个篮子去试一下,篮子矮一些,不像水桶那长高,试过就知道差多少了。

为了精确的验证效果,冬生还弄了几块石头,照着竹笋的重量装的,看看放下来是个什么情况。

还是冬生背着竹篮上山去了,他站的那块山边,正是竹林的方向,高度落差有大概有几百米,而且路上还有几条小河沟,赶上冰雪融化的季节,就得蹚水过去。

麦芽一转头,看着绳子打结的地方,突然想到一点,急的她扯着李元青慌里慌张的道:“这个样子不行哪,快去弄些稻草,越多越好,得把树围上挡住!”

田氏跟郑玉也看向她指的地方,田氏也惊呼道:“哎哟,是哩,快快快,赶紧的,这要是这个样子滑下来,那篮子还得撞碎了。”

她一讲明白,李元青跟林德寿也反应过来。绳子系在光秃秃的树干上,篮子滑下来时,速度又快,撞击力也更大,还不得鸡飞蛋打。

他俩赶紧回家拿铁叉,去叉稻草,但是高度又不够,绳子离地有两米高呢,这得叉多少稻草才能垫起来?

还是林德寿想到了点子,他把田家院子里的大桌子搬出来,又搬了好几个箩筐堆上去,再在箩筐上面堆稻草,这只是临时的办法,等到真用的时候,还得再用其他东西加固一下。

四周都是山,回音很好。

冬生在山上嚎了一嗓子,李元青也回应了一声,有了回音,他才敢放篮子下来。

远远的,众人就瞧见刚开始一个小不点,慢慢的朝这边来了。

田氏抱着牛牛,叫上郑玉,躲得远一些,免得被连累。

不过,篮子到达时的速度,却出乎众人意料,竟然在离树两百多米之外的地方停住了。原来,篮子本身也有重量,加之绳子拉长之后,整体的重量会因为引力而加重,所以篮子没有到达大树。

林德寿很满意这个结果,虽说还有两百米,可那也比上山下山的强多了,“我看就这样吧,这绳子先这样系着,等收完竹笋,再收起来,等回头秋天的时候,还得再栓上,咱们不还得上山捡板栗嘛,回头可以把运送到工具改良一下,比如可以用麻袋装,也就不用担心东西从半路上漏掉了。”

忙活完了这一头,田氏就得赶紧回去做饭,陈二顺回了县城,中午还得回来吃饭呢!冬生下午也要去放牛,李元青就得去放马,牛跟马可不能在一起放,得分开了。

麦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